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7-01 15:16
鄌郚总编

《巨洋水》微刊第134期

  《巨洋水》微刊第134期
  -
  【本期导读】
  【小说者说】
  小小说:是的,我知道 郑云生(青州)
  【散文】
  回眸沧桑岁月,感触风雨人生
  李金玉(寿光)
  走过一片麦田  郑云生(青州)
  【往事如烟】
  回忆汝楹伯父        林长青(寿光)
  【史海钩沉
  圣城遗迹 八景寻踪  林长青(寿光)
  -
  【小说者说】
  是的,我知道
  郑云生(青州)
  一轮明月,将它的银辉无私地洒向大地,照得如同白昼。
  琴湖,怪石,垂柳,在月光的照射下,构成了一幅迷人的夜景图。
  他和她经人介绍在这里相识了,真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味道、相见恨晚的感觉。这不,认识才一天,他俩就约会了。
  “唉,都怪那介绍人,自己退伍后,明明是干个说起来叫人有点害怕的工作,却对人家介绍说我在潍工学院工作,但人家是一位大学生呀!”他有点自惭形秽。看来,今天的约会是不可能成功的。
  她坐在湖边长椅的另一端,背对着他,她那披肩的秀发似湖边的瀑布。她望着身旁平静的湖水出神一一是看见水中的月亮而想到天上一些美妙的故事,还是水中晃动的柳影联想到龙宫美好的世界呢?
  “小丽,我想告诉你一件事儿。”他从长椅上站了起来,终于鼓足了勇气。
  “是的,我知道。”她不紧不慢地说,仍望着水中出神。
  “你,你……知道什么?”他大惑不解。
  “我知道你要说的事儿。”她也许是心理学学得太好,回答得那么轻松,声音仍是那样的柔和。
  “这……”他显得有点急躁,很尬尴。怎么能怨介绍人呢?人家可是一片好心,我这快二十八的人了,头几回谈的,人家不都是一听自己的工作,扭头就走了吗?这难道能怪介绍人出的馊主意?无论如何,他要向她说明真实情况。
  “我……我是这学院的一名保安。”那似乎发抖的声音是那么响亮,连周围几对情侣都投来惊奇的目光。说完,他头也不回的走了。
  “嗳,你别走。”他只听后面传来她的声音,是被骗吃惊的愤怒,还是什么呢?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你等一等。”她不再出神地望着湖水,也加紧步子跟了上去。他停住了脚步,只是没有说话。
  “你是保安,我早就知道了,但是我追求的是忠诚、坦率,况且你热爱工作,上进心强,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坚持认真负责,而且坚持自学,这些都是我所向往的。何况,这个世界还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大家像你这样来担当,不论什么工作,都要有人去参与呢!……”她说得那样诚恳,像一阵春风拂着他的心扉。
  “啊。”他有点吃惊,更是感动,回过头来,只见她婷婷玉立,娜婀娜苗条,如漆的秀发似瀑布飞落,那动人的眼睛给人勇气和力量,似画的朱唇令人向往沉迷……在月光的照耀下,她是那样楚楚动人。
  啊,人美,心更美,她的确很美。
  -
  【散文】
  回眸沧桑岁月,感触风雨人生
  寿光  (李金玉)
  回眸多年来的课余婚庆司仪生涯,心中不免会生出几许莫名的感慨。
