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6-25 17:31
鄌郚总编

张素兰丨诗经有多美

  张素兰丨诗经有多美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国风·王风
  蒋立甫《风诗含蓄美论析》曾剖析此诗:“妙在语言悖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国风·秦风
  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此中意味尽在神会,恰如释迦拿起一枝花而微笑。王国维认为此诗“最得风人情致”,即缘于意境之美。
  这些传唱千年的天籁之音,翻上一遍,能将尘世纯真浪漫的人间烟火,浸润到您心间。
  我喜古诗,在于它的美丽,文字清简明润,如玉如天,在于它显示出的中国哲思,在于它讲述了千百年来的人间烟火,它是中国人最初的浪漫和灵气。
  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意思就是不读《诗经》,便不懂如何说话。
  《诗经》是中国诗歌的开始,中国现实主义诗歌鼻祖,也是最美文学作品的源头和审美典范。《诗经》,每当轻念这两个字,我都会没来由地感到梦幻厚重与敬佩。
  中国的诗经之美一直堂而皇之地成为九州课本,风光无限。
  我读书时学过《诗经·国风·魏风》中的几首,其中《伐檀》和《硕鼠》依然记忆犹深。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语言毫不拖泥带水,毫不矫情,却能直击内心,一读能懂,再读引起共鸣,三读爱不释手。也终于明白,在那般久远前的年代,我们的远祖,不论是坐牛车或马车,都会轻吟出几句《诗经》中的句子。
  可见,《诗经》并不是我们许多人以为的高深,而是充满生活气息的美。它将古代生活的日常、大自然里生命百态、人世间的万般情愫都入了诗。写得都是我们熟悉的瓜果蔬菜、花木鸟兽鱼虫、男女情感、夫妻相处、农耕生活、军旅情愫……万物万象,明媚自如。真实、生动、清澈、温暖,质朴得可爱。
  在其中,你可以感受生活中静与美,生命里喜与忧,爱与青春,态度与风骨……
  草木之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鸟兽之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衣着之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情感动人,“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季节之美,“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喜欢它的习习谷风、霏霏雨雪,喜欢它的静女其姝、伊人在水,……即使在千年后的今天读起来,也依然能够感受到遥远古人用最干净的汉语短句,表达出的最典雅的喜怒哀乐。诗中,蕴藏着民风、民情、民怨,包含着的礼仪、道德、历史,构成了一部内容丰富的社会教育课本。这部课本是那么美丽悦耳,很自然地呼唤出了一种普遍而悠久的吟诵。吟于天南,吟于海北,诵于百年,诵于千年,这是一种广泛的协调,辽阔的共鸣,这是一种悠久的合唱,群体的美声。
  有人说,《诗经》就是写在万家炊烟间,写在百姓的脚步声里,都在我们身边,都在我们眼里、心底。细品,那里有一种采自乡野大地的人间情味,像是刚刚收割的麦垛的气味那么诱鼻,却谁也无法想象这股新鲜气味竟然来自于数千年前。
  《诗经》这两个字,实在可以提挈中华文明的首尾了。正了孔子《论语·为政》那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你说,诗经有多美。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