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2-06 21:33
鄌郚总编

阴阳五行是人类认知的终极

    阴阳五行是人类认知的终极
    序
    一,伏羲创制八卦是因为阴阳的发现
    二,阴阳的分类
    三,阴阳真假之辨
    四,阴阳运化出五行
    五,五行运化是宇宙万物生灭变化的过程与直接原因
    六,八卦阴阳五行是宇宙人身认知的终极
    七,人类认知史上震天动地的重大事件
    这个标题又要撩人不爽了,或斥之为不符合“科学”精神。
    且慢!此“终极”非为人类认知的终结,乃指宇宙万物本质的、纵向的最前端,再也不会有比之层次更高的认知与结论了。而在横向的、非本质的广阔范围上的认知则没有结束,永远也不会结束,切勿被闪念错觉所蒙骗。
    在《中医学背后的奥秘》中曾言:“易学:‘万物由阴阳构造而成’,易卦揭示如此……请问,有比这个认识更高明的吗?不会有,一万年也不会有,所以它是绝对的。”
    事物的本质认识,易即阴阳五行是终极,终极即绝对,是绝对真理,何止一万年而是永远。因为宇宙中的存在,阴阳五行显然是个极致,层次最高,认知达到这一步必然是最前端,毫无疑义;如果达不到这一步,则即等而下之,理所当然地和终极认知的皇冠无缘。
    易经、中华医学都有阴阳五行这个终极认知,都直指事物本质,故皆能成就其优秀。
    但是,数千年来阴阳被层层迷雾所包裹,一直读不懂,真真假假,混淆莫辨,其真实意义只在易中,易外之所见或者被神秘妖魔化,或者被哲学抽象化,再或者被拿去祈福禳灾、堪舆风水、摆摊算卦……皆与易经阴阳五行的真实意义背道而驰。也正因为如此,就越加读不懂阴阳五行了。岂止读不懂而已,还深陷华夏民族于陈腐落后、丑陋愚昧之地,以致于今日风声鹤唳一闻阴阳五行,便立马神经紧张:迷信、反动!不科学、反科学!搞得医界灰头土脸,国人自信心大丧,如同身负什么大罪,连公开谈论都得小心翼翼!尤其致命的是,殃及于易经连同优秀中华医学,很有被随时推下悬崖而万劫难复境地的可能。
    中医理论基础是阴阳,道家理论基础也是阴阳,万物本质无不是阴阳,包括我你他。阴阳是宇宙,阴阳是一切,无阴阳就无宇宙,无宇宙的一切!
    阴阳不明,焉能知易?易既未知,焉明阴阳?于是易与阴阳全在五里雾中。
    究竟阴阳是怎样来的,它的真正意义如何,是不是人们通常所想的那样呢?
    一,伏羲创制八卦是因为阴阳的发现
    不无遗憾地说,世面流行的阴阳五行说,不是它的真实意义,至少是不严谨不够准确的,存在巨大差异。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当然也有阴阳五行难于掌握误误相传的因素。
    为了便于阴阳真正意义的认识,还是先从伏羲造易说起。
    8000年前华夏民族的老祖宗伏羲氏创造了阴阳八卦,即后来谓之的易。
    易传记载:“昔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总之,是伏羲经过对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反复观测考察后创造出来的,这一点没有异议。那么,究竟观察发现了什么?从最后二句话可以推断:他发现了万物的共同性,那就是
    阴阳。当然,画卦不会这么简单,其中必有许多曲折困难,至少需要攀登五个台阶:一是万物具有共同的属性阴阳认识;二是万物个体层次上也都是共同的属性阴阳的认识;三是万物个体各层次的最深处还具有共同的本性阴阳的认识;四是万物的基础构造都是由本性属性阴阳层层迭加而形成的推导;五是阴阳卦符的发明。这些基础奠定之后,才可能画出八卦。
    没有普遍的属性阴阳的认识,就不会有个体各个层次也是属性阴阳的认识;没有个体各层属性阴阳的认识,就不会有万物皆有本性阴阳的认识;而没有本性阴阳的认识,也就不会有万物构造是由阴阳累积而成理念的推导,五个台阶逐级而登,不能中止,也不能超越。
    如此画出的八卦,才会符合“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使用符号画卦则是当时没有文字条件下最好的表达办法形式。
