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02-21 16:21
鄌郚总编

内容提要

  目录:
  拍岸烟波人命浅——钱惟善宦海失意情兴遣小词
  难寻踪迹城南路——浪荡子堕落陷他乡
  陈公受荐吕公恩——新宰相燕词报答老宰相
  菊花开满回乡未——关于“医工身世药词情”者的心事
  奉旨填词情不老——皇帝跟士人究竟谁开谁的玩笑
  真情何处问初终——不存阶级成见柳永仍虚诺
  玉环扣定一生情——阮三郎吹箫有幸得好女
  相思调里欢难偶——两情相悦张先空遇谢媚卿
  词篇脍炙仗人多——晏丞相无可奈何情已无
  伴伊长坐官难做——俗词《定风波》居然终未定风波
  玉关人老金樽倒——蔡大将歪打正着升高
  宋词故事 51卷(41—51卷)选入18篇名词
  拍岸烟波人命浅——钱惟善宦海失意情兴遣小词
  作为一个有识见的好官,他无疑得把人民大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为了某一个人的喜好而牺牲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诚然,为了讨好主子,他也许还要不惜牺牲某些跟自己关系并不紧密结合的东西。这在古代的官场上,可谓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而有着良好家世的北宋大臣钱惟善,在驻守洛阳时却居然为邀宠而进贡牡丹花,这事自然就被大文豪苏轼愤怒地指斥为:“这无非也只是宫妾爱君之道罢了!”因此,他愤然所写《荔枝叹》里的“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所感叹的就是这么一回事儿。
  当年,杭州人钱惟善随着身为吴越王的父亲钱俶一起投奔宋朝,在政治上得到了重用;而他跟杨亿、刘筠等人开创的所谓“西昆体”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也有着一定的地位,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它的消极影响却也不可低估。尤其值得一说的,爱好做官而且也确实做上了大官的钱惟善,当时被人们称为“官兼将相,阶、勋、品皆第一”的结果,却正是有着多方面原因。不仅因为他有着绝不平常的家世,而且他还跟作为当时北宋的实权人物、垂帘听政的刘太后结成了姻亲。他从翰林学士、枢密使、保大军节度使,一直升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一职,便跟他这些“过硬”的政治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
  然而,业已在宦海浮沉了几十年的钱,终于碰上了令他尴尬的事情,那就是他的后台靠山刘太后驾崩了。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仁宗便开始了亲政,他当即在朝廷上着力廓清刘氏的党羽。这样,作为刘氏姻亲的钱,自然也就在劫难逃了。该年九月份,钱以擅自议论宗庙的罪名被撤销了平章事的职务,并被贬为崇信军节度使,谪居汉东(即随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北随县)。紧接着,他的爱子钱暧也被罢官。更为严重和难堪的,跟他有着姻亲关系的郭皇后也被废弃了。所有这些,都使钱感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以致他心中真可谓惶惶不可终日。
  自知政治生命行将结束的钱惟善,面对着原本明媚的春光却再也无心去欣赏,也提不起心情去欣赏了,只是拥有了一种没落的情绪。此时,即便面对最为漂亮的歌儿舞女,他的心情也提不起一丝快乐的劲儿,于是他不禁提笔写下了一首《玉楼春》词,来作为对自身难以把握的命运的慨叹: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时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写罢这首令人感伤的词作,钱惟善一边独自饮着烈性酒,一边流泪推敲着刚写的词作,心中那种悲哀的情绪竟然也随着酒力的扩张而上蹿了。
  此时此刻,他父亲钱俶时期的歌女惊鸿,在后屋里听到钱惟善在那里唱着他自己这悲伤的歌词时,不觉大吃一惊。她一步一趔趄着出来,对着钱缓缓说道:“先王将薨之际,可也曾有‘帝乡烟雨锁春愁,故国山川空泪眼’之句呀。而他老人家当年就是命人在给他唱挽歌时歌唱《木兰花》来相送的。这样说来,相公您莫非也将要归天了吗?”说到这里,这老宫人便禁不住老泪潸然。听了惊鸿这席话,钱惟善自然更为黯然失色了。没过多久,他果然就在随州去世,结束了他后期那担惊受怕而又显得悲伤凄惨的官场生涯。
  宋词故事 51卷(41—51卷)选入18篇名词
  难寻踪迹城南路——浪荡子堕落陷他乡
  南宋末年,国家尽管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一些在风月场上流连忘返的各类人士却仍为不少;毫无疑问,这就更是加剧了南宋小王朝的快速覆灭。
  一个现在早已失去了姓名的读书人,便是那群醉生梦死者当中的一员。他在杭州钱塘江附近的江涨桥旁边常年流连着那种秦楼楚馆的生活,以至于把家都给忘了。那香喷喷的脂粉气息,不时从树枝的空隙处飘过来,飘过去。尤其是看到了那众多妖艳的妓女正向着他轻启朱唇,唱着那靡靡之音时,他顿时就迷醉了。而且,仍在继续过着这种狭邪游生活的他,一天心血来潮时还填写了一首在艺术上并不算很低劣的词作《玉珑璁》,道是:
  城南路,桥南树,玉钩帘卷香横雾。新相识,旧相识,浅颦低笑,嫩红轻碧。惜!惜!惜!
  刘郎去,阮郎住,为云为雨朝还暮。心相忆,空相忆,露荷心性,柳花踪迹。得!得!得!
