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3-12-03 20:50
昌乐 刘文安

《炎黄春秋》的核心作者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9-02-15 14:08
鄌郚总编
  《炎黄春秋》杂志十年精选本是知名历史杂志《炎黄春秋》2000年-2009年10年所刊文章的精编集,分为两辑:《走向1949》和《1978纪事》,时间跨度从抗日战争之初到改革开放前后,所记录的内容偏重平凡人的视角,但也有对重大人物的审视;既反映出了当时普通的家庭生活,也展现了许多关键的历史事件;不仅有原汁原味的纪实成分,更有还原历史的解密文字。
  影响因子
  据2018年6月4日中国知网显示,《炎黄春秋》总被下载1199567次、总被引7671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182、(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119。
  收录情况
  《炎黄春秋》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龙源期刊网等收录。
  荣誉表彰
  《炎黄春秋》曾获中国媒体最高致敬奖。
  文化传统
  办刊宗旨
  《炎黄春秋》以“实事求是,秉笔直书,以史为鉴,与时俱进”为办刊宗旨;以中央两个“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评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办刊理念
  《炎黄春秋》对古今中外、重点是当代革命和建设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是非功过,依据翔实的史料,秉笔直书,不增美,不溢恶,求实存真,以史为鉴,以史资治。 [1]
  现任领导编辑
  职务姓名
  社长
  贾磊磊(法定代表人)
  总编辑陈剑澜
  副社长张锋波、王瑜瑜
  副总编辑赵春强、柯凡
  创办背景
  1990年,萧克时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与另一位“诗人将军”张爱萍(中顾委常委)发起创建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第二年5月,该会在人民大会堂宣布成立。
  有了研究会,萧克想到了要办份杂志,他为杂志定的宗旨是: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坚持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理论不动摇;以史为鉴、以史资治。萧克亲自督促办理杂志的相关审批手续,找到刚从新闻出版署署长位置退下来的杜导正,委托他负责这个刊物。
  1990和1991年是个特殊时期,整个中国社会刚经历“风波”的剧痛,有点内外交困,前路迷茫的样子。在外部,苏、东国家解体,改革开放后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十年蜜月也因“风波”而终结;中共党内“左派”再次掀起“姓资姓社”的道路之争。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陆逐渐兴起对历史拨乱反正之风。对于很多中共干部来说,恢复历史本来面目,也是给受害之人平反的重要手段。大量回忆录、史料涌现,曾被定论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又可重新探试对历史求真求实的呼声甚高。
  萧克与杜导正商讨后,把办刊宗旨具体化为:一是捍卫邓小平改革开放路线,二是以求是存真的态度书写历史。 [3-4]
  发展历程
  1989年下半年,《炎黄春秋》的前身《中华英烈》进行整顿,找不到挂靠单位。
  1990年,《中华英烈》挂靠到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旗下,刊物更名为《炎黄春秋》。
  2004年,因为总登敏感文章,《炎黄春秋》的主管单位文化部撒手不再管理,最后,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主管主办。
  2013年1月4日,由于炎黄春秋网未及时更新备案信息,导致其接入信息缺失进而被自动关闭,炎黄春秋网被关闭。 [5]
  2014年,《炎黄春秋》经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批准,依照法定程序变更为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管主办。11月,《炎黄春秋》总编辑、两位轮执主编和网络主编四人同时辞职。
  2015年3月,《炎黄春秋》23年来每年都要召开的从未停办的新春联谊会,先是“被改期”,后来又是“被取消”。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炎黄春秋》杂志社发出的《警示通知书》,责令立即纠正违规行为。7月,《炎黄春秋》新任总编辑杨继绳辞职。
  2016年5月,《炎黄春秋》第五期因为编排以反思文革之名行反党反社会主义之实的稿件被暂停出版。 [6]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据2018年6月炎黄春秋网显示,《炎黄春秋》设有特稿、编读窗、海外事、他山石、古镜台、古今谈、故纸堆、品书斋、文摘苑、文史苑、文荟园、文荟苑、遗闻录、轶闻录、文坛事、口述史、挚友情、怀人篇、群言堂、往事录、一家言、沉思录、求实篇、亲历记、人物志、春秋笔、访谈录、资料库、刊外稿、忏悔录、随感录、争鸣录、调查记、专稿等官网。 [7]
  人员编制
  据2018年6月炎黄春秋网显示,《炎黄春秋》有学术顾问25位、核心作者58人、编辑部成员11人。
  学术顾问:卜宪群、王文章、王先明、王建朗、王晓华、邓纯东、包明德、曲润海、李帆、杨贵华、连辑、汪朝光、张素华、岳思平、金一南、金冲及、逄先知、姜春良、贺新城、夏继诚、黄如军、黄迎旭、韩毓海、谢春涛、潘洵
  核心作者:于江欣、王民权、王树林、王晓华、王新生、叶永烈、田润民、白雁、冯杰、刘仰、刘岳、刘玉平、刘志青、刘国梁、刘重来、刘顺发、刘润为、刘慧娟、许还山、李东朗、李良志、李满星、杨力仁、肖伊绯、沈克尼、张庆军、张晓波、张家康、陈晋、陈奇佳、范中汇、林治波、郑复龙、屈全绳、经姗姗、经盛鸿、胡兆才、钟建红、俞源、逄先知、姜春良、姚有志、姚贤玲、夏继诚、钱枞洋、倪良端、徐玉凤、高明、黄磊、黄迎旭、黄殿祺、韩文宁、程中原、奥存才、廉晓红、蔡小心、缪平均、薛庆超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据2018年6月4日中国知网显示,《炎黄春秋》共出版文献量6952篇。 [2]
  1980年代,盛行树典型、树楷模,写作时道德评判和抒情叙事相当流行,要突出“感动人”、“教育人”功用,文学和纪实作品之间界线模糊。那时候《炎黄春秋》的栏目如“人海浪”、“英杰谱”、“殒星篇”及相关文章仍体现浓厚道德评判色彩,有时封面配上美女大头像,市场化运作与时代局限、理想主义奇妙融合为一体。
