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06-28 13:53
鄌郚总编

县交通局退休干部、昌乐营陵诗词学会原会长范永来

  寄情诗词不老翁 笔耕不辍薪火传
  ——记县交通局退休干部、昌乐营陵诗词学会原会长范永来
  昌乐日报     2021年06月22日
  “八载诗文集册,两年日夜熬灯。辛劳汗水果丰盛,范老呕心缩影……”昌乐营陵诗词学会副会长李庆林连夜创作的这首《西江月·贺〈营陵诗苑〉》,道出了他对县交通局退休干部、昌乐营陵诗词学会原会长范永来的敬佩之情。
  “会员八年间创作的作品,范老用两年时间,把初稿编辑了一遍,对错别字、用词不当之处,都予以修正,出版成册,我非常敬佩他的敬业奉献精神。”李庆林说。
  如今已是八十岁高龄的范永来,先后担任过县交通机械厂厂长、昌乐汽运公司党总支书记、经理等职,1998年退休。从青年时期就爱好文学创作的范永来,先后在《中华诗词》《诗词月刊》《宝石城文艺》等报刊发表400余首(篇)诗文,出版《苇园诗文集》,主编《营陵古诗词选》《营陵诗苑》,执行主编《古今使用对联选》,作品先后荣获“首届国际华夏文化大奖赛一等奖”“中国国学研究会孔子金像艺术创作一等奖”等多项大奖。
  “原来就爱好,后来加入了潍坊诗词学会,又加入了中华诗词学会,在老师们的指导下逐渐地摸到了门路,总想把昌乐的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变化用诗词的形式反映出来。”范永来说。
  “他的作品都是来源于生活,非常写实,没有口号式的,很贴近大众。”昌乐营陵诗词学会会长罗文霞表示,“范老师的作品充满正能量,家国情怀在他的诗词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县历史悠久、人文丰厚,2011年,在范永来的积极组织推动下,昌乐营陵诗词学会成立,年届古稀的范永来被高票推选为会长。在一些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学会”,组织起来却不轻松,领导班子需要健全、磨合,活动场所亟待解决,活动经费必须筹集,这一切,范永来都亲力亲为。他骑着自行车,与几位老伙计一起,四方奔走、八方“化缘”,终于将学会启动起来。
  听到学会成立的消息,马洪奎老人第一时间报名参加。
  诗词学会会员马洪奎说:“范老师牵头成立了营陵诗词学会,大家都很高兴、积极参与,从开始的十几人到三十几人,范老师都是自己编教材,手把手地教,每个学员诗词水平都提高很快。”
  如今在昌乐,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古诗词,诗词爱好者的创作水平也越来越高,他们大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昌乐营陵诗词学会会员,学会规模从成立之初的十几人发展到了如今的180余人。在范永来的积极组织带动下,营陵诗词学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县规模大、影响力广的老年诗词社团组织,举办的诗词讲座成为我县诗词爱好者最为期待的“诗词沙龙”。
  范永来积极推广传统文化、教授诗词技艺,创作《中华诗词的历史渊源》《浅说新旧诗的异和同》等讲义十余篇,利用县老年大学诗词研究会平台开展诗词讲座,深入浅出教授“创作意境、修改润色”等创作技巧,累计教授学员400余人。得益于范永来的付出和奉献,我县诗词界实现了“文坛百花争艳”的喜人局面。
  “范老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建会的初心就是把祖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如今平台发展起来了,诗词队伍也不断发展扩大。”罗文霞表示,“范老师对学会、对我县诗词文化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付出了相当多的心血,像我们这一批人都是范老师提携起来的。”
  范永来不仅力所能及教授他人,也亲自笔耕、硕果频出,先后创作手稿数千张,在古稀之年又开始学习电脑,边学电脑,边修改、排版,废寝忘食,不辞辛苦。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今年3月,共计70余万字的《苇园诗词续集》《清风寨》两部着作同时出版发行,推动了全县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虽然很累,但觉得有价值。通过诗词的学习和创作,反映昌乐人文景观,发扬诗词文化,挺好,还要坚持。”范永来说。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