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5-01-23 09:14
鄌郚总编

昌乐巨变:工业篇(刘兴国 郭建华)

  第一集 跨越

  近三年,最令昌乐人倍感自豪的莫过于工业的迅速崛起。
  “一年大变样,两年大变化,三年创一流。”昌乐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奇迹,改变了历史。“昌乐现象”,立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昌乐现象”不仅为媒体所关注,也引起学术界的浓厚兴趣。一位社会学家密切关注着昌乐,认真思考着昌乐现象。他就是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东岳论丛》主编郭墨兰先生。
  这位学者长期从事齐文化研究,他是从文明演进史的角度   看待“昌乐现象”的。
  采访:社会学家、齐文化专家、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郭墨兰谈昌乐现象
  古代的齐文化是一个(种)高度发达的工商业文明,今天的昌乐现象就是这种文明的回归。由农业县过渡到工业县,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一个彻底的文化转型,用我们研究人员的话讲,就是一次巨大的跨越。
  从农业县跨越到工业县,是多么不容易。就为了跨越这一步,昌乐人期盼了60年,思索了60年,奋斗了60年。
  谈起昌乐的工业史,老一辈的企业人无限感慨。他们说,我们奋斗过,努力过,期间的艰辛,真是不堪回首。但是,我们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无论我们怎么努力,总是落在别人后头呢?
  有人把昌乐工业落后的根源归结为“基础差、底子薄”,或许是这样,但不完全是。与大多数县市区一样,大家当初都是在一个起点上搞工业的,为什么别人领先了,而我们却落后了呢?昌乐工业落后的根源,乃在于工业意识的长期缺失。
  有学者剖析过“温州现象”,发现温州工商业发达的秘诀不是别的,而是农业基础异常薄弱,人均三分地,不足以养活众多的人口,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谋生活,这种求生方式,养成了温州人走南闯北搞工商的习惯,于是,温州人天然地成了中国的“吉普赛人”。
  同样,姜太公封营丘,之所以选择“工商立国”,是因为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下,不足以大规模发展农业。搞工商业,便成了明智的选择。那时昌乐的工商业高度发达,曾经领先全世界。据专家考证,齐国的制盐业,年产量占周王朝的80%以上,海外贸易则远达辽东及今天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但随着秦灭齐,这种早熟的工商业文明昙花一现,很快消失。告别工商业,昌乐只好重新回到农业的怀抱。
  重新选择了农业的昌乐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恶劣的自然条件展开殊死搏斗,终于使农业有了一个理想的生产环境。我们从尧治丹河、窦公渠这些历史文化遗存中,都能看到昌乐人战天斗地的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昌乐人又是凭借这种战天斗地的精神,完成了足以载入史册的南水北调工程。昌乐的农业一路领先,黄烟、棉花、西瓜美名远播。改革开放之后,昌乐在农业产业化领域闯出了自己的路子,尧沟成为中国最大的大棚瓜菜专业化生产基地。谈起农业,昌乐人深感自豪。
  但是,在工业领域昌乐乏善可陈。长期领先的农业与长期落后的工业,两相对照,反差竟如此之大,不能不值得人们深思。
  其实,昌乐工业落后的历史命运,早在秦灭齐的时候已经注定。由于农业过于发达, 使昌乐人农业意识根深蒂固,视土地为命根子,“靠种地吃饭”,几千年来难以改变。“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祖祖辈辈昌乐人的生活理想。想必大多数昌乐人还记得,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八十年代,当温州人进军昌乐,在昌乐形成服装一条街的时候,还有不少人看不起这个行当,那时,人们不理解温州人为什么会背井离乡。如今,温州的服装业全国知名,许多品牌足以与外国品牌相抗衡。
  今天,世界已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这个时代,是一个工业迅猛发展的时代,而工业化就是现代化。在工业化浪潮席卷中国的大气候下,昌乐农业的一时风光,很快就黯淡下去了。猛然醒来,人们发现昌乐依然落后。现实让昌乐人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工业兴则昌乐兴,工业衰则昌乐衰,工业是决定昌乐前途命运的生死线。没有发达的工业,昌乐就永远甩不掉“传统农业县”的帽子。
  大工业时代已经来临,大工业呼唤大工业意识。
  面对各地工业化风起云涌的大趋势,昌乐的决策者们冷静地分析昌乐工业的出路问题。基础差、底子薄是实情,但昌乐的决策者们更多地看到了积极因素:经过历代昌乐企业人的不懈努力,昌乐工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形成了相对成型的产业基础;历代领导者在发展工业方面都做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昌乐人不乏聪明才智,不乏勤劳能干,只要因势利导,昌乐工业就一定能打破僵局,走出低谷。通过认真分析昌乐县情,一个“工业强县”的新战略浮出水面,这就是走一体化、差异化、集群化发展之路。
  所谓“一体化”,就是以融入中心城市为契机,与潍坊市区相向对接,一体发展,主动接受市区的辐射带动,进而融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最终融入全球一体化的大格局,搭上新一轮工业化发展高峰期这班快车。
  所谓“差异化”,就是找准昌乐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方向所在,把培植的重点放在那些最能发挥效益的产业和项目上,扬长避短,整合优势,以最优势的部分参与国际化竞争,力求在全球一体化竞争中昌乐占有一席之地。
  所谓“集群化”,就是聚集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一搞一个产业,一搞一个园区,一搞一个群落,形成更大的聚集效应。
  几经修定和完善,昌乐最终确立了“一圈、两带、三轴、四大组团”的总体发展规划。“一圈”,就是城市发展圈,以县城为中心,实施北优南进,西控东接,积极推进与潍坊中心城区相向发展,对接融合,形成与潍坊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打造以城区为中心,辐射5个街道和经济开发区的城市发展圈。“两带”,就是丹河、桂河两条滨水景观带。“三轴”,就是北宫街、东风街、宝通街三条连通潍坊中心城区的经济生长轴。北宫街(昌乐段)经济生长轴主要发展工业,东风街(昌乐段)经济生长轴主要发展物流,宝通街(昌乐段)经济生长轴主要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四大组团”,就是红河、鄌郚、乔官、营丘四个镇域发展组团,主要走集群化、差异化发展的路子,重点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采访:县政府党组成员县经贸局局长尹长禄谈昌乐工业发展
