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7-01 15:07
鄌郚总编

《巨洋水》微刊第138期

  《巨洋水》微刊第138期
  -
  【卷首语】
  巨洋文化的春天
  郇志侠(青州)
  巨洋水是山东省中部的一条重要河流,又作巨蔑水、巨昩水、洱水、渳河、具水、瀰水,也就是现在的弥河。源出临朐县沂山西麓,北流经临朐县东,又北经青州市东,又东北流经寿光县界,东北入海。全长206公里,流域面积3847.5平方公里,是临朐、青州、寿光三地名符其实的“母亲河”。巨洋水流域内土地肥沃,人烟稠密,历代文化遗存丰厚,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是东夷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巨洋水流域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自古就出了大批圣人。大隐士许由、巢父、兵圣蚩尤、人文始祖颛顼(zhuān xū)、殷人始祖帝喾(kù)、字圣仓颉(xié)、圣人帝丹朱、秦朝之祖伯益、崇圣逄伯陵氏、武圣姜太公,他们或生于斯,或生活于斯;后世的国家栋梁、宰相级著名人物有:春秋时期,桓公国相管仲食邑于骈城(今临朐城)。战国时期,孟子在南阳河畔“雪宫”传播儒家思想二十余年。战国朐剧(弥水)人,稷下先生鲁连子,西汉名臣公孙弘,十六国时期的王猛,宋朝“连中三元”的宰相王曾,明朝的状元马愉、赵秉忠,词曲大师冯惟敏等众多历史名贤,都生长在巨洋水河畔;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北魏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代地理学家于钦《齐乘》等都是诞生在巨洋水流域的文化精华,在全国久负盛誉。
  巨洋水源远流长,其流域内物产丰饶,人文繁盛。弥河银瓜以其优异的品质闻名于世,在清朝乾隆年间,就被列为进奉皇帝的“贡品”;如今现代化的农业王国、绿色菜都更让世人惊叹不已。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巨洋水流域出土大量古文化遗迹。弥河两岸有大量龙山文化时期及先秦三代的古城遗址、古台遗址、古墓遗址及出土古迹遗址等。如:今寿光的“边线王古城遗址”、“纪台古城遗址”、“过宋台(今称呙宋台)遗址”。今青州的“凤凰台(臧台)古城遗址”、方台(今方台村)古城遗址、口埠东古台、戴楼古墓群、马家庄古墓、苏埠屯夏商古墓群、箕山(香山)汉墓等。今临朐县的西朱封村古城遗址、城头村杜家庄古城遗址,庙山村遗址等。今天,挖掘、研究这些历史,对于传承传统文化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巨洋文化学会适时应运而生,为青州、临朐、寿光、昌乐、滨海开发区五县(市、区)文友提供了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和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们要感恩巨洋水故乡,和全国人民一道,紧紧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以“建设书香世家,赓续华夏文脉”为使命,坚持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弘扬社会正能量,全力推动传统文化的新崛起,不负韶华、不负期许,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幸福家园不懈努力。
