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08-21 17:06
鄌郚总编

红军女战士金维映

  金维映:邓小平第二任妻子,李铁映的母亲,在苏联养病时遇难

  1988年6月24日,邓颖超在写关于往事回忆的书籍时,提到了这样一位女士,在书中她饱含深情地写了这样的一段话:
  “1939年8月,我陪伴周恩来同志去苏联莫斯科治伤,第一次见到金维映同志时,她很正常。第二次再去时,听说她病了,当时不知是什么病,据说后来把她送到精神病医院了。解放后,有同志从苏联回来,听说她住在医院里,在敌人的炮火下,牺牲了!”
  而传到延安时的消息,只说金维映牺牲在莫斯科,当时她仅仅才37岁。
  邓颖超所写的金维映同志,是1941年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幸牺牲的杰出红军女战士,同时她也是邓小平的第二任妻子、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的母亲。
  那么,金维映的与邓小平的故事是怎样的,作为红军女战士她又经历了那些事呢?又为何最终牺牲于苏联卫国战争中呢?
  这个故事,要从1904年说起。
  .
  积极参加革命运动
  1904年,一个阴冷而潮湿的日子里,在浙江舟山群岛岱山岛高亭港的一户贫穷人家,有一个女孩出生了。这个女孩就是金维映原名叫做金爱卿,父亲金荣贵粗略识得一些文字,在一家小客店当小职员,全家的支出都靠着父亲一个人微薄的收入。所以,金维映一家生活得很拮据。
  后来,在金维映6岁时就被送到宁波镇海叔叔家里暂时居住;8岁时,父亲在一家公民招待所担任账房先生,一家人的生活这才渐渐安定下来。
  1912年,金维映就被送到定海女小读书。读书期间,她经常积极参加爱国活动,并和同学们一起上街游行演讲,有时还会前去支援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1919年,金维映还曾参加过声援北京五四运动的宣传。
  毕业后,金维映前往宁波竺洲女子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回到了故乡定海女小任教。父亲金荣贵为此感到非常的欣慰,未曾想一直贫苦的金家,竟出了一个教书的女儿。
  1924年,金维映前往上海大学去看望同学,经友人介绍认识了瞿秋白、项英、杨之华等许多共产党人。在与这些共产党人交往的过程中,她的思想也潜移默化地发生了改变。之前,金维映一直崇尚的是“教育救国”的思想,但如今却认识到了,如果要彻底改变命运的话,就必须进行革命,之后她开始跟随共产党人员参加了许多运动。
  .
  领导一系列革命斗争
  金维映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加入国民党之后,就利用自己身为国民党定海县党部宣传部长的公开身份,立即与姜彬生等中共党员进行联系,并决定要在定海城区等地开展一系列工人运动。
  为了加大宣传,金维映等人经常大张旗鼓地跑到街上吸引注意,更是先后在万润镬厂和咸货、搬运、南货、国药、酱园、人力车、服务等行业都组织起了工会,最后成立了定海县总工会。
  但在成立工会的过程中,开展提高工资和改善劳动条件的斗争浪潮波及到了沈家门。所以,沈家门也纷纷成立了工会,并组织工人进行斗争,最终以定海取得胜利而告终。之后,金维映又开始去岱山发动了工人运动,她选择在高亭等地开始筹建工会,并发动店员以及手工业工人,开始向资方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
  当时高亭镇上有一些人心存顾虑不敢加入工会,面对这种情况,金维映就开始在自己家门前挂出两面红旗,当亮出工会的牌子时,金维映就首先动员自己的族人亲友加入工会,她的弟弟金水定就成为了工会骨干。当时金水定常常跑到东沙去向姐姐金维映汇报交代的工作,并商量对策。
  而在舟山地区,盐业是主要的经济产业之一。岱山是舟山的第二大岛,以盐为主业,当时舟山群岛每年产盐有九千多万斤,而仅岱山占了五千多万斤,但晒成的盐都经由官府的秤放,官府经常以低价收购,所以盐民的生活过的十分悲惨。
  而金维映也了解到了这一情况,所以在去岱山前,她就已经拟订好了一个开展盐民运动的计划,并上报组织经中共宁波地委书记批准之后,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因为岱山是在舟山本岛的北边,所以他们乘坐的木帆船要经过半天的颠簸,才能到达岱山高亭。等到上岸后,金维映决定先在这里居住下来,了解情况之后再做具体安排。安顿一番后,她把弟弟金水定叫了出来。
  当时金维映的弟弟金水定是在高亭一家叫天源南货店里做伙计,从弟弟的介绍中,金维映得知当地有个叫王仁林的东沙人是盐民出身,这个人从小就性格刚毅,为人正直有能力,现在就在高亭做生意。
  所以,金维映决定找这个人来谈谈。过了一会儿,一个脸色黝黑,体格魁梧的男子来到了金维映家,这个人就是王仁林,金维映与他交谈几句之后,和同志都认为王仁林非常适合发展为党员,于是他们就开始从现实到理论,向王仁林阐述了盐民起来反抗官府和盐霸的权利和必要性。
  金维映语重心长地说道:“别看是一粒小小的盐,统治阶级历来把它与铁并举,作为国库收入的一个重要部分,而盐务机构的官员用盐来为自己谋私。但盐民却连肚子也填不饱,所以大家必须起来与盐霸、与盐务机关作不懈的斗争,这样才能为自己争得生存的权利。”
  听了金维映的分析,王仁林焕然大悟道:“金老师真是咱盐民兄弟的知心人啊!”
