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3-27 08:49
鄌郚总编

巨洋水 微刊(第二期)

  巨洋水 微刊(第二期)
  巨洋
  02-17
  -
  张爱民题字
  【卷首语】
  郇志侠 山东青州
  【贺诗贺词贺联集锦(二)】
  张国贤 启 瑞 杜崇友 王有源 张金祥
  魏在光 张传诗 李金玉 张永成 秦广富
  王永仁 刘文涛 李 玲 张春海 王学忠
  刘万庆 张书纲 蔡华文 陈正光 周全美
  陈庆聚 董益彩 彭良玉 杨柳青
  【红色记忆】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星火耀昌潍”革命故事主题采访
  “抗日堡垒”第一村——长秋村人民和益都县大队打鬼子的故事
  樊光湘 青州
  砺志报国慰平生 山东党史第一人
  ——牛玉昌革命生涯述略
  裴德广 青州
  -
  卷首语
  郇志侠 山东青州
  巨洋水是山东省中部的一条重要河流,又作巨蔑水、巨昩水、洱水、渳河、具水、瀰水,也就是现在的弥河。源出临朐县沂山西麓,北流经临朐县东,又北经青州市东,又东北流经寿光县界,东北入海。全长206公里,流域面积3847.5平方公里,是临朐、青州、寿光三地名副其实的“母亲河”。巨洋水流域内土地肥沃,人烟稠密,历代文化遗存丰厚,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是东夷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巨洋水流域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自古就出了大批圣人。大隐士许由、巢父、兵圣蚩尤、人文始祖颛顼(zhuān xū)、殷人始祖帝喾(kù)、字圣仓颉(jié)、圣人帝丹朱、秦朝之祖伯益、崇圣逄伯陵氏、武圣姜太公,他们或生于斯,或生活于斯;后世的国家栋梁、宰相级著名人物有:春秋时期,桓公国相管仲食邑于骈城(今临朐城)。战国时期,孟子在南阳河畔“雪宫”传播儒家思想二十余年。战国朐剧(弥水)人,稷下先生鲁连子,西汉名臣公孙弘,十六国时期的王猛,宋朝“连中三元”的宰相王曾,明朝的状元马愉、赵秉忠,词曲大师冯惟敏等众多历史名贤,都生长在巨洋水河畔;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北魏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代地理学家于钦《齐乘》等都是诞生在巨洋水流域的文化精华,在全国久负盛誉。
  巨洋水源远流长,其流域内物产丰饶,人文繁盛。弥河银瓜以其优异的品质闻名于世,在清朝乾隆年间,就被列为进奉皇帝的“贡品”;如今现代化的农业王国、绿色菜都更让世人惊叹不已。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巨洋水流域出土大量古文化遗迹。弥河两岸有大量龙山文化时期及先秦三代的古城遗址、古台遗址、古墓遗址及出土古迹遗址等。如:今寿光的“边线王古城遗址”、“纪台古城遗址”、“过宋台(今称呙宋台)遗址”。今青州的“凤凰台(臧台)古城遗址”、方台(今方台村)古城遗址、口埠东古台、戴楼古墓群、马家庄古墓、苏埠屯夏商古墓群、箕山(香山)汉墓等。今临朐县的西朱封村古城遗址、城头村杜家庄古城遗址,庙山村遗址等。今天,挖掘、研究这些历史,对于传承传统文化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巨洋文化学会适时应运而生,为青州、临朐、寿光、昌乐、滨海开发区五县(市、区)甚至是全国各地的文友提供了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和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们要感恩巨洋水故乡,和全国人民一道,紧紧地团结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以“建设书香世家,赓续华夏文脉”为使命,坚持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弘扬社会正能量,全力推动传统文化的新崛起,不负韶华、不负期许,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幸福家园不懈努力。