  虽然这种醉生梦死般的生活,一时间尚可麻醉着他自己的灵魂,但在现实面前他却又不能不又有所担心。而他这种担心,说白了,也无非只是他自己还能不能继续成为那些妓女的相好而已。
  时间就这样无情地流逝着,而在前线战场上的南宋军队却尽是丢失国土。虽然小朝廷也曾有过一些忠义之士予以奋力抗击,而国家刚刚夺得了河南等地,却竟因政治集团内部的互相倾轧便使得国土再度失去,因此他也就再次陷落在贼人中而不能回返了。
  然而,即便如此,他家里那可怜的女人,还有他的老父母依然在翘首热望着他的归来。这时候,他的好友实在看不下去了,遂代替他们写了封信函给他寄去。此外,这友人还附带地给他寄了一束龙涎香和一首七言绝句诗。其诗云:
  江涨桥边花发时,故人曾共着征衣。
  请君莫唱桥南曲,花已飘零人不归。
  当年的岁月早已是一往不复返了。面对着友人的真心诚意,以及家人的殷切期盼,他当即也用一首七绝诗来酬和着友人:
  认得吴家心字香,玉窗春梦紫罗囊。
  余薰未歇人何许,洗破征衣更断肠。
  业已死了那颗诚挚之心的他,尽管还记得当年的那种欲有所作为的梦想,但他由于被堕落的生活浸染已久,所以他也就只有自行叹息了一回,居然把这新写的诗回寄给了友人。从此以后,他竟然再也没有回到老家。这可真是一个走上了不归路的可悲读书人呀!
  宋词故事 51卷(41—51卷)选入18篇名词
  陈公受荐吕公恩——新宰相燕词报答老宰相
  人们看到那衔泥垒巢的燕子时,似乎都只把它看作一种小小的动物而已。事实上,谁说它就只是一种冥漠无知的小小动物呢?在我国历史上,一些身系朝廷要职的人,有时还用它来表明自己的感恩之意,抑或把它作为避祸之具呢。关于后者,拙着《唐诗故事·燕儿救得相公命》中就曾述说唐朝贤相张九龄借以保住了性命一事。而前者,却也关系到北宋两位宰相之事,但作者写它不是用来避祸,而是拿它作为感恩的道具来用的。
  这种写作手法,其实关系到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一大命题,亦即它是一种人们所喜欢使用的“比兴”手法——种含蓄地表明作者的见解或者心意的创作手段。
  本文所涉主人公陈尧佐,在考取进士后,当的都几乎是魏县、中牟等县级小官。但他有着远大的志向,他曾写过一篇题为《海喻》的文章,就是以高昂远大的志向为人所称赞。尽管他历年所担任的官职都不高,但生性诙谐的他却善于自我开解,心说,就把这小官生涯作为以后官场的先期练习吧,因而这也没有什么不好。尤为难得的,从小便喜欢用功读书的陈,就是后来当了大官,他这爱好也依然没有丝毫改变。这在那个只把考取进士作为所谓“敲门砖”的时代里,不用说有其特别难得的意义;即便在当今社会,他这种读书观也是值得人们极其敬重的。
  而诙谐的陈还创造性地发明了一种叫做“堆墨书”的书法体式,这是由于他在作古隶八分书时点画特别肥重的缘故,从而受到人们的赞赏。关于他这颇为自负的“堆墨书”,善写四句诗的陈还有不少颇为有趣的插曲。一天,他率领一帮人到长安一些佛寺里进香,游玩,忽然诗兴大发的他就要提笔写诗了。侍从人员一不小心竟把手中的砚台给倾斜着,这样便把墨水都倾倒了出来。见自己的鞋子里全是黑乎乎湿漉漉墨水的陈,由于性急遂把笔往那人的鼻子里一插,不写诗了;这引得大家都大笑不已。另有一次,陈在郑州当官时,有一名戏子故意在一张大纸上涂上了墨汁,同时又用粉笔在其中细细地点了四点。陈觉得奇怪,便问他这是什么意思;那戏子笑着说道:“这不就是大人您的堆墨书‘田’字吗?”这话说得陈当即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仁宗皇佑年间,宰相吕夷简因自身年纪已大,要退休不干了。仁宗遂垂问吕:“爱卿退职后,您觉得宰相一职将由谁担任最为合适?”吕严肃地回答:“依微臣看来,陈尧佐具备宰相的才器。”仁宗听着,不觉也颔首赞同了。
  一时间当上了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的陈尧佐,内心里着实感激老宰相吕夷简的举荐提拔之恩。陈自然知道,以前自己并没有为了向上爬而讨好过吕。而现在,吕却居然推荐自己担任这个被百官仰望着的要职,不用说,这就是自己人生中的非凡际遇了。而吕夷简呢,倒是还记得陈在担任枢密副使一职时,就曾对他的亲信,也就是时任祥符县令的陈诂开脱过罪责的好处。而且,目下朝廷中的人选他也是衡量过的,觉得没有人比陈尧佐担任宰相更为合适了,于是出于公心的吕便举荐了陈。
  对此,大出自己意料从而感激涕零的陈公,思前想后一番后,越发觉得吕公的恩深义厚。于是他便借着说燕子跟主人的事情来比附自己跟吕公的关系,填写了一阕《踏莎行·燕词》,并携带着好酒到老宰相的府第里去拜谢。就在二人饮酒攀谈时,陈公遂使那些美丽动人的歌女唱起他这特意赋写的平生唯一一首词作来:
  二社良辰,千秋庭院。翩翩又见新来燕。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暝来何晚。
  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画梁时拂歌尘散。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
  吕夷简听到最后一句“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时,便感到很是受用;他觉得自己的眼力不错,选了个知恩报德的人作为他的接班人,因而便颇为领情地一再点着头。因酒力作用而乜斜着眼睛的吕公,也极为高兴地迎合着新宰相陈公这敬意,不觉哼出了一句:“老夫只是‘自恨卷帘人已老’啊!”而陈公面对着老宰相这颇含叹老嗟卑的语意,当即也回报了一句来劝慰他,并与之成为一联相当工整的对仗句:
  “莫愁调鼎事无功!”