  从1994年冬,我陆陆续续的帮朋友,帮同事、帮学生、帮族人、帮领导主持了近千场婚礼。后来不少婚庆公司也慕名找我。主持的婚礼,有文家的、古城的、羊口的、东营的,还有媳妇是新疆的、东北的、内蒙的,但婆家却是寿光本地的。到过寒亭、青州、也到过市公安局和现代中学等地,可谓是踩过百家门,吃过百家饭。如今,蓦然回首那些当司仪的时光,真的觉得自己是尽心尽力,尽做善事!每当看到成双成对的新人,陆陆续续建立起美满幸福的婚姻家庭,我便从内心深处涌出一股久违的暖流。
  也许,很多人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甚而至于不屑一顾。他们片面地认为婚庆司仪不过就是一个简单的岗位,只要动动嘴皮子,厚着脸皮,胡啦八侃,主持起来就会离不了大把。但我觉得它绝非你想的那么简单。能将一场新人的婚礼做到有品位、有质感、有生命力,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它需要资深司仪潜心去研究,去修复,去把玩,去打磨,与时俱进并将不断创新、积累升华才有可能给广大宾朋带去一场场赏心悦目的视觉盛宴。
  有位朋友开我的玩笑:你主持一场婚礼能挣多少钱?这么多年来,想必早已赚得盆满钵满了吧?我报之淡然一笑。说实在的,这个,我还真不好说。得看实际情况吧!日子高低不同,远近距离有别。有的只是一场婚礼,有的直到喝完交杯酒,有的还要持续到晚上或者第二天晚上酒店婚宴结束。婚宴十几桌跟几十桌不等,排场也大不一样。新人及其家长素质不同,要求也不一样。再说,之前还要跟新人及总管见面策划沟通。顶喜门、铺喜床、迎亲、婚礼、午宴、填枕头、洗碗、取外景、合欢酒、酒店设计及主持,就必须思路清晰,详略得当。接触总管,调试音响,彩排,分工、布置婚礼道具、安排当天具体事宜……一直到婚礼当天正式宣布某某先生与某某小姐婚礼仪式到此礼成。看到一对新人流露出满意的笑容,看到双方父母赶过来对我说一声:你受累了!这时我才恍惚感觉到身心俱疲、一躺便睡。有时还真的忽略了自己的肚子。
  人们都晓得:婚庆主持人其实是在营造一个幸福浪漫的氛围。试想一下,一个普通话都说不好,张口说话土的掉渣,声音燥的和廉价喇叭一样的主持人或者可以做娱乐、做滑稽,但很难营造出让人怦然心动的浪漫氛围。因此,每天早上我总是一起床就开始一天的工作。在赶场的路上,在等车的闲暇,我都会自己背一段稿子,一个字一个字的背,因为这样的发音是最准确的,然后再快速的背,这样可以练口齿的伶俐,然后再练声、有时照着镜子练表情。练声的方法有很多,我比较喜欢和常用的是发“嘿”的音,这样既可以练丹田的气息,又可以练共鸣,以便让自己底气更足、发音更有磁性。好在多年来我在学校一直教着语文科。
  记得多年以前,一个婚庆同行对我说:作为一个老司仪,我们或许没有资格生病。后来,仔细想想她的话,还真是这样!一般的婚礼起码提前几个月甚至半年预定,甚至人家连押金都预付了。如果因为我们临时生病,婚礼临时改换主持人,策划就会大打折扣。这伤害的不仅仅是一场婚礼,更是新人对婚礼主持人的放心程度。所以我特别注意生活细节,出门总自己带个水杯,一来卫生,二来方便。
  对我来说,信守承诺是决定能否做下去的前提。很多婚庆公司老板对于没有合作过的主持人,往往不敢轻易用之,其实就是因为不太了解,怕到时耽事砸场。我也听到过有这样的主持人,婚礼前几天说有事来不了了,究其原因无非是日子一高,临时别人给的钱多就不干钱少的了。可他却忘记了虽然这一场他或许能多赚几百,但他却会失去一个崭露头角的市场。所以,对于我这样的司仪来说,要想赚更多的钱,就根本不去在乎眼前失去了什么。人应该讲诚信,一言九鼎,不然谁还敢用你!
