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08-07 21:06
鄌郚总编

刘国霞丨大年初三之十笏园

— 本帖被 刘文安 从 临朐会员作品 移动到本区(2023-07-08) —
  刘国霞:大年初三之十笏园
  刚刚进入东门,就看到了熙熙攘攘的人群。
  还未拐弯,就听到传来美妙的旋律。那铿锵有力的音乐,伴随着潍坊本土口音的演唱,就能让人品味出那语音语调,来自地地道道的潍坊本土文化。
  简单地听了两首歌,便拐向了郑板桥纪念馆的空场上。
  每年此时,王媒婆都会在这里演出。她这个山东第一媒婆,媒婆专业户,多次发出邀请,来这里看她演出,无奈诸事繁多,一直未有空闲,未能如愿,深表遗憾。
  今天大年初三,有空闲,便来寻王媒婆了。
  看到她的演出团队,都在现场,都有美好的扮相,唯独不见了媒婆的踪影,有些遗憾。
  一抬头,通过熙攘的人群,看到开门了,便进入了。
  在潍坊多年,也多次路过十笏园,进入纪念馆,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呢。
  心情有了些许激动,感觉了解郑板桥也许会从这里开始,历史的天空,也许会在这里演绎。
  进门正中,便是郑板桥的塑像,长长的大辫子,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郑板桥和我们的距离。要不,今天这赶大集一样的人流中,这么多的爷们,都是齐刷刷的小平头,只有郑板桥是大麻花辫子,似乎在告诉我们,男人留大辫子的历史,真得已经浓缩在清朝,历史的天空中了。
  没急着进入正堂,选择了从东厢房开始。
  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诗词书画的贡献,所有后来人都明白,直到今天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这一排厢房里,陈列着许多古物,大都是郑板桥当年使用的物件。
  在一个玻璃陈列柜里,有类似衣服一样的物件,还有一双类似鞋子一样的物件,拍照留念,但具体有什么样的典故,还未来得及考证。
  一拐弯,一个小小的角门,悬挂着两盏“气死风”灯,门前的一对小小的石狮子,栩栩如生。
  右侧一个月亮门,上书“翠园”。一幅墨竹图,浓墨,淡墨的有效结合和衬托,让画的层次更加分明,错落有致。
  郑板桥一生酷爱竹,喜欢在自己的画笔下,让竹子展现生机,有了灵气,有了生命。
  东厢房正中,有一张八仙桌,左右各陪衬一把椅子。我坐在了左首一把椅子上,门口望出去,小院里正门左首,一片竹子青翠欲滴。在这大年初三,有了勃勃生机。
  想当年,郑板桥会不会闲暇之余,在此小坐,望此翠竹,偶有诗成呢?难道那著名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中。”就是在此产生?古人早已驾鹤,文化底蕴犹存。
  经过东厢房门前台阶北拐,进入潍县县衙的正堂。
  正堂上高悬着匾额,上书“明镜高悬“四个大字,“肃静”,“回避”的牌子摆列两旁,依然彰显力法的威严。
  右首一陈列柜中,是一组组的塑像,重现了当时的一些场景。左首陈列着刀枪剑戟。
  大堂后边是简单的卧室,简单的放着两张床。墙上悬挂着孔夫子的画像,看的出郑板桥尊师重教,对圣人的敬仰。
  过正堂西首一个回廊,进入西厢房。
  这里依然洁净敞亮,文化气息浓郁。在郑板桥众多的诗词绘画作品中,就有著名的“难得糊涂”,“吃亏是福”。
  这短短的几个字,就足以品味出郑板桥出世入世的处世哲学。凡事不斤斤计较,处处让人三分,包容万象,有好的心态,把吃亏作为是一种福,该忍让的时候就得忍让。这几个简单的字,组合在一起,多少年来,一直对世人影响颇深,大度的人,在处理一些事情上,经常会引用一句“难得糊涂”,“吃亏是福”。
  在这众多的纪念品中,有一把古琴非常显眼,在一部分古书籍的映衬下 这把沉睡的古琴也许会告诉我们更多的故事。
  步出西厢房,是中心的小院,院内大小石碑排列有序,都刻有碑文或者字画。
  转过东厢房,正堂的后面,石碑非常多,大都是诗词和竹画,在往西墙上,悬挂着竹枝词四十首。
  当我兴致勃勃,如饥似渴,拍照碑文的时候,耳畔骤然响起《活宝》那熟悉的旋律,接着传来王媒婆那熟悉的声音。