    以上讨论,或许与实际会有差异,但是有一个基本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整个画卦理念全是围绕阴阳展开的。没阴阳的认识,不可能有阴阳符号的发明;没有阴阳层层累积形成万物的理念,不可能有八卦的创造,有阴阳符号也不行。八卦与阴阳二者之间存在极其密切的联系,八卦使用的符号代表的是阴与阳,这一点毫无异议。
    所以,阴阳肇始于伏羲八卦,阴阳既是易卦的基本构建物质,又是易卦的核心灵魂。
    那种认为阴阳概念发明于商周前后,甚至更晚的判断,不仅不符合历史实际,而且与易学的形成发展及其学术宗旨,是根本水火不能相容的。
    二,阴阳的分类
    按与物质的关系分为二大类:物质性阴阳、非物质性阴阳。
    物质性阴阳可分为二种:属性阴阳、本性阴阳。
    非物质性阴阳也分二种:抽象阴阳、指代阴阳。
    合共二大类四种阴阳:属性阴阳、本性阴阳、抽象阴阳、指代阴阳。
    至于阴世阳世、阴暗阳明、阴损阴毒阴谋阳刚阳光等类的阴阳意义,则另当别论。
    物质性阴阳,指与形质万物有联系的阴阳。其中本性阴阳,与万物本质密切联系,它能动变,能生万物,是万物之祖:属性阴阳,与万物表象相联系,依附于形质的存在而存在,是万物的外在表现,它不能动变,不能生万物,但因不脱离物质,故亦属于物质范畴。
    非物质性阴阳,指阴阳一词的意义与物质无关,它只是人类自物质性阴阳衍生出来的、一种特殊意义的纯意识性的名词概念。抽象阴阳,指作为正负、明暗、是非、对立双方一类的哲学对待概念使用的阴阳;指代阴阳,一般是泛指,不分属性与本性。但有时是特指,是作为先天本性阴阳之道的专称使用的,情况略为复杂。
    由于阴阳一词意义有不小差异,使用时往往极易混淆,故须仔细辨别。
    现实中,这种混淆事例很普遍,往往不管三七二十一,凡能联系的全都划为阴阳一类,无分真假、属性本性,于是意义难明,概念糊涂一团。
    三,阴阳真假之辨
    阴阳的真假关系着认知的正误对错,真假不辨必然导致认识乃至行为的错误。
    真假如何区分?主要在物质联系与是否动变,物质的能动变为真,非物质的无动变为假。
    真阴阳:物质本质的本性阴阳,本质是物质的,能动变,能化五行,能生万物;
    假阴阳:非物质性的抽象阴阳,和物质表象的属性阴阳,本质是非物质,不能动变,不能化五行,不能生万物。
    指代阴阳:随被指代者的真假而定。
    易、道等与中医小部分论述的阴阳及其五行,都是真阴阳真五行。例如:
    《黄帝内经》:“:“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周易。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这里说的道、阴阳、八卦,都是能动变能生万物的阴阳,故皆为真阴阳。
    而假阴阳则随处可见,几乎无处不在,严重的是真假混淆,以假作真。
    真阴阳也叫先天阴阳,因为动变能生万物;假阴阳也叫后天阴阳,不动变不能生万物。
    二者性质与运化位置:先天阴阳即先天之道者,极其精微,易动易化,处于运化链条前端;后天阴阳即后天之道者,次级精微,不易动易化,无自行动变能力,处于运化链条下端。
    二者卦、数表达形式:先天之道,在卦为两仪、四象、八卦;在五行数为 1、2、3、4、5。后天之道,在卦六爻六十四卦;在五行数为 6、7、8、9、10。
    二者功能作用:先天之道,生化后天之道,对于后天之道具有源源补充作用;后天之道,不断消耗毁损,用于生新、营卫和功能的保障作用。
    先天之道生后天万物,故系辞传说:“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六爻六十四卦为物,大业即万物,后天;三爻八卦为道,先天。先天为真后天为假,假是真运化出来的。
    真假阴阳辨别出来,不是抛假唯真,而是应该杜绝以假当真、以假乱真。假阴阳在易、医中是缺少不了的,假与真相互联系,相互转化,这一认识必须清晰。
    四、阴阳运化出五行
    阴阳分五行是因为阴阳动变。而阴阳动变为何必分五行?