  不用说,陈公这就把自己对吕公的感恩之意推向了更为明确的境地。
  宋词故事 51卷(41—51卷)选入18篇名词
  菊花开满回乡未——关于“医工身世药词情”者的心事
  在我国那争奇斗艳的文学百花园里,有一种利用谐音或者文字形近,而使某一诗词得到全新解释的作法,被一些思维敏捷的好奇之士所习用。而某些耳目闭塞之人动辄指责为“文字游戏”,其实,这只是他个人见闻不广趣味颇狭之故,我们这里就不必对之多作探讨了。
  在这些颇具巧思的作品里,用药名连贯着写成诗词的便尤其多了。而北宋陈亚那众多的药名诗词,则正是其中一个颇为显着的代表。他写有100首《药名诗》,其中如“风月前湖夜,轩窗半夏凉”以及“棋怕腊寒呵子下,衣嫌春暖缩纱裁”等等,就是被人们一再称道的佳句。因为这两联诗句里的“前湖(胡)”、“半夏”、“呵(诃)子”和“缩纱(砂)”,均为中药名称,但它们在诗中却黏合无垠,与人们不使用中药名称所写的诗作相比,不仅丝毫看不出牵强附会,而且它更饶有一种韵味。这就难怪他受到人们的一再称赞了。而生性滑稽的陈亚在填写词作时,由于对药物的特有爱好,竟把它们写进去的为数也居然颇可观。尤其是他那首被人们广泛称赞着的《生查子·药名闺情》词,便是以少妇的口吻写出她对日夜萦怀的远出在外的丈夫的深情厚意。这在中国文学作品里,也正是有其深湛的渊源,比如拿它跟六朝时人所写的一些乐府诗对读,那真可谓相得益彰!其词曰: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
  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时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我们知道,在这首短短的小令词中,据其字面或谐音,它居然竟使用了10种药物的名称,这不能不绝对可以见出作者的巧思和睿智来。根据其本名的便有“相思”、“苦参”、“当归”、“樱桃”、“菊花”等;而据其谐音的则有“意已(薏苡)”、“白纸(白芷)”、“郎读(狼毒)”、“远至(远志)”、“回乡(茴香)” 等。我们读了陈亚这首情深意切的佳作,真是大大感受到女主人公的多情和重义,同时也深切感到她对丈夫出门已久而不归家的怨怅之情。此时此刻,除了感叹作者陈亚这深厚的文学功柢外,不知我们还能说些什么?!
  事实上,陈亚之所以善于写作药名诗词,却正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作为江苏扬州人的陈亚,从小便成了孤儿,后来由他的舅父抚养成人,而他舅父则正是一个药工。从幼儿时起就对它们耳濡目染的陈亚自然喜好上了药物,并在写作时以之入诗词,那自然也在情理之中;加以他生性诙谐,借它们来表达他的某种情愫,那就一点儿也不使人感到奇怪了。
  至于要写好这些诗词,那固然非得要有广博的知识不可。我们从陈亚做官后藏书数千卷书画数十轴这个数字,也可看出他的知识面是何等之广!而这,便正是他写好这些药名诗词的根本保证之一。故此,那些对奇诗趣诗却睁眼肆意说着瞎话的人似乎也不妨“知人论世”一番,当不难发现人家正是由于具有这等渊博的知识,才能写得出如此之佳的作品来啊!
  宋词故事 51卷(41—51卷)选入18篇名词
  奉旨填词情不老——皇帝跟士人究竟谁开谁的玩笑
  想要吃在皇帝身边工作这碗饭的,无疑得冒着很大的风险。众所周知的唐代大诗人李太白就是因写了三首《清平调》诗被人进谗,并被所谓赐金放还的;而同样因填写有《清平乐》词的北宋人王观,却由于说出了“黄金殿里”的宫闱私秘,且其用语对至尊无上的皇帝进行了揶揄嘲弄,这大大地惹恼了神宗的生母高太后,致使他那美好的前程当即被断送,并最终成了个“王逐客”。
  要知道,这“王逐客”的词风却是学着名词人柳永的。而早些时候的柳永跟王观一样,也因“应制”而未能获取皇帝的欢心,遂成了另一位“逐客”,这可真是令人不得不大为感叹。
  使柳断送前程的词名叫《醉蓬莱》。那是因为当时极为难得的老人星出现在天空中,作为当时一心想要在皇帝跟前效力的柳词人,自然觉得这是一个大好时机,便十分高兴地吟诵起来:
  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霁。华阙中天,锁葱葱佳气。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宝阶香砌。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
  正值升平,万机多暇,夜色澄鲜,漏声迢递。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度管弦声脆。太液波翻,披香帘卷,月明风细!