  很多人背后会说:司仪是最没有科技含量的职业,只要会说话,背一段词,拿起麦可风就可以盛装出场。其实他压根不明白:司仪不光要用嘴说话,还要替人着想,用心做事。有的司仪,从网络上下载下台词,一背就想闪亮登场,那是不可以的。同样的台词不同的人说出来味道是不一样的。那是因为他并没有注入自己的情感,略显造作,不真实。当司仪用心的时候,没有人会不用心。婚礼说简单也简单,如果你用心了,就不难了。有时偶尔一句话,就会令所有的人沉醉其中甚至感动盈泪!
  刚做的时候,我也找不到北,也没有什么特定的风格,一场一个样。当我经历了上百场婚礼之后,我忽然有了自己的认知。即使去主持别的节目,心里也不会发怵,底气十足。即使踏上讲台上公开课,我也能坦然面对,从容驾驭自己的舞台。
  依稀记得2008年汶川地震时,我正参加寿光市婚庆司仪大赛,组委会要求我们捐款救灾。我知道自己已经在单位捐了,再捐等于重复。但我更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当时没有丝毫的犹豫,依然捐款五百元。
  有一次在集市上,一位中年妇女拉着我的手说:“我儿子下个月结婚,正好在这碰到你,你可一定要去。”我说:“你怎么这么急于找我?”没想到她的一句话令在场的所有人捧腹大笑,也足足让我永远记住了这位大嫂。“人们都说你主持的婚礼,媳妇都生儿!”呵呵,我哪有这等通天本事!
  ……
  韶光易逝, 岁月荏苒,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年龄的递增,我早已不再从事这成人之美的辛苦行业。但过去的种种,却依然清晰萦绕于我的梦中。也许,我记不得很多新人的面容,观众的形象,但多年以后,每逢外出,总会冷不丁的有人同我热情调侃。因为他们人生的庄严一幕,是我为其组织和策划的。这或许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缘分。
  最后祝愿我主持过他们婚礼的那些如今早已经做了爸妈的“新人”们,伉俪情深,儿孙满堂,一生恩爱,白头偕老,家庭幸福!
  -
  走过一片麦田
  郑云生(青州)
  好几天没写东西了,今晚打开手机琢磨着想找点灵感,可寻思来寻思去,总是无法找到一个落笔点,脑海里空荡荡的,一点儿才情浪漫的感觉也没有。我皱着眉,挠着头皮,一双眼瞪着天花板。因为我酷爱文学,在以前总能在文字与心情之间找到心灵感受,然后形成文字。今晚却找不到灵感。看来,大脑一停下来就会空虚。
  妻子从老家回来,说在哪里看到了一片麦田……
  噢,我想起来了,那一天妻子说,老家的液化气没有了,叫我星期天去灌气站去灌点儿气。在途中,我就看见路边有一大片麦田。
  自从搬来城里后,十几年没种过小麦了,村里的人也把仅有的土地栽上了果树。
  看到一大片正在拔节抽穗、风吹麦动、绿浪波涌的小麦,眷恋之心油然而生。绿色是健康的生命力,这是丰收的希望。每当看到这些情景,就会想起那顶着烈日的在麦田收割、在麦场里打场的那种感受。说实话,我最害怕过麦了。时间过得太快,总觉得过了春节才不长的时间,麦收季节就来了,但又不得不去收割。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紧密结合所产生的重大财富。在那个“小镰刀万岁”的年代里,收麦子是最累人的,也是最难熬的时刻。“三夏不如一秋长,三秋不如一麦忙”,说明抢收小麦的忙、急、累。在图画和视频里常常见到牛拉碌碡压麦打场和孩子们在麦垛旁戏闹、推着小车送公粮的画面,却不知道其中的辛酸。
