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8-04 07:38
鄌郚总编

王效民丨淳于髡的故事

  淳于髡的故事
  淳于髡(约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10年),战国时河内(河内,古地区名,春秋战国时黄河以北为河内)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人,战国时齐国政治家、思想家,齐之赘婿。据《昌乐县志》载,邑有淳于社(今昌乐乔官镇北展一带)即淳于髡人赘之里。
  淳于髡博闻强记,学无所主,长不满七尺,说话机敏睿智,滑稽幽默,堪称是曲艺界鼻祖。齐威王时任大夫,曾多次隐语讽谏威王亲理政事,振作图强,戒夜饮。又与邹忌论政,支持改革。几次奉命出使他国,未尝屈辱。后至魏国,魏惠王拟任为卿相,辞不就。
  春秋战国时,各国诸侯尊贤养士习成风气,齐威王在稷下(稷下:古地名,即齐国故都临淄稷门附近地区,战国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设馆,招揽文学游说之士数千人, 任 其讲学议论。对其优秀者淳于髡等七十六人,皆授为大夫。
  当时齐威王好为长夜饮,爱自淫乐,不理朝政。将国政委于卿相大夫。百宫相互推诿,以至朝政荒乱,诸侯列国相继入侵,齐国危在旦夕,众臣莫敢进谏。
  一日,淳于髡独自入宫,以隐讳讽喻齐威王曰"京都中有大鸟,落于王庭,三年之久,不飞不鸣,请问此鸟何也?"威王醒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威王即罢宴饮,上朝理事,集诸县令、长,查督政绩。72人中,赏赐一人,处死一人。又整顿军旅,率兵出击。众国诸侯大为震惊,皆退还所占土地。从此齐国日日强盛,后称雄七国达36年之久。
  威王八年(前349年)楚国发兵伐齐,齐王遣淳于髡带金百斤,车马十乘到赵国请救兵。淳于髡见后仰天大笑,以至帽带随断。威王怪而问之“先生是否以为所赠少乎?”髡曰“何敢。”威王曰:“那为何发笑?”髡曰:“今日我从东方来,见道旁一祈祷谷神之农人,依一猪蹄,酒一蛊,祷告曰:‘山坡洼地禾稼好,五谷丰登满家园'。我见农夫以少求多,所以大笑。”于是威王将黄金增千镒(镒: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一镒),另加马车一百辆、白壁十双。淳于髡辞别齐王,携带礼品出使赵国。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两。楚王闻知连夜退兵。
  一次,齐王欲谋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古韩国名犬)为天下奔跑最快之名犬。东郭遥 (古狡兔名〉是海内之名兔。韩子卢追逐东郭遥,绕山三圈,翻山越岭五次。犬兔皆耗尽力气,各自倒地而亡。农夫见之,无劳倦之苦,即获一犬一兔。今齐、魏两国持久相敌,军士疲惫,百姓辛苦。臣恐强秦大楚趁此机会,与农夫一样,进犯我国,不劳而获。“齐王听后大惧,乃停止攻魏。
  为结好楚国,齐威王派淳于髡到楚献鹄〈鹄即天鹅),以示友谊。哪知,出城不久,鹄即逃飞,只剩空笼,淳于髡无奈,只得编造谎言去见楚王曰:“威王派我向大王献鹄,行至河边,不忍见鹄干渴乃将鹄出笼饮水,不料双鹄乘饮水之时挣脱而飞。我心急欲刺腹绞颈而死,恐怕世人议论吾王 为二鹄竟让大臣自杀。欲想购买代之,我以为那样不诚实,是欺骗大王。我想逃奔他国又恐从此齐楚两国失去友邦。思之,故来服过,甘愿受大王责罚。”楚王感曰:“善之,齐王有此诚实之士。”遂厚赏淳于髡,其赏赐为鹄价数倍。
  齐宣王即位,渴求贤士,淳于髡一日竟向齐王引见七位名士。齐王召髡问曰:“我听说千里之内而有一贤,可为足乎,是为比肩立百世出一圣人,即接踵而至。今先生竟一日之内连举七人,则贤士可谓多乎。”淳于髡答曰:“不然,大凡同翼之鸟,总在一起。相同爪足之野兽,总是结伴而行。如求柴胡、桔梗至沼泽,则一生不得一枝,但若到梁山之阴,则可满车而装载,所以事物各有同类,即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今髡即贤者之同类也。大王向我寻求贤士,譬若从黄河舀水,从燧氏取火,我可连续向大王引见贤士,岂止七位。”
  魏国自从庞涓兵败被杀后,国势大衰。梁惠王为求富国强兵,即卑礼厚币,招聘贤士。此时有人将淳于髡荐于惠王。惠王甚喜,两次单独接见,谁知淳于髡始终不言不语,惠王奇怪问所荐之人曰:“汝夸淳于先生胜于管仲、晏婴,但见寡人时一言不发,是否寡人不配与其交谈。”荐者向髡寻问,淳于髡曰:“我第一次见惠王,惠王意在思考骑马,二次相见,惠王正想歌舞,所以我未开口。”荐者又将此话言于惠王,惠王听后大惊曰:“啊!淳于先生真圣人也。他第一次来,正遇有人送良马,还未试骑。二次相见,正有人献歌舞,还未试唱,我虽单独接见,但思骑马与歌舞,实心不在焉。”后来惠王再请淳于髡专心与其长谈,一连三天三夜不倦。梁惠王欲以卿相任之,淳于髡婉辞不就。于是惠王送以四马驾驭豪华马车,绸缎璧玉,黄金百两。淳于凳离开魏国后即未再仕。后有所撰《王度记》早佚。淳于髡事迹在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中多有记载。淳于髡晚年辞官后喜旅游,愿远离烦嚣,爱盘桓林泉,时常寻幽探源,后徙居白浪河源头依山而居。淳于髡有七个女儿,皆天生丽质,且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七女均择婿当地书香名门文学之士,即孟、庞、赵、丁、杨、尹、秦七位显学名士为婿,而立七庄,皆称淳于,分别是孟家淳于、庞家淳于、赵家淳于、丁家淳于、杨家淳于、尹家淳于、秦家淳于。后淳于髡仙逝,以附近土石相兼的凤凰山为墓穴,后人称此山为夫子山。旧邑志载:”淳于髡冢,在今城南五十里,淳于社内。”其七女七婿,为伴严慈幽宅,都立村于近几处,不离前后左右,可谓“七婿伴泰山”、“七女藏父母”的孝感之地,其孝风、仁义素著,美溢县内,名扬山左潍、淄。
  《昌乐县续志》载《淳于髡》诗曰:
  谈天有舌巧翻澜,谲谏能回怒主欢。
  寓正于谐忠自存,莫同谀媚一流看。
  古冢榛芜何处寻,淳于名社树森森。
  青齐都邑几陵谷,赘婿佳城直到今。
  淳于髡赘婿于齐,《史记》有载。赘婿淳于社或封邑杞国缘陵,尚无评论,仅以前诗为证。但是,七女赘婿淳于社内,今仍存淳于七村,已是抹不掉的历史事实。淳于髡赘婿昌乐,死葬于淳于,恐不为谬。
  据《昌乐县续志》载,在今城南五十里淳于社内(今昌乐丁家淳于村北)有淳于髡冢。
  讲述人:王洪安
  整理者:王效民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