  前些年,我们一直在寻找适合昌乐县工业发展的路子,2007年昌乐提出了加快昌乐县工业发展的战略,特别是(2009年)“1234”产业提升工程的实施,为昌乐县工业的发展,找到了一条真正适合昌乐县工业发展的新途径,昌乐工业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有望突破400亿元,这一项指标可比200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翻两番。
  工业化新战略,开启了昌乐工业迅猛发展的新时代。近三年来,昌乐工业以令人瞠目的速度成长,走出低谷,一路攀升,最终引发了被媒体誉为“昌乐速度”和“昌乐现象”的当代传奇。
  这三年,昌乐工业出现了上交税金过亿元的企业3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5家,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过5亿元、过10亿元的企业分别达到15家和8家,9家企业进入全市百强企业行列,从而结束了昌乐没有顶天立地的大型骨干企业的历史。
  这三年,昌乐工业出现了境外上市企业2家,即将上市企业3家,产业整体即将上市1个,从而开创了昌乐企业融资的新模式。
  这三年,昌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每年都以30%以上的惊人速度递增,每年开工大项目200个以上,其中,2009年新开工过千万元的项目260个,新增外贸企业37家,实现进出口4.44亿美元,增幅居全市第一位,从而揭开了跨越式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这三年,昌乐工业整体规模迅速膨胀,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增长18.9%,增幅全市第一,改写了昌乐工业一直落后的历史。
  这三年,昌乐工业总产值在全县GDP中的比重逐年增加,2009年达到55.7%。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宣告昌乐工业社会已经到来。
  采访:原潍坊塑料六厂厂长刘海亮谈昌乐工业
  (昌乐工业原先)一直在低谷中徘徊,在全市名次一直在倒数第几名上,实实在在的说呢,我们干工业呢,也是觉得脸面无光, 整个的昌乐县经济由于工业在后面,所以整个经济在后面。近几年来,由于县委县政府带领人民大抓工业,我们的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都非常高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种历史性的跨越,必将继续激发昌乐人的雄心壮志,去迎接工业化的明天!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5-01-23 09:15
鄌郚总编

昌乐巨变:工业篇(刘兴国 郭建华)

  巨变:工业篇
  第二集 突围
  正当人们暗自庆幸昌乐工业的春天来临,信心百倍地加快推进工业化的时候,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扑面而来。
  这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与以往的历次经济危机不同,这次危机来势凶猛,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世界已经变成一个小小的村庄,一点风吹草动,立刻就会波及全球。有人形象地说:“纽约打喷嚏,上海就感冒。”
  昌乐,作为刚刚步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格局的小小单元,自然无法幸免。一时间,昌乐工业的天空一片阴霾。首先是一批出口企业受到冲击,订单骤然减少,个别企业陷入停产半停产的境地。人们的发展信心受挫,许多人陷入困惑:这场危机什么时候才能见底?昌乐的工业化能不能经受住这场危机的考验?人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汇集到昌乐的决策者身上,期待着昌乐能够创造奇迹,上演一幕突出重围的绝地大反击。
  其实,道理是明摆着的。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两条道路,两种选择。一条是积极作为,大干快上,走出困境,柳暗花明;一条是消极等待,不干不争,陷入绝地,死路一条。我们只能选择前者,别无他途。
  多难兴邦。昌乐的历史也和国家的历史一样,充满忧患,充满危机,充满磨难,但每到关键时刻,又总能化险为夷,起死回生。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特别富有戏剧性,峰回路转,跌宕起伏,令人惊心动魄。
  历史的积淀养成了昌乐人不服输、不信邪的性格。气可鼓不可泄。昌乐已经落后得太久,昌乐人已经压抑得太久,也期盼得太久,现在刚刚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刚刚树立起赶超先进的自信心,又怎么能在困难面前低头呢?
  不分心、不松劲,一以贯之抓发展,这就是我们的回答。
  在接受山东电视台《直通书记市长》专访时,县委书记王树华把昌乐的应对之策概括为“顺势而为、逆势而上”八个字,进而解释说:“所谓逆势而上,就是不管危机不危机,把想干的事干起来;所谓顺势而为,就是围绕着要干起来的事去找办法,怎么能办成怎么办。这样,我们就把危机带来的影响降低到了最小,把有利的方面放到最大,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趋利避害。”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新时代的昌乐人,拿出自己应有的境界、胆略和气魄,以“敢想、善变、能干”的秉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出自己特有的“杀手锏”,沉着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挑战。
  杀手锏之一:产业升级
  冷静地分析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昌乐的决策者们敏锐地发现,危机中其实正在酝酿着新的商机,只要因势利导,应对得法,很有可能化不利为有利,成为促使昌乐工业突破困局的转机。于是,一个促进产业升级的应变之策迅速形成,昌乐人称之为“1234”产业提升工程。
  “1”,就是培植一个千亿级的产业,也就是珠宝产业,主要是加快中国宝石城改造扩建,力争3-5年中国宝石城总建筑面积达到260万平方米,年加工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
  “2”,就是培植两个过500亿元的产业,力争3-5年煤化工和食品加工产业销售收入都突破500亿元。
  “3”,就是培植三个过200亿元的产业,力争3-5年装备制造业、造纸包装业和以电子元器件、光伏电、新材料、生物医药为主的新兴产业销售收入都突破200亿元。
  “4”,就是培植四个过100亿元的产业,力争3-5年乐器、塑胶、农机制造和拉链织带产业销售收入都突破100亿元。
  敢想敢干,出奇制胜。作为培植产业的一个个案,昌乐积极推进珠宝产业整体包装上市,令外界大感意外:昌乐为什么要在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候选择珠宝上市呢?