  我们坚信,《巨洋水》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黄加祯作品
  贺诗贺词贺联集锦(之二)
  -
  赞《巨洋》(新韵)
  张国贤 山东济南
  巨洋之水诗涛涌,潋滟凌波聚众才。
  咏唱骚坛添秀色,天涯海角乐开怀。
  -
  贺巨洋文化学会二题
  启瑞 山东寿光
  (一)
  泉眼无声水作殇,翻山越涧历沧桑。
  登峰远眺千公里,燕舞莺歌汇巨洋。
  (二)
  丛林不语水无疆,山涧溪流汇巨洋。
  辞赋万千歌日月,人间正道是沧桑。
  -
  无题(古风)
  杜崇友 山东临朐
  弥水飞流莫回首,巨洋水来醉心头。
  溪畔两岸聚文友,佳人还在楼外楼。
  山路十八峰回转,人生曲折前程斓。
  花开花落春来去,浴火重生如涅槃。
  人生不过几十载,迎难而上越高山。
  -
  为巨洋学会成立撰联志贺
  王有源 山东淄博
  古郡生人杰,悠悠巨水文章灿;
  驼山蕴物华,熠熠群星雅韵长。
  -
  贺巨洋文化学会成立
  张金祥 潍坊
  喜举金杯同续缘,迎新辞旧别流年。
  巨洋之水今澎湃,一朵奇葩又骋妍。
  刘文臣作品
  为巨洋文化学会成立暨《巨洋水》杂志创刊撰联:
  炼句敲词织锦卷;
  挥毫泼墨绘蓝图。
  (魏在光 山东青州)
  -
  贺巨洋文化学会成立暨《巨洋水》杂志创刊
  张传诗 山东寿光
  百丈诗泉汇巨洋,弘扬文化惜春光。
  白云笺上泼新彩,紫玉池中透异香。
  点缀河山书锦绣,和鸣艺海颂辉煌。
  虎年献瑞留真迹,更借东风逐宋唐。
  -
  贺巨洋文化学会成立暨《巨洋水》杂志出刊
  李金玉 山东寿光
  宋韵唐风淡雅香,滔滔弥水沐春光。
  云门下笔山川美,海岱开帘岁月强。
  歌颂忠魂无反侧,文扬正气有贤良。
  龙腾虎跃前程灿,向善清流看巨洋。
  -
  赞巨洋(古风)
  张永成 山东青州
  八方诗友汇巨洋,笔抒豪情韵律扬。
  唐宋遗风又兴起,中华圆梦共举觞。
  -
  为《巨洋水》杂志创刊撰联:
  泼墨挥毫,毛颖广耕万顷驼山福地;
  扬葩振藻,仙字多种千年巨水祥田。
  (秦广富 山东昌乐)
  一团煦气,满面熏风,春至兮,绿水与蓝天争色;
  万丈豪情,八方壮志,时来矣,红霞同白鹭竞飞。
  (秦广富 山东昌乐)
  巨洋学会,道法自然,武运文通物阜;
  盛世组群,德循律礼,天时地利人和。
  (秦广富 昌乐)
  -
  贺巨洋文化学会成立
  王永仁 青州
  巨洋文化卧文潭,斟句酌词著锦篇。
  欣看贤良追李杜,诵吟歌赋乐无边。
  -
  赞《巨洋水》(古风)
  刘文涛 山东
  九曲巨洋称浩荡,气势磅礴入海洋。
  四面八方骚客聚,传统文化大发扬。
  -
  写在巨洋文化学会成立时
  李玲 安徽
  春到东夷歌盛世,巨洋浩浩水长流。
  波涛澎湃诗潮涌,相济同携雅韵悠。
  -
  贺《巨洋水》成功发刊
  张春海 山东青州
  流水涓涓汇巨洋,新朋老友聚华堂。
  胸中自有凌云志,泼墨挥毫颂故乡。
  -
  赞巨洋 (古风)
  王学忠 山东青州
  巨洋之花向阳开,诗画英豪八方来。
  挥毫泼墨篮图绘,放飞梦想展风采。
  -
  为巨洋水学会成立撰句
  刘万庆 青州
  和煦巨洋盈紫气;
  清新韵律向未来。
  (刘万庆 山东青州)
  -
  巨洋文化学会成立(古风)
  刘万庆 青州
  冰消雪化新春来,巨洋学会聚英才。
  前程远大似锦绣,昂首奋进情满怀。
  -
  贺巨洋文化学会成立
  张书纲(博兴)
  同乐巨洋结墨缘,诗词曲赋颂韶年。
  渳河大地今兴起,虎啸龙腾续锦篇。
  -
  贺巨洋文化学会成立(新韵)
  蔡华文 山东青州
  巨洋澄澈溢芬芳,水美鱼肥润故乡。
  泽被青州桑与梓,造福黎庶富一方。
  -
  巨洋赞
  陈正光 青州
  扯片青云作墨笺,挥毫赋韵巨洋前。
  文明画卷谁人绘?只待群贤著锦篇。
  -
  贺巨洋文化学会成立暨《巨洋水》杂志出刊
  周全美 山东青州
  巨洋之水涌波来,文友迎春笑脸开。
