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7-01 15:09
鄌郚总编

《巨洋水》微刊第137期

  《巨洋水》微刊第137期
  心语
  高曙光(青州)
  我们拥有一个温馨的组织——巨洋文化学会;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平台——《巨洋水》。共同的志向、共同的爱好、共同的情趣,让我们走在了一起,心连在了一起。这是一种缘分,也是一份担当,更是一份爱心。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你我都是一朵浪花,我们将汇成江海,我们映射太阳的光辉,让它五彩缤纷,让它光彩夺目,让它变成一张张鲜花般的笑脸。
  我们挚爱着这个平台,我们用辛勤和汗水、用无私的奉献、用热情和友情向世人宣示,我们无悔无怨,我们每天都在努力,我们将拥有成功的喜悦和幸福感。我们把余生经营得非常有意义、有价值。这样,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自豪地说:无悔今生!
-
  【本期导读】
  【小小说】
  王老汉赶集    张远(临朐)
  【散文】
  印 象      郑云生(青州)
  【史海钩沉
  水墨古城系列(一) 王延林(青州)
  【非遗之窗】
  让非遗更好融入人间烟火——山东青州老干部积极投身非遗保护传承事业美好的城市圈
  文旅(青州)
  -
  【小小说】
  王老汉赶集
  张远(临朐)
  洪山村位于柳山大集和盘阳大集中间位置,这两个大集又都是逢二排七的日子,向东是柳山集,向西是盘阳集,来回一样近远。洪山人赶集,走到村头即兴起意,向东向西随意走。所以这里有句俗语,洪山赶集看两头。腊月二七这天,王老汉吃罢早饭,推出电动三轮车,和老伴说了声,我去赶集啦,一溜烟出了家门。虽这么说,王老汉一般还是赶柳山集的多,毕竟洪山村隶属柳山镇,熟人多,但老婆子娘家是盘阳,有时候也赶盘阳集,顺便让老婆子能见到娘家人。但腊月二十七恰又是王老汉的生日,所以,这天老两口一般哪个集也不去,在家等着孩子们回家,年货早在之前就置办够了,何况孩子们回家也是大包小包带回不少东西来。
  快到晌午11点了,陆续赶回家的儿子媳妇、孙子孙女聚了一大院,还没见王老汉赶集回来,老婆子就对孩子们开始唠叨:你爹越老了还越发狂了,都八十岁的人啦,骑着电动三轮车还这么窜!赶个集也不知道早回来,真是没数!儿媳妇就指派儿子开车去接一下,老婆子拦住说,别去!谁知道他去哪个集,也不知道他急急火火去买啥东西!阴沉沉的天,似乎要下雪的样子,不放心的儿子还是到村头大道上,东望望,西看看,哪里有王老汉的影子。
  饭菜快摆满桌子的时候,王老汉回家了。一家人呼啦一下围上来,问这问那,看看王老汉买的啥东西。王老汉摘下棉手套,指着车斗里一个用塑料雨布蒙着的大纸箱子,嘿嘿一笑,哎呀哦!来回赶了俩集,才买上!说着要亲自去搬纸箱子。儿子赶紧说,我来。儿媳妇说,爹,现在超市这么方便,过年不用置办这么多,还买了一大箱!
  儿子打开大纸箱,里边只有一个长条纸箱。孙女说,爷爷,买的大刀鱼吧?知道我小时候馋刀鱼。王老汉嘿嘿笑了一下。孙子说,爷爷买的千头大鞭炮吧?放鞭炮比吃鱼热闹!王老汉还是嘿嘿笑了一下。
  儿子打开长条纸箱,取出一个用报纸缠好的卷筒,女儿说,爹,是不是给俺娘买的拐杖?俺娘的腰疼病不是早就治好了吗?王老汉嘿嘿一下,努努嘴:打开打开!众人小心翼翼撕去报纸,露出一卷雪白的纸筒,王老汉慢慢展开来:是一幅新时代领袖画像!            王老汉长舒一口气,脸上的皱纹笑成一朵灿烂的菊花,招呼着孙子孙女:来来,帮爷爷贴在方桌上方,咱们再喝酒!
