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4-03-01 15:33
昌乐 刘文安

红色《军鞋帐》浓浓支前情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9-02-15 06:27
鄌郚总编
  红色《军鞋帐》浓浓支前情
  在沂蒙山革命老区——临朐县档案馆保存着一本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临朐人民拥军支前的珍贵档案《军鞋帐》。它长20厘米,宽15厘米,共72页,是临朐县大关区北草山亭村妇救会长张朋英记录该村72户家庭妇女做军鞋情况的账本,主要包括每个家庭的户主姓名、妇女人数、摊鞋和支鞋底片、鞋面壳子的时间、数量等内容。这本纸张泛黄的《军鞋帐》,是临朐人民在解放战争时期踊跃支前的缩影和佐证。
  临朐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1946年,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大肆进攻解放区,挑起了全面内战。为支援人民解放军在前线作战,临朐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在中共临朐县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拥军支前运动。
  男子在前线运送粮食弹药、救护伤员、看押俘虏。1946年11月,临朐县支前指挥部成立。1947年3月,各区、村成立支前委员会,登记18岁至45岁的男性青壮年,随时准备支前。这年夏天,全县调集13400多名民工,组成担架队、运输队,支援华东野战军在南麻围歼国民党军队。之后,临朐人民相继参加了临朐战役、潍县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支前工作。据记载,仅从1948年9月至1949年2月,全县即出动担架658副,3290人;推车9103辆,13242人;挑子1171副,1171人;修路工2177人;做押运、押俘和其他工作的11300人;共运粮食79万公斤、道木14620根,做军鞋军袜8.3万多双。九山区龙响店子村王永昌在支前中荣立一等功;寺头区金山村刘文香参加担架团支援淮海战役,荣立一、二、三等功各一次,被中共鲁中三地委支前指挥部奖给步枪一支。1948年,蒋峪、南流两区组成担架营共483人,出发支援淮海战役,征战4个月,他们抢救伤员奋不顾身,护理伤员如亲人,荣获华东军区奖给的“支前模范营”锦旗一面。
  1949年,临朐支前子弟兵团支援解放南京、上海、杭州的战役,随军6个月,经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省,征战万里,其中,蒋峪区40名民工编为一个排,他们冒严寒、涉淮河、背伤员、押俘虏,胜利完成任务,被授予“支前模范排”光荣称号,这个排立一等功的5人、二等功的7人、三等功的18人。1949年2月,为支援渡江战役,全县捐献粮食82.5万公斤。
  妇女在后方碾米磨面、做军衣军鞋。在男子支前的同时,妇女在后方磨米面、摊煎饼、烙面饼、缝慰问袋、做军鞋军衣支援前线。1948年,为支援淮海战役,临朐县九山区上城隍村130多名妇女在一个秋季里做军衣4000套,人民政府奖励小米3000公斤,她们又全部献出来支援前线,华东军区后勤部先后授予她们“支前立功”锦旗两面。泉庄村妇女支前小组,一年做军鞋400余双,全村一天一夜碾小米2500公斤,该村被县里评为“支前动参模范村”,奖给耕牛2头。
  从《军鞋帐》记载的内容来看,农户从妇救会支取麻,然后带回家自己搓麻线。据了解,麻线搓完后往往还要在白蜡上过一遍,如此使用起来麻线会更加顺滑。农妇们往往会将裤管卷起来,在腿上搓麻线,时间长了小腿往往被线搓得通红,针线筐里的那块白蜡也总是留有一条条深深的痕迹。然后再纳鞋底。战士们要行军打仗,鞋子磨损比较快,所以鞋底一定要结实。农村妇女们就将家里的破旧衣服和一些碎布条,先一层一层用浆糊粘好,一直粘到一寸多厚,在快干时再用大石头压上一二天,使之变得硬实。这些工作用俗话说就是“打确子”。而做军鞋最辛苦的活当属纳鞋底,麻线纳得越密越结实,做鞋的时间大多花在这上面。先用铜锥子在鞋底上使劲扎一个孔,而后再将麻线穿过,缝几针便将针在头上蹭一下。农村妇女白天种地干活做家务,做军鞋基本上都是选择在晚上凑在煤油灯下“挑灯夜战”。鞋底纳完后,再用刀将周围多余部分切掉。至此,一双硬邦邦的鞋底便出来了。最后一道手艺是缝鞋帮,鞋帮是要用针线缝在鞋底上的。厚厚的鞋底再加上一层鞋帮,要穿过麻线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鞋做完后,农妇们会一双双捆好送到村“妇救会”,再由县里派专人统一送到部队上。
  在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人民解放军经过四年英勇奋战,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如今那段艰苦而又光辉的拥军支前岁月虽已过去了六十多个春秋,但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这本纸张泛黄、散发着革命历史气息、浓缩着沂蒙老区人民满腔热情的《军鞋帐》作为解放战争时期临朐人民踊跃支前历史的缩影和佐证,曾先后参加过全国党史资料展览和山东省特藏档案展览,是临朐人民的光荣和骄傲。马胜全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