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2-05 19:52
鄌郚总编

王学文丨春联

    春联
    作者:王学文
    快过年了,女儿让她妈妈买来对联纸,要写春联。
    一通忙活,小姑娘还真写出来了,典雅古朴的隶书,笔力虽显稚嫩,但已有点样子。一幅幅红色对联摆在书房里,纸上金星闪闪,墨香飘逸,倒有点过年的味道了。
    我想起小时候在老家写春联、读春联的故事。
    春联在老家叫对子。写对子要先买对子纸。记得父亲从村代销点买来几张对子纸,先是将一张一分为二,这是贴在院子大门上的。然后有门框上的,成条条,窄一些,叫“门档子”。还有房门上的、窗户上、猪圈上、地排车上的。最难裁的是福字帖,要裁成正方形,这样写来匀称好看。
    临近春节,街上不时传来爆竹声,邻村的大喇叭在播着吕剧《借年》。父亲把母亲擀面用的面板放在桌子上,在面板上边裁对子纸,边和母亲商议着年事。放了寒假的我,在外边疯一圈,跑回来站在旁边看。哦,人已融在过年的氛围里了。
    父母都不识字,裁好对子纸后,就要去求人写。但一次次麻烦人,总有不方便的时候。记得我上五年级那年,父母鼓励我写春联。
    那是一个明媚的冬日上午,我把家里的大木箱子搬到炕上,阳光透过纸窗洒在炕上,照到箱子上。我找出在学校写大仿用的毛笔,还新买了一瓶墨汁,跪在炕上,把对子纸铺在箱子上写起来……
    炒炸蒸煮,香味扑鼻,母亲在外屋忙着年货,却不时来到里屋,端详会儿,十分认真地说:“这不是写得很好吗?”我知道母亲故意这样说以鼓励我,但还是很有劲头地写下去。
    我现在还记得,我写的大门上的春联是:“红梅含笑迎春节,瑞雪飞舞兆丰年。”词儿,应该是从书上抄来的,词意还不错。红梅,瑞雪,春节的典型意象;又含笑又飞舞,几个动词让整幅春联灵动起来。还用了拟人手法。噢,“瑞雪飞舞兆丰年”——记得三年级语文课本上曾有谚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看来这幅春联说得很对。
    那一天,我应该写了很长时间:给房屋窗子上写的是“满院春光”,给囤门上写的是“五谷丰登”,大门外贴的是“出门见喜”,猪栏门上写的是“六畜兴旺”,静卧在院子里的地排车上,也获得了一幅“日行千里”……
    在老家,贴春联一般是在除夕上午。那一年这一天,我帮父亲贴好自写的春联,就跑到很多人家门前看春联。春山二叔的父亲,我的大爷爷,树森大爷的父亲,我也叫爷爷的,是村里公认的文化人。我跑到他们家大门前,端详好一阵子,再回到自家门前,看那没有力道、扭扭爬爬的字,真是自惭形秽,恨不得眼前有个地缝钻进去!自那以后我再也不写春联了。
    春节我爱做的一件事,是年初一早上在村里拜年时读春联。年初一的早上通常是有点冷的,每家大门上,红红绿绿的过门钱儿迎风飘摆,过门钱儿下就是春联了;大门内是除夕夜点放的鞭炮的纸屑,有小孩在挑拣没响的爆竹,院子里方桌上还摆着祭祀的供品。我随几个本家哥哥走家串户拜年,通常落在后边,在大门前停一会儿,仔细端详每一家的春联。
    村里的小学老师乐友大爷爷,恐怕是给人写春联最多的了。我记得很多人家的大门上,都贴着他写的“腊去好花开富贵,春来喜鹊报平安。”腊对春,去对来,好花对喜鹊,富贵对平安,很对仗,词意又很合农人的心愿。
    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春联,还有一幅:“福禄寿三星共照,天地人一体同春。”这是在邻居四爷爷家大门上看到的。记得那天我沐着冬日的阳光,吹着寒风,在四爷爷大门前站了很久。这幅春联以天地人三物概括世间万物,把中国人最看重的福禄寿,比作三星,很蕴合传统文化;整幅对联既有中国人传统祈福的意愿,也有共度新春的现代意思,而且上下联对仗,读后觉得大长知识。
