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07-20 18:35
鄌郚总编

高志民丨乡愁背后有条美味生态链

  乡愁背后有条美味生态链
  文/高志民
  如果乡愁有味道的话,我的乡愁一定是煎饼的香味。
  我不是吃货,我是胃饱了就不饿的货。但是,当面对山珍海味,海鲜琳琅的大餐,我却总是吃不饱。而要是有大煎饼,我就会撑的肚满脖直,所以,草民觉得,煎饼的香气是我的元气。
  煎饼,家乡的标志。它的制作过程简单,却又非常不容易,原产地的生态粮食作物、原产地的好水、原生态的石碾压成粉、浸泡、原产地的石磨磨成糊、柴草和鏊子烙熟。其实,家乡的煎饼是纯生态的,它的制作有着一条完整生态链。
  记忆中,总是匆忙,大人们忙不完的事情,村里唯一的碾子棚似乎总是排满了人。因为,煎饼的第一道加工工序就需要从这里开始。
  碾子是石头的,一整块,巨大,滚圆,围绕一根黑黝黝的轴,完全靠石头的重力碾压,将玉米、地瓜干、小米……各种的粮食碾开。
  动力,也是原生态的,主要是人力,我的小时候,我娘、我爹是主力,小小的我也是一员干将,围着碾子转啊转啊,乐此不疲……太累的时候,也是疲惫的,有一次推着推着就睡着了……
  有时候,动力是一头牛,抑或是一头驴,也有的时候是一匹马或者是一匹骡子,偶尔,我也见过用羊的,是一头硕大的山羊……不过,用它们的时候,都要给它们戴上眼罩,否则,它们可不客气,那些香气诱人的粮食就被它们偷吃光了。
  地上的脚印一圈圈,就像生命的轮回,这是煎饼产业链的初级阶段了。
  之后的流程,应该是浸泡,浸泡是用洁净的清水。刚刚从压井里抽出来的水,冬天冒着热气,夏天带着清凉,这样的原水配着农家的原粮,才能相融出农家的清香。
  浸泡时间的长久,掌握在熟悉这套工艺的母亲们心中。只有浸泡时间充足了之后,才能轮到院里的磨盘一显身手。
  与碾子不同,磨盘是两整块石头,石头分为上下,模样相似,上面的巨大石盘有两个不大的眼儿。相对的一面,各自有凸凹的沟槽,紧密的贴在一起。如果没有泡过的粮食,推起来是非常沉重的,恰恰是将湿漉漉的粮食碎末汁儿,从上面石头的眼里,一勺勺的灌进去,磨盘推起来反而轻省了很多。
  即使这样,推磨盘的力度还是比碾子要重,所以,基本上都是使用力气大的动物们,骡、马、牛、驴,它们的动力十足,只要有一个往磨盘眼里加料的就可以了……
  一勺下去,转几圈,磨盘的周围就开始流出细细的粮食糊糊。粮食的糊糊,陆续的流下来,白白的,带着粮食的清香……
  后面出场的是一只桶,借助着勺子的力量,粮食糊糊们依次汇聚到小桶里……至此,煎饼的原材料准备齐全了。
  接下来,是产业链的最后一步,用鏊子摊煎饼。这里面也是有大学问的,好多农村妇女,由于不会摊煎饼,往往受到婆家的严重歧视呢。
  鏊子是要生铁铸就的,据说,可以补铁的啊。燃料可不是电,也不是煤或天然气,而是用柴草,最好的柴草是粮食们的秸秆。
  秸秆烧起来,热气腾腾的鏊子,一勺子粮食糊糊浇上去,一根木质的耙耙,把糊糊均匀的摊在鏊子上。香气弥散开来,粮食熟了……
  这个产业链也完美的划了一个句号。
  看看,大自然多么神奇,不仅仅“煮豆燃豆萁”啊。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多么完美的闭环,农作物生产的粮食,经过一系列生产、加工,完美的奉献在这个世界里。
  金黄色的煎饼,带着粮食们混合的香气,当进入到人们的口中,又香喷喷的,带着赞叹进入到人们的胃里。这个过程中,它们又从一种能量,变成了另一种能量。
  乡愁,是美丽的,带着煎饼香味的乡愁,是生态的。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家乡的,也是人类的。这个生态链,应该成为家乡由富变强的黄金链!
  我祈愿,这一天早一点到来。
  (作者系人民政协报社主任记者 此文是专为家乡所撰写的原创)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