    因为本性阴阳的动变过程,必出现纯旺程度的种种差异,其差异大致可分为五种纯旺状态,它们分别是:太阴太阳,少阴少阳,阴阳中平。因为五者是道物运化中出现的,故谓之曰五行,行即动变运化。不动没有差异,故没有五行;动变才会出现差异,故有五行。五行之义,即运化中产生的五种程度不同的量与质的状态。量有两方面:一是旺度强弱,二是纯度高低。旺度指活力,纯度指精粹;质则为阴阳旺极精粹之后的交合为一。
    因为阴阳动变是一个旺气消涨过程,从而出现量与质的变化,有变化即有差异,有差异即有五行分辨,因此阴阳化为五行不可避免。
    旺者,阴阳道物的活力,即活跃性(注:这种活力应当视为先天之道自有的本能,解读为能量不符合易理,也与现代科学不能一致。能量与磁电热相同,俱应属于原子变化产生的物理现象,而阴阳之道不是原子,所以能量说不适宜阐释活跃性)。阴阳卦爻旺的程度可分三级:初旺、旺甚与旺极。时至之初有了活力为初旺,活力增大为旺甚,活力大到不能再大为旺极。阴阳初旺,卦爻即动,不旺不能动,故凡在动变中的阴阳皆为初旺阶段;再旺即旺甚,此时必须将旺气输出去一部分,运化才会正常。旺甚在易曰贞,若旺甚之时其旺气无处疏散,便会旺极了,极的后果是严重的,自变卦坏。卦坏为非正常的卦变,易曰凶者即此。
    实际上常行者只有初旺、旺极二级:时至初旺,包含旺甚能疏散者;道穷旺极,包含旺甚不能疏散者。初旺是道物正常运化的维持条件,而旺极则可导致不正常的卦变而凶与正常的乾坤交媾而吉的二种后果。
    纯、精粹,指阴阳单一不杂,不纯不精粹指阴阳混合相参。
    五行为阴阳纯旺的五种状态,是早就记载在《黄帝内经》里的,在灵枢通天第七十二中,黄帝问于少师尝闻人有阴阳,“愿略闻其意”,少师答:“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实际上这五种人就是五行,人是万物之一物,人即物。
    金木水火土只是五行的象,是借代,而非是五种物质。
    五,五行运化是宇宙万物生灭变化的过程与直接原因
    《系辞传》:“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天,即先天八卦,八卦有象故曰成象;地,即后天六十四卦,有形质故曰成形。道自太极开始,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顺序运化,从无到有,自先天生出后天,然后万物出,全是阴阳五行之道的运化结果。八卦是生成万物的前一阶段,其时五行已全,八卦五行继续运化才产生有形质万物,故易传曰:“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天下既指宇宙万物,亦指一物全体,义谓形质物的形体与功能,八卦时无不初步具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自此八卦即可自然而然化出六十四卦万物的独立形质体来。“天下之能事毕”即指万物形质的生成。
    万物生成变化的具体过程:
    五行运化与昆虫生命史类同,昆虫分四步即蛹、成虫、卵、幼虫完成一次生命历程。五行则是三个阶段完成一个周期,即老、少、中平,因为老的阶段是将成虫与卵合并一起了,所以五行实际也应是四个阶段。少阴少阳与昆虫的幼虫阶段对应,是营养的量变过程;老阴老阳与昆虫的成虫、卵对应,为生殖繁衍的质变过程;中平与昆虫的蛹阶段对应,为前两个过程的中间阶段,即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和下一个周期的开始。
    五行运化,实际上就是万物生成变化的基本模式,昆虫是这样,植物、动物是这样,人类也是这样,这种模式在一切物的生灭周期中都能寻见它的影子。
    试想,如果没有阴阳五行的运化,不经过量变质变过程,形质万物能够形成么?肯定是不能够的!系辞传说:“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万物的生成变化皆是八卦运化的结果,所以说先天阴阳五行的运化是万物生灭的过程与直接原因。
    当然,昆虫生命史的例子只是比类,实际情形不会完全相同,因为昆虫的生命演替受着环境温度季节的严格限制,完成一个周期需要时日比较长,而阴阳五行的运化则简便得多,速度上是相当迅捷的,非昆虫世代交替以及动植万物所能比。
    万物因有阴阳五行运化而生生,同样万物亦因无阴阳五行运化而死灭。
    总之,这才是五行的极端重要性!一切都离不开八卦阴阳五行,都一定在其运化之中,万物万事浩浩宇宙,野叟樵夫乃至巨贾高官你我他,没有一个例外!
