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12-22 08:36
鄌郚总编

全国优秀河(湖)长王仁卓

  “河水清了,又找回小时候的模样”
  ——记全国优秀河(湖)长王仁卓
  昌乐日报     2021年12月16日
  □本报记者 李 雯
  通讯员 赵延亮 吕振宁
  蓝天就是美丽,碧水也是幸福。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放眼全县,那些曾因历史原因而暗淡过的“眼波横”重现生机,仿佛又回到了人们记忆中的原味生态。其间,离不开我县各级河(湖)长的笃定担当和克难攻坚。今年47岁的红河镇人大主席、红河镇河长制办公室主任、红河镇级河长王仁卓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拼在一线、干在一线,以迎难而上、久久为功的工作作风和深厚为民情怀,让全镇河流和小型水库得到了彻底治理和长效管护,也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诗意画境照进现实。今年5月28日,他被水利部授予“全国优秀河(湖)长”称号,全市唯一。
  12月6日,风和日丽,记者随王仁卓来到清水河二道坝子。刚下车,就传来清脆悦耳的流水声。循声走近,只见汩汩清流从桥涵排水管连绵不断涌出。透过荡起的层层涟漪,河底就像沉着一块玉,清澈得连青荇都看得一清二楚。
  “真没想到水这么清!”面对记者的诧异,王仁卓嘴角上扬,指指溅起的水花说:“河水清了,又找回小时候的模样。”他说,就目前的水质,捧起来喝上几口都没问题。
  家住鄌郚镇良河源村,从小摸鱼虾长大、蹚着小河上学,王仁卓对河有独特的亲和感,小河也成了他浓厚乡情的寄托。18岁那年,响应参军号召,他背起行囊,阔别家乡来到新疆。虽看惯了雪山草原,但他还是觉得家乡的河美。退役后,辗转多个岗位,曾回到家乡负责白浪河上游河段的治理与管护工作。2019年,他来到红河镇任职,主要分管水利和河湖长制工作。
  红河镇是我县农业重镇,镇域大大小小的河流有11条,其中,最主要的有汶河、红河和清水河,另外还有18座型水库。他们就像母亲一样,不仅哺育了世世代代两岸耕作的红河人,而且对全县蓄水泄洪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治好并管好历史悠久的“母亲河”,显得格外重要。
  “河道必须‘大清肠’。”王仁卓组织水利站、农服中心对全镇河流逐一排查、调研,发现存在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四乱”现象,而河道清障是摆在面前的第一道关卡。原来,不少村民为谋生计,承包河堤种起了树,渐渐地小树长成枝叶茂盛的大树,占满了河道,严重影响了行洪。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砍掉这些树,可赔钱的事,村民谁也不答应。
  河流面积广、数量多,原本就不好管,再加上情况杂、矛盾多,王仁卓肩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起来。面对因诸多历史陈账留下顽疾的河湖,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他们恢复往日的生机和活力。
  为动员群众积极配合治理,王仁卓拿出了在部队锻炼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干劲。他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单,并通过播放纪录片让村民直观认识河道种树的危害和治理的长远意义。一周下来,即便他磨破了嘴皮,双腿累得发酸,有的村民还是不理解政策,说什么也不同意砍树。让王仁卓印象深刻的,是平原村有户村民承包了张家楼村的河堤,种了300多棵树。一听砍树,他怎么也不同意。
  群众工作再难也要上。“村民思想关过不去,不就是怕利益受损,我何不找家信誉好的木材收购商谈好价格,给村民以高价卖出去?”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跳进脑海。他通过对方亲戚朋友多次与这名村民沟通,讲政策、讲道理,还表示帮忙出售。看到王仁卓这么为群众的事上心、操心,对方终于被打动,表示同意砍树。