  我们坚信,《巨洋文化》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简篇-《巨洋水》微刊第138期
  陈铸书法作品
  【本期导读】
  【卷首语】
  巨洋文化的春天    郇志侠(青州)
  【小小说】
  白大褂  郑云生(青州)
  【散文】
  回首依依  此情悠悠——写在东坝中学二年级毕业五十周年之际
  郑云生(青州)
  【文赋】
  青州博物馆乔迁志
  刘沂生(青州)
  【文化长廊】
  妈祖庙
  林长青(寿光)
  【会员风采】
  隋顺令精心收藏24年菜博会门票:
  一张小门票  见证大发展
  郑小菲(寿光)
  -
  【小小说】
  白大褂
  郑云生(青州)
  此文本来是想写辅导班的,接孩子放学时,听家长们说,都给孩子们报了好几个辅导班。吹的、说的、唱的、写的、画的、跳的、凫水的、打球的等等。但写着写着,竟然与身边的一个辅导老师相似,为避免对号入座,招来麻烦。于是,就改写别的吧。
  曹煜并沒正二八经地学过医,但全街道的人都叫他“曹医生”。
  曹煜20岁那年,接父亲的班到乡镇卫生院干后勤,负责食堂炊事、烧锅炉、医疗器械、开库门之类的工作。
  来卫生院后,单位每年要发两身工作服,冬装是长袖白大褂,夏装是短袖白大褂。清扫卫生、烧锅炉都像医生、护士一样穿白大褂。乡下人到卫生院,只要是穿白大褂的,人们都叫他“医生”。
  曹医生的白大褂,在医院烧锅炉、与煤烟灰打交道,不用半天就灰蒙蒙、黑浊浊的。他一般不穿,回家后,不论干家务或下地干农活,他就穿上那件白大褂,甚至在街上走来走去。
  曹煜真正穿上白大褂,还是那些年的事。
  卫生院机构改革,承包给个人了,辞退了一部分富余人员。医生、护士重组,自行结合,后勤工作也由在职医生、护士轮流兼任。曹煜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不在编制,下岗了。
  该镇的这条街道,是文化、商业中心,有茶室、游戏厅、饭店、百货店等。起初,曹煜大部分时间就在这些地方消磨,有时也到街上到处逛逛,每逛一次,他就感叹一次。他感叹最多的是街上的诊所药店,一个下午,他数了一条不足千米的大街,就挂了十多块诊所的牌子。
  曹煜悟出了一个道理:他觉得开诊所、药店简直比他妈的开间理发间、小吃铺要容易得多。开发廊,至少要装修门面,要请小姐,还要防疫、工商、税务部门审批交费。而开诊所呢,不就是挂个牌子吗?
  曹煜在凭着过去在卫生院里干过一段时间的资历,也在大街上租了一间门头,将一块2米高、40公分宽的大牌子,请人写上“XXX卫生院十二门诊部”的牌子挂上去,白底黑字,上面还有一个红“十”字,诊所就算开张了。
  诊所里除了几个药橱、药架、输液架、两张病床外,最显眼的是掛在墙上的那件白大褂和几面锦旗,多是“妙手回春”、华佗再世”、“医术精湛”之类。这些都是其父留下的。
  曹煜父亲去世几年了,他曾是遐迩闻名的中药郎中,在“反右”时因为多说了话,被打倒,后来平反,重新回到卫生院。草药大夫无所谓科别,凡病能治,靠的是实践经验和高深莫测的祖传秘方。而曹煜父亲只能治骨科,尤治结核、骨髓炎效果奇佳。
  曹煜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先去开了门,然后,到对面的早餐店吃饭,回到诊所,把桌凳、地面整理清扫一遍,往地上洒些水,就穿上他在卫生院带回来的那件白大褂。
  该诊所共有俩人。他从卫校招了一名女学生,专门负责量体温、血压、打吊瓶输液之类的杂事。除非流感流行外,平时很少有人上门,曹煜大多是斜靠在一把缠满铁丝的藤椅上,翻着父亲留下的几本泛黄的线装药书。
  到了年底,曹煜不仅没挣着钱,还倒贴了几千块钱的房租。
  曹煜只得关了诊所的门。