  由于当时这原名柳三变的词人柳永所写词句通俗易懂,而且它又饶有一种感动人心的力量与韵味,所以连处于皇宫里头的仁宗也很喜欢听他写的歌词,有时甚至在宴会上还要亲自歌唱。而现在,内臣知道面对描写这样重大事件的词作,如果由柳三变来制作的话,那真是最为合适不过了;而柳既然想通过这条途径取得皇帝的青睐,不用说,他自然也就更要用心去创作的。然而,事情却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当仁宗听到该《醉蓬莱》第一字“渐”时,就很不高兴了,觉得对此好事竟用这个有着迟缓意味的字,便有点不大对头。又听到“宸游凤辇何处”等句子时,这跟他当时写给老父亲真宗挽奠词里的句子也有相同之处,心中遂更为老大不快了;尤其在听到结尾那句“太液波翻”时,不觉龙颜震怒道:“为什么不去说‘太液波澄’?”只听“啪”的一声,柳这词稿就被扔到了地上。
  原本想讨取皇帝欢心,谁知拍马屁却拍到了马腿上,反而被踢得远远的。这对柳三变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而更大程度上的打击,则是他在参加科举考试之时,原本觉得自己这次应该心愿得偿了的柳三变,在放榜那天,他却又被“开涮”了。那原因主要是由于他曾填写过一首叫《鹤冲天》的词,该词说的是——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该词跟柳其他一些词一样,也很快地就传唱到了皇宫中。但仁宗当时则因留意于正经八百的儒家学说,对那些专门用浮艳虚华文词构筑的作品却并不怎么看好;除非他那时正在玩乐。而柳这词又由于传唱颇广,对正经的考举却未必有什么“正面的导向意义”,于是,仁宗竟然有意要斥逐他了。他在放榜那天便对那专管录取的官员说了句:“此人不就是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吗?那又何必要来讨取‘浮名’呢?且去‘浅斟低唱’好了!”
  所谓“皇帝圣旨口”,就这么一句话,柳的命运顿时就被改换了。激愤之余的柳除了发发牢骚外,在封建时代的他又能怎样?但他毕竟跟一般读书人大不一样,当即竟激愤地在一快木牌上写着“奉旨填词柳三变”,一心给歌妓舞女写起歌词来了。仁宗听说起此事,却也只有苦笑,因为皇帝毕竟是所谓“金口玉言”之人,他也委实是说过那话的,遂只得任由柳这样“软弱对抗”着了。而许多老百姓则由于这事挺新鲜,反而同情起柳的遭遇来。至于歌女们却尤其高兴,因为她们从此就可以有幸得到柳的那些婉转动听而又通俗易懂的歌词了。
  只是后来,柳三变也终于变更名字为“柳永”,他这才考取了进士,没有受到皇帝和试官的“死克”,顺利地做上官儿。而柳永在做官生涯中,也为人们办了许多好事,那当然已是后话了。但皇帝和士人这般争斗,究竟谁是最后的“赢家”,很明显,在文学流传这事实上,真正的“赢家”只能是后来改了名字而且也真正能够垂名后世的柳永,绝非当年那个肆意剥夺士人功名权利的仁宗!因为柳永作品里所展现出来的真情,却是任谁也无法漠视的现实。历史就是如此残酷,同时也这么公平!
  宋词故事 51卷(41—51卷)选入18篇名词
  真情何处问初终——不存阶级成见柳永仍虚诺
  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城里的一切,真是繁华极了。那些红男绿女在街道上卖弄风情者就不消多说了,即便是正经人家出来的女子,也很少不亭亭玉立在汴河上驻足四顾,以尽情欣赏眼前这浮靡而又动人的风景。作为因落第而困守此间已有许多时日的词人柳永,对于这些人来人往的世态也都早已了如指掌了。
  他又得去给自己心爱的虫娘填写首歌词以供歌唱,这是他的心愿;因为在他最为落魄的时候,她居然没有用势利的俗眼来看待自己,那么,这就值得自己为之花上一番心血的。人生不就是讲求真心诚意的相知相待吗!柳永心里便不由得一阵感动。
  到了妓馆,他一抬眼就见到了那位既美丽又温柔而且还懂得诗词歌赋的虫娘,柳永心里便有一种实在的冲动:这么善解人意的多情才女,如果把它娶将过来作为自己永远相伴的妻子,那该是多么温馨的美事啊!而眼前这虫娘尽管也给他人唱歌跳舞,但她的心则完全是属于自己的;对此,柳很为满足。
  正在这样胡思乱想之际,一只纤纤玉手不知什么时候已轻轻地放在了他的肩膀上。柳永一回头,便惊喜地看到虫娘正在背后跟他开起玩笑来了。他当即拿出了自己从街旁那家玉器店里给她特意选购的玉镯子,并要给她亲手戴上。而虫娘则一脸兴奋地跑开了,说是花目前经济条件还不是很好的柳相公的钱,那是她很不愿意的;还一再坚持说,只要有相公这份心意就够了。
  曾经为虫娘一再唱过赞歌的柳永,这时候又想起了日前给写的《木兰花》词,①这处处体现出温润风格的虫娘,使一座青年都迷醉了:
  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偏恃俊。香檀敲缓玉纤迟,画鼓声催莲步紧。
  贪为顾盼夸风韵,往往曲终情未尽。坐中年少暗**,争问青鸾家远近。
  诚然,这无疑也是词人对她的真心爱赏了。而现在,之所以拿着这只玉镯来赠给虫娘,其实他还有一种深层的目的,那就是他希望能跟虫娘结合并成为一生中永不分离的伴侣。
  这在当时无疑是有着石破天惊的壮举了。但柳永真的就想这么做,这是因为,他觉得女人易娶,知音难求呀!虫娘在获悉心上人这层心意后,觉得出身宦门的柳永,并不以她那低贱的地位为意,当下便兴高采烈地表示她诚挚的赞同,并流下了她那欢快的泪水。
  见到这情状,大词人柳永当即便又填写了一阕名叫《集贤宾》的长调词赠给她:
  小楼深巷狂游遍,罗绮成丛。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几回饮散良宵永,鸳衾暖、凤枕香浓。算得人间天上,惟有两心同。
  近来**忽西东。诮恼损情悰。纵然偷期暗会,长是匆匆。争似和鸣偕老,免教敛翠啼红。眼前时、暂疏欢宴,盟言在、更莫忡忡。待作真个宅院,方信有始终!