  王仁林经常跟官府打交道,作为盐民更是有一腔苦水在肚子里咽不下去,他告诉大家,他原先是在东沙以晒盐为生地,但是后来由于受不了官府和盐霸的双重压迫,所以一气之下就离开盐田前往高亭来做生意。为此王仁林认真表示道:“如果有人给盐民指一条生路,盐民肯定会起来响应。”
  但随后王仁林又痛彻心扉地告诉大家:“盐民中经常自发开展小规模的斗争,但都被残酷镇压下去了。官府对反抗的盐民进行惨无人道的折磨,常常是抽脚筋,挖眼睛,有时还剥人皮,以杀一儆百。”
  听了王仁林的一番话,金维映愤怒难忍,但思考过后,他们认为要把这个运动开展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盐民虽然深受双重压迫的苦难,渴望翻身,但是面对官府的酷刑和盐霸的强行打压,盐民还是心有余悸,所以不得不继续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
  在这种情况下,金维映认为当前大家要做的,就是想尽办法解除盐民的恐惧心理,等激发起盐民的自信心之后,才能有效率地积蓄斗争力量。经商讨后,金维映决定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去做思想工作。
  过了几天,金维映趁着晚上踏着星光来到茶前山村海边的一座小草房里,当时这里早已聚集了一群等着她来开会的盐民。起初盐民们以为要来的定海县国民党宣传部长是个上了年纪的男人,却没想到进来的竟是一个年轻的、长得白净文雅的金维映,内心不禁有点失望,不知道一个黄毛丫头究竟能有什么本事。
  而金维映心里也很明白大家的想法,所以她一进门就立即拿出刚在镇上买的白切肉,坐下来招呼大家一起吃饭。在那个贫瘠的年代,白切肉对盐民来说是珍稀之物,这在平时是根本不舍得吃的,盐民一见金维映竟这么大方体恤,十分高兴,瞬间拉近了距离。而金维映也是一边和大家吃饭,一边和大家唠唠家常。
  金维映说话体贴入微大方得体,让盐民们深受感动。盐民们顿时就觉得这么一个有身份的姑娘竟然不嫌他们又黑又脏,还和他们坐下一起吃饭,实在是感到贴心温暖。
  之后,在聊天中一位盐民的妻子突然在一旁抽泣了起来,金维映立马关切询问道:发生什么事了,怎么突然哭了起来。
  原来盐民的妻子竟是触景生情,看到今晚吃的白切肉,想到了盐民们这么辛苦干活,却还是吃不饱饭,穿不暖衣。但想到那些盐务官老爷出门还坐着轿,并且每次到盐田来,竟还要盐民们拿着好鱼好肉招待,一旦官老爷不顺意,就会拿盐民们出气,想想这日子还真的是过不下去了。
  金维映见此时正是宣传的好时机,于是赶紧谈话进入正题,盐民们也是聚精会神地听着,金维映意味深长地说:“因为不公平,所以我们要斗争,要为自己争利益,过去,盐民兄弟的斗争总被镇压下去,那是因为势单力薄的原因,如果大家都起来斗争,就不会失败。”
  金维映说完之后,就将自己手中的那根筷子“啪”地一下折断了,并大声呼唤道:“你们看,一根筷子,我轻轻一折就断了。”
  然后她又说:“来,把你们手里的筷子都交给我。”
  之后,大家都把筷子交给金维映,她捏成一束后就伸出手说:“来,看看谁能把它折断。”
  有人把筷子接过去折了又折,但无论怎样使力气就是折不断。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缘故吗!”这时候一个盐民抢着回答:“不就是合在一起的缘故吗!”