  今日诗田勤动手,他年绿树八方栽。
  -
  长相思.咏巨洋
  陈庆聚 山东青州
  贺巨洋,赞巨洋。浪涌花飞向北方,欢快入海疆。
  水流长,情流长。汇聚群英吟锦章。古州名远扬。
  -
  赞巨洋(新韵)
  董益彩 浙江绍兴
  巨洋乐苑聚精英,绘画吟诗赛技争。
  各显神才出妙句,三山五岳俱峥嵘。
  -
  吟巨洋
  彭良玉 上海
  两岸相对岀,巨洋从中载。
  风雨挡不住,蛟龙定入海。
  -
  我们愿意跟你走
  杨柳青 山东青州
  哪条大道宽阔?
  哪边风景秀丽?
  哪艘巨轮远航?
  哪位舵手正气?
  我们的眼里不揉沙粒!
  哪位苦干踏实?
  哪位重情重义?
  哪位一心为公?
  哪位不计得失?
  都装在会员的心坎里!
  你是领航的舵手,
  你是火红的旗帜,
  如奔腾的巨洋,
  一路披荆斩棘,
  我们坚定的跟着你!
  走向大海,走向辉煌,
  从今天走向未来,
  从胜利走向胜利!
  -
  【红色记忆】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星火耀昌潍”革命故事主题采访
  “抗日堡垒”第一村
  ——长秋村人民和益都县大队打鬼子的故事
  樊光湘 青州
  1938年1月8日益都沦陷后,抗日斗争风起云涌,广大人民群众有组织地或自发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仅在青州西南山区层峦叠嶂之中,有个百多户人家的小山村--“抗日堡垒”长秋村。在艰苦的抗战年代,它屹立于硝烟烽火之中,打不垮,摧不烂,浴血奋战八年,是青州西南抗日根据地的旗帜,被誉为“抗日堡垒”第一村。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更加艰苦的岁月。以张店为大本营的侵华日军,对清河鲁中抗日根据地扫荡、蚕食频繁,据点碉堡林立。青州西南山区淄河流域打着各种旗号的“抗日”游击队近万人,大部已公开投敌,伪军骤增。国民党顽固派新四师吴化文部一再制造反共摩擦,人民抗战更加困难。胶济铁路以南,青州的6个行政区,一区、十区变成敌占区,二、四、五区变成了游击区,抗日根据地只剩下三区,在三区又只剩下仁河流域五、六十华里的狭长地带。
  此时,刚刚建立不久的中共益都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就驻在仁河上游的桃行村一带。
  为了加强武装力量,保卫新生的抗日民主政府,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准备长期坚持抗日游击战争。2月,中共益都县委决定,在1939年底,八路军四支队新一营奉命升级为八路军四支队特务团三营后,留守地方的人民武装二、三、五区区中队队员60余人的基础上组建益都县大队(简称县大队),冯毅之(长秋村人)任大队长。
  接下来,孤悬敌后的中共益都县委、县政府和县大队,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下,采取游击战术,顽强地战斗在益(都)临(朐)淄(川)博(山)抗日根据地,战胜了日伪顽三面袭击,取得了一连串胜利。
  采用布袋战术伏击伪军唐应三部
  益都县大队组建后,得知伪军唐应三部驻防马鹿据点以后,一贯抢劫奸淫、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给周围村庄老百姓带来了灾难。为了打击伪军的气焰,县大队摸清了他们每隔3—5天就派50余人经长秋村去上庄接粮这一规律,决定根据敌人的行动规律,由长秋村游击队配合县大队,采用布袋战术,在马鹿、长秋之间敌人行进的路旁设下伏兵,形成布袋阵,打一个伏击。布袋底是长秋村南门,由县大队机枪组和长秋村游击队担任防守;布袋口向马鹿据点敞着,待唐应三部进入布袋阵地后,由埋伏在路两边的县大队负责封闭布袋口。那是2月的一天,淄河的冰冻未解,山上的青草还未萌芽。冯毅之和战士们不顾天寒地冻,很早就埋伏在河边的山坡上。直到上午10点,伪军才出村。敌人麻痹大意,把枪背在肩上,也不拉开距离,像赶集似的沿着老路线走来,毫无战斗准备。时机一到,冯毅之一声令下,枪声四起,手榴弹在敌群中爆炸,敌人措手不及,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有的干脆缴械投降了。这次战斗极为顺利,我方只有3人轻伤,敌人少数漏网,其余被歼被俘。等马鹿敌人倾巢而出救援时,战斗已经结束,战士和老百姓已转移了。