  麦场上,把一棵一棵麦子从地里割下,又运到场上,再一把一把地梳理,剪下麦头,留下麦秸,以备雨季来临时补漏屋顶。干不完的活,受不完累,流不尽的汗,真是一言难尽。
  然而,现在回味起那段生活,竟然有些眷恋,有些亲切。近几年,住高楼,鱼肉饱腹,东奔西走,却总像灵魂找不到根儿似的。过去农村中那种劳累、艰辛生活己经见不到了。也许,这几年城乡都在讲精神文明的缘故,过去的累是现在的快乐,劳动是一种精神,收获是一种文明吧。
  劳累、艰辛能在人的记忆中划上一道深深的痕迹,能给人沉甸甸的感觉,加之它本身是人的一大财富,每一个人只要善于积累,总能开采出今后利于自己成长的“助剂”,而快乐和欢笑,是生活的花朵,它的绚烂、轻松,只能满足心灵的一时之需,并不能丰富心灵。一个人整日在欢声笑语中过舒服日子,时间久了,会筋骨疲软,意气消沉,精神惫沓,反而更感到是另一种折磨。
  所以,对于人们来说,幸福和欢乐应该作为一个理想高悬于人类漫漫征程的远方,从而激发人类不断披荊斩棘地为之奋斗,这其中所挥洒的汗水和所历经的艰辛恰恰会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它们比任何轻飘飘的快乐和笑声都要有价值,一旦理想实现,像桃花源那样的生活成为现实,恐怕人们也会更感到万分无聊的。好在人们的心性是永远无法满足的,所谓为之奋斗的理想,也只是相对于现在人们目前的处境而言,是一种相对的理想。当然,人们没必要把自己约束成苦行僧。幸福和欢乐是驿站,是港湾,在此享受一番,人们会更具旺盛精力,更精神抖擞地冲刺明天。
  -
  【往事如烟】
  回忆汝楹伯父
  林长青(寿光)
  时光荏苒,汝楹伯父离世30年了,但是我对伯父的思念与追忆,却是历久弥深。
  伯父出身于耕读之家,书香门第,祖父是清末廪生,父亲也是读书人。伯父幼承家教,酷爱读书,文学功底深厚。
  伯父勤劳一生,因家中人口众多,终日田园劳作,偶有闲暇即手不释卷。伯父爱好诗词,以读书写诗自娱。伯父外祖家在城西跃龙河畔杨柳环抱的村庄,碧水绿波的河塘,流水傍村而过,秀丽的风景使伯父对跃龙河情有独钟。上世纪50年代,伯父写有一首《游跃龙河偶记》诗词,意境深远,清雅逸致,组字工整、韵律对仗。使我很是景仰伯父的文采:
  迂回水势龙喷泉,灵秀到处便为川。
  嘉树成荫羡钓叟,古岸垂杨忆画船。
  鱼萦荇带划清漪,鸟隐芦村托绿藩。
  最是重阳把酒日,捉来紫蟹正肥鲜。
  清幽典雅的诗句,是伯父悠闲心情描绘跃龙河钟灵毓秀,颇具五柳先生陶渊明的隐士生活,闲情逸致,潇洒飘然,有欲神似仙之感。
  伯父同族兄弟林国保是乡村闻名的中医大夫,医术冠甲。伯父曾为他写一律诗《书赠林国保》,诗文联情寄怀,记述兄弟情深,颂扬医术妙手回春,典藏雅韵,文采斐然:
  昔年陈迹渐销磨,一旦钩沉泛滟波。
  翰簡扬徽洛纸贵,杏林添色手泽多。
  此身任拟沾泥絮,吾道竟谐振世铎。
  待得君平指石澄,仙槎可望到明河。
  夜色深沉,回忆起伯父的诗作,依然荡漾心底,心旷神怡。上学期间,我曾抄写过伯父写的几十首诗词,在多年岁月中,几次搬家都已散失,很是遗憾!如今能一字不缺背诵下来的只有这两首七律诗了。
  1962年,我与伯父家四姐考入初中,伯父把曾祖的诫诸生语录抄写于我:“为人须敦厚,勿染世俗轻薄之习;学业须尚实,切忌连篇累牍,语无根据之文。”并嘱咐把语录作为座右铭,要我“敦厚处世,努力向学!”