  -
  【散文】
  印   象
  郑云生(青州)
  其实,在我的印象里有一个人,总想把她写出来。她是高彭村在晚清至民国时期的一个人,但不知道她叫啥,只知道人们叫她“闪光娘子”。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她背后的丈夫也不是一般人物,肯定有故事。如果真的写出来保证出彩,她的人和事、家业在当地很显赫,县志里却找不到。不论她是正面还是反面,不论她善良忠义、卑鄙无赖,出彩的方面不一样,应该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留下一笔重重历史记载。但是我最终还是停了下来。在开始构思的那些日子里,我无心看书、写字,赖在沙发上,浑身无力,看电视,没有喜欢看的,频频换台,直至一抬头,接孙子孙女到点了……还写不出一个字。
  去探访她本族的现在年龄最大的的老人,他也说不出“子丑寅卯”来,但这个人,确确实实存在过,她有两个儿子也下落不明。不光从过去已经逝世老一辈人那里听到的只言片语中,她的兴盛败落谁也说不明白,只知她在晚年光鲜夺人的点滴印象。她丈夫在晚清时是经商还是为官的人生轨迹,就石沉大海,埋没在茫茫岁月中了。在挖掘历史,研究历史,记载历史,探古寻幽的当下,我敢保证,高彭村里为什么没有高、彭二姓,“闪光娘子”的来踪去脉己无人知晓了。只剩下了遗憾,这可能就是我写不出一个字的原因吧。
  1966、67年破“四旧”、平坟时期,从她坟墓里扒出的砖雕、彩绘以及还没腐烂的尸体上的容颜发髻、服饰穿戴,就可见一斑。
  揭开青砖斗拱,酱红色的油漆,厚重的棺木置于四壁浓艳华丽的墓穴中。砖雕彩绘以然鲜亮,帐幔卷帘、屏风、盘盏俱全,侍者立於左右听候吩咐,四季花木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逼直至极。
  那时我还小,跟在大人后面吓得不行,鲜艳的绸缎服饰、凤冠,在春风和阳光下吹得七零八落,皮骨晒干后,被她的族人们又放回到被掏空的土坑中填埋。有没有黄白之物不得而知,我只知道有锡灯、锡壶等小器具。
  挖出的砖(包括砖雕、彩绘壁砖),运到村里盖了两口菸炉的地基,方砖用作梢边檐头,棺木做了门窗。因这两口菸炉在我家前边不远,在剩下的破砖中,砖雕中的“狮子滚绣球”、“松鹤延年” 、“凤凰牡丹”、喜鹊登梅”,福、禄、寿、禧等残片还堆放了好几年,有时我还怯生生地把玩兽头,投掷花瓶。彩绘砖里有:春牡丹、夏莲花、秋菊花、冬梅花,葡萄、石榴、仙桃、蝙蝠等。这些做工精细,磨光打造的砖雕、彩绘图案,反映了逝去的先人追求吉祥幸福,延年益寿的美好愿望。也凸显了富贵的身份地位。
  六十年代初期,在我的最早记忆中,还是她的大门、二门和影壁墙、断垣残壁上的砖雕与彩绘。那时因为年令小,只感到懵懵懂懂,朦朦胧胧,神神秘秘,根本不懂的大户人家,在墙壁上画些令人恐惧魔鬼是啥含意。大门楼顶上的“哈叭狗子、冈叉兽”。像趴在一个既将倒地的老人背上的玩物,死活不肯下来。门口上的垂花柱已破烂不堪,两旁的抱鼓石断裂不全。内墙上方绘有呲牙咧嘴的“享哈”二将、孟良、焦瓒等人物,甚是恐怖,小伙伴们捉迷藏时,吓的我都不敢睁眼,庇身缩脚,战战兢兢的。
  大门里是影壁,青石建基,灰瓦冠顶,虽经岁月剥蚀,墙身豁牙裂缝,墙皮残破,只是上面绘制的一幅长毛狮子画以稀可辨。密匝匝的长毛,滚圆的眼珠,脖项上的铜铃,直翘的尾巴,好像要从墙上跳下来,把小孩子吃了,凶煞吓人……
  童心易改,时过境迁。影壁在斗转星移中饱经风雨,我也在星移物换中逐渐长大。这些沉睡在我儿时的记忆,已被杂沓的日常生活忙乱中,抛向九宵云外,荡然无存了。
  但是,有一天去云门山游玩,路过“毛家饭店”时,看到一堵九龙壁那云蒸霞蔚、龙腾寰宇的雄浑气势,才又勾起我对影壁的好奇和眷念。受这种心绪的驱使,回顾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空间,影壁都张目可极。