  曹煜在家里待不住,照常出来闲逛。重点还是到医院、诊所、药店周围,边看边琢磨,因为他从没干过别的生意。
  一日,他在县医院大门外,看到停着一辆三轮车,围着一堆人。三轮车担架上坐着一个人,听说是骨髓炎患者,久治不愈,交不清越欠越多的药费,就出了院。
  曹煜觉得怪可怜的,便想起父亲的祖传秘方。他拨开围观的人群,凑过去,给那人捏摸一番,说:“我愿给你试一试”。
  可能是走投无路的缘故,那人喊了声:“恩人啊!”就让人送到了曹煜的家。
  曹煜少年时,随父行医,是被父亲喊来作伴,父亲在前,他就随后,一前一后,多半是他为父亲背药箱或照手电筒,有时也为父亲当下手。久而久之,这些草药,他都知道。父亲本来想让他子承父业,他觉得这差事太苦太累,中药受西药冲击,治疗效果不如西医来的快,当中医似无太大出息。当初进卫生院,医院安排他学中医,他却选择干后勤。曹煜现在想起来,很后悔,怨来怨去,只怪自己当初年少气盛,进管理层,图轻松。
  曹煜对治疗骨类患者是有信心的。他不输液,不动刀子。他首先穿上白大褂,让病人卧着,先将药粉撒满疮口,再敷上油腻腻黑糊糊的丸药,病人顿时就浑身大汗,到半夜,疮口红肿如萝卜,疼痛难忍,在床上翻来覆去,一夜难眠,口喊:“渴渴……痛痛……”
  曹煜不理,只管睡他的觉。
  第二天,他除去药末,手指压下去,疮口便流出浊黄的水来,腥臭难闻。
  片刻,他又用上一些既不煎、也不熬,只洗净后叫病人大口大口干嚼的草药。若病人实在嚼不下去而弃之于地,他一见,必会大发脾气:“你不想治,这就走!”说完,他会一根根捡起来再递到病人手中。
  曹煜天没亮就出门,快中午时分,他才背着一蒌草药回家,多是“巴豆”、“穿筋龙”、“鬼见愁”等一把把名儿怪怪的草药。
  洗去身上、鞋上的泥土,把采来的草药洗净置于太阳下晾晒。
  没事儿的时候,总见曹煜坐在自家的台阶上穿着白大褂,不紧不慢地切药,看那样子很轻松悠闲,口里叼着烟,往往烟快烧着嘴巴了,他才会一口吐出带痰烟蒂。有时半夜三更,还能听到从他屋里传出的“轰隆轰隆”沉闷的轧碾子声。
  刚好三个月,这病人就能拄杖下地行走了。
  那些曾经围观的人都说:“曹医生真绝!”
  此后,不断有人到镇上打听那个穿白大褂的“曹医生”。时间长了,镇上的人都知道了曹煜的名气,就问他:你现在名气这么大,何不到大街上挂块招牌,做做广告,开家骨科专科诊所?
  他只是微微一笑,指着身上穿着的白大褂:“我有这个。”
  -
  【散文】
  回首依依   此情悠悠
  ——写在东坝中学二年级毕业五十周年之际
  郑云生(青州)
  时光荏苒,岁月含情。在益都县东坝中学二级毕业五十周年到来之际,那一草一木、教室操场、风华正茂的同学、满腹经纶的老师,那里发生的一件件往事……一幕一幕浮现在我眼前。
  我们上高中期间,正值“文革”之时,我们的学校建在东坝村北的一块独立之地,周围全是庄稼地。学校尚未完全建好,开学后,同学们一边劳动,一边学习,建设自己的校园。虽然年龄不大,但是蛮有力气,活力四射。从生产队里借来小推车,到砖场推砖,到弥河推沙。男同学推,女同学拉,挥斥方遒,热情高涨。
  在那个年代,虽然物质贫乏,但精神食粮还是比较充实的。办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打排球、蓝球、写黑扳报、搞校办工厂等。记得学校组织宣传队到马家庄铁路大桥,慰问守桥的解放军官兵,演出的节目是一一“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北京的金山上”等。有一次,闹出了一个笑话——在慰问解放军时,我们十几个男女同学,跟在李秀玲同学后面,在舞台上转圈儿时,被紧跟在后边的崔凤山同学踩了鞋,我仍叠跟着鞋继续变换队形,虽然有些尴尬,但一直坚持到演出结束。
  组织排球运动员到校联合比赛,口号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每次都能拿回第一名。在体育老师的办公室里,金晃晃的奖杯摆满了橱顶。