  伪军唐应三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伪军遭此伏击失败后,伪军唐应三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6月24日,伪军唐应三部勾结国民党顽固派吴化文部400余人,从仁河流域大举进犯,妄图配合日伪军消灭中共益都县委和县政府和县大队。敌人重点进攻窦家崖山顶的县大队指挥部,县大队英勇反击,经过七、八个小时激战,战士们的子弹几乎打光,为了避免更大牺牲,县大队只好突围,撤出战斗。这次战斗,毙伤不少敌人,但县大队也伤亡惨重,通讯班12名同志中冯光全、孙在进、赵家会、白怀亮等8名牺牲。
  虎口夺粮土制地雷显威力
  6月下旬的一天,驻扎在张店的日军,为了从农民手中掠夺麦子,出动一千余兵力,对淄河流域进行“扫荡”。鬼子行进到与长秋村一河之隔的西崖头村时,巡逻的民兵送来情报,县大队立即组织长秋村民兵迎战,队长冯毅之身先士卒,沉着指挥队员和民兵们奋勇杀敌,在淄河流域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当场被击毙11个,其余鬼子害怕再中埋伏,溃逃到黑旺村。然后,辗转到长秋村南面的岸崖村,县大队乘胜追击,再次伏击了前来“扫荡”的日军。战斗中,土制地雷显示了杀敌威力,日军伤亡惨重,直到天黑才跑到西桐古村外焚烧被毙命的日军尸体,然后,趁黄昏狼狈逃窜。
  阳明山北岭设伏兵击毙鬼子小队长小林
  7月下旬,朱崖据点换了一个鬼子小林小队长。他三天两头领兵到长秋村“扫荡”。鬼子进村,牵着大狼狗,见了跑的就开枪,见了鸡羊驴骡就抢走,不开门的就放火,见了青壮年就抓去做劳务。一有情况,大家能躲的就躲起来;特别是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把脸抹上灰,穿上破旧的衣服,打扮成老太太的样子,以躲避鬼子的魔爪,整天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甚至是一日数惊,庄稼也收不成。群众纷纷要求县大队给敌人以狠狠打击。朱崖鬼子到长秋“扫荡”有个规律,他们怕村里有八路军埋伏,所以从不直接进长秋,总是先到上庄,再从上庄爬到阳明山顶,俯察过情况后再下山进村。一天早上,当得到鬼子小林又领兵出发的情报后,县大队队长冯毅之根据敌人活动规律,就在阳明山北岭设下一个班的伏兵,并配备机枪一挺。县大队其余的人,隐蔽在长秋村里做预备队。县大队的人数不多,长秋村的游击组主动要求参战。为了造声势,村中几十名青年小伙子也组织起来临时参加了战斗。鬼子爬上阳明山时,发现了伏兵,双方交了火。益都县大队的伏兵咬住敌人后,预备队和200多名老百姓从村里全部出动,在玉米棵庄稼掩护下迅速向敌人身后迂回包抄。来犯的敌人中只有6个鬼子,其余全是伪军。伪军胆小怕死,一看到八路从身后来包抄,顿时乱了阵脚,迅速撤退,向朱崖方向逃窜。冯毅之率人拼命追击,日伪军伤亡十余人,其余逃过了马岭行。在铁佛寺前,冯毅之打死了一个端着一挺轻机枪的鬼子。后来查知,这个鬼子就是小林小队长。
  县大队和长秋村民兵与敌人展开激烈巷战以弱胜强
  每次“杀鬼子”后,日军都会进行疯狂报复。21日晨,日伪军再次侵犯长秋村,敌人架起机枪向围墙南门射击,民兵在村内点起土炮打退两起进攻。日本鬼子用重炮打开一段围墙后,一齐蜂拥而上。在这紧急关头,冯毅之满怀对日寇的仇恨,毅然下令与日本鬼子干到底。他身先士卒,沉着指挥队员们奋勇杀敌,在村内与敌人展开激烈巷战斗。长秋村的民兵们积极配合,利用村内熟悉道路、濠沟、圩墙、房舍与敌人展开捉迷藏式的游击战。激战一天,击毙日伪军8人,缴获枪支弹药若干,粉碎了日寇的企图,也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例。
  -
  砺志报国慰平生    山东党史第一人
  ——牛玉昌革命生涯述略
  裴德广 青州
