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4-15 10:43
鄌郚总编

关于浩然

  
  肖复兴:错误或贡献是农民式的
  肖复兴第一次与浩然见面是20年前的事。“当时我和他应邀到天津给青年作家改稿,我们住在天津第一招待所的同一层楼上,晚上没有事我们就一块聊天。那段时间我们过得很开心。”
  肖复兴说,当年听浩然的名字如雷贯耳,没想他如此谦和、平易近人。
  肖复兴和浩然相处最大的感受是,他非常坦诚,“我们在聊天时不自觉地就聊到他在‘文革’期间发生的那些事。关于创作,关于自己对时事的想法,我能感觉到他当时的内心是矛盾的、彷徨的、挣扎的。一方面他在对过去所做的事进行反思,一方面他要面对未来,如何振作起来东山再起,介入新时期的文学事业。”
  肖复兴还说:“他是个农民,他的一切错误和贡献都是农民式的。”肖复兴认为,尽管浩然的创作受当时政治观念很大的影响,但他的创作始终心怀农民,关心民生疾苦。
  雷达:“十七年文学”最后一个歌手
  雷达得知浩然去世后颇为感慨。“他也是我关注已久的作家,早年我曾对他的创作写过专门的论文。”在雷达看来,浩然是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他的《艳阳天》文本具有文学史研究价值和认识价值,“虽然带有为当时政治服务和阶级斗争色彩,有扭曲生活的成分,但由于作者对中国农民的熟悉、人民意识,其中塑造的一些主要人物形象还是有血肉的,颇为人称道的。纵观他的创作,可见他是个有良知、有人民意识的作家。”
  与此同时,鉴于浩然作品带有的当时为政治服务倾向,雷达认为浩然浩然是“十七年文学”最后一个歌手,“ 包括《金光大道》在内的所有作品,给浩然的创作贴上了鲜明的标签,与当时的政治意识靠得太近,这对于一个真正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但浩然似乎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些,他是真诚的,也是不无固执的。”雷达说,“文革”后浩然也做了很大努力,创作了包括《苍生》等在内的一些颇有影响的作品。
  梁晓声:他葆有作家的良知
  据梁晓声介绍,他与浩然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次饭局上见过一面,“当时我和他挨着坐,只在吃饭间进行了简短的交谈,但透过话语,我能感觉到他是一个厚道的人,朴实而诚恳,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两悄声看来,浩然在“文革”期间创作的包括《西沙儿女》在内的作品,的确与政治靠得近,“但在那个时期,完全由不得他,他也是被时代所裹挟,这一点我能理解他。”梁晓声认为,当年被时代高高抛起的浩然,仍然保持着作为作家的良知,他并没有像有些得势人那样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来,这是难能可贵的。
  梁红野:父亲教会我做人
  作为著名作家的儿子,梁红野说他从小就看父亲的作品,尤其喜欢《艳阳天》,少年时代曾反复看,“越看越有味道,它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身为作家,浩然并没有要求子女将来和他一样从事创作,“父亲很开明,尊重我们的选择。他常对我们说,不要老想着要大富大贵,平平安安、和和睦睦、健健康康就是他对子女最大的期望。”
  梁红野说,父亲对他最大的影响就是教会他当好长子,“小时候我很凶,总是和弟弟妹妹们闹别扭。有一天,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作为大哥,你有责任和爱心照顾好你的弟弟妹妹,他们是你的亲人。当时我不明白他的话,后来某一天,我突然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我们兄妹至今都相处得很和睦。”
  沛之转自《文故事报》 原载《京华时报》)
  分享: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历史大观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