  不想,我们都与影壁结下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缘份。但它也烙上了时代的烙印。我记得:文化大革命的飓风袭来时,破“四旧”,影壁也在劫难逃,被划入牛鬼蛇神之列,家里异彩纷呈的影壁图画被无产阶级的铁锤,砸得片甲不留,取而代之的是最高指示和革命口号。我家的一堵用土坯垒起来的影壁墙,也用石灰涂成白色,上面写上了一个方方正正的红漆黑体大“忠”字。这“忠”字虽不及牡丹、红梅好看,但它红光四射,熠熠生辉,比起街上墙壁上的糊了一层大字报,要顺眼得多,也鲜亮得多。
  现在,家家户户的影壁,在建筑材料、式样、装饰等令人耳目一新,大多都有象征美好的大红“福”字或吉祥如意松、鹤、寿、禧等图案。也有机关、企业等单位的大门内外,大理石基座,彩釉砖镶边,琉璃瓦冠顶,内嵌与时俱进的激励标语等,己成为时尚、倩丽的风姿。
  不知怎的,我心底突发一种对影壁的全新注释:这是人民富裕,祖国昌盛的象征,是美好生活的缩影。
  -
  【史海钩沉】
  水墨古城系列(一)
  王延林(青州)
  山西会馆戏楼
  山西会馆戏楼旧址在东关穆家巷内山西会馆。戏楼与会馆由晋人建于清代中期,戏楼坐南面北,正对关帝大殿。戏楼重檐歇山,三雕俱全,精美绝伦,为青州“八大戏楼"之首。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是关帝诞辰日,戏班在戏楼连唱三至五天大戏,娱神乐民。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会馆和戏楼建筑俱毁,今已成为东关村居民区。
  简篇-《巨洋水》微刊第137期
  天齐庙戏楼
  天齐庙戏楼旧址在原青州二中操场。始建年代无考,戏楼与山门相背而建,二者合二为一。戏楼面对天齐大殿,建筑考究,为青州历史名建筑“三绝”之一。戏楼朱红立柱,飞檐斗拱,建筑恢宏。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天齐庙会,戏班名伶连唱三天神功大戏,盛况空前。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庙与戏楼相继拆除。
  简篇-《巨洋水》微刊第137期
  城隍庙戏楼
  城隍庙戏楼旧址在青州一中操场西北隅。始建于明初,戏楼坐南面北,与城隍庙山门南北相对。戏楼为楼阁式三开间建筑,砖石结构,四角飞檐,后台有化妆室三间,左右耳房两间。戏台西侧有两层观戏楼五间。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是城隍庙会,戏班唱大戏娱神,与百姓同乐,场面热闹无比。1949年前后,城隍庙与戏楼俱毁。
  简篇-《巨洋水》微刊第137期
  苏峪寺戏楼
  苏峪寺戏楼旧址在王坟镇苏峪寺村西。戏楼始建无考,史载元代至元年间曾重修。戏楼建于山门东侧,坐南面北,与大殿相对。砖石结构,小瓦覆顶,挑檐歇山,石砌戏台,面宽十米,进深八米。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和三月初三日,是苏峪寺庙会,大戏连台,神人同乐,庙会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苏峪寺与戏楼损毁贻尽,今部分遗迹尚存。
  -
  【非遗之窗】
  让非遗更好融入人间烟火
  ——山东青州老干部积极投身非遗保护传承事业美好的城市圈
  文旅(青州)
  头戴灰毡帽,手拿拨浪鼓。一大早,退休干部魏在光便来到山东青州古城非遗展示街“上班”了,他扮做“山东货郎”,背着琳琅满目的货架沿街叫卖、招揽顾客。不远处,另一位退休干部沈洪凤正在做青州府花边大套,木质棒槌在手中上下翻飞,样式繁多的技法引得游客纷纷拍手称好……
  近年来,山东省青州市积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搭建展演平台,采取“政府买单,百姓受益”形式,成立了由离退休干部、老艺人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团。艺术团将具有表演性质的体育竞技、民间传说、说唱、曲艺等非遗项目集中起来进行活态展示,免费为群众演出,平均每天演出两场,每场演出2小时,全年演出700场次以上。
