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10-14 17:39
鄌郚总编

丁氏大宅门的布局与变迁

  丁氏大宅门的布局与变迁
  号称“丁半城”的潍县丁氏世家,家大业大,堪称潍坊首屈一指的大宅门。其中丁四宅的十笏园,构造精美,布局紧凑,在整个江北的苏式园林中,也是无与伦比的。
  丁氏大宅门属老长支,发祥地在潍城西北乡丁家小河村(今属双杨镇)。老长支在潍县城里本来仅有八仙巷一处宅院,十二世祖丁庸行经商发家后,从丁家小河村迁居城里,大量购买土地房产。十三世祖丁克成继承家业后,在城里继续购置房屋产业,将他的四个儿子集中安置在胡家牌坊街东头附近居住(包括梁家巷、新街子西头和曹家巷)。后来,丁四宅的丁廷珍再度暴富,将二子丁善庆安置在东门里和棋盘街,称作丁五宅;将三子丁善长安置在南门里,称作丁六宅。
  老长支新五支的丁庸行后裔,最兴旺时有房产数十处,共有五千余间房屋,其中大宅一处,一百余间,座落在梁家巷。二宅两处,二百五十余间,座落在胡家牌坊街和西门里。三宅三处,三百余间,座落在新街子和东马道。四宅四处,五百二十间,座落在胡家牌坊街、曹家巷和东门里。五宅两处,一百五十余间,座落在东门里、棋盘街。六宅六处,九百余间,座落在南门里、坝崖街、太平街和西马道等地。此外,市郊各佃户村均有大量房产,在草庙子村有丁四宅的一座花园,在丁家村也有一座花园。在外县各处,包括青岛、济南、北京也购置了不少房产。
  十三世丁克成是单传,到十四世,他的四个儿子:大儿子丁廷模住在大宅,住梁家巷。丁廷模是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辛己恩科举人,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癸未科进士,做过工部都水司郎中,他在仕途上较为顺利,是丁氏大宅门中第一个做官的人,但大宅的产业是丁氏大宅门中最少的,最多时只有一百余间房子和六百市亩土地,所以当他过世后,子孙很快衰落下去。先是靠卖房卖地维持生计,房地产业后来基本卖光。由于大宅是家族中的长支长房,有少量公用的祭祖田归大宅管理,所得地租除了修缮家庙祠堂,过年过节祭奠祖先外,其余勉强用来维持生计,叫做“吃祭田”。丁大宅门上原来悬挂着“进士第”、“登贤书”、“捍卫桑梓”等显赫匾额,他的著作有《杞轩制义》两卷。家境没落后,“进士第”的匾额被出让,挂到了四宅大门上;后来随着人口繁衍,后代不得不靠“告帮”来惨淡度日。四宅的丁伟志还记得小时侯的情景:“那时候大宅家业已经完全败落,我的三位堂兄都是非常本分的人,但是也十分无能,根本无能力重振门庭。他们家里常常会有揭不开锅的时候,穿着破长衫的某位堂兄,便会到我们这些生计较好的人家登门向长辈问安;借钱的话他们都张不开口,我们家里的人便赶忙送上两三毛钱(约合现今的五、六元)胨畈辜矣茫慊崮厥障拢倌刈换幔缓笃鹕砀姹稹A桓鲂蛔忠残哂诔隹凇D茄恢执蠹业钠坡渥拥芴赜械男睦碛肷裉缃袷强床坏搅恕!