  到周围生产队参加劳动,大热天钻进玉米地里,除草灭荒,在地瓜地里翻秧,都乐此不疲。
  记得,我们学校有一支水平高、素质好的教师群体,他们来自各地,毕业于祖国的多个高等学府,有的不远千里,来到这所刚刚筹建的一无所有、一穷二白的东坝中学,培养我们这些幸运儿。语文教师那博学多才、引经据典的讲授,物理教师那治学严谨、深入浅出的辅导,化学老师那精益求精、苦口婆心的解惑,历史、地理教师那引人入胜、博采众长的传导,都十分入耳、入心、入脑。数学教师率先教会我们华罗庚运筹学一一优选法,对我们此后在处理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工作时大有禆益。特别是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教我们数学的李文学老师,他多才多艺,吹拉弹唱,韵味十足,绘画书法,行云流水,底蕴深厚。教政治的程老师,《共产党宣言》《歌达纲领批判》《资产论》等熟记在胸;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倒背如流。令人佩服,五体投地。年青的祝老师音乐功底扎实,抑扬顿挫,授课有道,平易近人。我们毕业多年后,他仍然和他的学生们,交流来往,密切有加。
  特别值得回忆是,冬天,我们迎着冽冽的寒风,漫天飞雪,踏着早行同学的一尺深的脚印,身背书包,怀揣煎饼卷儿,跋涉在茫茫田野、漫漫求学路。到校后,跺跺灌进鞋里的、抖抖身上的雪,又投入到打扫校园的清扫大军中。
  炎炎夏日,热浪滚滚,在上学路上,穿过一坡坡、一片片黄澄澄的飘着麦香的麦田,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田野味道。麦收后,一行行的玉米苗,在雨后闷热的天气里疯长。匆忙的学子走在鲁迅先生说的“地里本来沒有路,走得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的斜路上,像走进青纱帐,绿色的胡同。教室前,没有大树遮荫,酷暑难耐,午后,躲开老师的视线,携来几个好友,偷偷潜出校门,顺着校前河沟小溪顺流而下,遁声柳树上的蝉鸣,用弹弓、或用面筋捕蝉。一道蝉尿洒在脸上,一阵清凉。晩自习,当老师们离开教室,我们班的两支“烟筒"一一郝兴旺、夏德青从教室的后窗跳出,躲进庄稼地,卷“大喇叭"烟,过瘾,有时也有几个相随的,那时的窗户没有纱窗,离地面又不高,很容易跨出去。现在想起来,真是可笑。只可惜领我们去捉蝉、抽烟的孙广朴同学和夏德青同学,英年早逝,离我们而去,可惜,可叹,令人惋惜!去年,我回到老家,站在河岸边的柳树下,那千条万条的柳枝,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吱吱”叫的蝉,我呆呆地望,痴痴地想,思绪又回到五十年前的高中的生活。
  另一件事一直萦绕在脑海中,犹豫再三,拿不准该不该说出来。那是一个冬天的晚上,同学们吃过晚饭,回到“大通铺”的宿舍,准备伸开被窝。突然,有个同学说他丢了两块钱。这两块钱是他母亲卖了一瓢鸡蛋的钱,准备交学校伙房喝粥的。他说他就放在铺盖底下了。那时,农村生活非常困难,吃饭都困难,特别花钱更困难。人们把偷都视为奇耻大辱。同学们为此惶惶然,有个同学建议搜口袋,有的同学建议告诉老师,让老师处理这件事。第二天反映到老师那里。老师考虑再三,不建议搜口袋。第二天晚上,老师来到宿舍,老师深知,这件事不论是真是假,一定要达到教育为目的,不伤学生的心,不能让学生一生抬不起头来。以前在別的学校有一个同学被别人怀疑而上吊,还有一位邻床的同学拿了一点食品充饥被人发现而自杀。老师决定:用一张旧报纸裁成32k纸大小,发给本宿舍住宿同学,让同学们叠成纸包,放进宿舍门口的纸箱里。希望拿钱的同学把钱包进纸包里放进纸箱。如果老师把纸包打开,有钱,老师就把钱还给丟失的同学,如果没有,说明不是在本宿舍丢失的,可能是外人拿走或是忘在什么地方了,请同学们谅解。办法一出,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鼓掌。最后结论可想而知:谁也沒偷。现在回想起来,不得不为老师的智慧点赞。今昔生活两重天,愿我们珍惜今天的富足生活吧。