  其实,仔细分析,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因为越是金融危机,上市的门槛越低,成本越低,股民的期望值越高。这就是机会,这就是商机。抓住了,昌乐的珠宝产业将迈上一个很大的台阶。
  于是,由华盛顿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博德昌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潍坊北大科技园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和昌乐宝石城珠宝有限公司三方共同运作,中国宝石城海外上市紧锣密鼓地开始运作。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把自己的优势尽可能地放大,昌乐工业就有了知名度,就有了竞争力,就能突破重围,获得新生。
  杀手锏之二:服务升级
  撑起一把伞,挡住风和雨。昌乐的决策者认为,在企业遇到困难的关键时刻,最需要扶一把,不管它,企业就会陷入危局,说不定从此就会破产倒闭。与企业同患难、共生死,这正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每一个干部的使命。
  昌乐世纪阳光纸业有限公司是全县的骨干企业,2009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亿元,利税1.8亿元。2009年春节前夕,受金融危机影响,原材料价格猛然抬高,而产品销售价格则一路狂跌,这家企业资金链出现了严重问题。不伸手帮一把,企业就会陷入危机,弄不好会就此垮掉。如果企业停产甚至倒闭,不仅财政税收受损失,而且会产生大量失业工人。
  企业的事就是政府的事。昌乐毅然作出又一惊人之举:以政府资产作担保,为这家企业贷款一亿元,帮企业渡过了难关。
  正如昌乐的决策者们强调的,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政府的职能变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对企业撒手不管。除了市场自由调节这只无形的手,还有政府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这两只手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是成功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所在。
  当然,政府的作为不光是资金担保这一项。近几年,围绕如何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昌乐大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实行政府全面提速、服务全面升级,让有限政府提供无限服务。昌乐的“小政府、大服务”模式,可以用三个词来归纳,这就是“一线工作、星级服务、限时办结”。
  一线工作,就是提倡机关干部沉到发展的最前沿、最基层,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交融,业绩在一线创造。
  星级服务,就是建立阳光服务大厅,实行全方位、全天候、一条龙服务。
  限时办结,就是实行承诺制服务,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能当场办结的当场办结,不能当场办结的作出限时办结承诺。
  实施服务升级工程,不仅转变了干部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而且大大方便了企业,使企业在金融危机面前重新树立起了信心。
  采访:山东日科化学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东日谈投资环境
  昌乐县的环境我认为不管是从党委,从政府对企业的扶持或支持力度,还是其它方面的服务,是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法比的,昌乐县的投资环境在我们所去的这些地区来讲应该是最好的。
  采访:潍坊开元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树高谈投资环境
  遇到金融危机,我们有党和政府作主心骨,一点都不害怕。
  杀手锏之三:投入升级
  越是经济危机,越是逆势而上,大抓投入,用昌乐人自己的话说,就是“大抓项目,抓大项目”。
  昌乐实行项目明细化管理,细化分解任务指标,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担子。昌乐把项目管理压到“三个层次”,抓牢“四个项目”。“三个层次”,就是县级领导干部、科级干部和一般干部分别抓好投资额不同等次的项目。“四个项目”,就是每名机关干部都按续建项目抓进度,新上项目抓开工,签约项目抓落地,在谈项目抓落实,全力抓好四个不同类型的项目。
  为严肃项目责任,昌乐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项目考核奖惩机制和项目挂牌督办制,对完不成序时进度,成效不明显的,公开通报批评,在全县形成了“不抓项目就是失职,抓不好项目就是不称职”的舆论导向。
  通过“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昌乐出现了“抓一个项目兴一个产业,上一个项目活一方经济,干一个项目富一方百姓”的可喜局面。
  非常之时,非常之举。正是通过这一个又一个的杀手锏、硬措施,昌乐在金融危机中从容突出重围。人们惊奇地发现,全球金融危机大气候下的昌乐一片阳光明媚:全县没有一个项目停工,没有一家企业停产,没有一个投资者停步,天天有外商落户,天天有项目开工,天天有企业开张………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2楼] 发表于:2015-01-23 09:16
鄌郚总编

昌乐巨变:工业篇(刘兴国 郭建华)

  巨变:工业篇
  第三集 无极
  地球其实很小,它是一个小小的村落,它的名字叫“地球村”。
  地球其实很大,在它上面很难找到一个地方,它的名字叫昌乐。
  昌乐与世界,曾经离得很远,彼此就像陌生人。而今,昌乐与世界贴得很近,紧紧连在了一起。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昌乐,知道在中国,在山东半岛的腹地,有一个姜太公曾经建都的地方,一个盛产蓝宝石的地方,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一个最佳投资的地方,一个随时会发生奇迹的地方。
  昌乐的对外开放起步于1992年。那一年,昌乐成立了经济开发区,尝试走向世界,到1995年,第一家外资企业落户昌乐。此后,昌乐的对外开放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逐步推向深入,为后来的大规模全方位对外开放、借力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但是,对外开放无止境,昌乐人不满足于已取得的那点成绩。因为,落后太久的昌乐太需要发展。这种发展,不是一般速度的发展,而是超常规、跨越式的科学发展。这就需要更充分、更有效地借助外力。
  借助外力发展自己,这不是昌乐的独家秘决。各地都在想方设法招商引资,竞争几乎达到了白热化。对于昌乐这样一个相对落后的小县,招商引资其实并无优势可言。在这种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昌乐又靠什么实现大规模的借力发展呢?
  面对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昌乐的决策者们确立了借势发展的新概念、新思路,这就是“融入”。融入潍坊中心城市;融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最终融入世界一体化的大格局。完成这个“融入”的“三级跳”,昌乐的对外开放才能开新局,上水平,大突破。
  借势要造势,要聚拢人气,要让投资者的目光投向昌乐。为了实现“三个融入”,新时期的昌乐人拿出团结包容、开放热情的新精神,广交天下朋友,全面推销昌乐。
  昌乐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新战略,不放过任何一个推介昌乐、结交朋友、争取客户的机会。
  “走出去”,三年来,昌乐先后20余次组织大规模的推介活动,潍坊国际风筝会、鲁台经贸洽谈会,青岛潍坊周,长三角、珠三角洽谈会,整个沿海发达地区,港澳台地区,每处都有昌乐人的足迹,有昌乐人的声音。只要一有机会,昌乐人就会向各界朋友“推销昌乐”,介绍昌乐古代和现代文化,介绍昌乐共建共享的和谐发展新理念,介绍“翻盖昌乐”的新气象,介绍昌乐的种种神奇和魅力,所有这些,引起了客商了解昌乐的浓厚兴趣。
  “请进来”,昌乐敞开怀抱,诚邀四海宾朋,接纳八方客商,欢迎各地朋友到昌乐做客,了解昌乐风情,体验昌乐魅力。
  昌乐打宝石牌,一年一度举办国际珠宝节,规模一次比一次大,规格一次比一次高,影响一次比一次强。
  2009年4月,第二届“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颁奖盛典暨第八届中国(昌乐)国际宝石节盛况空前。美、日、韩以及港澳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应邀到会,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嘉宾云集昌乐,数万人参加开幕式,各大主流媒体记者蜂拥而至。小小的昌乐,一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由国家旅游局、中央电视台、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协会、山东省旅游局、潍坊市人民政府、昌乐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这次盛会,历时13天,推出了“走进昌乐、体验宝都”旅游考察,旅游金牌高峰论坛,精品蓝宝石评比、珠宝展销订货会、重点项目签约仪式等14项重大活动。会上,昌乐被评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2009年12月16日,山东省最佳投资城市评选颁奖盛典在济南举行,昌乐成为潍坊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地方。
  让世界了解昌乐,让昌乐走向世界。推销昌乐的一系列大动作,使昌乐的知名度空前提高。昌乐,一度成为百度搜索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昌乐,正在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资金的流向具有天然的选择性,就像人,总是往高处走;就像水,总是向低处流。所以,建平台、造洼地,打造资金涌入的理想环境,这出新时期发展历程中特定的节目,正在各地轮番上演。昌乐的这出“筑巢引凤”大戏,又将如何开演呢?