    阴阳在运化中,五种状态并非是同时共存的,而是先后次第呈现:平时常态俱为少阴少阳,纯阴纯阳与阴阳均平皆过程极速极简,瞬息即逝,然后又是少阴少阳的常态运化。
    纯阴纯阳,在四象八卦时期的交合一般不会返回太极,而是继续向下运化,二爻四象的纯阴纯阳交合即刻形成三爻八卦,三爻卦经过运化到达纯阴纯阳即乾坤,即刻行交媾合一,结果形成近似太极然又不是太极的阴阳均平状态,此际五行中的阴极阳极与阴阳均平皆出,还是因为未至道穷,不能返回太极,而是接下去形成六爻卦。六爻卦再接着少阴少阳运化,直至乾坤纯旺至极才终于返回太极,因为这时的阴阳已经道穷不能再向下继续运化,只有返回太极这一条路。返回太极,在物即是毁灭消失,在道则是旧运化结束新运化开始。
    六爻六十四卦,其乾坤旺极的交媾过程皆是极速极简,交媾的瞬间为阴阳混合即五行的土,交媾完成即太极,易传言乾坤易简之道即是指此。极速极简即为易简。
    系辞传上说:“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易成位乎其中矣。”
    此段传文,稀有知其真义者,条件具备阴阳交媾即是瞬间之事,毫无阻隔滞碍,莫管千山万水还是空间广阔浩瀚无垠,只要阴阳俱纯,虽远必至而媾之,故谓易简。因为交媾和合如同加油站里加足油,所以曰可久可大、天下之理得而易成位乎其中。
    又,“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谓乾坤交媾生新,易成位乎其中,运化再次开始,故吉。群龙无首即交媾合一,吉指新物出现焕发新的生机,运化再次开始。
    上述阴阳运化是指一般单独过程,不是整体。整体又是什么情形?所谓整体指一物内道物的全部,在整体的境况下,许多乃至无数阴阳成对运化的情形就非常复杂了,似乎乱麻一团但是实际有序不乱,它们各自按部就班地运行,只是步调阶段很不统一。这样,五行的五种状态在同一时间并存的机会必将大增,至少乾坤交媾事件频率比较个别过程高得多。因此,在这个意义上,阴阳五行的五种状态同时出现又似乎也说得过去。
    阴阳五行的运化过程如此而已。以上不难判断,五行既是阴阳运化的必然产物,又是保障运化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如果运化中不能化出五行,不但不能继续运化而致使运化中断,而且也不能完成生长旺衰死的全部过程,那样的话宇宙也就产生不了万物而真的“几乎息” 了(易传原句“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此乾坤指宇宙万物)。
    六,八卦阴阳五行是宇宙人身认知的终极
    挂一漏万,摘其要者略示大义:
    1、万物的基本构造是由:形质之物与非形质之道共同组成;
    宇宙的基本构造同样也是由:形质之物(星球星系)与非形质之道共同组成,宇宙为物之大者。
    形质之物包括星系星球万物人身骨肉毛发五脏六腑,也全是道物及其运化而形成的,因此归根结底,整个宇宙只是一道物而已。除了阴阳五行之道与道物形成的形质万物之外,再无其它,比如上帝、天主、鬼神之类,如有也还是道物运化的产物。
    2、道物即阴阳五行,从何处来?从太极那里来。太极从何处来?从无极那里来;无极在哪里?无极在宇宙之外,不在宇宙内,宇宙只有太极。故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非常道即太极,亦谓无名,因为它动变,不是恒定不变;常道即无极,因为它不在宇宙内,可视作恒定不变。常即恒,恒永远。
    3、宇宙的诞生,是因为太极在无极母体中孕育成熟,一朝分娩,便油然喷薄而出,一个新的宇宙世界自此开始。其时,无声无响,无光无热,既无星球万物,也无雨雪风沙,甚至埃尘原子分子都无,一切皆无。然而,后来却一切皆有了,那是太极,两仪,四象,阴阳五行一步步运化的结果。由此判断,所谓的“宇宙大爆炸”,其正确性是很令人怀疑的!