  金维映表示赞同立即回道:“大家想想,我们以前的反抗都失败了,就是因为大家没有想到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必须团结起来,人多力量大,就像这束筷子,谁都不能折断它,所以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任何盐霸都不在话下。”
  此时已经受过思想教育的王仁林站了出来一拍桌面,坚定地说:“对,我们盐民兄弟要团结起来,狠狠杀一杀盐务机构和盐霸的威风。”
  而金维映入情入理的比喻,也让大家十分钦佩她,最后大家都说:“金部长,我们都听你的,你叫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就这样,金维映之后开始进行了秘密走村串户的任务,又是下盐田,又是上滩头,她每到一个地方就会把盐民集中起来,以行动启发盐民的觉悟,以言语唤起盐民的斗志。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金维映就建立了茶前山、念亩岙等几个盐民协会。当各地协会成立后,又立即成立了岱山盐民总协会,便于统一领导全岱山的盐民运动。
  后来,金维映亲自带领盐民队伍到达盐场公署,用盐民的力量打开盐场公署紧闭的大门,她带领群众与反动官吏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在与盐场公署谈判关于提高盐价的事情中,金维映机智果敢,讲究策略,有理有据,迫使盐场公署将原盐的收购从过去的每担0.8元提高到0.986元,最后取得了革命的初步胜利。
  而且通过这次盐民暴动,使盐民在经济上得到了极大实惠,并且严厉打击了盐场公署和秤放局的不良风气,之后盐民协会也成为了权力机构,而盐民们也纷纷到盐民协会来,控诉揭发土豪劣绅和贪官污吏的罪行。在这场斗争中,王仁林等盐民更是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正式加入共产党
  1926年初,中央党组织因金维映在革命斗争中的表现优异,就准允金维映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了中共定海独立支部成员。
  按照党组织的指示,金维映告别家人,前往上海并进入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开始从事秘密的工人运动,在那里,大家都很亲切地叫她“阿金”。金维映从此就开始了白天教书,晚上从事革命活动的生活。
  1929年,金维映担任了中共江苏省委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1930年,金维映在党开办的一所平民学校里边担任教师,期间她表面上是在讲课,但实则是在课堂宣传革命思想,为的是启发来学校读书的学生产生进步的思想,而在这所平民学校读书的学生,其实大多都是丝厂的女工人。
  在一次次的教学过程中,金维映为我党发展了许多女党员,也为今后在上海丝织业进行的革命做了铺垫。不久之后,在上海丝织厂,中共江苏省委组织了一场女工大罢工的活动,金维映在此次活动中,被任命为了上海丝织业工会和上海工会联合行动委员会领导人,行使直接领导全上海104家私厂工人罢工斗争的权利。
  在这期间,她深入女工团体中一起发动罢工斗争,在金维映的组织之下,有数千女工人都前往街头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虽然最终这场斗争未取得胜利,但金维映领导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却被牢记在了上海的工运史上,也为今后更大规模的工潮来临创造了条件。而那时金维映才仅仅只有二十六岁,但她的革命斗争经验却已是十分的丰富了。
  .
  两次婚姻经历
  在上海的时候,金维映认识了邓小平,1931年党组织批准邓小平去中央苏区工作的要求,而这个时候,中共中央恰巧也派遣金维映到中央苏区工作,因此邓小平和金维映两人就正好一起同行。
  1931年7月,金维映与邓小平一同乘船离开上海途径广东,福建最后到达中央苏区。之后,邓小平在中央苏区担任县委书记,金维映则任县委妇女部部长,两个人经常在一起共同工作,朝夕相处中,两人就渐渐互生情愫,最终相爱。不久之后,两人就决定结婚了。
  金维映是邓小平的第二任妻子,邓小平的爱情婚姻,如同他的政治生涯一样,充满了坎坷曲折,酸甜苦辣。后来,金维映被调到了胜利县担任县委书记,两个人也因此在一起的日子就渐渐的减少了。
  不久之后,两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故,于是金维映不得不选择离开邓小平,结束两个人的婚姻。而此时距离两人结婚才仅仅只过了两年的时间。
  1933年底,在党组织的指示下,中央苏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扩大红军运动,金维映便全身心地投人到了这一运动中,为前方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1933年10月,中央为了粉碎第五次“围剿”,决定把扩大红军的重要事宜提上日程,之后,中央更是决定将12月份作为扩红突击月。
  然后,中央就开始组织各县正式成立扩红突击队,而金维映就被任命为瑞金县扩红突击队队长。当时的扩红任务十分艰巨,面临的情况是兵力资源非常的匮乏,又加上红军刚经历过作战失利士气低沉。而且当时一些农民思想较为落后,存在传宗接代的观念,所以大都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前线,中央扩红工作面临着重重的困难。
