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4-12 15:00
鄌郚总编

赵西林同志逝世报道

  
  本报讯 原中共山东省顾问委员会委员、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正市级),离休干部、老红军赵西林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4月14日7时10分在青岛逝世,享年100岁。赵西林同志遗体告别仪式昨天上午在市殡仪馆举行。市党政领导夏耕、张若飞、徐长聚、张旭升、张泽忠、张惠、王书坚、臧爱民、王永生、张先平、孔心田、魏景瑞、马论业、宗和、栾景裘、邢厚仁、张锐、王修林、胡绍军、马世忠、宋建民、宋静毅,原省市老领导郭松年、孙炳岳、胡延森、王今吾、武杰等,市直有关部门、市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负责人及各界人士,赵西林生前友好300余人在市殡仪馆为赵西林同志送行。
  赵西林同志病重期间,市领导阎启俊、夏耕、张若飞、徐长聚、王书坚、臧爱民等前去看望。赵西林同志逝世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中联部部长王家瑞,省老领导刘鹏等发来唁电唁函。
  赵西林同志系山东昌乐县人,生于1907年11月15日,1927年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村党支部书记,中共昌乐县五区组织委员、区委书记,昌乐地区游击队大队长,中共昌乐县委书记、益都县委书记,中共益临工委组织部长,中共沂水地委组织科长,中共昌潍工委书记。建国后,历任华东煤矿工会组织部长,中国海员工会山东区委员会主席;1956年6月,在中共青岛市委召开的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青岛市委委员。以后先后担任中共青岛市委交通部、水产部部长,中共青岛市委常委兼市人民委员会副市长,青岛市革命委员会常委,市政协副主席、党组书记,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顾委委员,1986年4月经组织批准离职休养。
  赵西林同志是我党长期培养,并经受了严峻考验的优秀领导干部。在他长达80年的革命生涯中,一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赵西林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在1927年大革命处于低潮的危险关头,他不顾个人生命安危,毅然走上革命道路,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他信念坚定,勇往直前,积极参与建立和领导地方党组织,为党培养了一大批积极分子,使党的地方组织得到保存和壮大。为了配合革命根据地工农红军的活动,他秘密组织党的地下武装,建立不公开的群众性的赤卫队,进行“打土豪、分田地”斗争,组织领导铁路工人、煤矿工人开展罢工斗争,给反动统治阶级以沉重打击。在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期间,他团结广大群众,与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表现了共产党员的顽强意志。抗日战争爆发后,赵西林同志受党的委托,在昌乐县建立了群众性的抗日团体“抗日救亡团”;根据斗争形势,加强了党的建设和党内整顿工作,深入到敌占区建立党组织,组织发动群众与日寇和敌伪势力进行了艰苦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因指挥作战屡建奇功,获得一等功勋证书和银质奖章;在参加解放潍县的战役中,不畏艰险,英勇战斗,坚持负伤不下火线。赵西林同志亲身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始终坚韧不拔,顽强奋斗,为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赵西林同志在多个岗位上,认真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在担任华东煤矿工会组织部长、中国海员工会山东区委员会主席、中共青岛市委交通部和水产部部长,中共青岛市委常委兼人民委员会副市长、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和党组书记期间,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文革”期间受到迫害和不公正待遇,但他始终保持对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应有的政治本色。粉碎“四人帮”后,赵西林同志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在拨乱反正、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省顾委委员期间,他继续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依法履行各项职责,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离休后,他始终关注着党的事业和改革开放事业发展,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党性原则。
  赵西林同志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在80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不断加强党性锤炼,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不懈地进行世界观的改造;他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原则,襟怀坦白,清正廉洁;他谦虚谨慎,作风正派,生活俭朴,对家属子女要求严格;他党性观念强,识大体,顾大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保持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赵西林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革命殚精竭虑,贡献了毕生精力。他顽强的革命精神、崇高的思想品德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学习。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