  丁二宅是在大宅和四宅之间的一大片宅院,房产主要在胡家牌坊街从最东头到丁四宅一段区域(西门里还有一处房产),共二百五十余间。土地最多时三百来市亩,相比之下,也是房地产最少的一支。
  二宅的祖上是丁廷举(十四世)。他的曾孙丁锡祜(十七世)有兄弟五人,是光绪十一年(1885年)乙酉科举人,与同宗丁良干同时中举;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又考取戊戍科进士。在侯补山西省直隶州候补知州,因父亲去世丁忧三年,不幸的是,丁忧期间未到任而生病去世,年纪才五十二岁。生前存有:《吟香馆诗草》二卷。随着人口迅速繁衍,所以二宅的家境也很快没落下去。
  丁锡祜有两个儿子:丁椿芳、丁林芳。丁椿芳的后人是丁耀昆、丁耀杰兄弟;丁林芳的后人是丁耀奎、丁耀宗兄弟。丁耀杰是海化华龙硝铵有限公司的离休干部。
  丁二宅从东到西原有四个大门,由于丁锡 祜中过进士,所以在第四个大门上(靠近四宅大门)也悬挂着“进士第”的匾额。胡家牌坊街东头路北第一个大门由丁廷举的后人丁树芳(字春圃)居住,可惜后来这个大门被拆除,建起本草阁大药房,并在本草阁前留下一块空地。丁春圃是文人出身,喜欢看书画画,由于丁四宅祭屋客厅后面的厅房里专门招待文人墨客聚会作画,丁春圃是那里的常客,尤其擅长绘制牡丹和凤凰。民国期间,该宅购买了十几辆新式洋车,一些买不起洋车的脚夫,托上保人到他家租用洋车,拉脚挣钱,他们以出租洋车为生。
  丁春圃有四个儿子:丁耀昕(字紫扬)、丁耀育、丁耀辉、丁耀?。大儿子丁紫扬是小学教师,也是京剧票友,爱好操琴,胡琴拉得很好,与潍城知名琴师谭资久是琴友。
  丁二宅的第二个大门原来也是丁春圃与四个儿子的宅院,但后来由于家计入不敷出,将前院开了一个门,与后院隔离开,卖给了宋丹亭。这个院建得很好,墙内有暗走廊。宋丹亭(名宋犀)是老同济大学出身,三弟在济南,五弟干西医,家境很好。他爱好诗词歌赋,也爱京剧,曾捧过京剧旦角白素莲。宋丹亭解放后曾任市政协委员,后来他把这处房产卖给了工商联。
  丁二宅的第三个大门是大排行十七位的丁桔芳(字松岩)居住,他的弟弟叫丁晓岚,在丁氏小学教书。
  丁伟志在回忆二宅时说:“丁家的二宅,到了我们这一代,也到了五服的边缘。他们宅门上人口众多,我见过的堂兄就超过了十位。他们的年纪,大体上都相当我的父叔。我只能叫得上最小的一位堂兄‘十九哥’的名字,他叫丁晓岚(当是他的名字)。他是我小学的老师,语文、数学,都教得很好,别的课也都可以代。校长不在,他就代理校长。清贫而庄严,是一位在学生中很有威望的师长。二宅的境遇,也是家道中落的模样,不过还没有败落到需要靠“告帮”(即借债或求援)度日的程度。”
  第三个大门内的弟兄俩后来也因生计问题,卖掉了一部分房子。这个大门的深胡同后边,有一处深宅大院,他们把这个大院卖给了民国时期潍县知名企业家丁子明。丁子明是田家小庄(今田家村人),属于老四支丁雄的后裔;从小跟着兄长在俄罗斯赤塔学做买卖,后来兄弟们发了家。俄国十月革命后,他们回到故籍、在城里和东关先后办起当时潍坊地区最大的百货公司:泰东商行,并有联号:山东、大东、福东等商店。回潍后,丁子明买下丁二宅第三个大门的后院居住,他从俄罗斯带回的宝贝:金蛤蟆、木变石、象牙等也收藏在这里。他的长兄丁敬亭买下丁五宅在东门大街木牌坊附近的房子居住。1950年,丁子明一万元将这处房子卖给市直机关,后来做了市轻化工局(连前院)的办公机关,文革后,曾改为纺织局办公场地。
  丁二宅的第四个大门比邻丁四宅大门,由丁锡祜和两个儿子:丁椿芳(字次萱)、丁林芳兄弟二人居住。后来人口繁衍,连邻街的南屋也住上了人;丁林芳的大儿子丁耀 奎就住在这里,他也是京剧票友,曾登台演过《宝莲灯》。当时丁林芳住前院,丁椿芳和儿子们住后院。1951年这处大宅门也被市政府购买,做了机关办公用房。今年七十多岁的丁耀杰还记得1948年潍城解放前夕,他和丁伟志等堂兄弟每天晚上都被国民党兵送进关帝庙关押的情景:当时,城内的地下党联络员,每晚都在国民党军队的要害部门附近向夜空打联络火(发信号弹),联络火打在什么位置,城外的解放军就炮击什么地方。国民党军队抓不到打联络火的人,每天晚上就把城内的青壮年都集中起来,关在一起。
  丁三宅有房产三处,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