  此时,金维映开始深人民群众,一直在做农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并且紧紧依靠着各级党政组织,充分调动突击队员的积极性,最后才得以形成了扩红的合力,克服了困难,使得瑞金县以率先速度完成了突击扩红的任务,金维映更是在一个月之内,向前方输送了1500多名的红军新战士,功劳之大受到了中央表彰。
  在1934年9月,中央军委突然发布紧急命令,需要在3个星期之内紧急征兵3万名新兵战士前去参加突围西征的活动。接到这个任务的金维映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到9月中旬时,扩红的任务才仅仅完成一半,而此时时间已经过半了,时间紧任务重,金维映心急如焚,亲自拿起背包就挨家挨户的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扩红任务的进度缓慢的原因,了解清楚之后,金维映有针对性的采取了措施,解决了这一难题。
  之后,因为金维映在此次扩红任务中的突出表现,中央在后期的扩红任务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等到10月中旬,征集3万新兵的任务已基本完成。而此次任务的大功臣金维映,更是一度成为了中央苏区一颗耀眼的新星。
  随后,金维映就被调到中央组织部任组织科科长,在那里任职期间,她又认识了组织部部长李维汉,经过相处之后,两人在1934年结成了革命伴侣。
  但婚后不久,10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两万五千公里的长征,为了革命任务,俩人在一起的时间很短,而且当时长征途中的女同志们都被编入了中央第二纵队,金维映在队伍中主要负责的是沿途发动群众,扩大红军宣传革命的任务。
  在这个队伍中,有大部分都是有病痛或者身体很差的同志,其中就有周恩来的妻子邓颖超。所以,金维映在队伍中经常帮助大家背东西或者扶着同行的伙伴,鼓舞大家要坚持下去,吃苦耐劳的她一直默默帮助大家做着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
  尽管条件十分艰苦,但这支队伍还是紧跟红军经过了千山万水,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了陕北。而在第二年,1936年金维映就生下了与李维汉唯一的儿子李铁映。
  .
  前往苏联治病竟成永别
  经历过长征之后,由于长期艰难劳苦的生活,金维映的身体健康也每况日下,变得十分虚弱,党中央知晓后,于1938年同意金维映等人前往苏联治病。
  但未曾想,金维映这一去竟成了永别。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希特勒军队进攻莫斯科,德国法西斯军队的飞机无情地轰炸莫斯科。而当时在医院养病的金维映,终究是没能逃过这一劫。
  金维映牺牲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包括丈夫李维汉在内的许多同志,都不知晓金维映的故乡确切位置在哪个地方,只知道是在浙江,而且也没有其他方式能与她的家乡或者亲人联系。但李维汉却一直也未曾放弃寻找妻子金维映的家人。
  等到解放之后,李维汉也多次请浙江的同志帮助查找一下妻子金维映家里的状况,看一下妻子家里是否还有亲人健在。
  而与此同时,在浙江的金维映的家人也一直在寻找金维映的下落。其实,当金维映离开家乡时,父亲金荣贵就非常想念女儿,脑海一直挥之不去女儿最后一次离他而去的情景。1938年,金荣贵逝世时,还在嘴边一直念叨着女儿,而且再三嘱咐他的儿子金水定一定要找到姐姐金维映,并把她带回故乡看一看。
  所以,当宁波解放的时候,金水定就带着妻儿走上街头,希望在人潮如涌的街头中,或许能看到姐姐金维映回来的身影,但随着一队队解放军走过,脚都站肿了,眼睛也望穿了,却仍然没有见到金维映的影子。
  没能等到姐姐金维映回来的这件事,一直让金水定牵肠挂肚。金水定还曾向《人民日报》写信,也都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
  而对于李铁映来说,母亲金维映在他两岁时就去往了苏联,他的脑海里对母亲的影响非常浅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但血浓于水的感情还是会影响着李铁映,长大成人后的他仍然无比想念母亲。
  所以,李铁映也总是一有机会,就去寻找关于母亲家乡的线索,多次奔赴金维映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还踏遍了江西老区的山山水水,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寻找母亲家人的事情才出现了转机。
  经过多方的打听,李铁映才得知母亲是舟山人,所以在1983年,他亲自来到舟山,去看了母亲出生的小屋和读书的小学,但是对于母亲的家人,却还是没有确切的信息,得知他们现在在何处。
  1987年,李铁映再次到浙江出差时,又吩咐下属前往宁波再打探一下。而这次却有了意外收获,经过实地调查,李铁映确认了母亲金维映的父母早已过世,但弟弟金水定还在人世。
  得知亲舅舅在镇海的消息,李铁映立即就赶到镇海,失散多年的亲人终于相见了,而金维映如果还在世的话,见到这一幕该是非常的欣慰。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历史大观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