    4、时空也是道物运化才出现的。时间是道物运化的次序过程;空间是道物运化的不同阶段:太极阶段为点,0维没有时空;两仪四象阶段是线,一维;八卦阶段为三角面有象,二维;六十四卦阶段为万物立方体,三维。太阳系之所以有四维时空(三维空间+一维时间),是因为太阳系各个星体及星体之间广泛存在一定浓度的原子分子之类形质故。
    没有形质物,包括原子分子,在某一范围上是不会有三维空间的。
    因此,只要条件具备,不同时空的相互转变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二维空间是产生特异视觉的根本原因,因为二维八卦三角面有象。
    宇宙内最高空间维度为三维,四维以上不存在。
    5、万有引力也是万物阴阳五行道物之间发生微弱异性吸引的结果,所谓引力波子虚乌有,是人们主观意识加上视觉错误编造出来的。
    6、氢氦等化学元素物质的形成,是宇宙阴阳五行之道运化的第一个阶段,此后才有复杂的化学物理作用下的混合物化合物以及更加复杂的矿物、无机物、有机物、初级生命高级生命,以致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各种物质的形成,无不通过阴阳五行运化并以其模式为模式,而阴阳五行的存在及其运化规律规则,便即古所曰之哲理或现代所谓的哲学。
    哲理哲学并非怎么奥妙,其实它就是道物运化的规律规则,大可不必扯得神乎其神。
    7、因此,氢氦等所有元素物质都由正负粒子构造而成,都是经过量的积累而有序的自一种变成为另一种元素。在元素种类上也严格依据易的规定,按六十四卦成卦可分为三类:性质稳定元素62种,较不稳定元素44种,极不稳定元素20种。总计126种,此为极限。极不稳定20,严格上不谓之形质物,因为它们一闪即逝,甚至连闪都不闪即已踪迹无寻。
    8、人体的基本构造同宇宙万物,亦为形质与非形质之道共同组成。故谓“宇宙大天地,人身小天地”。天指非形质之道,地指形质之物(易传: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万物齐一”,“天人一理”,“人天相应”义亦皆为此。万物基本构造,无论巨细,本质没有差异。“天人合一”则是在此基础上,可以达到的特殊境界。
    此即易经的“万物基本构造观”,当然亦谓世界观,认识世界的基本观点。
    9、道在人身主宰一切,生老病死,视听言动,喜怒哀乐悲恐惊,皆在阴阳道物主持安排之下。道有物有,道无物无,故《黄帝内经》曰:“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10、道在人身,因为主宰一切,安排一切,无一不周,无一或遗,十分勤奋,特别负责,不仅劳碌非常日以继夜,而且前赴后继勇于牺牲,所以损失浩大,常常拼尽用光,故《老子》曰:“圣人不积”,圣人指人身后天阴阳五行之道。
    人初出道物最富,故老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人至老年则道物大减,故老曰:“小国寡民”。因何如此?因为道物由于视听言动日日耗损,总会耗尽,故老曰:“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九窍四肢动来动去,将道物用光了。
    11、道物拼尽用光如何?一疲惫乏力,瘫软如泥;二茶饭不思,只求入睡。因为没有了阴阳道物,即如油尽灯枯,全身上下眼耳鼻舌四肢,俱皆停摆罢工,故而立感瘫软疲惫。
    入睡者,即是停止一切意识作用下的活动,进入如醉如死境地,就是睡眠。
    只求入睡,表明这时没有了使之动作起来的物质阴阳五行,所以不得不停止一切活动。往胃里充填高能量食物可乎?无效,与营养能量无关;不睡只休息什么事都不做可乎?也无效,与肌体疲劳与否也无关!睡眠唯一,百法莫解,只有睡眠才能达到道物补充目的。
    睡眠是后天之道用光先天尚能补充,待长眠不醒时则是先天之道也已罄尽补充不上了。
    12、为何睡眠可以补充?