  伯父一生和睦乡邻,为人敦厚诚信,处事与人为善。文化大革命第五个年头,伯父家与我家都需新建房院。生产队两座房址,一处三间,一处四间,三间的房址是伯父家老场院。我家成分高,父亲遣返回乡,是专政对象。村委会按此政治因素,把四间的房址划给了伯父家。伯父却不同意,他说:“我还是在自己的场院盖房吧!放弃自己的三间宅基,去与别人争四间,哪有这样做事的!”我听了当时就潸然泪下!
  伯父热爱读书,对读过的书很有见解。伯父与我说过:《三国演义》《水浒传》两部文学名著,在写作上各有千秋。《三国演义》写作按照年代顺序,事件发生先后依次叙述;《水浒传》则是诸个人物分别叙述,然后穿插连接在一起。伯父读书追根溯源,记忆特别清晰的是,伯父讲述《水浒传》中二龙山,书中载二龙山后是万丈深渊。伯父到临朐二龙山游览,看到山后确是一条深涧,断言施耐庵写《水浒传》时到二龙山考察过。我读书遇到疑难就去问伯父,伯父治学严谨,知道的就认真解释,有疑问的建议查看哪些书籍,说话句句有依据。
  老年的伯父经常坐于巷口,老远见我骑车过来,他总是早就慢慢站起,等待与我说话。到伯父面前,他会问我最近看什么书,还会把他看书心得讲与我听,新作的文稿送我欣赏。我会询问读书遇到的问题,伯父会引经据典给我解释。
  伯父一生,虽不辉煌,但却踏实。伯父已辞世30年,许多的往事萦绕心间,我想念尊敬的伯父,还有那令人陶醉的诗句。我从来不知道失去伯父后,我会陷入一种怅然失落的情绪中,伯父在心里烙印得这么深重。时光如果倒流,我会更加珍惜!现在,回家的巷口再看不见伯父的身影,心中遗憾又惆怅。伯父辞世周年时,曽写有两首回忆伯父的诗,工拙平仄不计,聊寄怀念之情,还隐约记得一首:
  跷迁岁月催高龄,壬申瑞雪送君终。
  遗范言行传故里,留砚谱序耀林宗。
  精读史书隐茅庐,偶记小诗话跃龙。
  重阳邂逅故河道,空对遗笺忆音容。
  伯父的处世感动着我:为人须敦厚,勿染世俗轻薄之习,使我更具博爱之心;伯父的为文之路激励着我,学业须尚实,切忌连篇累牍,语无根据之文。
  -
  史海钩沉】
  -
  圣城遗迹  八景寻踪
  林长青(寿光)
  张飞勒马望古槐,斗鸡双松明人载,
  石马桥对卧虎碑,泽润生民温泉在。
  蓑笠垂钓放生池,仓颉双井依墓开。
  八杈苍松景自胜,月照中秋熙熙台。
  以上辞句记叙了寿光城以前的八景,使人想往和怀念。时过境迁,过去的圣城八景如今已是八缺其七。不觉使人黯然神伤,现在唯有宁国寺古槐,还年年苍枝劲健,春夏秋三季尚绿意葱茏,生长不息。古槐已经列入《寿光古树名木》,编号为《001》。
  从前在小东关村东,文庙街与银海路交汇处西南角,古有宁国寺。寺内有870年(唐懿宗咸通十一年)立的八棱石碑,大殿内木质佛像雕刻精细,寺内有古槐一株。相传东汉末年,刘玄德驰救孔北海,其结义兄弟张飞路过此地,见一古槐参天,枝繁根茂,随勒马观赏。故寿光境内:“张飞勒马望古槐”广为流传。过去古槐在宁国寺院中央,如今已是“寺院佛僧皆隐去,唯有古槐尚迎人”了。寿光园林处以古槐为中心,其址辟为“槐香园”,构筑了凉亭,在古槐周围砌筑八角形围栏保护古树。园内又种植许多槐树,古槐相得益彰,焕发青春。