  牛玉昌(1907——1977.8),字瑞庭,原益都县(今青州市)铁路北牛家村人,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毕业生。1931年1月,经“四师”党支部书记马适安(马石庵)、党员张训荣(张北华)介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牛玉昌在革命道路上,引导他的家人和亲戚先后走向抗日救亡、精忠报国之路。建国后,任山东师范学院马列主义及中国革命史教研室主任、山东省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组组长。1963年夏,调山东省委党史资料编辑室,任第一任副主任,潜心研究党史工作,无怨无悔、一心向党,永载史册!
  投身革命 砺志报国
  牛玉昌出生于茅津河畔牛家村一个诗礼殷实之家,自幼聪慧颖悟,十四岁就婚配成家,十八岁时考入青州守善中学。在守善中学学习期间,结识了青州青年团特别支部书记魏玉聪,自此与魏玉聪成为好友。交往日久,魏玉聪经常约他到城里魏家巷自家住宅,聆听当年参加辛亥革命的祖父、青州革命先驱魏嵋先生讲述革命故事,自此,牛玉昌在思想上发生极大转变,受到深刻教育。
  1929年夏,牛玉昌以优异成绩考入青州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在共产党员马适安的领导下,毅然参加了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活动。在当年“四师”进步师生抓捕为非作歹的七名传教士斗争中,牛玉昌参加了这一行动,师生们狠狠打击了外国洋人的嚣张气焰。在“四师”党支部的领导下,他积极参加“左联”、“互济会”、“反帝大同盟”等中共党的外围组织创建工作,与其他同学一道开办政治夜校,传播马列主义,宣传革命、进步思想,启发群众觉悟。在国民党益都县县党部捕共队大肆搜捕中共党员的白色恐怖日子里,为壮大党的力量,牛玉昌冒着随时被杀头的危险,秘密发展了“四师”的先进分子李世光(李希晨)、吴广备(吴大伟)等加入中国共产党。还培养了“左联”组织的积极分子李人凤、刘孟等人。同时,又发展了他的同乡、北褚马村“山东省立十中”学生刘法曾入党。并通过刘法曾与“十中”的彭瑞林(彭澍兴)、金明、郇肇纪接上了党组织关系,使益都城区的党员队伍得到壮大和发展。
  1932年春,中共青州党组织根据当时情况任命牛玉昌为益都城区区委宣传委员,那时的区委只有书记、组织、宣传三人组成,区委下辖九个支部,地下联络站设在北门里路西田永和车行。当时地下党的领导人王经奎、段亦民、冯毅之、郑心亭、彭瑞林等经常在这里接头开会,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分发传单,党的进步活动在群众中产生深远影响。是年四月,益都师范讲习所原党支部书记崔博亭同志,因组织学生闹学潮而暴露身份,遭校方解职,中共益都县委决定由牛玉昌接任支部书记职务,职业是讲习所教员。为便于工作,牛玉昌从此启用“牛瑞庭”这个名字,也是其字。
  1932年8月,中共益都县委领导的“郑母暴动”失败后,国民党省党部派专门人员来益都抓捕共产党人,讲习所原训育主任赵如是,系国民党县党部常委,被讲习所学生驱赶出校,怀疑与牛玉昌有关,这次正是报复机会,便趁机向国民党益都县县长杨九五密告说:“牛玉昌是共产党员!” 8月29日,杨九五率民团大肆逮捕共产党,共抓30多人,牛玉昌、耿贞元、郑心亭等用铁甲车押送济南公安局看守所。抵济后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亲自过堂审问,由于牛玉昌与抓捕名单名字不符,本人机智对答,同志极力掩护,未露出破绽,侥幸逃过一劫。但仍继续关押于济南监狱。
  1934年春,牛玉昌和张晔等革命同志,被国民党从济南第一监狱转至青州的山东省第四模范监狱关押。难友们在狱中成立了狱中党支部,张晔任支部书记,牛玉昌在狱中积极配合张晔的工作,与狱方作坚决地斗争,典狱长王克让最后不得不一一答应了难友们提出的一系列条件,取得最后胜利。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前夕,中共中央发出了“释放一切政治犯共同抗日”的全国通电,在家人的积极配合下,被折磨致病、奄奄一息的牛玉昌获释回家,结束了5年的牢狱生活,五年、五年啊!对一个立志追求真理的热血青年来说,造成的损失是何其大也!
