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08-04 22:20
鄌郚总编

壮烈牺牲的五位西路军首长

  壮烈牺牲的五位西路军首长
  公元前121年,大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兵出陇西,大败匈奴,西汉王朝于河西设置了武威、酒泉二郡。十年后,汉王朝又增置张掖、敦煌二郡。自此,河西走廊被纳入到了中原王朝的版图中。
  两千年后,一支由两万一千八百余名革命战士组成的工农红军西路军,怀揣着拳拳救国之心,渡过黄河,踏上了悲壮的西征。
  西路军经过五个月的艰苦奋战,最后惜败祁连山下,无数忠魂埋葬在了苍茫的河西走廊中。
  其中,有五位西路军高级领导人壮烈牺牲在了这次征程中,他们分别是:郑义斋、董振堂、孙玉清、陈海松、杨克明。
  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表现出的大无畏气概,就是我们的民族之魂!

  郑义斋:红色理财专家
  郑义斋,河南许昌人。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0岁那年,他到许昌一家杂货铺当起了学徒。从小受尽资本家剥削的郑义斋,带着股扫尽人间不平的豪情投身到了革命中。
  在革命事业处于低谷期的1927年,郑义斋利用在铁路上当检票员的便利条件,帮助党组织在铁路沿线秘密运送各种物品,因忠贞和坚韧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员。
  郑义斋原名邓少文,后来,因为担任党组织在上海开办的“义斋钱庄”经理而改名郑义斋。1931年,因顾顺章叛变投敌,上海的党组织遭到重大破坏,郑义斋奉命来到鄂豫皖苏区工作。
  郑义斋利用早年在杂货铺学到的本领和在上海经营钱庄积累的经验,积极为根据地的发展筹措物资粮饷。先后出任鄂豫皖苏区财政经济委员会主席、红四方面军经理部部长、红四方面军总供给部部长。
  鄂豫皖苏区和川陕根据地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红四方面军这位大管家的后勤保障。那些战功赫赫、桀骜不驯的骁将们,再见到郑义斋部长的时候,也得恭敬地喊一声“首长!”
  1936年10月底,时任方面军总供给部部长的郑义斋,同妻子杨文局(总供给部管理科长)一起渡过黄河踏上了西征。
  1937年1月21日,马家军在攻下高台后,立即折头向东,气势汹汹地将临泽城包围得水泄不通。
  临泽城里驻扎着西路军的后勤辎重部队,包括卫生部、总医院、以及总供给部下属的各单位。除了警卫连外,其他都是没有作战经验的干部,还有几百名女同志和200多名伤员。
  城内的最高首长就是西路军总供给部部长郑义斋。
  面对城外无数的敌军,郑义斋将守城的重任委托给了总部四局局长秦基伟:“我们是全军的生命线,部队不能没有我们,要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坚决战胜敌人。”
  临泽城内能动弹的战士都上了城墙参加战斗,包括女同志和伤员在内。面对强敌他们没有畏惧,而是誓死与敌斗争到底。
  马家军发了疯一般的对临泽城猛攻三昼夜,守卫临泽的西路军终因寡不敌众、援军无法到来而弃城突围。
  马家军的骑兵如同一头头饿狼,穷追不舍。
  夜晚的风很冷,经过连续恶战的同志们背靠着背坐在地上纷纷入睡。郑义斋凝视着黑色的夜空,缓缓地对妻子说:
  “文局,我们随时随地都要准备牺牲!如果我牺牲了,你生下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都要想办法拉扯成人,继承我们的事业!”
  已有八个月身孕的杨文局忍不住哭出声来。。。
  东方渐渐泛白,郑义斋和妻子镇定地道别,他只带着十几个警卫战士向总部所在地出发,而将妻子和其他同志留了下来,让他们自行突围。
  郑义斋是要丢下妻子不管不顾,自己去逃命吗?
  当然不是,因为他要把金子、烟土、银元等经费带回总部去,好让总部将这些经费分给发各部队突围。在郑义斋眼里,这些财物可比他和妻子的生命都重要多了。
  不幸的是,他们刚下山就遭遇到了敌人,边打边撤中,郑义斋不幸中弹负伤,跌落马下。警卫员小曾和小张想扶他上马。
  郑义斋将自己手里的包袱塞进小张手里,命令说:“小张,赶快骑马冲去处,上总指挥部,把金子交首长,我们掩护你!”