  进入90年代中后期,道德评判和抒情叙事开始遭到冷遇。1997年后,《炎黄春秋》补充了不少年轻的成员。这些新进入杂志的“第二代”引入颇多新观念,“人物志”、“往事录”等称谓中性的栏目在杂志上逐渐成为主流,标题不再用“形容词”,道德评判慢慢被弃用。这一时期的杂志虽然稚嫩,仍在突破性方面开了诸多先河,如西路军问题、百团大战历史地位、反右和大跃进、陈独秀评价、王实味冤案,在学界和社会引起反响。
  1994年,胡耀邦逝世5周年,《炎黄春秋》在封二发表胡耀邦照片及悼念诗一首,由于种种原因,胡耀邦去世后,大陆媒体对这位前总书记闭口不提。这一突破引起海内外轰动,有关方面要求停止发行这期杂志。萧克得知消息后,力挺刊社:“杂志做得对,不要惊慌,如果有人怪罪下来,就说是我萧克的主意,把我的电话号码告诉他们,让他们给我打电话。”《炎黄春秋》紧接着大量发表回忆胡耀邦文章,从真理标准讨论到平反冤假错案。2005年11月,杂志刊发以《我们心中的胡耀邦》为题的一组稿件,出版又被叫停,20余天后禁令解除,杂志继续刊发胡启立的《我心中的耀邦》,自此使胡耀邦这个名字在大陆“脱敏”,不再是禁忌。
  纪念华国锋诞辰90周年,《炎黄春秋》连续发表了《关于华国锋的若干史实》,对华的贡献与评价有一些新看法。萧克上将的《党内民主缺失的教训》,杜润生的《民主法制是中国的必然取向》,李锐的《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建议》,关山的《任仲夷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几篇文章皆在中国共产党内思想领域掀起波澜。
  2003年《炎黄春秋》设立“海外事”栏目,重点关注“苏俄历史、苏东转型、台湾转型、瑞典模式、发展中国家宪政道路”,为大陆的转型期提供镜鉴。李玉贞的《一部颠覆性著作:(二十世纪俄国史)》,金雁的《一月剧变:超过十月革命的大事件》、《苏俄的政治自由问题》,何方(张闻天秘书)的《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回顾与思考》,高放的《斯大林怎样破坏党内民主》,尹彦的《列宁时期党内民主是如何被破坏的》等重头文章也产生了轰动效应。
  《炎黄春秋》在刊发了诸多介绍瑞典社会主义模式的文章后,2007年,杂志推出中国人民大学前副校长谢韬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一文,直接表达民主社会主义观点和主张。这篇文章在海内外激起热议,并引发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数年大讨论。
  社会评价
  《炎黄春秋》创办于1991年,起初十年是一份中间偏左的杂志,发表的文章整体上还是坚持马列主义,坚持1981年中共中央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而抹黑烈士、否定中共历史、搞历史虚无主义的文章即便存在,也是凤毛麟角。
  但从2002年开始,《炎黄春秋》发生了质变,开始试图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推动的方向是:废除人民民主专政、落实宪政,批判邓小平思想,鼓吹中国要照搬欧美政治制度来实行政治改革。作为立场质变的直接反映,2002年该杂志就连续发表了一批抹黑毛泽东、突破历史决议底线、搞历史虚无主义的文章。此后,《炎黄春秋》上刊登的呼吁宪政改革、美化西方制度、丑化共产党历史、攻击抹黑毛泽东的文章越来越多。
  2002年之后的《炎黄春秋》虽然名义上仍是一份以研究历史为主的综合性杂志,打着“秉笔直书”的幌子,但实际上变成了兜售历史虚无主义的大本营,其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倾向日益明显,其主要特点是:
  (一)每期主要内容在于集中描述中国共产党的错误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错误历史,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共产党什么好事都没有做。
  (二)集中暴露毛泽东的错误,偶尔涉及邓小平。不仅写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错误,而且放大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错误,并放大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部分失误。
  (三)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错误和苏联模式的缺陷,全盘否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苏联模式,认为苏东剧变是回归“人类文明”正途。这显然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四)在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的革命问题上,替中国近代统治阶级翻案,否定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这也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
  (五)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历史认识体系是教条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这是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最新表现。
  (六)脱离客观历史事实,以自己的价值尺度,尤其是政治的价值尺度对历史进行剪裁甚至重塑,背离了最起码的客观性标准,是典型的实用主义,是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根本对立。
  (七)利用执政党在管理意识形态方面的漏洞,特别是打着一些合法的旗帜,假借客观公正之名,对普通民众特别是离退休干部具有很大迷惑性和欺骗性。
  归根结底一句话,2002年以来的《炎黄春秋》是一份“集中攻击共产党的杂志”(一位近90岁的离休老干部语)。它抹黑毛泽东,抹黑英烈,虚无历史,实际上是把新中国的历史颠倒过去,为把中国拉回资本主义做舆论准备。这股错误思潮,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迷惑性和渗透性,必须高度警惕,并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抵制。(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龚云评) [10]
  一晃眼都20年了,祝贺它,在读报的生涯中,总能很努力地介绍《炎黄春秋》的文章,体制内建言体制内谏言体制内跪着造反的范例,轻易将其归入另类,其实并不客观,多元化的社会,总应该容忍多元的声音和意见表达,这也是一个社会健康进步的表现。(著名主持人杨锦麟于《炎黄春秋》二十周年评)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