  斗鸡松从前在寿光九巷村前,潍博公路南侧,一南北道路两边。双松对峙,风吹树摇,远望好似两鸡振翅相斗,生动自然,称为景观。相传双松为明代寿光人张烛任甘肃华亭县知县时,回寿邑故乡时移栽于此。解放后,两树犹绿意葱茏,并生竞秀,可惜今已不存。
  石马桥旧址位于原西关街西段,横跨南北流向的溪水之上。桥宽四米,长六米,整座桥为青石砌筑。桥四角桥栏两端各有石桩一块,每块石桩面桥雕刻石马两匹,共刻石马八匹。奔卧竞走,各具形态,交错成对,栩栩如生。从石马桥沿溪南去一箭之地,有一塘湾,水中有土台,一石碑立于台上。石碑宽90厘米,高于台面70厘米。向东正面刻卧虎一对,凛凛有神,如林中啸风。背面碑文因年代久远,经风吹日蚀,已漫漠不清。石碑立于何年,已无人可知。人称“石马桥紧对卧虎碑”是为景观。西关大街扩建筑修,石马桥已沉埋地下。
  温泉位于旧寿光城西南角,原林业局院中。为砖砌八角形水池,周长十米,池中有温泉,泉水微温,三九不冰,泉如串珠,淙淙流出。泉池东,面西迎壁墙上嵌石,上书“泽润生民”四字。字迹俊秀,意境深远,精神飞动。为邑之名儒蔺思学书。泉池西临南北走向涧溪,有一涵洞相通,涵洞西出口,涧溪东岸边上有石刻“温泉”两字。八角形泉池与涧溪边,树木丛生,槐榆相间,松柳环池而生,凝碧染黛,清泉流水,别有情趣。夏日清风徐来,岸柳摇曳,为乘凉胜地。民国《寿光县志》载:“温泉在县城西南隅……旱不竭,寒不冰,若井干然,八角形规可三十尺,深六七尺,穷坎侧注,碧色澄澈。水西流折而北,泄护隍池中,树林阴翳,地狭而景幽,堪与家云,为一邑文星之地。”
  放生池位于以前的南关村南。是城郊著名的荷塘。荷塘北边有一迎壁墙,墙中央砌筑一石碑,上书:“放生池”三字。放生池面积数十亩,水面广阔,南依芜岗,东西两边紧临稼田平野。荷塘四周,杨柳成行。池中萍藕竞生,水光潋滟。夏日莲荷盛开,微风送香,明秀宜人,新编90《寿光县志》记叙云:“有时细雨鱼出,烟水苍茫,钓叟蓑笠,垂竿青石,悠然自适,别有情趣,现已辟为市区”。
  从前,寿光城南郊,南关村东魏家墓茔中,松柏成林,内中有八杈松一株,古老而高大。桠杈苍劲,树无主干,分为八股,翘然斜出,虬然蜷曲,探伸勾连。底层松枝坦卧平地,态势各异,秀姿奇美,周围枝叶翠盖。清风乱影,飞鸟相戏,环境幽雅。清朝乾隆年间,魏塾倡议拒缴苛赋,遭陷诬杀,祖墓坟钉以铁索,茔中松柏被锯头箍铁。八杈松主枝被锯,侧枝依然昂挺逸放,似显示抗节不屈,其姿容更使人们景慕。抗日战争期间,林中树木被日伪砍伐殆尽,八杈松亦遭其劫。今只传闻其事,形影已无迹可寻。
  熙熙台故址位于北城垣上。北城墙中间一段呈皿字形,向北突出,熙熙台建于其上,台北城垣紧靠护城河。台名取自老子“众人熙熙,如登春台”之意。台上建亭一座,亭额上书“虫二”两字,寓意“风月无边”。每逢中秋八月,月朗星稀,古城如画,台高景雅,登台赏月,皓月千里,景色怡人。明清两代均有文人撰诗盛赞其台。清代李振栝诗云:“溶溶月色熙熙台,为爱清秋玉宇开,冷艳蟾光生粉堞,婆娑柱影印苍苔……”近千年来,熙熙台为历代文人墨客游览赏月之胜地。史书载:“熙台秋月”为寿邑八景之一。可惜熙熙台日伪时期已遭破坏,解放后在故址前建人民武装部。