  两人无疑都很是看好各自的未来,当晚便极为缠绵地一直话到东方将白之际,方始沉沉睡去。只是令人痛惜的,真心诚意想娶虫娘为妻的柳永在考取进士后,他就离开了开封,并踏上了他那条并不平坦的仕途。由于社会地位悬殊,两人的心愿最终却未能如愿,这可实在是一桩令人哀伤的情事。但柳永在当时那种社会环境下,居然能够大胆地做出这样一种真诚的承诺,原本就是一个极为难得的举措。因此,这无疑也是值得我们深深赞叹的。
  宋词故事 51卷(41—51卷)选入18篇名词
  玉环扣定一生情——阮三郎吹箫有幸得好女
  孝宗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人称阮三郎的书生阮华,长得非常英俊,而且性情又很温和;他还特别擅长弹琴吹箫。有一年上元节,他跟朋友相约在灯市热闹的地方游玩。大家都玩得很开心,阮华就建议说:“这么好的时刻,我们怎么就要回家去睡觉呢?还不如现在再来个娱乐活动。”此时有朋友就唱起了歌来,而阮华也用紫玉箫应和着他的节拍吹奏起来;那声音真是美妙极了,路人听了也都站着不肯离去。
  陈太常之女玉兰也来观灯,忽然听到这美妙箫声,便叫侍女去看看究竟是谁在吹箫,回来说是阮三郎。玉兰便不禁低声吟诗道:
  夜色沉沉月满庭,是谁吹彻绕云声。
  呜呜只管翻新调,那顾愁人泪眼倾?
  吟毕,她就回家去了。而此后的几个夜晚,阮华他们却一再去干着这种使他们兴高采烈的事儿。
  其中一个晚上,朋友都还没到来。觉得干坐着也有些无聊的阮华,遂在星月之下吹起了玉箫自娱自乐。一曲还没吹完,他忽然发现一个小姑娘来到跟前说:“我家小姐早些时候就听到过您这箫声,很为陶醉;现在便想请您去相会,可以吗?”阮说:“小姐深居大宅院里,又有门卫把守着,我怎么进得去?况且,万一有个什么,我又怎能说得清?”三郎就这样婉谢了她的好意。侍女去了一会儿又拐了回来,她手里正拿着一块用金丝镶嵌着的玉指环,说:“恐怕先生怀疑,我现在就是奉小姐之命拿这给您作凭证的。”这样,心中委实高兴的阮遂跟随着她进去了。
  一连进入宅院三道门后,阮见里头装饰非常华美,真是赏心悦目极了。正要跟玉兰把臂言欢,里头忽然有叫唤玉兰的声音,这刚出来的玉兰便只得惊慌地往里面小跑去了;而阮则极为张惶地往外夺路而逃。狼狈而归的阮再也睡不着了,遂起来填了一首《菩萨蛮》词:
  玉箫一曲无心度,谁知引入桃源路。邂逅曲栏边,匆忙欲并肩。
  一时风雨急,忽尔分双翼。回首洛川人,翻疑化作云。
  此后,阮竟每天徘徊于陈家附近,但他却丝毫没有办法进去。这样一折腾,他就日渐消瘦了;而父母及朋友过来问候时,他也不说。一天,好友张远过来探望,便叫其他人退出去。他俩便亲密无间地说起了别后的一些情况,但阮仍没有说出眼下的心事。蓦然间,张远瞥见阮手指上多了个玉环,心中顿时就明白了,并笑着问道:“莫非老兄您近来遇见佳人了?如果小弟能够帮忙,那就一定要尽力的。”阮开始还支支吾吾着,但终于受不过张的盘问,遂感叹道:“哎,好事多磨呀!”接着,他便把前事跟张远说了。张远说他有办法,只要把这玉环交给他就可以了。
  张远来到了附近的尼姑庵,拿出一锭白银给师太,说友人阮郎钟情于陈太常的女儿,而且彼此之间非常相爱,希望师太从中撮合,事成之后必定重谢。尼姑开始还面有难色,但经不起张远的一再恳求,就暂时收起了玉环,答应说“试试看”。
  第二天凌晨,尼姑便到陈太常家拜访。见玉兰正跟着她母亲在花下摘玫瑰,就不由得笑了笑。母女俩回头一见尼姑,不觉大吃一惊,说,您老人家这么早来干吗?尼姑说:“庵里新造了一尊观音大士的塑像,明天就要开光,请夫人和小姐去随喜,为莲花生色。”母亲说,小女孩还小,那就别去了。而玉兰当时由于爱情受阻,心情很不好,见母亲如此说,虽然不快但也绝不敢说出来。而此时老尼则再三说小姐若去,正可受到观音大士的保佑,母亲便也同意了。然后,母亲就请师太过去吃早点。师太见一时还没有机会跟小姐单独说话,遂对玉兰使了个颜色,推说自己上厕所;这样,玉兰便跟在了她的身后,师太乘机把玉环露出来给她看。相对这玉环,她就禁不住流泪了,并问师太这是从哪儿得来的。师太假意说是有施主施舍的。玉兰一再询问此事的前因后果,并激动地流着眼泪。师太却故意说,莫非小姐跟这个有所关联?玉兰便把自己的遭遇跟师太一五一十说了。师太说:“既然小姐如此关情,二位何不见上一面呢!”见她情真意切,老尼就说出了她自己这次来陈府的真实目的。陈小姐喜不自禁,当即写了四首诗给她捎去。然后,老尼便跟夫人道别了。
  阮华得到这一绝好消息,他的病便豁然而愈了;第二天按约到庵里跟玉兰相见,并最终成就了好事。只是阮华当下却因狂喜过度而暴亡;而此时遂怀有身孕的陈玉兰竟也不再另嫁。近十个月过去,她只是专心致志地给已死的阮华抚育他们俩的爱情结晶——儿子。我们不能不大为感叹,陈玉兰这种因欣赏对方才华而生发真爱的感情,真是难能可贵啊!至于那玉指环的接引功劳,无疑就尤其大了。
  宋词故事 51卷(41—51卷)选入18篇名词
  相思调里欢难偶——两情相悦张先空遇谢媚卿
  对北宋文学比较关心的某些朋友,似乎觉得这时期作家们所写的几乎都是纯一色的小令,其实,这并不太确切。像本故事将要涉及的张先《谢池春慢》一词,就算是北宋时期流传较早的长调慢词了。
