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07-21 08:43
鄌郚总编

滕世华丨读书与美容

  读书与美容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读书对于人类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读书与美容,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二者却有着深层次的联系:读书,可以美容。
  这方面,前人早有论述。
  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曾经说过,“士大夫三日不读书,自觉语言无味,对镜亦面目可憎 。”清末重臣曾国藩在给儿子的信中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变化气质……读书可以变换骨相。”这类说法并不玄虚。生活中常有这类现象:农家女上大学前与毕业后简直判若两人,原因何在?正是通过读书,农家女学到了知识,增加了智慧,明白了事理,加强了修养,完善了人格,从而给人一个良好的形象。
  美,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也体现在多个方面:容貌、仪表、心灵、气质、修养,等等,其中容貌是最惹人注目、最直观的一个方面。爱美,是人的天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并且人们一般往往注重人的外在美,这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人的外貌怎样,是遗传所致,由不得自己,谁不想长得漂亮一些?归根到底,自己所能改变的只是附属在外貌之上的气质、修养、风度等等内涵,而气质、修养等等内涵的改变,只能靠读书学习。在美所包含的多项内容中,先天所致,人自己无法改变的外貌,只是其中之一。而内在的东西,是可以通过自己后天的努力去改变、充实、提高、增强的。诚如俄国大作家赫尔岑所说,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所以有人说,人要对自己30岁后的外貌负责。斯言是也。
  现在不少女士,把自己的美寄托在时装和化妆品上,甚至不惜花费重金做美容手术。人们时常见到一些女士,也算靓丽新潮,但举止粗俗,言行无度,甚至满口污言秽语,实在难以给人美的感受。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这是很有道理的。古代的大家闺秀,不见的都有一副好模样,人们赞赏的是她们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熏陶,知书达理。如果只是拥有一副好皮囊,但缺乏修养,没有内涵,也难以得到真正的美。
  读书可以促进男性美。男子汉若想气宇轩昂,目光高远,思想敏锐,不读书是不行的。倘若一个男人胸无点墨,目光短浅,举止庸俗,语言乏味,市井气十足,那还有什么美可言?而读书恰恰可以改变这些东西。腹有诗书气自华。许多学者文人,气质儒雅俊逸,风度翩翩,主要是书香的熏陶使然。历史上,人们历来推崇的是儒将,文武全才,若只是一介武夫,往往会使人产生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联想。多年来,影视剧中出现了许多周总理扮演者的形象,有的达到了相当逼真的程度,但与周总理自己那光彩照人的形象相比,总有许多差距,有的甚至相去甚远,内中原因,不在演员的外貌,在于演员的内在修养、气质、风度上的差距所致。当然,我们不可能人人都做学者,更不会是伟人,但读书对一个人的自我完善,确是大有裨益的。
  读书可以使人增智明理,陶冶情操,可以使人知道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真善美,知道怎么样才能更美,才能给人一个良好的形象。读书可以通过丰富人的内涵美,气质美,心灵美,以弥补人先天可能存在的外貌上的遗憾和不足,使人的举止言谈、服饰着装等等更加规范得体,洒脱从容,庄重宽宏,和厚敏捷,从而进一步增加人的形象美。
  读书是一桩美事。明代民族英雄郑成功曾经说过,“养生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古人还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书。无论是静坐灯下读一本睿智的书,还是躺在树荫下的草坪上看一本闲适的书,都是一种美的境界,都有收获,都是享受。一切喧嚣浮躁都会褪去,唯有隽永的书籍历久不衰,魅力永存。读书可以益智修身,可以消遣美容,何乐而不为?
  滕世华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