  引导家人 抗日救亡
  1937年12月25日,长期受尽折磨,身体尚未恢复的牛玉昌,一回到家乡,就迫不及待地找到当年的老战友彭瑞林、刘洪轩、李志韶等,在牛家村自己家里召开会议,成立益都县第一个抗日救亡组织“益都县抗日民众救亡团”,起草《益都民众抗日救亡团组织章程》和《告民众书》,向广大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伟大意义和迫切性,坚定抗日信念。1938年初,在中共益都县工委胡维鲁、李云鹤的领导下,牛玉昌主持创建了六、七、八区的中共党组织,同时与周边的党组织冯毅之、李人凤等也取得联系,开展全民抗战救亡工作。
  1940年初,牛玉昌经县委组织部长胡维鲁介绍,抱病去临沂参加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山东分校的学习,结业后被任命为蒙阴二区动委会主任。次年,调回渤海区,在区党委创办的《群众日报》社任编辑。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日伪军经常采取“铁壁合围”、“拉网战术”向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大扫荡”,形势十分严峻危险。牛玉昌装扮成仿馆先生,以卖笔墨纸为掩护,走村串户到学校联系教师,分发传单,宣传抗日。
  1942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千里赤地,兵祸不断。为了动员进步青年参军抗战,牛玉昌带头让自己的长子牛志经参加八路军,成为渤海军区的一名抗日战士。很不幸,牛志经在垦利县的一次日军“扫荡”中,为掩护部队领导转移,被日军的一颗子弹击中要害部位,当场壮烈牺牲!可惜他当时只有十八岁!
  失子之痛,难以言表!牛玉昌眼含泪水,忧伤而又坚定地说:“革命就会有牺牲,孩子走到我前头去了,可恶的小日本,不把你们赶出中国去,誓不罢休!”
  张子岭(1898——1990)原名张峻峰,是牛玉昌之内兄,(泉城画院院长、著名画家云门子之父),青州市何官镇东段村人。1931年牛玉昌加入党组织后,向内兄介绍马列主义,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张子岭思想受到触动,毅然走上了追求光明、抗日救国的道路。当时张子岭已是一名闻名乡里的良医,但他深深懂得:在列强欺侮下的中国,国人若思想麻木,革命无望,主义难成!医体不如医心、医志!