  昌乐确立了这样一个优化环境的新思路:优化环境,软硬兼施,弱的强抓,软的硬抓,不干则已,干就一流,举全县之力,打造一流的投资环境。
  为了打造一流的环境,昌乐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造城运动”,昌乐人给它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翻盖昌乐。三年奋战、三年苦干,昌乐县城实现了“一年大变样、两年大变化,三年创一流”,这富有传奇色彩的突变,令许多人始料不及,对昌乐刮目相看。
  通过大力推进城市化,昌乐建起了一个个高标准的工业园、项目区,区内基础设施全部更新换代,配套成龙,由过去的“四通一平”、“六通一平”发展到现在的“八通一平”、“九通一平”。大批新项目落户园区,一个新型“城市经济园”正在崛起。
  为了打造一流的“洼地”,昌乐在大张旗鼓地抓硬件建设的同时,还下大力气抓软件建设,让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待得舒心,干得畅快。
  昌乐提出这样的和谐发展新理念:投资者发财,昌乐县发展,老百姓受益,干部出业绩,共建共享发展成果。外商说,昌乐这样的“共建共享”理念,让人听起来觉得既新鲜又实在,让人有亲切感。
  昌乐出台了《软环境建设十条规定》,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星级服务,限时办结”的新型工作模式,向所有投资者作出郑重承诺:“只要您来投资,剩下的事情我们办。”
  昌乐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县级行政服务局,设立了“一厅五中心”,实现了投资者“办证进一家门,收费凭一张卡,服务由一家抓,投诉由一家管”,大大方便了客户,被投资者誉为“政务超市”。
  采访:外商谈昌乐印象
  1、山东力美数码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合作伙伴:
  昌乐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给人的感觉是欣欣向荣,是一方投资创业的理想沃土。
  2、山东杰富意振兴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村田芳久:
  与昌乐合作已经超过四年,我感觉非常愉快,昌乐人民热情好客很有诚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山东比德文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舒欣:
  昌乐各级政府的服务质量做的非常的好,从产业园的开工建设,投产直至目前的量产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都给企业提供了无微不至的服务,我们在这投资感到非常的舒心,并且有信心把产业园做的更大更强。
  4、潍坊惠好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起大:
  来昌乐投资,交了很多朋友,和朋友们相处的挺好,就像一家人一样。
  5、昌乐亿克拉国际宝石之都项目董事长何在添:
  很高兴选择了昌乐,我带全家决心扎根昌乐,成为建设昌乐的一员。
  是的,无论是外商还是内商,他们选择了昌乐,融进了昌乐,就是建设昌乐的一份子。提升昌乐工业,昌乐需要广泛借力。只要交心交底,真诚坦待,我们的朋友就会遍天下。
  招商引资潜力无止境,只有把争取工作做深做细做活,才能赢得更多的客户,引来更大规模的投资。
  昌乐提出:要拿出“大胆挑战,敢于突破”的气魄,动员企业一切力量,利用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争取招商引资的一切可能。县级领导干部带头,人人抓招商引资项目,“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用尽一切办法争取投资者,特别是对昌乐发展起大作用的战略投资家。
  创新招商引资模式,也是实现突破的好途径。近三年,昌乐在企业上市上搞突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007年,盛泰药业有限公司在美国成功上市,开昌乐企业海外上市之先河。阳光纸业集团紧随其后,又成功在中国香港上市。这种新型的融资模式,立刻形成一股强力冲击波,引发连锁反应。潍焦、矿机、日科化学纷纷效仿,跃跃欲试,一股上市风潮在全县工业领域迅速形成。
  采访:县招商局局长王秀彬谈招商引资
  昌乐县这些年的招商引资工作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巧借势,借融入中心城区这个概念迅速向更深处向高境界迈进,为投资者展示了昌乐的美好未来。二是变观念,让投资者发财,昌乐县发展,老百姓受益,干部出业绩,共建共享发展成果这个理念,使广大干部群众改变了过去算小帐的传统观念,赢得了投资者的高度认可。三是筑平台,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县政府部门的优质服务,形成了投资洼地。四是强推进,县委、县政府始终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拿出政府的全部资源,帮助项目快速建设,我们的做法,通过投资者一波一波的宣传出去,使我们赢得了山东省最佳投资城市的美誉。
  三年来,昌乐招商引资不断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三年累计引进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710个,总投资215亿元,创造出又一个“昌乐奇迹”。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昌乐人把目光投向更远处。2009年,昌乐把这一年确定为招商引资突破年。以此为契机,不断开创借力发展的新局面,力争3-5年,大项目投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3楼] 发表于:2015-01-23 09:18
鄌郚总编

昌乐巨变:工业篇(刘兴国 郭建华)

  巨变:工业篇
  第四集 迸发
  1995年9月23日晚,山东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电视剧《七彩凤凰》,引起昌乐人的一片热议。
  这是一部纪实电视剧,描写的是一个庄稼汉扔掉锄头办企业的故事。创业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深深打动了观众。故事主人公的原型是一个昌乐人,他的名字叫沈孝业。
  而今,他创办的油漆厂已发展成一个全国同行业最大经营规模的民营企业,“乐化油漆、刷新世界”的广告语唱响了大江南北,为昌乐赢得了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乐化”牌。
  《七彩凤凰》播出十多年之后,又一个昌乐人的名字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她叫吴德香,恰好是沈孝业的同乡。她的经历与沈孝业不同,但创业的过程几乎如出一辙:不满足于扛锄头、种庄稼,走出农田闯天下。这位几乎不识字的农村妇女,从事过的行业不下七八个,最终毅然决定卖掉房子办企业。经过几年的打拼,她的小纸制品厂几经膨胀,如今已形成了大气候,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
  一个农村妇女当上了大老板,但她仍不满足。她说,有县委、县政府的关怀和鼓励,有眼下全民创业的好政策,自己没有理由歇脚止步。她的企业2009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2010年她打算再新上10条生产线,力争实现销售过10亿元,利税过亿元。