  就读东坝中学二年的日日夜夜,在我,在我们人生的路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是母校伴我求知,伴我磨炼,伴我成长,给了我无尽的温暖,培养了我做人的品格,铸就了我追求的胸怀,引导我一步步走上了革命的征程。忘不了母校对我们的一路风、一程雨、一场雪、一溪水,那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铭刻于心。
  临行依依情,别后拳拳意。五十载,弹指一挥间。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感情的纽带总是把我们和母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
  【文赋】
  青州博物馆乔迁志
  刘沂生(青州)
  载史册,琳琅文物名满华夏;处灵地,恢宏气势誉冠九州。添新景,展宏图,青州大地,又增一处胜境。它,就是青州市新建博物馆。为此,特撰联以贺。
  青州,地处东夷圣地,位居齐鲁要塞。有七千年发展史,五千年文化史,两千三百年建城史,还有一千六百年山东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特殊地位。为此,孕育了丰厚的历史风韵。其博物馆藏品丰富,品位高超,稳居华夏县级博物馆之首,堪称国家级博物馆。
  青州博物馆,原名益都博物馆。始建于一九五九年,设于今偶园北侧,原清康熙年间文华阁大学士冯溥之宗祠中。历时三十载,藏品渐丰,名声渐盛。一九八九年,二迁古城西门里,面临古街衢,背倚范公亭。居高临下,富丽堂皇,令人神往。此时之藏品,已十分丰富。
  二〇二三年孟夏,青州博物馆再度乔迁。位居仰天山路东侧,洋溪湖南邻。博物新馆,为汉唐建筑风格,高台、阙楼、坡屋顶,中心对称。挺拔威武,恢宏壮观。令人向往,令人赞叹。欲探其真容,可拾阶而上。效法修身养性,体味登峰觅仙。
  新馆建筑面积五万多平米。分为展览区、藏品库房区、技术保护区、公共服务区、办公区、管理设备区等六大功能区。具有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科学研究、休闲娱乐等功能,为参观展览、学术交流、科学研究、教育休闲提供良好环境。现有馆藏文物五万余件,国家珍贵文物三千余件。门类齐全,包括陶瓷、青铜、书画、石刻、玉器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其中,明万历二十六年赵秉忠殿试卷,填补了我国明代宫廷档案空白;东汉“宜子孙”玉璧和战国玉人,乃罕见之玉器珍品;香山汉墓陪葬坑出土之彩绘陶器、陶俑,为我国同时期、同类文物中彩绘保存最完美者。一九九六年,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四百余尊佛教造像,亦是该馆珍贵藏品。这些佛教造像,数量多、品种全,雕刻精美、贴金彩绘保存完好,时间跨越北魏至北宋长达五百年,列入“一九九六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被誉为改写东方艺术史之杰作。
  新馆落成传捷报,为咱故乡争誉荣。
  八方游客接踵来,云端传来喝彩声。
  这,便是青州博物馆的响亮回应。
