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07-18 10:56
鄌郚总编

昌乐县发展愿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提质增效、创新驱动为核心,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富强生态幸福昌乐。
  二、发展目标
  到 2020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8 %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 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2%左右,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6%左右,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 10:42:48。
  三、战略定位
  三个定位:中国蓝宝石之都、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宜业宜居的现代和谐新城。
  中国蓝宝石之都:充分发挥我县丰富的蓝宝石资源优势,依托中国宝石城,重点发展珠宝研发、创意设计、珠宝加工、展示交易等产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建设蓝宝石价格中心、信息中心和物流中心,着力打造中国蓝宝石之都。
  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主动适应新常态,深入实施国家和省市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落实产城融合发展理念,走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道路,促进县域协同协调发展,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宜业宜居的现代和谐新城: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布局科学化、产业集聚化、城市现代化、社会和谐化”的原则,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建设更高水平的富强生态幸福现代化新昌乐。
  四、空间布局
  “十三五”时期,规划构建“两城、三带、四组团”的县域经济总体布局。
  “两城”:中心城区,重点推动金融、商贸、餐饮、医疗、物流、会展、咨询等产业提档升级,不断完善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位,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东部生态新城,着力打造健康养老、旅游度假、现代教育等重大板块,实现与潍坊中心城区的全面对接。
  “三带”:309 国道经济发展带,主要发展装备制造、黄金珠宝加工交易、新能源汽车、精细化工等工业主导产业,打造转型升级示范带;宝通街经济发展带,主要发展健康养老、现代教育、生态旅游、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打造现代服务业隆起带;方山路经济发展带,主要发展精品购物、时尚生活、娱乐休闲、文化展示、商务活动等现代都市商业,打造贯通两城的现代商业带。
  “四组团”:红河、乔官、鄌郚、营丘四个镇,依托各镇特色产业园区,着力打造出口食品加工、高档板材、电声乐器、机械铸造等特色产业集群,提升镇域经济综合实力。
  五、重点任务
  (一)产业发展
  --优化提升现代农业
  1、大力发展“高端优质生态”农业。全面建成“一主多元”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积极实施“四位一体”农业品牌战略。
  2、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推动合作社走向大联合、大联盟。
  3、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建设全国知名“名优特”农产品生产基地。
  --做大做强新型工业
  1、打造六大工业主导产业。即千亿级装备制造、黄金珠宝加工,500亿级新能源汽车,300亿级造纸包装、精细化工,100亿级食品加工。
  2、培育智能制造新兴产业。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引进和形成智力密集、优势明显、特色突出、集群发展的智能制造产业。
  3、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按照集成创新、集中突破、集群布局、集约服务的发展战略,围绕特色产业园区,提升承载能力,拓展发展空间。
  --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1、改造升级传统服务业。即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产业。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即现代教育产业、健康养老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现代物流产业,、部经济产业和电子商务产业。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
  --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按照森林生态城市发展理念,推动健康养老、现代教育、休闲度假、文化创意等重大板块建设,将东部生态新城打造成潍坊西部魅力新城。持续提升主城区功能品位,加强地下管网、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集中供热、供气覆盖面,继续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完善居住区配套设施;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推进管理现代化。
  --着力打造特色小城镇。按照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要求,推进红河镇、鄌郚镇加快建设全国重点镇和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不断提升乔官镇、营丘镇综合实力,加快路网、电网、供排水网、供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小城镇产业发展聚集力和支撑力。健全小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镇常住人口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建设农村新型社区。以新居所、新设施、新环境、新管理、新生活 “五新”为统领,推广产业园区、农村新型社区“两区”共建模式,力争建成 100 个左右的农村新型社区。加强路、水、电、气、暖、排污等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保障。加快推进干部力量、管理权限、服务事项下沉,深化完善社区管理、运行、服务机制,推进社区实体化运行,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三)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建设。新建改造国省道公路 26.2 公里,完成潍坊-日照高速公路、胶王路改建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建改造县乡公路104.8 公里,完成荆朱路改建工程等 13 条公路建设。新建改造农村公路 412 公里,农村公路密度达到 195 公里/百平方公里。
  --能源建设。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改造提升中低压配电网,保障全县电力供应。推进天然气中压、低压管网建设,推广天然气能源分布式利用。加快推进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保障能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水利建设。重点实施南寨水库扩建等水库建设,荆山水厂扩建等城乡供水工程建设,汶河拦河坝等雨洪水资源利用工程建设,汶河河道治理等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南水北调维修改造等水资源配置骨干工程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农田灌排网络建设。
  --市政建设。完成城区道路建设,搞好路网配套。全面完成液化气站搬迁、改建、扩建任务,加快 CNG 供气站配套建设。改造公交站点,新增 公交线路。统筹提升城市供排水、供热、供气等公用设施档次。
  --信息化建设。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智慧应用,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集约、低碳、生态、智慧等先进理念,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四)生态保护
  --强化环境保护。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治理力度,持续强化异味整治,进一步提升区域空气质量。全面开展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推进重点企业燃煤锅炉脱硫、脱硝及除尘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工程,逐步减少化学污染物排放。实施城北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提高城区污水处理能力。
  --加强生态建设。着力搞好“两河”流域综合整治开发,深入实施荒山、水系、镇村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等重点工程,争创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深入推进城管、环卫、绿化“三托管”,建立健全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不断提升环卫管理水平。
  --推进资源节约和保护。以节能、节水、节地为重点,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推进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利用,在电力、化工等重点行业搞好燃煤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和工艺系统优化等节能技术改造,逐步实现能源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消费低碳化。加强工业用水管理,加快发展节水型农业,加大城市节水力度,改善水资源紧张状况。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继续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等项目,推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五)改革开放
  --全面深化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支持民营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推进市场监管体系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开展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国家试点。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全口径预算,推进政府、部门预决算全面公开;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增加偿债后备资源,积极消化存量债务;大力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深入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加强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高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能力。大力发展新型外贸,进一步壮大精细化工、塑料、造纸包装、黄金珠宝等出口产业集群,培植一批出口企业,提高中高端产品出口比重,大力开拓东盟、南美等新兴市场;支持企业安全高效走出去,开展投资并购、资源开发和研发合作。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规模,加快转变招商方式,从注重引资转变为引资、引智、引技并重,从“给优惠政策”转变为“搭创业平台”。
  (六)社会民生
  --努力扩大就业创业。完善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创业服务平台,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深入实施农民工“六惠工程”。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探索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建设,健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大病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
  --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快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和学校布局调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加快三级医疗保健服务网体系建设,构建 10 分钟就医圈,积极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统筹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卫生事业和健康养老产业。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快构建以县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为龙头,镇街文化站为枢纽,村文化大院(社区文化中心)为基础,文化专业户为补充的四级文化服务网络。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平安昌乐”建设水平。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