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6-12-21 13:33
鄌郚总编

刘秀英:一张老照片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9-01-10 14:24
鄌郚总编
  一张老照片
  作者:刘秀英
  看到这张老照片,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记忆像小河涓涓流淌,流向那遥远又可爱的故乡。
  这是一张拍摄于1983年的老照片,当时正值国家经济刚刚起步,那是改革开放不久,农村承包责任制也刚刚落实,全国的农民都憋着一股劲,满怀信心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那时的我们平时吃的还是掺着玉米的粗粮,精细的白面只有在过年的时候买上一点留着包饺子,全家美美的吃上一顿,至今我还记得当时流连在嘴里那白面的细腻甜滑的美妙滋味,现在吃再好的面食也没有当初的感觉了。
  我的老家是安丘新村,那里虽是山区,但土地肥沃,营养充盛,非常适合种植农作物。印象最深的就是番薯,家家都种,吃不上白面,但有清糯香甜的红薯,白薯填饱于腹,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那是我的父亲远在潍坊上班,好几个月回家一次也是因为交通不便利。母亲一手拉扯我们三人长大很不容易。我的大姐,二姐很小就跟着母亲下地务农,而我也跟在后面滥竽充数。那时的日子虽然艰苦,却也快乐简单。我村南面是水库,水库两边是高高的白杨树,水库的上面有一条小桥,我和村里的男孩子们经常到河边去甩石子打水漂,看谁漂的最远,拿着简易的鱼竿去钓鱼,浅滩上留下一串串青脆童真的笑声。。。。。。偶尔,父亲回家时会捎给我们一些惊喜-------大姐的一条红色的纱巾(当时很流行,但稀有,不像现在,什么材质图案的围巾都有),二姐的一条格子长裙,我的一双小皮鞋,当时在村里能穿上皮鞋,也算是一大荣耀了,我都兴奋上好几天呢,虽然穿起来不如母亲做的|“千层底”舒服。每次父亲要离家上班时,我便撒泼使诈,哭闹着拉扯他的衣袖不让走,想想幼时的我只是不善于表达对父亲的爱,便以行动来留住他,真是可笑又有点可怜呢,所以感同身受,如今我已为人父,都是尽量在工作之余陪陪女儿。照片上是我们五个,我大姐,二姐,还有我叔家的的大哥和大姐,数我最小,个子也最矮。黑瘦黑瘦的,有点营养不良的感觉。如今每个人的变化都很大,褪去年少时的青涩,纯真,取而代之的是中年人的成熟,从容与洒脱。大哥小时憨厚老实,学习勤奋刻苦,考上了上海交大的研究生,后来又继续读博,凭着一股子韧劲与拼劲,现在已是交大的博导,学校一流的高端人才,真实时间最能验证一句真理:“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而我也是时时以大哥为榜样,激励自己,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有毅力,恒心,贵在坚持。
  在我8岁的时候,父亲单位允许带家属。于是我们一家五口举家北迁,来到潍坊大家洼,也就是现在的滨海。当时的大家洼可谓是荒草丛生,到处是一片盐碱地。那是楼群少,车辆少,街道上也泠泠清清,不像现在车水马龙,高楼林立,人声鼎沸,就连晚上也灯火通明,小区到处都是跳舞锻炼的人们。我大姐接了父亲的班到集团上班,二姐也招工到潍坊的一家企业上班,年幼的我也上了碱厂的子弟中学。
  再后来,生活也一点点好起来,盐碱合并,集团蒸蒸日上,开发区也展焕新颜-----一座座超市,一家家饭店,一个个服装市场都雨后春笋般萌芽生长,公路上的私家车也多起来,现在更是新型一种节能环保型车辆------电动汽车,轻便小巧,无噪声,无尾气污染,这一切都是经济在发展,科技在发展的有力证明呀,想起小时连自行车都稀有的日子,哪想到三十年后的变化之巨大呀。
  如今姐姐们都以结婚生子,家庭幸福美满。而我也拥有贤惠的妻子,可爱的女儿,在工作繁冗,亚历山大时,想想自己的父母,妻儿,肩上的担子益发沉重,但又坚定明朗,责任心时刻提醒着我“要充满正能量,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为家庭为社会,加油,努力,不止步。
  空闲,坐在桌前,看着这张老照片,不禁浮想联翩,时间真是恍如白驹过隙,从那个艰苦的年代一步步走到今天,历经时代浪潮的冲刷洗礼,练就一副钢筋铁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抚怀昨天,珍惜今天,憧憬明天。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