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9-16 15:55
鄌郚总编

林长青丨枫临金秋叶正红

  枫临金秋叶正红
  林长青
  岁月无情,尊敬的张恒俊老师已栖天国,忘年之交,友情深厚,哀思绵绵!张老师是寿光稻田镇西里村人,1933年出生,为农业银行经济师,工作认真, 忠于职守,在银行工作40年。是寿光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会员。
  认识张恒俊老师是一次偶然的机会,1998年张老师在考证宁国寺古槐时,我写的“古槐与宁国寺”一文在“寿光日报”刊出, 张老师按名索址,找上门来,询问关于古槐的历史,事实上我知道的远不如他了解知道的多,但他对事情的认真,对人的谦虚与真诚,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张老师爱好广泛:书法、诗联、犹精摄影。我们两人又都是文学爱好者,也是报社业余的自由撰稿人,所以我经常到他家翻阅他写的文稿和摄影图片,双方每次有文稿在报上刊出,即相互勉励一番。在共同的学习与交往中,久而久之,成为忘年之交,他以兄弟般的情谊对待我,我以父辈老师尊敬他。这应了哲人的格言:“相识是偶然的,但结成友谊则不是偶然的”。 张老师 1953年参加人民银行工作,在寿光农村金融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了40年,赢得了上级和同事们的赞誉,1993 年退休。通过交往得知,张老师童年时期,父亲因组织抗日被害,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姐弟拉扯成人。家境的困难,生活的艰辛,造就了张老师吃苦耐劳,生活朴实的品质。他工作上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处世待人谦虚谨慎。退休后,本应该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时,结发妻子突然病逝,面对人生路上的坎坷,张老师痛彻心扉。妻子去世,他也曾有过“孤雁单飞,身存何处”的凄凉之感,“今年元宵夜,月灯仍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是他当时的悲苦之情。但他终于战胜了自我,挺了过来,虽已近古稀之年,下决心与时日争强,去实践他早已定位的写作与摄影计划,不为哀伤降服,走属于自己的那条尚未走完的路。他说:“浮云飞渡,时光难求”!多年来,张老师多次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和图片。他写作的文章情感真挚,朴实无华,“寿光日报”总编辑朱在军说:“张老一脉文章,纯用心来写,字字真话,句句真情,朴质天然,瑕不掩玉,令我深悟作文之法。”我也有此同感,文风尚实,语出有据,是张老师文章的可贵之处。世纪之初,张老师写出了“寿光古今人文景观资料汇编”一册,其中收录了我的几篇文稿,这对我是莫大的鼓励与鞭策,使我对写作更加充满了信心。他在该书的“序言”中指出:“寿光市古今的人文景观,是寿光劳动人民用双手和智慧,编织出的艺术珍品和文化遗产。对于这些东西,后来的热心人们,为追忆当年人文景观的盛景而执意探求,对尚存的景观和文献资料,则视为很有价值的历史珍物于以珍藏家中,以传教后世,从而启迪人们保护它。”他在此书的扉页上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新世纪的建设者们。”
  2004年,以自传体形式编写了“退休十年人生记事”一册, 总结了自己退休十年中的所作所为,书载:“一个人能力有大小, 学识有浅深,只要尽其平生之力,为社会能付出的付出了,应索取的又得到了回报,还有什么可言的呢?”“乐观于世,淳朴为人, 总会有个好收成。”从中可以看出张老师心地无私的优秀人格,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记实文稿“站好最后一班岗”,临退休之前对工作仍然忠于职守,认真负责,表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退休再战谢党恩”文中说:“老来伏案埋文卷,笔墨点点洒人间,不为功名哗众宠,只留党史发展篇”,即是他勤勤恳恳, 为党工作的真实写照。张老师的文稿,读来让人亲切自然,他写的“麦熟蚕老忆往昔”,“想起姥姥家的那箱蜜蜂”,“机关炮壳与钢心弹头”等文章,叙述了他幼年苦难的环境和无忧无虑的天真快乐;“外孙王迪降生记”, “我家的外孙女”写了他晚年的天伦之乐;“生离死别”张老师又真实地记述了与自己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妻子与自己的生离死别,文中的真情实感读来催人泪下悲伤不已。
  2005年4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我们寿光,张老师满怀激情地写了一篇“总书记来到咱寿光纪事”的文章:“今年寿光的春天格外温馨,寿光的人气格外振奋。4月7号上午10点,中共中央总书记来到了寿光,他把寿光作为他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联系点。我今天能赶上这个社会,是极其幸运的,特别是咱寿光市的广大党员,得到了中共中央胡锦涛总书记的直接莅临指导,这是史无前例地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历史赋予的任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在新世纪里历史赋予共产党人的责无旁贷的重任……           从4月9号开始,晚7点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张老师每晚用三角架固定好照像机,对准电视屏幕,等待拍摄“总书记的寿光之行”,终于在 4月28号晚上7点,实现了这一愿望。张老师拍摄了三张照片:“总书记参观寿光科技示范蔬菜博览园”,“总书记聆听博览园工作人员汇报介绍”,“总书记到三元朱村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说起这三张照片,张老师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图片还有“国民党主席连战应总书记邀请访问大陆”,“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 等珍贵照片,都是张老师从电视屏幕上拍摄的。为了永久地保存 “总书记来寿光”的珍贵照片,他都精心地装裱在特制的影集中。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张老师又写出了“战火中童年的回忆”,“我的童年即在这种充满压迫,充满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度过的,看到现在孩子们的幸福,怎不感慨万千”。张老师对现在幸福生活的热爱,倾注于笔端。
