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2-11-15 17:18
昌乐 刘文安

《山东作家》[特稿]第五届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交流发言选登

《山东作家》[特稿]第五届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交流发言选登
  阿华--
  诗人伊甸说:诗歌是我血液的另一种流动方式。我认同。
  二十年来,诗歌已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一部分。感谢命运赐我笔墨与纸张、泪水与起伏,让我在生活之外,找到了更广阔的人生背景。
  写作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坚守理想与锻造品质的过程。正是诗歌,让我变成了另一个意义上的我:自然、坦荡、真诚、智慧。
  谁也不知道自己能在诗歌路上走多远,但是写作着就是幸福的,就是快乐的。
  关于阅读,我确实有很多欠缺。我应该是个对词语天生就比较敏感的人,正是靠着这种敏感,才把写作支撑到现在。当然,我知道,仅仅靠敏感和激情是不会让自己走得很远的,所以我目前要做的,就是要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自己的写作慢下来,让诗歌努力掠过浮华,向最深、最远的方向挖掘。
  我相信一首好的诗歌,暗藏着诸多的玄机:就像一棵茂盛的大树,带着枝条的刚劲、绿叶的葱郁、花朵的芳香;我相信一首好的诗歌,应该是从血管里流出来,带着浓郁的悲悯和乡愁;我也相信,一首好的诗歌应该是善良、干净、有光芒的。
  如果不能做搏击长空的雄鹰,那就让我做一只在它身边歌唱的夜莺吧。
  东涯--
  这次研讨班学习内容丰富,且前瞻性、理论性、针对性、拓展性及实用性都很强。每位授课老师都谈到诗人的态度问题和诗歌精神。林莽老师说,我们要为自我、为心灵而写作;首师大驻校诗人王夫刚说,诗人要真实坦然地面对社会,拒绝虚假写作;《诗刊》编辑蓝野说,写诗不能妄自菲薄;《十月》编辑谷禾说,诗人要提高自身境界;诗歌评论家燎原说,不要让世俗权力和欢乐形态上的写作取代诗人们通往经典道路的抱负。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这些话对我们是警醒,是指引。我想起于坚在一首诗中讲到:“左边是汽车奔驰 右边是/弹冠相庆的知识分子/穷人食指 目不斜视 两袖清风”.在一派媚俗、媚利、媚权的氛围中,固守诗歌的精神尊严,少一点功利,经得住孤独,用思想进入诗的腹地,写出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作品--我想,这应该是我们的自我要求,也是各位授课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他们也都谈到了要加强诗作者的个人素养。一个诗人要写出高品位的作品,除了要具备高超的艺术才华,更需要具备光明的人格修养,通过精神的凌空蹈虚和人生经验的深度思考,达到人与存在的精神和艺术的双重邂逅。诗歌不仅仅是诗歌,还是修为、眼界、气质、文化和思想,是人的行走和彰显。一个虚假的人写不出真性情的诗歌,那些虚假写作,最终是--也必然是--腐木上的花朵,无法避免凋谢的命运。
  作为女性诗歌写作者,我比较关注对女性诗歌的评价。谷禾提到女性诗歌往往依靠才气、灵气和感觉写作,存在着写作境界不够的问题。这也是我在写作中思考的问题。我认为诗歌是没有性别的。因为诗作者是女性,就降低了对诗歌文本的要求,这本身就是一种性别歧视。在泛写作时代,女性诗歌写作者更需要克服无难度写作,走出怡情化模式,通过深度思考,写出有格调、有份量的作品。这应该成为我们自觉的写作姿态,也是女性自身写作价值的完美体现。
  燎原通过解读已故诗人海子的诗剧《弑》,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宏富,并且是深沉、老辣的海子,使我们对当代中国诗人曾经有过的诗歌抱负及能力有了一个具体的参照性的感受。这在当下诗人使命感的错位和缺失状态下非常重要。当下诗歌写作者众,表情安静而端庄,真正心无旁骛地沉下心来致力于诗歌创作,致力于写出震撼人心的好作品的诗人则少之有少。真正的创作是从思想开始的。燎原说,《弑》将人类文化中的多种信息,尤其是把本时代与广大民间的众生百态植入古典场景的大幻像中,转现出人类历史寓言和社会政治寓言特有的震
