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11-07 15:10
鄌郚总编

立冬吃水饺,想起四十年前的那个立冬

  立冬吃水饺,想起四十年前的那个立冬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立冬的到来,也表示着冬天的开始。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冬天季节,阳退阴生,生气闭蓄。立冬吃饺子是农村的风俗,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象征。四十年前的那个立冬,我经历的吃水饺日子,不是享受喜悦,却是一段苦难,时至今日,还深深印刻在我脑海里,就像发生在眼前,历历在目……
  1978年,我考入安丘第二十中学(今辉渠镇驻地)。时称夏坡人民公社,驻地在大辉渠村。当时,刚刚经历十年浩劫,一切正处在拨乱反正、整顿恢复时期,学校刚刚回归尊师重教、升学考试。此时,安丘第二十中学,虽为全公社唯一高中学校,却破旧不堪,几间平房作为教室,两个青砖砌成的立柱成为学校门口,北面连段院墙都没有,教师更是青黄不接,刚摘掉右派帽子和高中毕业就顶课的老师居多,三四十个学生挤在一处宿舍里,睡得是一个通铺(用废砖旧瓦填实的土坯炕),夏天汗气熏天,冬天寒风凛冽,通风透气。
  学校伙房更是简陋,两间破旧平房,还只承担学生自带干粮的加热馏饭,冬天还好,学生自带饭食可以保存长一些时间,夏天可就不那么乐观了,带少了不够吃的,带多了发霉。因此,学校规定,每周有一次回家拿饭的机会。
  记得头一个立冬,这天正好是星期三,我自带干粮在有计划省吃的情况下已经断顿了。这天下午回老家拿饭成了必须要干的事,同村的几个同学忙于学习,也有较足的干粮,下午两节课后,回家只有我自己单独行动了。下课铃声一响,我就像脱了缰绳的野马一样,直奔老家去。老家离学校整整12里地,拿到干粮后还得赶回学校上晚自习,时间虽有点紧,但自己还是很高兴。想一想,今天是立冬,回到家,好好饱吃一顿母亲包的白菜水饺,再带上油烙的煎饼,拿上猪大油炒的辣嘎达咸菜。想到这些,我心里美滋滋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新修的王辉(王家营至辉渠)公路,虽没有通车,但路基已经修好,走在这新路上,步伐更加轻盈,西边的太阳,还带着满满的暖意,在徐徐地与留山主峰亲吻,田野畦埂上的苦菜花随风摇曳,路边的小树迎风微微抖动,不时有鸟儿欢快地跳来跳去。我的心早已飞到了家里……
  回到家后,一看母亲不在家里,又去忙农活了。我急忙打开烧水做饭的大锅,顿时傻眼了,满满大半锅的猪食,哪有什么白菜水饺。我又满屋翻找吃的,却只在饭篦子上看到几个煮熟的地瓜,也没有我要带的烙煎饼。我心里凉了半截,埋怨母亲没包水饺,也没有给我准备干粮。我眼里噙着泪花,赌气连晚饭都没吃,一口气赶回了学校。刚回到学校,晚自习的钟声就敲响了,我刚刚打开课本,邻桌的同学凑过来悄悄说,今晚辉渠村你的一个亲戚来过,叫你到他家吃水饺。我一听,心里那个郁闷、悲凉和心酸就别提了……
  事后,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通过借点、赊点的办法,我艰难地度过了下半周。但立冬这天没有吃到水饺却是一件痛楚的事。后来才知道,那段日子,母亲身体不好,既要到生产队干农活挣工分,又要给弟弟、妹妹做饭,还要喂养猪、羊、鸡和兔,早已把立冬吃水饺的风俗忘记了。事实上,也没时间和现成的食物来准备半个礼拜的干粮。
  四十年前,物质普遍贫乏,吃不饱穿不暖是家常事,温饱都解决不了,家庭生活极其困难,吃顿水饺就像过大年,预备几天学生自带的干粮也相当艰难。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我们国家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人们不但吃的饱,还要吃的好,我们不再为吃顿水饺而犯愁,挑着选着吃已不是一种奢望。但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想想过去所经受的苦难,才能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才能更加发奋图强、砥砺前行,向着美好生活的远景大步前进!(李建国)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春节特刊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