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2-09-29 11:52
昌乐 刘文安

修谱序(徐培瑛)

  修谱序
  据考,吾徐氏始祖世籍南直隶徐州府砀山县徐家村。
  始祖于明洪武初年迁移,辗转有年,其间落脚居住之处多矣。终至昌乐县水码头村定居。明成化年间,四世祖生四子:长子福,次子禄,三子祯,四子祥。明嘉靖年间,四兄弟分家,福族及子孙立东水码头村;祯族及子孙立西水码头村——水码头自此有东西之分;禄族及子孙迁临朐县徐家河立村;祥族及子孙辗转安丘县张家庄、双埠,其中一支于明万历年间占籍徐家沟村。终因年代久远,既无碑记可考,又无谱牒可查,故四世祖以上不考。
  公元二00八年,西水码头村重修族谱,近一年,始成。
  在这期间,我福族人心中不免常常想东水码头也应修一修族谱。然目前无人牵头,时机尚不成熟;更有东水族谱在文革之中散失之原因,是卖也毁也已无人知晓;自我村五世祖徐(讳)福立村至今五百余年,传十八世,而六世祖至十四世祖倘无谱可考,今人断不可凭空编造,因而欲修成完整之祖谱已不可能;即便如此,倘若决意修续,中间虽缺,而头尾相接,暂成断代之谱也无不可。谁说某日我东水族谱不会面世?那时再续,岂不水到渠成?纵无面世之日,福祖之子孙各支系如能分别修成,再编辑成册,也是功德无量,中间不考也无大碍,可惜这一想法也难实现。无奈之下想到,全村族谱难以修成,我本族欲修则非困难,一是年代并不久远;二是一二老人尚健在,前人之事多能记得;三是无需远途考证,靡费钱财;四是我族人不少赋闲在家,无所事事,正好劳烦心思,消磨时光,做些贡献。
  何以想到修一门之谱,何益?在东水,即福之子孙中,我一门乃是名门望族,书香门第,向来仁德处世,宽厚待人,更兼才俊辈出,族旺日隆,正所谓“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我一门虽只百六十余年,以是瓜瓞绵绵,祖众户繁,住址变迁,托业不一,因而少不知老,老不知少,孙不知爷爷名讳者多矣;见面竟不知亲疏远近,行为又岂讲人伦礼仪?可悲可叹!倘再不修谱,恐后人更难明世系宗支,远近长幼也。如此,上对不起前辈祖宗,下对不起子孙后代,罪莫大焉!
  而今社会发展,族人流动频繁;子孙离家创业,此乃势所必然;身处天涯海角,不忘饮水思源;长存宗亲情义,莫丢祖宗颜面。勤通音信,互告平安;吉则庆之,凶则救之;喜则贺之,丧则吊之;长则尊之,幼则爱之;贱勿凌之,贫勿弃之。倘如此,方不枉修谱之初衷也。
  由是,修撰我一门之族谱意义彰显:皆为发扬我先辈族人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之精神——勤耕苦读、持家治国;传承我族人为官清正、为民守分之族风——行仁义之事、做忠孝之人;冀望我族人上下皆能操爱家、爱族、爱国之品行——宽厚、仁爱、孝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而以求敦宗睦族,教化子孙,为家添彩,为族争光,生生不息,万年永享。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故,明吾族一脉繁衍,生生不息,子孙永继;使吾族一门家谱流传,万世不紊,千载有考。此谱须善为珍藏,传诸子孙;家谱再行修续,以三十
  年为宜,后人谨记之。是为序。
  徐氏二十世孙徐培瑛于己丑年十月谨识。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徐培瑛文集
文史千古秀 功名上景钟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