  小张担心部长的安全,犹豫不决,郑义斋厉声喝道:“快走!不要误了大事!”
  小张含泪翻身上马,带着金子冲了出去。郑义斋沉着举枪射击,打落了几个敌人,但更多的敌人将他们团团围住了。
  他被敌人砍死了,小曾也被马刀击中,倒在部长身边。
  杨文局后来不幸被俘,在俘虏营里生下了一个男孩。1938年初,在天寒地冻中,杨文局携幼子流落戈壁荒滩。
  为了不使孩子冻死饿死,她被迫投靠一个铁匠,居住在汉藏杂居的偏僻村寨。
  直到12年后,新中国成立,杨文局才带着12岁的儿子回到了党的怀抱。回来后,组织上为杨文局安排了工作,后来还担任过甘肃省被服厂厂长兼党委书记。
  那位有着“红色理财专家”之称的郑义斋永远长眠在了祁连山的风雪之中,如今,有几人还能知道他的名字,他的英雄事迹?

  董振堂:“铁流后卫”红五军团军团长
  董振堂,祖籍河北新河。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中,从见习官一步步升到了师长的高位上,月薪200大洋。他不好烟嗜酒,唯好读书。
  1931年12月,国民党二十六路军17000余人在宁都起义,董振堂便是起义领导人之一。起义部队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中央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五军团。
  1932年5月,董振堂由副军团长升任红五军团军团长。在他的率领下,红五军团参加了中央苏区的数次反“围剿”斗争,立下大功。
  长征途中,红五军团担任全军后卫。仅湘江一役,董振堂指挥红五军团1.1万余人与数倍的国民党大军殊死血战,其下属的红34师5000余官兵更是全军覆没,战后仅幸存一百余人;红13师也遭受重创。
  红五军团在长征途中,为掩护主力部队,拼死奋战,屡建奇功,被赞誉为“铁流后卫”!董振堂虽是旧部队军官出身,却对革命无比忠诚。
  后来,张国焘擅自命令左路部队南下,担任左路军前卫的红五军团也被迫南下。董振堂协助朱德总司令和刘伯承参谋长,与张国焘斗智斗勇,坚决抵制其分裂红军的企图。
  1936年初,红四方面军长征到川西地区时,红五军团与杨克明、罗南辉的红三十三军合编,为红五军,董振堂任军长,罗南辉任副军长,杨克明任政治部主任。
  罗南辉牺牲在会宁战役中,董振堂、杨克明率领红五军近四千名将士渡过黄河踏上了西征。
  1937年元旦,红五军解放了高台。说是一个军,董振堂实际指挥的部队只有两个团、两个骑兵连和军直机关,另外两个团由政委黄超率领,驻扎在临泽城外。
  马元海用部分兵力牵制驻在倪家营子、沙河堡、临泽一带的红三十军、红九军以及黄超率领的红五军一部,其余主力和大批民团合力围攻高台。
  红五军与敌人在高台厮杀数日,弹药耗尽,董振堂下令部队做突围准备,待晚上行动。然而到了傍晚,当董振堂刚要下令撤退的时候,政委黄超派人送来一封信:死守高台!
  军政委有最后决定权,作为军长的董振堂也无法改变!
  更为严重的是,董振堂无法把高台的严峻情况汇报给总指挥部,因为红五军的仅有的一部电台在政委黄超手里。
  董振堂所部在高台城受到数万马家军的围攻,形势危急,总指挥部竟然毫不知情。因为黄超并没有将高台的情况如实向上汇报。
  直到总指挥部破译了敌人的电报,才知道高台危急,然而,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徐向前总指挥急忙派总部骑兵师前往高台接应。只有四五百人的骑兵师在数万敌人跟前,如同风浪中的一叶小舟。
  骑兵师包括师长董彦俊、政委秦贤道在内,全部战死在接应的途中,无一生还!
  没有命令无法突围,董振堂召集营以上干部开会,他宣读了政委黄超的来信,要求大家:誓与高台共存亡!
