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8-03 18:09
鄌郚总编

王效民丨六月六祭山

  六月六祭山(散文)
  作者:王效民
  六月六祭山,是我国北方农村流行的一种习俗。
  山,顾名思义就是我们村庄周围远远近近的一座座荒山野岭。旧时代乡民们不会搞青储饲料,农村养的牛羊驴马骡等大家畜,除冬季大雪封山外,大都靠野外放牧。每年经过场场春雨夏雨的浇灌,野外座座荒岭都变成了绿油油的青山,大牲畜的放牧就有了好去处。为了感谢大自然的馈赠,庄户人家便在每年的六月六祭山。
  不管是在封建年代,民国时期,还是解放后的大集体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在农村每年的农历六月六祭山,一直流行着。在旧中国,乡村的农户是很少喂得起大牲畜的,大牲畜一般都是村里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养殖,但他们是不会自己亲自进山放牧的。一般都是雇佣长工喂养放牧。每年开春冰消雪融之后,长工们便赶着财主家的牲口进山,一年除春耕秋种之外,他们几乎天天都在山上,直到大雪封山。财主们也盼望年年风调雨顺牧草丰盈。每年的农历六月六,一为感谢大自然的恩惠,二为感谢长工们的辛劳,六月六这天下晌,负责放牧的长工们则早早将牲口赶进栏圈,地主老财们也破天荒炒上一桌有肉有鱼的菜,等祭拜过天地、山神等诸路神仙后,便请长工们一起上桌,酒足饭饱后,当场递给他们一个新斗笠,一件新蓑衣。除结算半年的工钱外,还要再送上三十文二十文的铜钱,笼络人心。
  全国解放后,村里的大牲口收为集体所有,队里便找上一至两个有责任心又有喂养放牧经验的老农,专门负责队里大牲畜的喂养放牧。那时别看集体和个人经济都困难,但每逢每年的农历六月六,队长都安排村里的保管员,到附近的集市上,割上几斤肉,买上几斤酒,蔬菜到队里的菜园里取。到了晚上,队长、会计、保管员等队里大大小小的干部,齐聚到队里的饲养院里,和专门负责喂养放牧大牲口的社员一起祭山过六月六。席间,保管员则递上队里早已准备好的斗笠雨衣和几块现钱,以示对老农一年来对集体大牲口精心放养的奖励。饭后再放上一支鞭,祭山活动就算结束。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后,队里的大牲口分到了各家各户,几户分一头牛或一头驴,喂可以轮流喂,但到山上放牧,可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的。因此便由村里的头面人物出面,在本村或外村请来对放牧大牲口有经验又有责任心的人,专门负责村里大牲口的放牧。但喂养大牲口的户,必须出钱和轮流管饭,牲口的放牧问题总算解决了。每当到了农历六月六的前几天,有牲口的农户都会主动将工钱送到负责雇请放牧人的家中,雇请人则提前到集市上,买上酒肉蔬菜,晚上在家里摆上一桌,祭拜过天地山神等神仙后,请人者、放牧者和养殖户代表都上桌,酒足饭饱后,请人者则笑脸奉上大伙缴来的半年的工钱和斗笠雨衣,大家哈哈一笑,齐颂党的政策好。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村的大牲口也卸下了拉犁耕种的套索,农村养殖牛马驴骡,纯粹是为了赚钱,因此,农村大牲口的养殖,又都集中在大户手里,他们动辄几十头,上百头。而且喂得也都是青储饲料或从外地进得干草,再也不用到周围的山上放牧,农村放牧人的身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每当到了六月六祭山日,周围村里偶尔也传来几处断断续续的鞭炮声,与其说他们是在祭山,到不如说他们对这古老习俗的一种怀念,一种追思,一种对乡愁的记忆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