  -
  【文化长廊】
  妈 祖  庙
  林 长 青(寿光)
  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林默的亲昵称呼。妈祖历史上确有其人,宋代文史资料载: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生于福建省莆田县贤良巷。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九日,在福建省莆田县湄洲岛,因救助海难而殉身大海。妈祖是莆田望族林氏后裔,名林默,以济世救人为己任,终身未嫁,慈悲为怀,一生在大海的惊涛骇浪中拯救渔舟商船。
  一千多年来,林默由一位平凡的渔家女,因高尚的品格,救人献身的精神,得到东南沿海渔民、船工与广大人民群众爱戴,尊为海神。人民把林默的事迹:航海救兄、为民祈雨、恳请却病、机上救亲,编为故事代代相传,成为名垂千古、人们敬仰崇拜的海神。历代航海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启航前祭祀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南宋之初,妈祖因为现身渡劫、圣泉救疫功绩,神功卓著,皇帝褒封为夫人,再封为妃、天妃、直至天后、天上圣母,成为至高无上的海神。
  中国北方建造最早、影响最大的妈祖岛显应宫,位于山东省长岛县庙岛,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位于澳门东南方的妈阁庙,俗称天后庙,枕山临海,倚崖而建,周围古木参天,风光绮丽。妈祖阁是澳门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湄洲妈祖庙是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现存建筑多为清代结构。妈祖庙建筑群以前殿为中轴线布局,依山势而建,形成了纵深300米、高差40米的主庙道。每到农历三月二十三和九月初九,妈祖的诞辰和升天日,各地民众都到附近的妈祖庙朝圣妈祖。
  寿光小清河北岸与滨海区弥河老河口都建有妈祖庙——“天后宫”。老河口妈祖庙是山东裕源集团董事长、潍坊市滨海区大家洼街道孟家庄子村人孟庆升,于1999年出资建成的。坐落于辽阔的莱州湾南岸拦海坝边。北靠茫茫大海,南临广袤盐田,四周空阔无边,水天相连。妈祖庙——“天后宫”却掩映在一片绿荫之中,葱郁环绕,林木叠翠,红墙绿顶,肃静庄严。
  农历癸卯年三月二十三日,是朝圣妈祖之日。沿东西向拦海大坝到“天后宫”。下海坝是一广场,与“天后宫”修筑于崖台之上。广场北边为舞台,舞台上红色地毯,靠北边幕布上书写 “二0二三癸卯年纪念妈祖娘娘大典”。舞台前熙熙攘攘的民众在欣赏节目演出。广场与“天后宫”四周长满林木,绿树苍翠,枝叶蔽空,环境优雅。广场东南角立一石碑,书写“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洼天后宫民俗庙会”。东边就是妈祖庙院,坐北向南。院前是空地,正中为院门,门楣书“天后宫”。两石狮蹲伏左右,肃穆威猛。跨三级台阶进院。院中铜鼎香烛满插,烟雾缭绕。鼎前供桌上果品盈盘。“天后宫” 六楹南面。门楹联为:“敬通三界诚透九霄众生祈祐垂肃穆,泽被八荒惠盈六合维民是庥广慈悲。”妈祖端坐房宫正中莲台,头戴凤冠,身穿锦绣绸缎风衣,慈眉善目,庄重典雅。两海神女僮粉面锦装,分立左右。又两黑面海神,獠牙瞪目,手持钢叉,狰狞可怖,站立东西。房中摆满花篮,供桌上摆满祭品,善男信女虔诚地上香跪拜,祈求出海顺风平安、居家老幼健康幸福!
  每年妈祖的诞辰和升天之日,“天后宫”妈祖庙都举行纪念妈祖大典,感恩妈祖对出海船工、船员、民众的护佑!