  除此之外,董振堂和千余名红五军将士别无选择。
  高台城四处告急,董振堂亲率30人登上东城门阻击敌人。一颗子弹飞来,战功赫赫的军团长身体一晃,从城墙上载落了下去。
  子弹从左胸穿过,鲜血直流。
  弥留之际的董振堂,用微弱的声音对周边的战士们说:“我不行了,别顾我了,不走就冲不出去了!”大家忍不住泪水滚落。
  高台一役,红五军孤军奋战,与数万马家军血战九昼夜,最终,守城的三千余将士全军覆没,在这里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师长叶崇本、政委朱金畅、参谋长刘培基皆战死!
  自始至终,军政委黄超没有同意他们突围,更没有派出临泽城外的两个团前去增援。就那么眼睁睁地看着三千将士一个接一个的全部战死在高台城中。只有总部派出了五百人的骑兵师去支援接应,然而为时已晚,骑兵师全部战死!
  这是一副让人眼眶忍不住湿润的悲壮画面。战后不久,红五军被撤销番号,剩余人员分编到了红九军和红三十军!
  残忍的马家军将董振堂和杨克明的头颅割了下来,送到西宁邀功请赏!
  严于律己、恪尽职守、忠诚果敢的董振堂,是中国军人的真正典范!就这样一位有着大将资历和战功的英雄,却身首异处地惜眠在了高台城中,留给后人无尽的怀念和敬仰!

  杨克明:被誉为“铁脚板书记”的川中英雄
  杨克明,四川省涪陵县人(今重庆长寿区),1905年出生,1924年加入共青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学生时代的杨克明就积极从事爱国运动,1929年,他受中共四川省委派遣组织农民暴动,开展武装斗争。
  1932年夏,杨克明出任中共梁达中心县委书记,与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队紧密配合,开展游击斗争,坚持并发展了川东游击根据地。
  红四方面军入川后,杨克明、王维舟指挥游击军,积极配合作战,牵制了敌人两个师的兵力。
  两军会师后,杨克明深入到宣汉、达县交界处,动员群众参加红军,被誉为“铁脚板书记”。1933年11月,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杨克明担任军政委,王维舟担任军长。
  王维舟、杨克明率领三十三军参与了川陕根据地的创建和保卫战争。后因反对张国焘的“肃反”政策被撤销职务。
  1936年初,红三十三军与红五军团合编时,杨克明被任命为政治部主任。1936年11月10日,西路军在甘肃景泰县正式组建,杨克明是西路军军政委员委员之一!
  1937年1月20日的高台城,硝烟弥漫,杀声震天!惨烈的血战持续了九昼夜,高台城已经到了最后时刻!
  敌人在炮火的掩护下,架起云梯,大喊大叫着蜂拥爬城。红五军机关干部、女战士、炊事员、马夫全都上了城墙。
  刺刀、大刀、木棍、石块,凡是能伤敌的东西,战士们都用了,因为子弹早已经打完了!没有手榴弹,就把烧开的水朝敌人的头上泼;轻伤员用手抓,用牙齿咬,重伤员抱住敌人滚下城头。
  改编的保安队和民团有人反水,将城门打开,敌人大队人马拥入城内!
  军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带着少先连的几十名小战士坚守在军部所在的天主教堂。小战士们高呼着“红军血战到底!”全部壮烈牺牲!
  杨克明身边的机枪手牺牲了,他抱住打红了的机枪向敌群猛扫!子弹打完了,他也把自己的最后一滴血洒在了高台城的土地上!
  这位1924年就开始闹革命、1926年就入党的无产阶级战士,就这样走完了他短暂却又无比辉煌的一生!
  将军若是泉下有知,应是含笑无憾,因为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今天的盛世!
  孙玉清:红四方面军的战将
  战将孙玉清,湖北黄安人,大别山的好儿女!黄安是全国最有名的将军县,孙玉清将军若不牺牲,黄安必会再添一位开国上将!