  从沈孝业到吴德香,似乎可以形象地涵盖昌乐人由农民变工人、变市民,最终成为企业家的轨迹。他们的奋斗史,似乎又一次验证了一个真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但是,这样的例子毕竟是少数。还有一大批昌乐人在创业的门槛边徘徊。有的人还是难以割舍流传了几辈子的祖训:“千买卖,万买卖,不如在家搬土块。”有的并不缺乏创业冲动,但苦于没资金、没经验、没门路,畏难发愁,怕这怕那。就在这种犹豫不决中,眼看着身边的一个个先行者摇身一变又成了大老板。昌乐要发展、快发展,单单一个沈孝业、一个吴德香是远远不够的,无论如何是不够的。时代呼唤千千万万个沈孝业、吴德香。如果60万人都觉醒起来,从犹豫不决中走出来,形成千军万马创大业的局面,那将会是怎样的一股力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昌乐的决策者们要做新时代的播火人,决心把60万昌乐人的创业激情全部激发起来,人人当老板,人人奔小康,形成一股足以改变昌乐落后面貌的发展洪流。
  昌乐制定“三力”战略,其中很重要的“一力”,就是挖掘内力。挖掘内力就是挖掘60万昌乐人的创业潜力,这项战略被称作“全民创业”。
  昌乐还提出一个“泛老板化”的新概念,“干部干事业,能人办企业,群众创家业”,就是全县60万人都要力争当老板。
  但是,要实现这样一个“泛老板化”的目标并不容易。农民变工人、农民变市民、农民变企业家,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昌乐发展史上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是让昌乐人脱胎换骨的艰难过程。
  为了唤起60万人的创业激情,三年来,昌乐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了五次大型的“全民创业”大会,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解放思想大讨论,组织了十几次有针对性的参观学习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思想发动举措,许多人真正触及了灵魂,鼓起了当老板的勇气。
  采访:新上项目农民谈解放思想
  以前也不是不想上项目,就是怕这怕那,总是下不了决心。通过参加几次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身边的先进典型,深受鼓舞。人家吴德香都能上项目,咱一个大老爷们怎么就不能当老板。所以,就干起了这个厂。
  万山集团,就是一帮农民受全民创业鼓舞办起来的企业。他们持续不断解放思想,大力开展全民创业,坚定不移推进发展,2008年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3亿元,利税82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13.9%和223.7%,成为潍坊市百强民营企业、工业百强企业。2009年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亿元。
  为了给创业者提供一个理想的创业环境,昌乐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度、首创性的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要用这一系列的硬手段,去搭建一个有利于全民创业的“大温室”,去催生千万朵创业的花蕾尽快绽放。
  采访:昌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高明谈全民创业
  我们农村信用社积极扶持群众创业,与团县委、县妇联、组织部联合开办了“青年创业贷款”、“妇女创业贷款”和“党员创业贷款”三大创业贷款产品,实现利率优惠政策和贷款绿色通道,为创业人员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截止目前已经累计发放各项创业贷款共计1.9亿元,累计支持创业人员2786人。
  昌乐提出一个“非禁即准”的原则,只要是法律允许的放心干;法律无明文规定的探索干;外地能干的照着干;外地没干的试着干。对各种规费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降低城市准入门槛,农民进城创业与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一切社会福利待遇。总之,凡是能提供的优惠全部给予,凡是能降低的门槛全部降低,凡是不利于创业的障碍一概扫除,一切以促进发展为准则,有利于群众发展创业就是最好的政策。
  结合推进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战略,昌乐大力加强创业基地建设,帮助原始创业者成就创业梦想。三年来,全县新建各类创业小区250个,其中村级小区123个。
  北关创业辅导基地是由城关街道北关村创立的一处村级创业基地,主要面向本村村民上项目而建。在这里,每周举办一期创业辅导讲座,主要是让本村已上项目人员谈创业经历和感受,帮助那些想上项目的村民出主意、解难题。通过创办这样一处创业基地,全村已有39户新上项目,占全村总户数的近十分之一。
  而在更多的地方,更多形式的帮扶活动正在深入开展。在乔官镇北展村,一种被称作“能人带动”形式的帮扶活动已大见成效。
  李新东是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他自己率先搞起了塑料项目。如今,他的厂子已达到年产塑料1.5万吨的规模,每年收入都在1.8亿元以上,是周边村子出了名的“大老板”。
  几年来,在他的帮扶带动下,全村已有60户上了塑料项目,全村几乎变成了一个塑料加工基地。谈起帮扶别人,李新东说,“一家富不算本事,全村富才是能耐。我是党支部书记,我应当有这个境界。”
  近几年,昌乐实施“能人带动战略”,干部带头、党员带头、大户带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象李新东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不胜枚举。
  鄌郚镇乐器生产基地入区户数71户,年产吉他500万把,被授予“中国电声乐器产业基地”称号。鄌郚镇依托这一优势,成立了吉他协会,协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帮助更多的人入区上项目,成为这个“俱乐部”的新成员。近三年,这个基地新发展吉他项目45个,从业人员达到1.1万人。
  依托优势产业,吸引千家万户上项目,是昌乐全民创业的一大特色。鄌郚的乐器、营丘的机械铸造、乔官的塑料和板材、红河的食品加工,成为人们新上项目的首选。
  采访:县中小企业局局长郄杰堂谈全民创业与主导产业发展
  培植主导产业和开展全民创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船大抗风浪。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新上项目的户,相互依托,抱团发展是明智的选择。小群体、大规模是全民创业的好方式,也是膨胀主导产业的好途径。
  构筑“温室”终于产生了巨大的“温室效应”。
  全民创业激发了人们的发展欲望。“要想富,上项目;想挣钱,当老板”,已成了60万昌乐人的共识。一批小老板应运而生,一个泛老板化的局面初步形成。
  2009年,全县新增民营业户4945户,比2008年增长15.4%;民营业户注册资金发展到1.8万户,注册资金58.8亿元,分别增长25.5%和22.8%,民营经济实现税收12.3亿元,增长20%。四项指标增幅均居全市第一位。
  一位农村党支部书记风趣地说:“过去流行种庄稼,现在流行种企业。”
  全民创业成为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的新兴力量。随着人们创业观念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民变工人、变市民、变老板,他们从农业领域走进工业领域,从农村地带走进城市地带,成为发展工业的一支新兴力量。而且,这支力量将会越来越壮大,就像涓涓细流汇成滔滔江河,他们将是这座城市的新主人,昌乐工业的新希望!