  -
  【会员风采】
  隋顺令精心收藏24年菜博会门票:
  一张小门票  见证大发展
  郑小菲(寿光)
  门票,是游览景点、参加活动等的准入凭证,用过之后大多数人会选择随手扔掉,而市民隋顺令却用心地将菜博会门票收藏了起来。每一张门票都见证了菜博会的发展变化,给人带来美好的回忆和向往。菜博会期间,隋顺令拿出了精心收藏的门票,他说,“门票虽小,也是文化大舞台,颇具内涵。回想过去,只要翻出这些门票,当年的事情仍历历在目,还可以从中感受到寿光发展的巨变。”
  翻菜博会门票 忆菜博会点滴
  66岁隋顺令是一位收藏爱好者,在其林林总总的收藏品中,寿光菜博会门票(入场券、参观券、参观票)占一席之地。“随着菜博会名气的增大,外地游客越来越多,为了方便游客,现在不仅仅有纸质门票,还有‘数字’门票,只需要在网上购买就行,但我还是会特意去购买纸质门票来收藏。”近日,记者来到隋顺令家中,他翻出了收藏的菜博会门票再度欣赏,激起了对菜博会的点滴回忆。
  “这是第一届菜博会的门票,2000年举办时称为‘2000中国寿光蔬菜博览会’,4月20日在圣城街道九巷村前蔬菜批发市场举行。”隋顺令回忆,首届菜博会以“展示蔬菜之乡风采,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创造繁荣交易环境,倡导绿色市场文明”为主题,当时只有两个展厅,面积仅0.35万平方米。“盛宴开场,震惊中外。原定4月24日结束的会期延长至5月5日,延期了11天。为何要延期呢?因为展厅大门实在‘关不住’了,主动来联系参观事宜的客商络绎不绝,应参观者要求,组委会不得不决定延期。首次菜博会初露锋芒,精彩亮相,一炮走红。”
  “第二届菜博会移至弥河东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内新建的寿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我清楚地记的这次菜博会展期为4月20日下午至5月7日,名称为‘2001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加上了‘国际’二字,意味着菜博会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隋顺令激动地说,第三届菜博会名称中又多了“科技”二字,为“2002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这届菜博会拟定的主题是“绿色与科技”,彰显了科技的重要性;2003年菜博会开始正式定名为“第四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从这一届菜博会开始名称就固定下来了。
  由菜博会变化 看菜博会发展
  “菜博会门票每年都会有变化,随着变化的还有根据当年实际情况而变化的菜博会。”隋顺令边翻看门票边跟记者说,从第七届菜博会举办开始,菜博会的时间调整为4月20日至5月20日,整整一个月,比原来延长了13天,门票价格也由30元调整为40元。“为了方便游客识别,原来用英文字母A、B、C、D……标识的展厅换成了用阿拉伯数字1、2、3、4……标识,从此后展会名称、地点、时间等相对固定了下来。”
  “菜博会的主题:绿色·科技·未来,是从第十二届沿用至今。”隋顺令说,从第十四届菜博会开始,菜博会游览时间由往届的30天,再次延至40天,即4月20日至5月30日;从第十六届菜博会开始,参观票面上印上了新征集的蔬菜博览会专用广告语“蔬菜硅谷,绿色胜境”;从十七届菜博会开始,门票额调至50元人民币,至今未变。
  “菜博会门票是入场券,也是‘门脸’,我们在设计时也会考虑用喜闻乐见的色彩、耀眼的景观、突出的亮点等来展示,将温馨的提示词、便捷的平面图等附带其中,给游客带来更多便利。”菜博会组委会办公室设计部部长陈云峰介绍,2019年起,为了方便游客,菜博会除了纸质门票外,又开通了上线“数字”门票,同时将“一馆一检”的检票方式改成了“一次性检票”。“游客参观时,只需要经过五号馆前的一道检票闸机,检票后直接可以进入五至十号馆,期间不需要再进行二次检票。”
  “今年菜博会全新设计了‘一天零一夜’精灵丛林艺数馆,策划了‘夜游菜博会·蔬菜嘉年华’夜游系列活动,将声光电与蔬菜大棚园艺结合,所以我们在纸质门票的设计时,新增了夜游菜博会参观票、‘夜游菜博会蔬荣嘉年华’门票、寿光菜博会‘ 一天零一夜’精灵从林艺数馆门票等。”陈云峰表示。
  注:郑小菲,《寿光日报》首席记者。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坊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