    类似的还有“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也是很有文化底蕴的春联,很有琢磨头。
    记得是去邻居五爷爷家拜年时,看到他家房屋子(老家话,卧室)门上贴着春联“一室儿童喜,满堂笑语温。”读完这幅对子,就感觉一副画扑面而来:屋子里,炕头上,一群小孩生龙活虎,在打闹嬉戏,每个人是那么喜气洋洋,劲头十足,满屋子回荡着笑语声。中国人崇尚多子多福,这是一副多么喜庆的画面,又寄托了多么美好的愿望。就那一次,我记住了这副春联。
    还记住一幅贴在房屋子门上的春联:“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与其他传统春联相比,这一幅只是客观记述“年”这个时间节点,没有多少意蕴,但与现在一些春联相比,还是有一番意味。
    确实,这些很有文化内涵的对子,这些年来已很少见了。
    年初一在自己村看春联,年初二走姥姥家时,我则在姥姥的村里挨家看。那是本镇的大庄皋村,村子比我们村大得多,贴的春联也就多。记得上大学时,有一年的年初二,我拉着二舅家小表弟,挨家挨户读春联。
    冬日的阳光下,家家户户门前披红挂绿。门楣上是剪着漂亮格纹的过门钱,红的,粉红的,绿的,黄的,迎风飘展,发出索索的声音,有的半卷上去,露出同样颜色的反面。大门上贴着大对联,两边门框上贴着适合自己的窄联儿,红底黑字,龙飞凤舞,左右对称,大小搭配……一家家大门这样妆配下来,整个村子也披红挂绿;远处不时传来零散的鞭炮声,提着大包小包的人匆匆走过,一派节日气氛。
    我和表弟一家家走下来,边读边给他讲,走了大半个庄子。等看得差不多,回到姥姥家,菜刚炒好,几个姨几个姨夫,还有其他亲戚,都到齐了,正好上席开喝。
    哦,这是二十五六年前的事了,慈祥的姥姥已故去多年,几个舅舅也搬到了城里,每年过年,我只能去城里看他们……再也回不去彼情彼景了,那是一道只能回望的生命风景。
    从喜欢读春联,延伸到读婚联。高中时休学一年,干建筑,在邻村马家庄子给人家盖新屋。正好不远处有一家刚娶亲,大门上是新贴的婚联:“天上银河渡双星,人间玉镜传二美。”文词文雅,有意境,有画面感,我很喜欢。记得那天我的工作是用小铁车推石头,我一边推石头,一边琢磨这幅婚联,沉浸其中,很是享受,干活也不那么累了。
    说起盖房子,想起老家盖新房时贴的一幅对联:“昨日太公从此过,说是今日好安门。”这是在新房上梁时贴在门框上的。一忆及这幅对联,我眼前就浮现起一幅画面:刚刚上了屋梁的新房,没盖顶没覆瓦,墙和梁裸露向天;有人站在山墙的架木(老家话,脚手架)上,挑着一挂鞭炮,噼噼啪啪鞭炮声响起,白色的烟雾弥漫开来……
    对这幅对联,我自小就有疑问:这是对联吗?上下联一点也不对仗,白开水一样,只是一个陈述句,表达了姜太公夸赞今天是上梁安门的好日子。很快就有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是姜太公说呢?怎么不是其他神仙?
    长大读了昌乐史志才明白,姜太公帮助周武王消灭商朝后,分封于齐,他最早是在昌乐马宋一带建都的。马宋离我家三四十里路,姜太公说不定到过我们这里呢(对联中“昨日太公从此过”,也是言实了!)。在民间传说中,姜太公是神仙中的神仙,是我们当地的神仙,老百姓盖房子,用大白话表达一下他老人家对自己的祝福,不也是民情民意吗?真可谓,大白话内涵深,小地方住上仙,这幅对联把老家的这一段人文历史囊括进去了。
    哦,过年了,说不尽的春联,说不尽的对联。
    --
    王学文,昌乐红河人,汶河北岸杜家庄出生,自幼喜欢文字,现在济南以文字为业。年龄愈长,愈是想念故土,愈是感恩她给了生命和成长的营养基……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