  简篇-《巨洋水》微刊第137期
  青州非遗传承人魏在光
  走进古城古街,迎面而来的是青砖灰瓦的古建筑、刻有历史沧桑的古门楼、精致古朴的木雕砖雕、平滑光亮的青石板路,耳边传来悠扬的挫琴声、响亮的打更声、磨剪子戗菜刀声……一时间,让人彷佛穿越回到古代的青州。在这里,非遗传承人正在沉浸式展演青州花毽、满族八角鼓、抖空竹、焚香烙画、扑蝴蝶、挫琴、山东快书、纺线、青州府花边大套等非遗项目。游客不但可以免费观看,还可以免费学习。
  青州花毽第五代传承人、青州老年大学教师李红独创踢毽108式,即天罡36式和地煞72式。天罡36式是将踢花毽技艺形象与青州风土民情、山川景物紧密结合来命名,富有鲜明的青州地方特色;地煞72式是指历代积累的踢花毽各种技巧动作的名称,如张飞蹁马、二郎担山、苏秦背剑等,既包含了武术的阳刚之气,又吸取了舞蹈的柔美之姿,灵巧多变、刚柔相济、扣人心弦。
  “这挫琴要斜靠在手臂上,用右手执弓寻弦,左手带动琴身送弦。你看,这调子就出来了……”今年77岁的赵兴堂正在表演有“化石乐器”之称的挫琴,一曲《茉莉花》随琴弦流淌,优美婉转。焚香烙画传承人杨祖前利用线香点燃后的高温,在宣纸上烙出黑白分明、浓淡相宜、错落有致的绘画作品。扑蝴蝶表演者李光武身着红色大褂、绿色裤子,耳边挂着两个鲜红色的“小辣椒”,追逐着一只“花蝴蝶”又扑又跳,柔软的身段,轻巧的舞姿,高难度的动作,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
  据统计,青州市现有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7项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424项青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活态展示展演成为重大参观展示活动必不可少的项目。该市探索“非遗+旅游”融合发展之路,杨祖前等人依托青州非遗传习坊等平台开展非遗展示、展演、交流、传承活动。非遗传习坊位于青州市古城旅游的重要街区,是青州古城游的必经之地。非遗项目与古城旅游深度融合,每年承接各级观摩活动100余次,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政府买单,百姓受益”青州非遗惠民新模式和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让非遗项目在人间烟火中得以发扬光大,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大亮点工作。
  为了让更多人关注、了解丰富多彩的青州非遗项目,该市积极推动本地非遗“走出去”。每年组织非遗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200余场,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系列活动、“非遗助力全域旅游”全国花毽交流赛、“唐风宋韵”中国·青州红丝砚高峰论坛暨红丝砚藏品展等活动。青州非遗还亮相央视社区春晚,《青州古城社区美》《神奇的乐器》等节目荣获“2018我最喜爱的央视全国社区春晚”最具人气节目。张象举、林清等传承人走进北京恭王府,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参加非遗展演。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坊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