  18岁那年,孙玉清参加了黄麻起义。
  19岁那年的一个深夜,孙玉清怀踹着一把尖刀,潜到了一个恶霸地主罗某的庄园。罗某养着一帮家丁护院,暗杀了好几个农民协会的干部。
  第二天清晨,孙玉清带着两个包裹走进了农协,一个包着罗某的头,一个包着无以计数的金银首饰。
  1929年,孙玉清参加了红军,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孙玉清不仅作战勇敢,而且爱学习钻研,尤其喜欢钻研炮兵技术。当红军不久后,他就升任迫击炮排排长。在一次战斗中,他仅用三发炮弹就摧毁了敌人的碉堡。
  当营长时,他已学会了各种枪械的装配和修理。1932年,孙玉清升任红三十二团团长,每战必冲锋在最前面。在一次战斗冲锋中,孙玉清负重伤,但他一把推开担架,大声嚷道:“我的位置在火线!”
  这绝对是一位英勇善战的“骁将”。红四方面军出了很多优秀将领,孙玉清被赞为“红四方面军的战将”不无道理。彼时,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也还是团长,陈再道将军还是营长,洪学智将军还只是连长!
  红四方面军入川后,队伍扩编为四个军,孙玉清被任命为红31军第91师师长,1934年升任红三十一军军长,毛儿盖会议后调任红九军军长。
  1936年10月26日凌晨两点,孙玉清率领红九军开始在甘肃靖远虎豹口西渡黄河。
  西路军渡过黄河后,分三路从甘肃景泰出发,向河西挺进。红九军为左路,在取得镇虏堡大捷后,一路向西,直扑古浪县城。按照军委和红军总部的指示,红九军需攻克古浪,守住河西走廊的东出口。
  红三十军和红五军及总指挥部分别为右路和中路,沿着祁连山余脉绕过古浪,从古浪北部直插到了永昌、山丹。
  然而,红五军因为与敌人兵力悬殊,加上地形无险可依,在古浪与数万马家军血战两昼夜,遭受重创,损失三千余人。古浪失利,是西路军悲壮征程上的第一次惨痛失败。
  不是孙玉清指挥水平不够,而是没有重武器的步兵,在没有险要可守的平坦盆地,与数倍于己的骑兵作战,没有任何优势。
  战后,孙玉清被陈昌浩撤销了军长职务。
  1937年1月下旬,高台失利后,孙玉清被总指挥徐向前任命为红五军军长。此时的西路军面对近八万马家军的围攻,进退维谷。而且,红五军只剩下两个半编的团,这位战将也无可奈何!
  西路军失败了,部队不得不分散突围。突围中,孙玉清不幸被俘,敌人将他和其他战士关押在一起,战士们死死守着军长的身份不被敌人知道。
  然而,中国人有一个最大的悲哀:就是任何时候都不缺叛徒。西路军中也有,他就是红五军15师师长郭锡山。郭锡山临阵叛敌后,马家军让他指认红军高级将领的身份,孙玉清的身份就这样被暴露了!
  他被敌人押送到了西宁。
  面对马步芳,孙玉清不卑不亢,神色平淡,坦然面对,慷慨赴死!孙玉清牺牲的时候,年仅28岁,已经当过3年的军长了!
  孙玉清被杀害后,马步芳指示爪牙割下他的头颅,和董振堂、杨克明两位将军的头颅一起,被送到南京去向蒋介石邀赏。
  12年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直捣马步芳老巢,马家军土崩瓦解,那些惨死在这群刽子手刀下的西路军英烈们终于可以瞑目了!
  河西走廊,终于迎来了晴天红日,风吹过,仿佛听到了英烈们庆祝胜利的欢呼!
  英烈不灭,军魂永在!

  陈海松:年仅25岁的军政委把生的机会留给了战友
  陈海松,湖北大悟人,1914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家。在他两岁时,母亲去世,无儿无女的婶母收养了他。
  陈海松自幼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因而家人省吃俭用供他念了八年书。1930年,陈海松的家乡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6岁的他担任了儿童团团长,立下志愿要为劳苦大众翻身从军打仗。
  家人看出了陈海松的心事,怕他走了,断了陈家烟火,便说了门亲事想把他拴住。铁了心闹革命的陈海松偷跑出来,参加了红军,后来再也没回过家,也没机会回家了!