  说起这词,却有一个令人辛酸的情爱故事。因为在一般人看来,古代的才子佳人往往由于两情相悦而结为美满夫妇的,在戏曲、小说中不用说很多;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它也决不是绝无仅有的。但张先却似乎徒然拥有过这一桩艳遇,而空欢喜了一场。
  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张先(990年~1078年),字子野。他少年时就开始游历京城开封,得到了一些前辈诗人的爱赏。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他考取进士后,很快就踏上了当官之路。他由于天才峻发,所写的诗词尤其是词作被人们广为赞赏,赢得了诸如“张三中”、“张三影”乃至“桃杏嫁东风郎中”等美誉。②加以风流潇洒,在年近80多岁时他还纳娶了极为漂亮的妾妇,就被大诗人苏东坡写诗调侃为“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呢。但张先由于思维敏捷,能当即在酒会上写诗填词,所以他至今仍留有许多在歌筵舞席上写赠给那些美丽妓女们的词作。
  只是这些都已成为往事了。而现在他在路途中所写的一首较长歌词,却是赠给一个歌妓芳名叫谢媚卿的。由于张先词作声名远播,这谢媚卿很早就耳闻了他的大名;至于张先呢,也由于大家传说着谢氏的美貌和歌舞绝艺而心生好感,很想一睹她的芳容并领略其绝妙声艺。但很遗憾,两人却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能会面。
  一个天气晴和的春日,词人张先想要到玉仙观中去瞻拜先真,其实,就说他是为了去踏青散心更为直白些,也恰当些。但他去游览了一会儿,似乎也没有什么东西足够引起他的特别关注;这样,心情慵倦的他很早便转回身走了。
  谁知在半路上他却意外地碰到了心中一直想念着的谢媚卿!刚开始时,他只是觉得路上那位绝色佳人跟她侍女交谈时所发出来的声音特别悦耳,而其容貌不用说就更是出奇的秀美了。于是张先心中便不觉起疑,暗暗地派遣自己的书僮前往问询那侍女——那美人果然正是谢媚卿!而他这奇异的举动,使谢顿然也感到眼前这官人绝不同于一般的读书人了。当得知他就是着名词人张先时,谢不由对他心怀敬意起来。但两人心中明知道对对方怀有好感,但都未能先行开口说话。而此时,谢却只是两眼含情脉脉甚至就是低头羞人答答地斜看着对方而已。而张居然也领会了她这美意,遂骑着马跟在她那乘舆的后头缓慢地走着,走着。就这样地直到分手,两人却始终没能说上一句话。
  回到了家的张先,深感自己的胆怯,以至于失去了一个接近玉人的绝好机会。而两人这好事尽管没有成功,但他心中的那种想念却越发深切了;于是,惆怅之余的张先便提笔写下了一首体制较长的《谢池春慢》,用以记述他俩的这一时邂逅之遇,和他那无有穷尽的相思之意:
  缭墙重院,时闻有、啼莺到。绣被掩余寒,画阁明新晓。朱槛连空阔,飞絮知多少?径莎平,池水渺。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
  尘香拂马,逢谢女、城南道。秀艳过施粉,多媚生轻笑。斗色鲜衣薄,碾玉双蝉小。欢难偶,春过了。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
  宋词故事 51卷(41—51卷)选入18篇名词
  词篇脍炙仗人多——晏丞相无可奈何情已无
  文学作品无疑是讲究独创的,但诗词创作中似乎有一个颇为奇特的现象,那就是某些时候人们不但允许“袭用”前人之句,而且在“袭用”后还不时会受到人们的真心称赞。不用说,这就更是使得该做法广被人们深入使用着了。
  像后主李煜《望江南》词里的名句“车如流水马如龙”,许多人知道他出自唐人苏颋七绝的成句,事实上,苏也是袭用《后汉书·马皇后纪》的。但现在人们却大多只知李后主在最先使用,这可真是“无可奈何”之事。
  然而,就是说到“无可奈何”这词儿,却也有着一桩颇为奇特的“公案”。在述说正题前,请允许阿袁插说跟该事的主人公晏殊相关的一些事情。
  江西临川人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他天资聪颖,因在七岁时便写出了好文章,被当地知州张知白以“神童”的名义推荐给朝廷。而真宗面试晏殊所出的题目却早就被他写过,为此他竟据实陈说:“这题目几天前小臣便已做过,还是请皇上改换另外的题目吧!”大家听了这稚嫩的童音,都不由得大加赞叹,说这孩子真乃诚实可爱,真宗遂笑着改换了题目。而他当即援笔立就,更是博得了大家的一致惊叹;真宗高兴地赐给他为广大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进士出身。而后当上大官的晏殊也很是喜爱贤能之士,历史上许多名臣如范仲淹、欧阳修等就出自他的门下。所以一些深受他恩惠的文人,自然也就很是尊崇着他了。