  全民创业结晶出一种新时期的创业文化。昌乐掀起的这场声势浩大的全民创业活动,改变了人的价值取向,提升着人的精神境界,焕发了60万人生机勃勃的创造力,“追求财富、创造价值、倡导竞争、激励奋斗”,成为新时期昌乐人的核心价值观,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昌乐人把它叫做创业文化。创业文化更是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它将激励更多的人求发展、求富裕,去创造昌乐的明天!
  工商部门统计显示,2009年昌乐每天有13个新项目注册,每天有13个新老板诞生......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4楼] 发表于:2015-01-23 09:19
鄌郚总编

昌乐巨变:工业篇(刘兴国 郭建华)

  巨变:工业篇
  第五集  创造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创造的历史。一个地方,什么时候创造力勃发,这个地方就会欣欣向荣;什么时候创造力萎缩,这个地方就会陷入低迷。创造力,是一个地方的生命力。
  昌乐人自古就有着非凡的创造力。
  远古时代,昌乐属东夷文化圈。昌乐骨刻文、昌乐石祖林和首阳山岩书相继发现,证明昌乐是东夷文化的中心。那个时候,昌乐先民充满神奇的智慧,充满无限的创造力。正是靠这种昂扬勃发、不可遏止的创造力,昌乐一路领先,曾经达到过中华文明的巅峰。
  早在姜太公来到营丘之前,“齐”作为一个文明中心已存在了上千年。《说文解字》这样解释“齐”字:齐是小麦成熟的象形,象征农业高度发达。有学者认为,齐地是小麦的原产地。由此看来,是昌乐先民最先发现了小麦。那时的昌乐人,就有这样不可思议的智慧。
  整个汉代,昌乐人同样具有非凡的创造力。昌乐汉画像石是中国汉画像石大家族中的佼佼者。昌乐的汉画像石,不仅藏量巨大,而且制作精美,有的堪称中国汉画像石中的瑰宝。从这些美仑美奂的艺术品中,我们仍能感受到当时昌乐人那种令人惊叹的创造力。
  唐代,昌乐人仍然不乏创造力。矗立在营丘古城姜太公庙内的这块石碑,一直在向后人诉说着昌乐人的惊人创造力。为发展农业,窦倓率昌乐人向恶劣的自然环境宣战,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昌乐人修筑了一条长达几十公里的水渠。这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被史学家记载于《新唐书》中。
  但是,进入工业文明时代,昌乐人的创造力突然萎缩了,昌乐在世人的视野里悄然黯淡了。
  当外地意识到工业的重要性,大力发展工业的时候,我们的工业才步履蹒跚、刚刚起步;当外地企业把眼光瞄准全球,迅速成长为全市、全省、全国领军的时候,我们的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这样的境界、胆略和气魄;当外地企业迅速与世界接轨,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时候,我们的大多数企业仍然处于“家族式”管理阶段;当外地企业纷纷创出响当当的品牌,在国际市场具有极高竞争力的时候,我们的大多数企业甚至还没有自己的品牌。
  为什么独独在工业领域,昌乐人不见了那种昂扬勃发、足以创造奇迹的创造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昌乐的决策者清醒地认识到,昌乐工业要改变落后面貌,实现全面振兴,必须唤回昌乐人那种沉睡已久的惊人创造力。历史上,昌乐人曾经创造过无比的辉煌。在工业化的今天,昌乐人照样能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再铸更大的辉煌。
  境界是创造力的基石。
  企业家境界有多高,企业的创造力就有多大。我们的企业家队伍,大多是从农民转型的,虽身份转型,但思想观念未必能彻底转型。现代化大工业要求“农民企业家”尽快转变为具有战略眼光的现代企业家。正因为如此,昌乐的决策者再三强调:要着力解决昌乐人的境界、胆略和气魄问题。
  一个提升企业家境界的“改造工程”陆续展开。
  昌乐举办企业家培训班。三年来,共请来50多位北大、清华的知名教授和全国资深经济学家为昌乐企业家讲学,重点讲现代企业制度、现代管理模式、企业营销战略,这些全新的企业经营之道,令昌乐的企业家耳目为之一新。
  昌乐先后多次组织企业家考察团到国内外着名的大企业、大公司,感受他们的大气魄、高境界,使大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认识了差距,明白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昌乐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县级领导每人联系一家企业,深入一线,走进企业,与企业家推心置腹,促膝长谈,共同商讨发展之路,使企业家树立了信心,鼓起了赶超先进创一流的勇气。
  采访:山东矿机集团董事长赵笃学谈境界问题
  县委提出“三个十年”理论,提出境界、胆略、气魄问题,我认为说到昌乐工业的点子上了。企业家只有境界提升了,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做成一流的企业。提升了境界,企业才有希望,昌乐的工业才有希望。
  矿机集团原是一家县属企业,后来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多年来,矿机集团几经起伏,一度出现严重困难。面对困难,他们实施企业大提升战略,通过科技开发,大力改造传统产品,重新焕发了生机。近几年,他们成立了山东矿机三矿通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了省级煤矿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研究开发煤炭综采设备、细粒煤洗选装备、非粘土制砖成套装备等产品,技术性能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企业三年三大步,步步上水平,2009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利税1.4亿元,如今的矿机集团已是全国同行业的领军企业。
  科技是创造力的源泉。
  近年来,昌乐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大力实施“科技兴县”、“科技兴工”战略,大抓科技,抓大科技,靠科技改造提升昌乐工业的档次和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昌乐县积极探索建立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的机制,初步形成了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支撑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自主创新投融资体制,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出台了《关于鼓励自主创新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和新获得中国名牌、驰名商标的企业实行重奖,对获得硕士、博士以上学位的人才,用人企业所花费的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费用实行计入成本核算等。近年来,县财政先后投入2000万元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科技投入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逐年增加。