    这就是易所揭示的道理。阴阳五行之道是分先天与后天的,八卦为先天,六十四卦为后天,后天是从先天那里生化来的。在人身,后天之道肩负的职责既有全身日夜营卫,又有一切意识活动,并因此大量耗损。而先天之道则没有那些职责,其唯一任务是补充已经耗光了的后天之道,故《庄子》有“尧让天下”、“无用而大用”等寓言。尧是后天,天下的管理者;许由是先天,不管理天下,所以不接受,“予无所用天下为”,不可以“越俎代庖”。
    “无用大用”者,先天之道不管事看似无用,然而绝对有大用,没它后天也就没有了。
    补充后天道物只有睡眠一途,别无他法!《庄子。天地》寓言,黄帝游昆仑而失珠,派几个大臣都找不回来,最后由象罔找回。象罔即是睡眠混沌无觉状态!宝珠喻比阴阳道物。象罔睡眠之所以能找回丢失的宝珠即道物,原因即是:先天之道是二维一维,而非三维后天,而睡眠无知觉恰为二维一维的先天环境,此境下先天进后天退,当先天运化至阴阳已极便行交媾和合,从而产生后天六十四卦,直到后天补足才会从睡眠中清醒过来,有了精气神又重新开始视听言动了。此现象又谓“日兴夜寐”。
    这个先天之道亦谓祖气,平时被严密贮存保护,如同水库、储蓄一样,以备长久之需。后天日日耗损,先天夜夜补充,日久天长,身中先天也耗损罄尽,生命便即随之结束。
    13、睡眠一般必须伴有梦。为何必须有梦?这还是西方医学茫然莫知解释不了的。
    从易学(中医)角度,正常睡眠可分四个阶段:初入、深睡、梦境、出梦清醒。
    初入阶段:为后天渐退先天出而未出,无梦,因为先天八卦未出,没有梦景之象;
    深睡阶段:为后天尽退先天尽出运化,无梦,因为没有后天阴阳觉知之道;
    梦境阶段:为后天已被化出,先天尚未退尽,有梦,因为先后天混合杂处,既有八卦象的梦景画面,又有后天之道的觉知;
    出梦清醒阶段:为后天尽出先天尽退,梦境消失,因为没有了先天八卦之梦景。
    梦,只有在第三阶段先天八卦与后天六十四卦混合俱在的状态下,才会出现,因为八卦是三角二维画面有象,象即梦景画面,是梦境形成的来源;同时又必须有觉知,如无觉知即使有梦景也意识不到。梦是似觉不觉的状态,因此只有先后天俱在,既有先天八卦的梦景,又有后天六十四卦的觉知,二者相互配合才会有梦。而第二深睡阶段,之所以无梦也是这个道理,那时虽有八卦画面的梦景,却没有后天觉知之道的觉知。
    梦,是睡眠过程必经阶段,跳不过去,只是梦境有疾缓长短之别。
    14、后天之道有觉知职能,故又称之为识神。《庄子。天下》谓:“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讲的就是此类道物,它们都是“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识神道物十分专一,不是多职多能,故谓不该不遍;眼见耳闻只是偶一为之,故谓时有所用。
    后天之道更有营卫职能,时时刻刻都在为人辛苦操劳,关爱备至,不管哪里出了坏蛋,都会倾巢出动,必歼而灭之而后已。然而人们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更无法直接掌控它们,因此竟将它们丢到九霄云外,致使默默而亡,白白做了人类毫无意义的无名英雄!