  华阳人王琪在儿童时期就能赋诗填词。时任南都军政领导的晏殊在获悉王这特殊才能后,遂向朝廷请求让王出任他府里的签判一职,因此他们的关系处得极为融洽。大凡没有什么重要公务时,他们就以饮酒赋诗为乐。一个中秋之夜,天气阴沉沉的,月亮看似不会出来了,心中感到颇为失兴的晏公便早早上床歇息。而王则暗暗派人去看晏有何活动,知道相公业已安寝的王便写了首诗派人呈给晏公。晏见其中有句子说:
  只在浮云最深处,试凭弦管一齐开!
  再三吟味之下,晏公大为高兴地从床上一跃而起,当即命人摆上果酒,并派人去请王琪等人过来饮酒赏月,赋诗填词;尽管当时的天色仍还是那么阴沉沉的。但过不了多久,天空中果然出现了一轮圆月,这喜得大家就一个劲儿地欢呼起来。大家的情绪当晚无疑都快要“发烧”了,一直坚持游乐到天亮才作罢。自然,晏对王也更是另眼相待了。
  而最使晏对王青眼有加而且也最被人叫好的,则是关于王续晏对的一件妙事。一年前的一天,晏在后花园里吟诗填词,忽然得到了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时,遂大为高兴,但原本才思极为敏捷的他却居然久久未能对出下一句。他自然知道这句富有哲理的诗句,如果对不上一句同样有分量的句子,那是很可惜的,所以这事缠绕在他心中也有一年多了。其间虽也对过几回,但他总觉得不太满意。这会儿仍在为此对句苦恼着的晏便又来到后花园踱着方步一再徘徊着。此时此刻,王琪却忽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晏忽然若有所思地说起了自己的苦闷,王当即就说:“让它对‘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不正是天然成对吗?”晏一听,这诗联果然像王所说的那样工稳,当即不由击节称赏起来。
  回到书房,正在兴头上的晏便把他俩这对句在一首《浣溪沙》词里使用着了: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写罢这词后,内心着实禁不住得意的晏忽然又想起他日前跟张寺丞、王校勘等人游玩之事,因实在特别喜爱这联语,意犹未尽的他遂又把它用进了一首七律中:
  元已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事实上,晏丞相这着名词作里所用的,除了王琪这功劳不能抹杀外,还必须提到晚唐诗人郑谷的功劳,因为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即有云:
  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梁尘寂寞燕归去,黄蜀葵花一朵开。
  诚然,就是晏词的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其实也是本于盛唐诗人李颀诗作《听安万善吹箴篥歌》的: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由此可见,晏丞相这首明白如话而又深蕴哲理的脍炙人口之作,原来也是仗着多人力量才得以成功的啊!然而,这却不再是“无可奈何”之事了。
  宋词故事 51卷(41—51卷)选入18篇名词
  伴伊长坐官难做——俗词《定风波》居然终未定风波
  一个原本善于运用多种文体和多种艺术手法的大文人,由于写了不少词作,确切地说,是写了不少用来表达普通老百姓生活和情感的所谓俗词,居然受到了人们的讥讽,以至于使得他在仕途上也是坎坎坷坷。这可真是令人意想不到的遗憾之事。
  出身于士族家庭环境的柳永,由于禀赋里所具有的浪漫特性以及善于谱写俗曲的独到才能,他经常为一些歌儿舞女填写一些能够表现她们生活和情感的作品,以供她们歌唱。这样一来,他的才名很快便传扬了开来,这无疑引起了一些以引领正统文化自居而且已然具有一定地位者的恼怒和嫉恨。
  而以长调慢词《定风波》为代表的一些着名俗词,先后却给柳永带来了既为真切而又无穷无尽的懊恼。该词说的是: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事有凑巧,当时柳永原本想要说皇帝好话的《醉蓬莱》词,谁知却惹恼了仁宗后,③他就只得去求谒时任政府长官的晏殊了。他小心翼翼地向晏府的门卫说了不少好话,并暗暗地塞给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红包,终于说通了门卫让他进去通报相爷。一进门来,柳永便把自己这回晋谒的来意说了,也就是说,诚恳的柳永希望晏相公能给他改放官职,用以改变一下目前这艰难困苦的处境。
  晏听了柳这自述,连眼睛也不抬地说道:“柳才子平时也写写词曲么?”柳永一听,心里委实兴奋,心说相公既然爱好这些文艺,这跟自己的爱好正好相同,因此这放官一事就该当不成问题了;大家毕竟都是文人,而且还都有着相同的爱好嘛!于是,他便随口回应了声“是的”。但他心中忽然觉得这还不能尽意,为拉近两人的关系,柳遂补充上一句:“也就是说,其实学生也像相公一样喜欢填写填写词曲的呀!”