  采访:县科技局局长赵业民谈科技创新
  我们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搞好自主创新,现在已经有105家企业建立了企业的技术研发机构,其中有35家被认定为市级以上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也有较快的发展,2009年全年能够达到16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41.75%,这也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前几天我们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山东省昌乐经济开发区是昌乐重点打造的高新技术示范区,2007年,投资1.3亿元筹建了4.3万平方米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从科研项目的立项、实施到成果鉴定和推广,实行一条龙式的全程服务,对进区从事科研的高端人才实行待遇从优,汇集了一大批高科技人才。
  仅2009年一年,昌乐县就吸引了高分子、医药、生物工程等专业的技术人才300多人进区创业,其中硕士210人,博士3人。目前,全县由科技人才创办的高新企业达20家。
  山东日科化学有限公司是由高分子材料专家赵东日博士创办的。他用自己研发的核心技术,生产出塑料助剂行业的顶尖产品--丙烯酸酯类PVC耐候抗冲改性剂,产品性能世界领先。经过几年的科技攻关,他已申请国内发明专利11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已授权发明专利9项。尖端科技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利器,目前,他的企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丙烯酸酯类PVC塑料改性剂生产基地,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同样成为潍焦集团不断发展壮大的“发动机”。潍焦集团坚持向科技要效益,大搞节能降耗技改项目,拆除了耗能高、污染重的18万吨焦炉装置,新增焦炭产能50万吨,企业年产能力一下子提高30%。同时,企业还在拉长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上做文章,新上粗酚深加工、食品碳铵升级改造项目。目前,三个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年可新增销售收入5亿元,利税5800万元。在潍焦的影响下,世界500强日本钢铁株式会社落户昌乐,与潍焦联手共建了山东杰富意振兴化工有限公司。
  科技已成为昌乐工业腾飞的翅膀。2009年昌乐新增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认定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企业技术中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6.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2.4%。
  品牌是创造力的结晶。
  企业的竞争力最终要靠品牌来显现,品牌是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通行证,也是一个地方工业化成果的硬标识。一句话,有了品牌,企业就有了身价,有了实力,有了生命力。
  引来一个品牌,兴起一个园区,带动一个产业。“比德文”现象颇值得人们深思。
  比德文公司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企业开发生产的比德文电动车是国内外知名的大品牌。2007年,该企业落户昌乐,投资10亿元兴建了比德文电动车产业园。品牌就是旗帜,品牌就是召唤。随着比德文入驻昌乐,多家电动车厂家闻风跟进,不到三年的时间,常州吉庆电机、大明车架、深圳高科电子、永达电池等17家配套厂家落户产业园,济南轻骑、山东鸢飞、青岛宝悦等多家电动车生产厂家也来“借光”发展。昌乐的电动车产业从无到有,迅速崛起,目前已发展到企业19家,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亿元。
  昌乐实施品牌战略,当然不单单靠品牌引进。昌乐的品牌战略是一个梯次发展的大战略,这就是“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由品牌概念统领整个工业,由点及面,全面提升。
  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昌乐的品牌战略已初见成效。有8家企业的9种产品获得山东名牌产品称号。它们是潍坊现代塑胶有限公司的塑料管、山东乐化漆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油漆、山东矿机集团有限公司的单体液压支柱、刮板输送机、潍坊永昌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的永昌牌冻分割鸡、山东梦金园珠宝首饰有限公司的梦金园贵金属饰品、山东蓝天首饰有限公司的贵金属饰品、潍坊乐化长乐铝塑制品有限公司的铝塑板、潍坊英轩实业有限公司的柠檬酸。有10大商标成为山东省着名商标,它们是“乐煤”、“时代”、“昌铸”、“梦金园”、“乐化”、“蓝天”、“嘉福”、“乐源”、“合力”、“好友”。山东乐化集团的“乐化”牌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据统计,昌乐县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对全县经济贡献率已达31%。“昌乐制造”日益具有影响力,“昌乐创造”开始初露端倪。
  2008年,昌乐县委、县政府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四家企业实行重奖,阳光纸业、盛泰药业、潍焦集团和英轩实业各奖励奔驰轿车一辆。昌乐工业终于走出低谷,全县所有企业家为之动容,老一代企业家热泪盈眶。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5楼] 发表于:2015-01-23 09:21
鄌郚总编

昌乐巨变:工业篇(刘兴国 郭建华)

  巨变:工业篇
  第六集  辉 煌
  多米诺骨牌效应,是一个颇有意味的现象。推倒第一张牌,就会引发连锁性反应,使整个牌阵倾覆。
  昌乐巨变是个“万花筒”,有形的变,无形的变,经济的变,社会的变,迅猛的变,静悄悄的变,令人眼花缭乱。那么,促使出现变局的第一推动力是什么?
  是工业化,正是声势浩大的工业化运动,牵一发而动全局,成为昌乐巨变的第一推动力。
  工业化一举改变了昌乐积贫积弱的局面,使昌乐人挺直了腰杆。
  多少年了,昌乐被戏称为“全市第二大县”、“传统农业县”,一直处于令人尴尬的境地,原因就在于昌乐工业落后。工业立县,工业强县,没有发达的工业,昌乐又如何立起来、强起来?