  可叹苍天无情,张老师古稀之年,长子于2006年12月20日不幸病故,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悲剧袭来,张老师忍哀负重,以顽强毅力写作了《岁月如歌》,于2013年6月出版。他把以前写作的文稿散珠成串,勿使珠遗;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结构框架,绳墨井然;文稿內容文采奋涌,真实感人。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以来,张老师更是积极认真,他写有一本厚厚的学习日记,打开日记,第一页上记叙了市支行党组织离退休共产党员学习“刁钦义同志在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依次是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等学习时间的排列日期、每段学习的心得体会,时段总结,每次都是非常认真地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在他的学习目的一栏中,张老师写道:“学到老,干到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从这些日记中, 我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努力学习,不甘人后的精神。张老师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测试题”成绩为100 分。张老师说:“测试题100分,我还要在行动上得100分。在我有生之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说这话时,充满了信心。的确,张老师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在金融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工作 了40年,赢得了人民的赞誉。退休后仍然以摄影为伴,笔耕不辍,歌颂党,歌颂祖国,在人生的道路上上进不止。1997年7月,为了迎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1月,为了迎接澳门回归祖国;张老师都自办影展在街头展出,抒发了自己的爱国之心。国庆50周年,60周年,张老师也是自办影展,介绍祖国发展,建设成绩,向祖国献礼。
  2019年是第二十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张恒俊老师来到史志办公室,说他的摄影集《绿色菜博情》将汇编出版,烦劳我给摄影集写篇“题跋”。张老师拿出《绿色菜博情》底稿送我阅读,从2000年到2019年共二十届菜博会的照片,一届不落地收录集中。张老师二十年契而不舍的执着精神,令人震憾与感动。至情至爱的艺术图片尽现风彩,感人至深。今年张老师已是87岁高龄,还竭尽其诚,勇于进取,辛勤不舍昼夜,工作不辞劳苦,执着用心地拍摄记录菜博会,宣传菜博会。真实地展现了寿光20年蔬菜产业发展的轨迹,农耕文化的先进水平,真是难能可贵!张老师年轻在职时,努力工作,忠于职守;老年退休后,致力于写作、摄影,对寿光的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的确是我辈楷模。
  做为菜乡人,情牵菜博会,心系菜博会。张老师用相机记录了菜博会靓丽的风景,从第一届到第二十届的内容,留下了永恒的记忆。翻阅摄影图集,绿色蔬菜景观如诗似画,靓丽纷呈。蔬菜展览大厅,景点奇观,千姿百态。葱茏起处,绿茵连绵,流芳溢彩,缤纷烂漫。蔬菜种植,无土栽培,内容各具特色。世界发达国家的蔬菜良种,中国及寿光蔬菜新品种在菜博会的种植展示,张老师均收录影集之中。编辑成册的《绿色菜博情》凝聚着张老师二十年的心血、智慧和汗水,阅读后舒心悦目,重现了心中的记忆——蔬菜博览会历届胜景。丰富了阅历,学得了知识。蔬菜科技博览会成为众多游览者与菜乡人魂牵梦萦的地方。更是中国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平台和国际农业合作交流的窗口。我观赏之暇心想,蔬菜产业的巨龙,腾飞于寿光菜乡大地,这是菜乡人的多年夙愿。现在,寿光人民砥砺奋进20年,实现了夙愿,蔬菜产业种植技术惠及全国,蔬菜产品推向了全国,推向了世界,正是有象张老师这样默默奉献的人群。老师出版摄影集,要我写跋文,老师的影集虽然翻看多遍,可是我实在没有文采写好跋文,只好略述老师的为文与摄影经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奉献精神推荐于大家。在此我也班门弄斧,东施效颦地为张老师写一首诗:“清幽室雅沐馨风,枫临金秋叶正红。砥砺奋进二十年,凝铸《绿色菜博情》”以表达对张老师的友谊深情与对即将出版的《绿色菜博情》的祝贺。
  “但愿一识韩荆州,生不为封万户侯”,认识张老师,是我一生的幸运。我也先后把自己写作的《弥水长青》《弥水纪事》《弥水流韵》三部曲送于张老师指教,每次都得到老师的诚心教正和鼓励。写作中的许多照片还是老师给我提供的,《弥水长青》的封面就是张老师的照片。
  2022年春夏之交,张老师把他整理的纪录自己跨越两个世纪,从少年寒窗苦读,青年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壮年努力拼搏艰苦奋斗,到老年的美好时光安度晚年的《影像收藏》《无悔的岁月》、老师的一书法条副,上面还有老师与我的合影送我,说做个纪念。言语中带有永远诀别的意思,高兴之余使我暗然神伤。
  今老师已驾鹤西归,绛帐空悬,怎不叫人梦思怀念?挽语苍白,难表悲绪,哀思绵绵,一言难尽!老师文博贡献,有目共睹!遗著流韵,业绩永存!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坊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