  当时,“益都抗日救亡团”成立后,张子岭被任命为铁路北“共产党地下交通联络站”站长职务,兼地方区长、区武工队政委。该站设在三区交界、茅津河畔的西庵陈村,该地各派政治力量交织、人流复杂。对外,他是开药铺的中医大夫;晚上这里却是召开抗日救亡会议的秘密联络站。当时经常与会的都是抗日领导人,李云鹤,金明,胡维鲁,陈凤九,王宗东(张士欣之内兄),刘旭东、刘春圃,赵治安,彭瑞林,李人凤等等。站长的任务是:传递信息,部署工作,拔出内奸,全力抗战。
  由于敌人破坏,该站以后迁至东朱鹿村继续工作。
  站长一职是重要而又危险的。当时的地下工作者皆为单线联系,互不知情。唯有站长张子岭同志一人掌握着所有地下力量的名单、住址、职务等所有资情,所以敌方派人千方百计捉拿他,他曾先后两次被捕入狱,而又死里逃生,大难不死。
  1942年,是抗战最艰难最残酷的时期。这年夏秋季节,张子岭在夜间开会返回的路上,无意间突然被捕,但日军只猜知是共产党的一个重要人物,而不知道他就是一直要抓的“站长”。经严刑拷打不成后准备挖坑活埋。党组织花重金买通敌方人员后,同时又组织一大批老百姓自发前去讨要“为民治病的好大夫”,并阻止敌人挖坑埋人,大骂敌人丧尽天良、坑害良民。日军怕引起民愤,只好作罢。
  也是在这年初冬,由于叛徒出卖而被捕,被关在了益都火车站附近的一所小房子里。这次敌人终于知道他是谁了,惨无人道的日军用上种种酷刑,折磨得他遍体鳞伤,几次昏死过去。但醒来不住破口大骂日军,意在
  求死以保党组织。晚上,一内线人物张乐道(中共党员,与张子岭是邻村)隔门缝告知:今夜组织派人来搭救于你!
  已经奄奄一息的张子岭睁眼吃力回答:“能救则救,如失败,请一定要杀死我,勿留活口,保护同志,保全组织!切记。”言辞何等恳切!对党何等忠诚,情感天地,义泣鬼神!
  张乐道含泪匆匆离开,黎明时分,张子岭成功获救。自此后,张子岭彻底公开身份:脱下白大褂,穿上军装,扛起武器奔赴渤海军区,跟随杨国夫司令员走向抗日前线,弃医从武,戎马疆场。在潍县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支前等战役中,冲锋在前,屡立战功。
  抗战胜利和全国解放后,张子岭历任四边县政府统战部长、沾化县统战部长、邮政局长、医院院长等职。离休后,除在家写书作画外,还经常和老战友赵华川同志为部队、学校、机关做革命传统报告,教育后人,传承先烈遗志,报效国家。
  1972年7月1日,喜闻儿子(云门子)在部队宣誓入党,喜极而泣,连忙赋诗一首,急就于青州。
  启吾儿:
  举手宣誓气宇昂,最重三字“不叛党”。
  老子当年战场滚,吾儿如今又军装。
  为国捐躯乐蹈火,替民献身甘赴汤。
  有朝复仇灭日本,代父多打三千抢!
  张作宾(1910——1993),原名张岫峰,何官镇东段村人,系牛玉昌之堂内弟。
  张作宾先生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靠给富家打短工为生,很羡慕上学的孩子,滋生了向往光明、追求进步、力求上进的思想。
  在抗战爆发之前,张作宾经常到牛家村姐夫牛玉昌家走亲戚,他很羡慕、崇拜姐夫的学识和精神。牛玉昌发现他积极上进,就教他识字念书,学习进步思想,接受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益都县抗日救亡团”成立后,张作宾将《告民众书》等传单及时分发到各村、各联系点,积极参加了抗日救亡工作。经过多次考验和本人表现,1938年某日,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由牛玉昌、刘春圃介绍,张作宾在东朱鹿村一个小房子里,举行了入党宣誓,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张作宾入党后积极参加了抗日战争的宣传发动工作。先在渤海抗日根据地,参加由刘洪轩领导的《清河日报》社工作,那时报社没有固定地方,为逃避日军的围捕扫荡,报社天天在转移,张作宾身材魁梧,不惜力气,他总是拣最重的活抢着干,油腻、笨重的印刷机都是由他一人扛着转移。
  1940年,抗战进入艰难阶段。在清河军区司令员杨国夫、行署主任李人凤的领导下,在根据地成立军区兵工厂,任命张作宾为厂长。因兵工厂刚成立缺少技术人员和工具,只能修理枪械,而当时制造子弹是当务之急。张作宾就带领人员土法上马,熬制硝酸,收购废铜、生铁、棉花、红小豆等原料,经多次研究配方比例,最终研制出一批弹药并造出手榴弹,及时运往抗日前线。
  1943年,军区党委为加强地方领导工作,调张作宾到垦利县杨家嘴、义和庄一带任区委书记,响应号召,带领群众开展大生产运动,学习南泥湾精神,清茅草、除芦苇、铲荆棘,开荒种粮,种植高粱、大豆、谷子、棉花等,当年获得大丰收,支援了部队建设。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渤海区党委决定撤销益、寿、临、广四边县,设立益寿县,作宾同志调任益寿县委办公室主任兼秘书,1953年调任昌潍盐业分公司任经理,1956年,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农业第一线,调任益都县云河乡党支部书记,后调任马兰乡党支部副书记。1963年益都县委班子调整,调任益都县委办公室副主任,1965年后,任益都县云门山园艺场党支部书记等职。作宾同志一生能上能下,能官能民,为党的事业做了大量工作,荣辱不惊,沉稳处世......