  恰巧拍照结束,便循着声音寻找大姐。
  此时的王媒婆早已经加入馆前《郑板桥微电影》剧组,那载歌载舞的队伍中。
  和媒婆大姐偶遇,是在临朐嵩山拍摄《编外媳妇李小双》的现场。一直以来,相互保持联系。
  节日的气氛浓郁,人们被大姐她们的表扬逗得脸上挂着开心的微笑。带着赞许地笑容,人们纷纷走上前去,和演员们合影。大姐跳着扭着,一抬头,看见了我,透过人群,拉着我的手,抑制不住相逢地喜悦,说:“来了,上来跳吧,女儿来了吗?”我也紧紧地拉着大姐的手,“大姐,过年好啊,你先忙,咱一会聊。”
  一曲结束,我快步走向前,握住大姐的手。在这大年初三,春寒料峭的时节,六十多岁的王媒婆大姐,额头上有一层细细的汗珠。
  一种对艺术地爱好,一种发自内心地喜欢,让这位大姐多年如一日,每年此时,在十笏园为潍坊的市民演出,为潍坊的喜庆气氛奉献一份爱心,为文化事业,添砖加瓦。
  大姐和我合影留念的时候,围观的人们,纷纷举起了手机和摄像机,留下了美好的一刻。
  告别了媒婆姐姐,进入了十笏园美术馆,十笏园文创礼品发布会的现场。
  进入馆内,立刻就被四壁悬挂的漫画吸引了。太接地气了。简直是重现了过去的岁月,满满的潍坊人童年的味道。
  寥寥几笔,就把潍坊人,过去的岁月展现地淋漓尽致,活灵活现地。
  老潍坊人都知道的潍坊俗语中,“潍坊四大白”,“潍坊四大烦人恶”,都让画家用漫画地形式,生动地再现在我们的面前。
  作为潍坊人,谁能忘记那“天上的雪,地上的面,大姑娘的屁股,剥了皮的蛋”。谁又会忘记“笼子底下的鸟,空茶根儿,惹哭孩子”那烦人恶的事情?不顺心的时候,总会从嗓子底下,牙缝里挤出这么一句,用来排遣心中的不快和郁闷。
  不光是潍坊人,四十多岁的每一位,谁又会忘记那经济萧条的年代,那没有电,没有电视地黑黑岁月里,我们自娱自乐的那些项目,如打懒儿、打水漂、听奶奶讲故事、粘知了、踢毽子、用尿和泥巴,给我们的童年,同样带来的是无尽地欢乐。
  后来,经济发展了,用上电了。可是电视还是稀罕的物件啊。偶尔,有一台电视,村里的大人孩子们,聚集在有电视的人家,一块挤在一起,看着那十四寸的黑白电视。这个大概也记忆犹新吧?
  有时候,电视天线,信号不好,荧屏上的噪波点 ,伴随着嗤嗤啦啦地杂音,大伙儿也看得非常起劲,眼皮也不敢多眨几下,恐怕错过了那荧屏上的精彩镜头。
  那《霍元甲》、《陈真》,那《血疑》,那“晴空霹雳”,那“流行火球”伴随着我们走过了那童年地美好岁月,那满满的童年的味道。
  没有电的日子里,用“压井子”压水,你喝过吧?吱嘎嘎过后,一股清清的水流,顺着铁斗子流出来,急忙趴下,用嘴对准水,狂喝一顿,直喝的肚子饱胀饱胀地。那甘甜,那凉爽,一直到心底。那时候,可没有污染不污染,环保不环保的意识,但喝下去一定是安全地,一定不会腹泻拉稀。
  吃冰棍,吃西瓜,也是不定量的。那时候,有得吃,就已经是非常高兴的事情了,哪里还有挑剔的份?
  童年时代,也没有公共浴池或者澡堂什么的概念。夏天来临,村里村外的小河,便是大人孩子们的天堂。
  大人们往往是幕夜来临,才有时间洗去一天的疲劳。小孩子们则不然,几乎整天泡在水里,象一条条黑色的泥鳅。肆无忌惮地享受着大自然地恩赐和沐浴。
  正像画展中这一副漫画中所画,小孩子一丝不挂,光不溜秋地,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扎进水中小伙伴的人堆堆里。画的一侧还有两句话:“白浪河是天然的游泳池,浮山水库是我们的练兵场”,多么地形象和到位啊。
  畅游在画展上,沉浸在童年的岁月里,久久不愿离去。拍成片子,发个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享受这一接地气的画展中,所阐述的本土文化,对逝去的童年的美好回忆。
  品味过去,对比当下,感受当下的幸福生活。懂得感恩。让自己在社会正向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为社会地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坊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