  和老百姓打交道,没点耐性不行。有位老人离开子女独自在河边居住了半辈子,一听说要拆除房屋,急得吹胡子瞪眼。为此王仁卓不知道多少次敲开老人家门,反复给他讲解占用河道乱搭乱建是违法行为,后来又协调其子女帮忙劝服,老人才同意在协议书上签字。
  就是这样盯上、靠上,心里想着群众,办事办到心坎,群众口中的“王主任”也渐渐变成了亲切的“王大哥”。2019年,王仁卓参与协调处理“清不动、清不了”问题40多个,累计清理河道内树木10万余棵,清理河道垃圾、违建300余处,河道清违清障工作全面告捷。随着1000余处河湖问题、4万平方米阻碍行洪树木、1万平方米河道垃圾和违建等河湖问题得到根治,小河又欢快地唱起歌,白鹭也回来了,河湖逐渐恢复原有面貌。
  更重要的是,经过治理的河湖,在关键时刻有效保障了行洪安全和生态安全。2019年,“利奇马”台风带来的大暴雨使全镇防汛形势陡然严峻,王仁卓和无数党员干部一起,构筑起守护家园的“铜墙铁壁”。他24小时盯靠在堤防最前线,准确研判防汛形势、科学调配人员物资。在他的调度、指挥下,镇内主要河流和小型水库安然度汛,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幸亏砍了树,不然房子早就被洪水冲垮了。”亲眼目睹了猛兽般的洪水,不少村民终于明白河道清障的意义。
  “三分治,七分管。”王仁卓深谙保持治理成果的重要性。他不仅坚持“四乱”清理整治常态化、积极动员群众自觉爱护水环境,还带领同事坚持实地勘查。每到一处,他都认真检查水源水质、河面漂浮物、宣传标语和公示标牌等情况,查看该河段是否存在白色垃圾和生活垃圾,并通过手机在巡河APP上进行记录。在岗三年来,无论酷暑严寒,每条河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长度、宽度、径流量,早就烂熟于心。
  “不仅要河畅、水清,还要岸绿、景美、人和。”王仁卓说,治理打底,更要锦上添花促提升。为此,他对标美丽示范河湖建设要求,组织沿岸园区、企业主动融入,打造河湖景观亮点,建设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清水河公园。时下,即便是隆冬时节,漫步公园,也定会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徜徉广场,近听小河潺潺、远眺树木依依,形状各异的建筑小品在蔚蓝的天幕下,散发出异域风情。
  与此同时,王仁卓牵头建设白浪河美丽河湖乡村记忆馆,提升河湖文化内涵。现在出门就是一湾碧水、满眼皆是诗意,不足为奇。在韩家集子村口,依托白浪河打造的文明实践广场,亭台轩榭、枯藤长廊静默守望,散发着浓浓水韵;坐落在此的乡村记忆馆则承载了河湖的千年文脉。不远的东南方向,白浪河九曲石台蜿蜒延伸,台下水流湍急、远处白鹭栖息……
  今年53岁的村民韩平奎从小在白浪河边长大,正是河水由清到浊又复清的见证者。“小时候,这条河水质很好,一到夏天我们就会到河里玩耍。后来不如以前了,但自从有了河长,在他的努力下,河水又慢慢变清了,环境也越来越漂亮了。”话语间,幸福洋溢在脸庞。
  上天从来不负担当、不负恒心。在王仁卓的带动下,经过几年的建设,河水清澈见底、沿岸绿意盎然、移步处处成景,营造出亲水爱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去年,白浪河昌乐县段获评省级美丽示范河湖。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管好河。”卫星俯瞰,一条条明媚的小河交织分布,昔日高起点、大手笔规划的乡村振兴蓝图正化作澎湃画卷。聚焦白浪河沿线村民增收需求,王仁卓依托白浪河沿岸现代农业项目,引导周边村庄发展设施农业,有力带动周边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白浪河已真正成为群众心中的美丽河、幸福河、富裕河。”
  “看到水景是我心情最好的时候。”用心管护好这里的每条河,俨然成为王仁卓生命的一部分。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