  如今的圣城越来越美丽,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屹立圣城:寿光新八景“弥水环翠”,风光旖旎,人文、自然景观浑然天成,弥水连天,碧波荡漾。中华牡丹园座落东岸,园门牌坊气势巍峨壮观,牡丹仙子雕塑栩栩如生。四月时牡丹鲜花盛开,姹紫嫣红,群芳争艳,杨柳轻拂,游人如织。西岸商务小区建筑宏伟,绿茵环绕,幽雅宜人。遊览其地,流连忘返。
  新兴街与迎宾路交汇处东北角,是风景美轮美奂的人民广场,整个广场由花岗岩铺砌组成,露天舞台,大型音乐喷泉,依据中华民族传统24节气划分为24部分,由彩色砖铺砌而成的圆形广场,构思奇巧。用花岗岩石块砌筑的大型花坛中栽满了花草树木。每到夜晚,广场聚集了休闲锻炼的人群,到处是欢声笑语。寿光新八景诗中“广场情韵”描述了这欢乐时刻:“碧坛红花芳草青,绿茵广场落寿城,涌泉朝夕伴歌舞,引的遊人无限情”。
  仓圣墓在寿光老城大西门外北侧,墓地面积十余亩,四周环以青砖花墙,溪水湾塘环绕,园中种植松柏槐柳,有坟墓封土、石碑、启秘亭。仓圣墓前又有双井,旧志载称的寿光八景中的“仓颉双井”。清李振栝,有仓颉双井诗曰:“千秋胜地结灵光,古井双开依墓旁……”,启秘亭有楹联云:“千古大文三尺土,两间灵气一孤亭”。历代文人墨客对仓圣墓多有诗文凭吊,自古为游览之胜地。今圣墓已不存,1992年迁址建“仓圣公园”。 古典式的公园大门构筑精美,巍峨壮观。进门后迎面是文祖塑像,肃穆、深沉、智慧,使人肃然起敬。园中湖水环翠,涟漪微波,湖中萍藕竞生,水光潋滟。湖心亭屹立湖中太湖石假山之上。西旁为仓颉祠,廊庑秩诺,构筑精巧,古朴典雅。整个园中,湖光山色,林荫绿地,亭台祠阁,错落有致,花草林竹,堆秀织锦,鱼翔鸟鸣,怡然自乐。置身其间,心旷神怡。有人为仓圣公园作联云:“圣城仰古贤,耀古烁今,启迪万代;弥水滋文脉,流文溢彩,化育一方”。寿光因是文祖仓颉的故乡,所以寿光城誉为圣城。
  圣城如今随处是靓丽的风景,弥河公园、历史文化中心、彩虹公园、铁路公园、农圣公园、李公祠等,小游园在圣城更是随处可见。圣城古八景中的石马桥虽已不复存在,但现在弥河上一座座连通东西的桥梁,无论在建筑工艺和使用价值上,也绝非从前古老的石马桥能比。古“放生池”早已干涸,其地已建成繁华市区,过去的荷塘水面已是楼房林立,道路纵横。今非昔比,古“放生池”虽然不复存在,但是国家已经颁布有关法律,“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早已深入人心,远远超越了佛教“爱生、放生”的教义。
  悠悠圣城,千年历史。古老的文明使圣城底蕴深厚,现代的文明使圣城朝气蓬勃,自古至今圣城延续着众多美丽的风景。我们敬业爱岗,戮力同心,共同建设我们的家乡——为美丽的圣城锦上添花!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鄌郚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