  憾力。我不禁思索,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诗歌抱负?是浅显地,表象化、概念化地描摹时代、解释时代,还是像海子一样通过渗透、交融、超越,从不同侧面表现时代情绪,体现时代的快乐和痛苦?燎原老师给了我们答案。燎原还对海子的语言进行了具体剖析,让我们看到海子对多种语言系统的调动和戏剧性情景的设计能力。语言是抵达思想的手段。我们需要运用具有穿透力的语言直指事物的本质,给人心以力量和艺术质感。
  金秋九月的研讨班在人生旅途上是非常短暂的,但在我们心里留下的感受、领悟和友谊是永恒的。艾略特在评论叶芝时曾说,一个作家到了中年只有三种选择:完全停止写作,或者由于精湛技巧的增长而重复自身,或者通过思考修正自身,使之适应于中年,并从中找到一种完全不同的写作方法。我们都已人到中年或正在去往中年的路上,这次培训让我们能够通过老师的讲座和学员之间的交流重新思考修正自身,相信我们会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写作方法。
  冷吟--
  诗坛存在的各种争议无疑对诗歌写作是有益的,我们不妨做一个旁观者,温和视之,一笑了之,然后继续埋头走路。借一句老话,写自己的诗,让别人辩论去吧。我们还要学会拒绝。拒绝非诗,拒绝伪诗,拒绝低俗的诗。作为一个诗写者,你必须保证自己生产的东西具备起码的诗的特质。我不反对口语诗,但当下口语诗中存在的散文化倾向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同时,诗人是社会的良心,千万不要让自己的诗歌染上功利色彩和媚俗趣味,保持诗歌的纯洁性依旧是每个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朱建霞--
  通过学习,我进一步端正了写作态度:诗歌应呈现时代精神,诗歌的核心价值体系要体现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保持足够的湿度、热度、敏感度,高起点、高境界从周围的小环境发掘大主题。
  要树立诗歌精品意识:用真诚把握生命的本真。通过作品来寻找自己,完成自己,放大自己有效的生命。诗歌是情感的,体现的是生命的气息。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不断超越现实。
  处理好与时代的关系,找准自己的坐标,保持诗人的品性:诗歌要有所担当,大到体现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小到个体的内心。
  从听从内心盲目写作,到了解诗歌的叙事、抒情、细节、技巧:诗歌是为生活的奔波而停下片刻看月亮的心情。诗歌善用表现恶来表达某种对善的向往,引领我们走向心灵的至高。写作的手法,不是随意铺陈。
  田暖--
  诗歌是我灵魂的一个出口,诗歌是一种很隐秘的事件和存在。在当下的诗歌创作中,不管是民间的口语写作还是知识分子写作,其实都是诗歌的表达方式,我觉得不应该在这样的问题上纠结不休。用找到适合自己的语言或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内心,呈现自己的个性和思考,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诗歌最终是要靠文本说话的,诗歌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担当、独特的个性气质和创新,在诗歌的裂缝中找到自己生存的位置,让诗歌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也是诗歌存在的理由。这种说法可能有让人产生假、大、空的嫌疑。我想补充说明的是,关于“思想”,可以是大的思想,也可以是小的见解和认知,或思考;关于“担当”,诗歌担当的可以是个人的、内心的,也可以是生活的、社会的和历史的等等,是诗歌文本的承载和指向;关于诗歌的“独特的个性气质”,是诗歌的个人气息,是一个人的诗歌区别于另一个人诗歌的个性品质;关于“创新”,主要是指语言的、语境的、情感的、想像的、结构的,甚至是断裂的与谐和的等方面的继承与创新。
  在以后的诗歌写作中,我还要多读书,多思考,多感知,多下功夫,不断提高自己的修为和学养,形成自己更鲜明的个性和认知,写出比较让人满意的作品。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鄌郚文学
文史千古秀 功名上景钟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