  1945年抗战胜利后,牛玉昌担任益寿县文教科长职务。他努力工作,主持创办了北阳河、马兰、孙板三处高等小学,还对刚参加工作的干部、教员进行一次次培训,受到解放区群众衷心拥护。
  1948年,牛玉昌被调到桓台索镇,任渤海干校教导主任,不仅为我党的南下干部讲课,培养日后接管能力,同时还为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济南战役中俘虏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讲课。当时王耀武、李仙洲等听了牛玉昌的政治课后,个个都很惊讶,十分佩服地说:“都说共产党是土八路,没文化,没想到土八路中还有牛老师这样有学问的人!”
  全国解放后,1951年,牛玉昌被调到济南,任山东师范学院党委委员、马列主义及中国革命史教研室主任。他每逢在大礼堂讲课,全校各系学生、老师都争先恐后参加。他认真备课,讲稿背得烂熟,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深入浅出、左右逢源,讲授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理,提高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被学院师生称赞为“党史活字典”。
  1958年秋,被调往中国科学院山东省历史研究所,任近现代史组组长,参与创办了建国以来山东省第一个介绍文史资料的季刊杂志《山东省志资料》。1963年夏,中共山东省委成立党史资料编辑室,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众音指名调牛玉昌担任编辑室常务副主任。他不负所望,做了大量党史调研工作,编写出很有价值的党史资料。1966年“文革”爆发后,牛玉昌一夜间成为“叛徒”被揪斗,写检查,受批判。后下放齐河“五.七”干校农场劳动改造,长期遭受折磨,致使心脏病复发,耽误治疗,1977年8月11日含冤去世,10月8日,中共山东省委明令为牛玉昌平反昭雪。1979年10月8日,在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礼堂,为其隆重召开追悼大会。
  痴情事业 子承父愿
  -
  牛志伦(1939——2014、3),系牛玉昌之次子。从小受到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一直追求上进,跟党走,不求名利,不求升官,是云门山园艺场、青州中粮储备库的一名普通工人,默默工作,无怨无悔。工作中收集和保存了父亲留下的大量工作笔记、图片和撰写的党史资料,共有一千余份。
  牛志伦退休后,继续做党史资料的收集和研究工作,撰写出大量青州地区的党史、文史研究资料,发表在报刊杂志上,还出版了《古青杂记》,参与编写《青州市县级领导干部名录》《古州寻踪》《青州政协文史资料》等书。每逢在建党纪念日前夕,他都是在公园里和公共场所将所收集到的党史资料、图片进行展出,向人们宣传党的发展历史,他既是解说员、又是资料管理员。后来,由于资料越来越多,难以搬运,就在他自己家里进行展出,地板上、床铺上、沙发上、墙壁上全是党史、文史资料,图片等,内容丰富、很有价值。前去参观者有老人、退休干部,更多的是八零后、九零后的青年一代和在校学生。这一创举在《潍坊晚报》上进行了报导。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要把青州的党史文化、青州人民的光荣革命传统永远流传下去!他去世后,被追评为青州市“道德模范”。
  牛玉昌同志为党的事业奋斗一生,功不可没!他引导着家人、亲戚和大批同志一心跟党走,不忘初心,永记初心,不惧生死,史册永记,永昭后人!
  (根据牛志伦生前所留资料整理)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坊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