    易传谓此为“百姓日用而不知”,诚哉是言也!
    宇宙中人类道物数量最多,种类最繁,数不胜数,而每一种技能即必有那种技能之道,所以人类特殊技能的开发是无止境的,尤其关键的是适当早期训练,非常重要。
    15、阴阳五行之道在身内运行正常无阻,则无疾患康健安泰;运行不正常,某处受阻则某处有疾患;多处受阻则多处有疾患,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中医治病的根本原则即在于调理阴阳,制造一种能使阴阳五行的那些营卫之道,抵达病部的适宜环境,以便于达到应有的营卫作用。针灸如此,用药如此,按摩火罐艾炙等等医疗手段亦皆如此。中医治病的要义,不在直指病部的病菌病毒,而是在于调理那里的阴阳之道。古人云:“人人自有长生药,只是迷徒枉把抛”,最好的药就在自己身中,即阴阳五行之道。道物是人身的上上良药,是最优秀的清洁工、保护神,有了它就有了健康,有了生命一切!
    16、人类意识思想记忆思维的物质基础与其机理,依然必须在易经八卦的阴阳五行那里寻找答案!此外,没有第二条路子。
    八卦阴阳五行在宇宙人身的意义作用,大矣哉!
    七,人类认知史上震天动地的重大事件
    以上所述,阴阳五行及其认知的意义作用,基本上都是前所未言者,理应引起重视。
    至于由阴阳五行出发所举之16条认知事例,尽管很不全面,然而已经足够证明易学以及中华医学认知的正确与高度,疑惑着不妨与现代的认知,仔细作一分析或可了然。
    完成于8000—3000年前的中华古代的,易学及其阴阳五行理论,那是人类文明史上认知领域一声晴空霹雳、震天动地的重大事件!
    古贤对于阴阳系统理论与五行的认识并非一步到位,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摸索、检验,先有阴阳,后来才有五行的发现。当初卦爻是静态的,伏羲创制八卦只是略表万物构造大意,那时还未认识到动变五行的地步。大约直到神农氏时期(约7000年前),才出现卦爻动变观,有了动变才会有五行的发明,不动变怎会有五行?
    五行的发明,是易的完善发展过程中一次历史性突破,意义极其重大,因为万物的生灭变化都建筑在阴阳五行之道的运化上,无动变与阴阳五行,便不能“与天地准”,模拟的可信性也必将全部化为乌有了。
    阴阳与五行的发现发明,在现代人看来似乎偶然巧合,怎么会那么深微玄妙,令科学都茫然莫解?但这的确是否认不了的事实,不理解、置疑甚至反对都无济于事!
    当今人类的认知体系主要有三种:经验的认知,科学的认知,易学的认知。在这三大认知体系之下,又各自形成独立的医疗系统。本文内容皆为易学与中医学的认知范畴,与经验、科学二种不同,易学中医学的认知是万物共同的根本,即构造的终极物质阴阳五行之道,作用变化的终极原因也是阴阳五行之道。这样的认知,在人类文明史上独一无二,将来也不会再有超过其上者,故谓终极。
    经验的、科学的认知与易学中医学完全相反,都是外表的枝节的,而非根本,因此所得到的认识总是相对的。随着认识的深入,不断否定旧的提出新的,但只是接近,像猴子捞月亮永远得不到!科学的认知之所以高于经验者,因为它可以在小范围实验室里作反复验证和新的开发,而实际上二者本质没有差异,许多所谓科学的知识也都与经验的认知密不可分。
    因为认知体系的差异,又且易学亦即中医学的认知只存在易学中,不为常人所知,所以在被经验的、科学的认知所灌输的人类面前,易学自然是天外来客的另类,以既成之见忖度未知新义,怎会不为之纠结而深陷迷瞪困境?这是易学认同上回避不了的必然遭遇。
    华夏易学的认知体系,或迟或早,必将普及全世界,成为人类受益无穷的得力工具!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铁骨红梅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