  经过不遗余力地推进工业化,昌乐终于有了成规模的产业,成气候的企业,有一定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品牌。工业发展起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工业化装满了两个钱袋子。县镇两级财政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众所周知,昌乐财政一直被称为“吃饭财政”,不论如何精打细算,总是捉襟见肘。于是,昌乐长期走不出“越没钱越办不成大事,越办不成大事越没钱”的怪圈。而今,通过“工业强县”,县镇两级财政连年增长。200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9.9亿元,2008年,达到13.5亿元,2009年达到14.8亿元。财政收入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工业。
  城乡居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2009年,昌乐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328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5000元,分别增长12%和20%。有了钱,腰杆自然硬,花钱就大方。近几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迅速攀升。2009年,肉蛋奶人均消费比十年前翻了两番。家庭用车、摩托车、无绳电话、电脑等新兴工业消费品市场拥有量,均居全市前列。
  采访 中国移动昌乐分公司经理韩秋剑谈手机市场
  昌乐移动公司有手机用户20多万户人,行业占全县人口的60%。据营业部门抽样调查,手机市场近几年很火爆,不断推出新型号、新款式、新功能,每半年就完成一次更新换代。
  工业化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使城市经济空前繁荣起来。
  工业化、城市化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昌乐近几年把工业化、城市化紧紧捆在一起,共同推进,一体发展。实施工业化,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条件,一批批工业园迅速扩张,一条条道路迅速打通,工业化成为城市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推进城市化的原动力。同时,工业化带来了人流、物流、货币流,又成为城市经济的生长点。以物流业为例,伴随工业化突飞猛进,大量原材料从外地涌入昌乐,大量产成品每天从昌乐运出县门,工业化使昌乐成为一个巨大的加工基地,于是催生了如火如荼的现代物流业。
  据统计,昌乐各类物流企业多达十多家,这些物流业成为“昌乐制造”的“搬运工”。
  昌盛物流公司就是这些蚂蚁式的“搬运工”中的一员。企业位于新规划的首阳山物流基地,总资产3亿元,年货物吞吐量2000万吨。
  工业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进步,居民幸福指数迅速攀升。
  工业化不仅改变了居民生产生活的硬环境,而且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的软环境,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都大为改观。
  采访:县卫生局局长张卫昌谈卫生事业
  近几年,昌乐卫生事业获得长足发展。在城市落实了医疗卫生保障制度,覆盖率达到100%;在农村,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县农民参合率达到99%以上。
  采访: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人事局局长刘树铭谈就业和社会保障
  昌乐县把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行就业准入低门槛制度,再就业培训基金制度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金确保足额发放,而且数额逐年增加。
  有钱好办事,钱多才能办好事。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得益于工业化,工业化成为昌乐人幸福生活的可靠保障。
  工业化彻底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了社会转型。长期以来,城乡差别、工农业剪刀差,成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特有现象。而在昌乐,城乡二元对立的特征尤其明显。由于工业化落后,工业不仅不能反哺农业,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农业成果,“传统农业县”由此得名。而如今,工业化的成果已开始由工业向农业渗透,由城市向农村延伸,这种新动向,昌乐人称之为“城乡一体化发展”。
  工业化造就了新型农村社区。这类社区,与传统的村落有天壤之别,因为在这里,不仅有别墅式的楼房,还有行政服务大厅,有超市连锁店,有文化活动中心,凡是城市有的,这里应有尽有,与其称之为扩大了的村落,不如称之为缩小了的城镇。
  工业化造就了新型农民。一方面,工业化不断创造就业机会,引发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这种新就业的农民,我们可以称之为“农民式工人”。另一方面,工业化引发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大量农民实现了就地创业,各类小工厂遍布乡间,农民一边种庄稼,一边办企业,这种新型农民,我们可以称之为“工人式农民。”据统计,近几年每年都有1万多农民涌入县城就业,2万多人就地开办了工商业项目。
  工业化造就了新型农村经济。以前,在农村经济构成中,种植业占绝对的大头。而现在,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靠工业、靠第三产业。一大批工业村、专业村、亿元村竞相出现。
  朱刘街道万庄村,通过工业兴村、强村,村集体积累达到10亿元。几年来,他们为村民解决了一系列福利待遇,60岁以上老人都有养老金,过生日都能得到一份不薄的“贺礼”,谁家的孩子考入大学,都能得到2000元以上的助学金。工业化,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村两委的战斗力、号召力明显增强。
  农业与工业,城市与乡村,工人与农民,曾经是那样阵营分明,不可逾越,但是今天,在强势的工业化面前,一切壁垒、一切分界都冲垮了。这就是工业化的伟力!
  工业化拓展了人们的无限想象力,给人以无休止的渴望。
  半个世纪前,昌乐县红炉社成立,几十个人,几十把锤,生产小农具。50年后的今天,这家红炉社已改名为山东矿机集团,2008年跻身“中国煤炭设备制造企业100强企业”。
  就在红炉社诞生的时代,绝大多数昌乐人还不知道什么是工业,更不可能懂得“工业强县”是什么含义。50年后,每一个昌乐人都清楚“工业强县”的极端重要性,都知道工业发达究竟对昌乐意味着什么。
  二十几年前,市场经济刚刚兴起,昌乐民营经济还十分脆弱,纳税过万元的企业还不足30家。那时,人们不知道民营经济的前途会怎样,结局是什么。二十几年后的今天,昌乐民营企业纳税过亿元的3家,过5000万元的5家。
  仅仅是十几年前,昌乐县农业占GDP比重还高达60%以上,农业人口高达50万人。人们不知道昌乐要多久才能变成一个工业县。十几年后的今天,我们每一个昌乐人都清楚地看到了这个历史性的跨越。
  渤海,古称北海。昌乐的两条大河丹河、白浪河经过千折百回,最终都回归于它的怀抱。
  北海的潮起潮落启发了庄子,于是有了鲲鹏展翅的寓言。庄子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这个寓言故事,它的文化含义也许是指工业家腾飞。
  北海的广阔无垠启发了姜太公的智慧,于是有了姜太治国之策,使齐国由弹丸小邦迅速成长为东方强国。使齐文化一枝独秀于海岱之间。北海岸,是工商业文明的重要海岸。
  首阳山,北海南岸迎接日出的第一山。登高望远,远处是无限风景。
  站在新世纪的新起点,昌乐人看到了工业化的前景无比绚丽。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