  然而,晏相公听了他这话,却不由冷笑了一声:“晏某虽然也填写词曲,可我并不曾写过像‘彩线慵拈伴伊坐’之类的句子呀!”听了晏相公这句带有讽刺意味的话,知道晏跟自己的艺术志趣是并不相同的,于是柳只得知趣但也是黯然地告退了。
  事实上,原本作为像敦煌曲子词里的中调《定风波》,其中便有句子诸如“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波?”以及“当本,便知儒士定风波!”等等;而该词调尽管经柳永这妙手演绎而初次成了长调慢词,但它却并没有给身为儒士的柳永带来真正“定风波”的好运,这固然是令人为之嗟叹不已的。
  宋词故事 51卷(41—51卷)选入18篇名词
  玉关人老金樽倒——蔡大将歪打正着升高官
  北宋时期,人们写有并流传下来的豪放派词作并不是很多,众所周知的,大概就是千古名臣范仲淹的《渔家傲》了。事实上,同是凭着镇守边疆经历作为填词基础的蔡挺《喜迁莺》词,在当时也是挺有名的。
  而蔡挺撰写该词时却引起了众说纷纭的话头。据历史记载,他写这词是用来结交宫中内侍,用以求取使自己得到一纸“调令”的。而我们这里则根据当时人另外的说法,亦即他因机缘凑巧而得到那非同寻常的机遇。
  蔡挺出守边疆地区已是很有些年头了。他曾在仁宗当政时就出知庆州(今甘肃庆阳),在那里,他多次率军打败前来进犯的西夏军队,为北宋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神宗即位后,他的官衔已被加封为天章阁待制,知渭州(即今甘肃平凉)。已经有着多年边塞生活经历的蔡挺,就又加紧做好训练士卒的准备工作。平时就已因整顿甲兵而秩序有素的北宋军队,使西夏国完全没有了入侵的机会。
  然而,在渭州又生活了许多年头的蔡挺,此时却不无感到边塞生活的艰苦和劳累,以至于都有些郁郁寡欢了。一天晚饭后,他独自一人在后花园里散步,一边沉思默想着。蓦然间,一首具有雄放风格且又带着淡淡哀伤情感的词作《喜迁莺》,便在他的心中成形了。他急忙回到军营里的书房,急速把它记录了下来。心中有几分得意的蔡手里拿着刚写就的词稿,又回到了后花园,面对着较为可人的景致想要作继续推敲时,却冷不防遇到了他的儿子蔡朦。蔡朦一见老爸在低头沉思,就上前问询他在思考些什么;蔡挺遂把手中这新填的词作给蔡朦看了。这蔡朦忽然说有急事,便把他老爸这词作放进了自己那宽大的衫袖中匆匆离去。目送儿子远去身影的蔡挺,不觉微微地笑上一笑,也就返回卧室休息去了。
  然而,蔡朦外出时,因行走慌张却把他老爸这词作遗落在了后花园里。而此时,正来打扫的守门老头看见它便捡了起来。但由于他并不认识字,就把它交给了府中一位认识字的先生,问他这究竟是什么意思。这人居然对老头略微搪塞了几句,老头却也不敢再去寻根刨底了。原来,这人见它是一首挺不错的词儿,心中很想在大帅面前讨好一番;而且他跟府中的歌妓领班关系很亲密,便让她在即将举办的府中宴会上开唱。
  朝廷当时正好派人给士兵们送军衣,那大官光临军营,蔡挺自然得大摆酒宴招待他了。在宴会厅里,那歌妓领班就唱起了蔡这首新作《喜迁莺》:
  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塞垣乐,尽橐鞬金领,山西年少。
  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
  那歌声实在美妙动听极了。而对其内容蔡开始倒还没怎么觉得,但仔细一听,他心里就不由得大为惊奇了:这词不就是自己不久前完成的新作吗!怎么没经自己同意就给唱了出去,而且还唱给这关系到他自己生死祸福的中使听呢?万一搞不好,他蔡挺可就有好戏看了。因此他不等退席,竟勃然大怒地命人把传播这词的歌妓及其相关人员查究一番。这歌妓的同伴急忙哀求中使从中斡旋,对蔡将军说说好话,免得许多人受累。这样,蔡就只得卖面子,立刻叫人把她给放了。而这中使在离去时,还叫人把它誊录了一个副本,以便让他带到宫中去传唱。
  由于宫廷里歌姬那美妙歌喉的效用,这首词就连皇帝也都知道了;尤其当听到其中那“太平也”等词句时,神宗很是高兴,当下垂询这词究竟是谁填写的。宫人们回答是将军蔡挺的新作。神宗笑道:“好一个‘太平也’!嗯,至于‘谁念玉关人老’嘛,其实,朕是很感念你们的啊!现在枢密院不是有空缺名额么?那就让蔡爱卿去填补这个空白好了。”
  不久,蔡挺果然当上了枢密副使。在边疆地区生活了许多年的蔡挺,当也不会再生发出如许愁思来了。不难想见,这该是他这阕新词的意外收获了。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存经典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