  留下的只有婶娘撕心裂肺的呼唤声,在空旷的田野中回荡!
  从鄂豫皖苏区到川陕根据地,陈海松从勤务兵、通讯员到宣传队长、连指导员、营政委、团政委,踏实又任劳任怨的他在红军中一步步脱颖而出。
  1934年6月,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扩编,陈海松被任命为红25师政委,师长就是赫赫有名的战将许世友。这一年陈海松只有20岁,这又是一个和萧华一样的天才少年。
  在宣达战役中,陈海松被炸伤了右腿,但他坚持不下火线,仍然指挥部队作战,直到取得胜利。战斗结束的时候,陈海松的腿肿得很粗,他带着弹片在阵地上坚持了两个昼夜。
  红二十五师是全方面军中唯一 一个由鄂豫皖的三个老团组成的师,是红四方面军的两大铁拳头之一,许世友和陈海松紧密配合,指挥部队屡克强敌。
  同年6月的反“六路围攻”中,陈海松因在战斗中立下大功,被提升为红九军政委。年仅20岁的军政委,这在我军的历史上,极为少见。
  1936年10月26日,孙玉清军长和陈海松政委指挥红九军6500余名战士西渡黄河,踏上了西征。
  古浪血战中,陈海松左手负伤,他用右手举着驳壳枪大声喊道:“同志们,血战到底,坚决杀退敌人!”
  十几个敌人手提马刀猛扑向他,陈海松毫无惧色,举枪射击。危急时刻,红27师杀开了一条血路,暂时击退了敌人。
  古浪战役后,陈海松也被陈昌浩撤销了军政委职务。
  梨园口,夹在对峙的山峰之间,像是一把巨大的宝剑将祁连山劈开了一座大门。1937年3月11日,西路军余部从南柳沟向梨园口突围。
  马家军穷追不舍,红九军的战士们已经疲惫不堪。
  陈海松带着红九军仅剩的几百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脚步以最快的速度和马家军的骑兵赛跑,他们要抢占梨园口,掩护总部和红三十军撤入山中。
  就在他们刚刚赶到距离梨园口还有八九里的小村子梨园营时,就听见远处传来阵阵马蹄声。敌人的骑兵分两路向红军追来,黑压压的一片。
  陈海松立即命令部队迅速占领一个土围子和西山头。马家军的骑兵很快将围子紧紧围住。陈海松率部突围,集中在了一个小山上,他大喊道:“叫人都上山,拼了!”
  如果陈海松稍微考虑一下生的话,他完全可以在警卫人员的掩护下,撤进祁连山中。然而,他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阻挡、拖住敌人,把生的机会留给了红三十军。身边的战士们都劝政委赶紧走,可陈海松一概不听,他说:“要给三十军争取时间”。
  机枪手牺牲了,陈海松猛地跃起,飞身上前抱起机枪,顿时扫到了一片敌人。同时,他也吸引了敌人全部注意力,敌人的所有机枪对准了陈海松一阵猛烈扫射,这位20岁就当上军政委的英雄倒下了。
  红九军的战士们相继倒在了阵地上,小山岗上仅剩下二三十个人,陈海松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你们……不要管我了,都突围……去吧!”这是陈海松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说完他便带着无限的遗憾,在交通队程指导员的怀里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陈海松的机要秘书李良兴听闻政委中弹,杀敌射击也不管了,拉起身边的警卫员径直向政委身边奔去,一边跑一边抹眼泪。
  李良兴背起陈海松血肉模糊的身躯,沿着山腰的一个沟坎不顾一切地奔跑,他边跑边哭着大喊:“政委,政委,坚持住哇!我们会冲出去的!”然而,政委再也听不见了!
  警卫员发现政委已经辞世,大喊着叫李良兴放下。俩人仔细看了看陈政委,只见他全身到处都是弹洞,简直没有一块完整的肉……
  李良兴将陈海松的遗体埋在了一个沟坳里。很遗憾,对于李良兴的后来的记载小编没有查到!
  一个天才、一代战将,永远地凋谢在了冰冷的祁连山中!
  那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这些为民族负重前行的英雄们,人们怎么能舍得忘掉他们呢?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们的……永远!
  致敬先烈!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历史大观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