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11-23 23:38
鄌郚总编

李瑞之丨写作的缘起

  写作的缘起
  李瑞之

  我在工作之余,爱好阅读地方文史资料,每每看到前人的相关论述,再联系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往往觉得他们的解读似乎有些欠缺的地方,总想把自己的看法说一说。但是,又每每搁笔,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零一八年春节期间,闲谈之中,表哥刘逢春知悉我对青州市的地名史话很感兴趣,于是,便把一九九二年版的《青州市地名志》赠与我。
  回家后展卷阅读,我发现了与我们本族李氏相关的很多线索。于是,在工作之余,我便认真走访,四处考证,写出了我的第一篇“考证性”文章,《青州府师友李氏考》,并有幸被《青州文学》收入刊中。
  《青州文学》总编,冯伟山先生的认可,给了我巨大的鼓舞。从此之后,我便仔细研读《青州市地名志》,又发现了诸多的疑问,联想到多年来我在教学工作中,对英语词汇和短语构成的本质性思考,觉得汉语词汇的音、形、意,也同样存在巧妙的变化。于是,我便斗胆,试图从前人从没有过的角度,利用汉语文字起源的形、义、音及其后来的演化,以及地形地势等方面,依据史料记载、民间传说和考古结论等,利用自己觉得还算是较为严密的逻辑推理,采用《地理?中国》的叙事风格,对青齐大地上的部分史话、风物作另类的解读。
  在所谓的考证过程中,我曾不自量力地,大胆与地方上的文史前辈进行交流。其中有青州高传广老师、临朐张建文老师、临淄齐文化研究中心姜健主任、临朐博物馆宫德杰老师、原青州市博物馆庄明军老师、馆长王华庆先生等。他们,并不因为我否定了对他们地方上有利的传说故事,就对我的观点横加驳斥,而是对我的逻辑和“另类”的视角表示认可和赞同。他们的认可,成为我前行的动力。每当我听到不同声音的时候,他们的博大胸怀,便令我释然。我觉得,就如同他们所说的,这种复合逻辑的推理,也不失为探究历史的一个角度、一个方向、或者说是一个切入点。
  今年五一前浏览山东省地名网上的文章,读到了地名研究专家王连峰先生于四月份发表的一篇有关地名考证方法的文章。王先生说,地名的考证甄别要依据历史传说、地理名称、史书典籍、山形地势,同时也要考虑方言谐音等因素。我竟然在不经意间高度契合了王连峰先生的研究思路。
  当然,历史是不能随意创作的,也是不容亵渎的。但是,在言必据典,而典又未记,或者语焉不详的前提下,一味地拘泥于前人的定论,明知其未必可信,又不敢逾越,也未必就是研究者负责任的表现。尤其是那些早在元、明、清三代,就已经被着述者所质疑的名人胜迹,如果只是一味地迷信,虽说不会贻误后世,但也不是什么值得推崇的做派。
  而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地名中的故事——甪直古镇》解读说,古镇以“甪”字命名,就是因为其境内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组成了一个“甪”字。
  看来,我利用汉语文字起源的形、义、音及其演化来考证地名,也并非完全错误。
  学问在质疑中前行和发展,曾经的事实也会在辩论中愈加明晰。毕竟,像郭沫若先生这样的大家,也有出错的地方呢。因此,我就斗胆了。
  如果我与哪位专家的结论相悖,实非故意忤逆。不过,我总觉得,用这种方法解释历史地名、风物,如果有一两个让大家听了,觉得似乎还有道理,那么其中巧合的成分可能居多,但是,如果都能用这种方法解读,那就似乎不会纯粹是巧合那么简单,也就似乎不应该只是什么子虚午有的事情了。
  如果大家感兴趣,也可以抛开前人的结论,耐得住心烦,同我一起仔细推敲一番。倘若我这另类的解读,能给大家提供一点点研究的启发,或者引发大家的研究热情,我就倍感欣慰。
  另外,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史爱好者,对于考证,我既非专业又读书甚少,且又不了解当前的学术状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不过,在写文章时真的是认真又认真,只要能查到哪位专家已有相关的定论,必定言明之,如果我的推敲与哪位专家的结论相同,实非存心剽窃。相反,如果能引用专家的结论,则更能增加文章的可信度,我何乐而不为呢?如果真有这样的情况存在,还恳请朋友们告知。
  因本人水平有限,多有不实之处,如果有哪一位热心人能将其中的不足和不实之处,加以指正,则既可以纠正我之谬误,也可以纠正诸多像我一样持有偏见的人的错讹。诚如是,则是我们文史爱好者的大幸。
  值此论坛开坛之际,我得向青州市图书馆馆长关春红女士,表示特别的感谢!
  二零一九年春天,在同事陈银光老师的介绍下,有幸认识时任青州市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的关春红女士。她认真地阅读了我的部分文稿,鼓励我大胆地沿着这个思路探究下去。从此之后,每遇到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便赶紧行动,穷究线索,仔细走访调查,归来后便立即整理成文,每有新发现,便补充到原来的文章之中,经常通宵达旦地编辑文字。有时,一篇文章前后历时一年多,才觉得比较满意。
  从我开始地方文史探究之后,四年的时间里,共整理出了百余个话题。对于每一个话题,我都多方论证,并经常讲给爱好文史的朋友们听,在交流中进一步完善,力求逻辑的完美和资料的详实。
  在走访考察中,我遇到了许许多多陌生的热心人。他们有的提供线索,有的提供资料,有的亲自带我走实地考察,有的提出宝贵的不同意见。而这不同意见,对我的帮助极大,使我及时地调整思考和探索的方向,使之更经得起推敲,可读性更强。他们的名字都记述在相关的文段里,由于人员众多,这里无法一一罗列,在此一并向他们表达我深深地谢意和敬意!
  我不是科班出身,做不了严格的考证工作。但是,这些越界之作,又都似乎与考证有关,但绝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考证,真诚地期望有专家对书中的疑问进行详细地剖析!
  【本文转自《青州图书馆》,着作权归原作者。】
-
  作者简介:李瑞之,1967年生,山东青州人,1989年毕业于原昌潍师范专科学校英语系,本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先后任职于青州市第六中学、青州市第八中学、青州市实验中学,对英语学法研究与指导,尤其是对词汇与短语的记忆有着独特的思考,多年从事高三英语教学,曾获得青州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潍坊市教学能手、青州市特级教师、潍坊市资助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爱好地方文史,尝试从前人从未有过的角度,依据史料的记载和传说,从文字起源、音、形、义、转,以及地形地势等方面,利用较为严密的逻辑推理,对青齐大地上的部分史话风物地名进行解读,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着述百余万字,已发表的有《亚丑部落之疑》、《真真假假话营丘》、《花将军与朱元璋三杀山东考》、《漂移的益都》、《寿光的由来》、《白马院与北马栏的关系》、《禅让、射日与奔月——你所不了解的“神话”》、《弥河名称考》、《民俗送盘缠》、《女水考》、《青州佛缘》等数十篇。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