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2-11-17 21:58
昌乐 刘文安

无怨无悔从教路——鄌郚镇北鄌郚中学教师刘乐春


  刘乐春,男,196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鄌郚镇北鄌郚中学教师,历任北鄌郚中学团支部书记、团委书记、教导主任、政教主任、业务副校长等职。曾获得全国中学少先队创造性活动竞赛创造杯奖、山东省教育厅、团省委 “奋飞之鹰”活动优秀组织奖。多次被评为镇县级优秀教师,德育工作县级个人、德育标兵、优秀工会积极分子、二五普法先进个人。
  无怨无悔从教路
  ——鄌郚镇北鄌郚中学教师刘乐春
  “三十多年来,我有过寂寞、有过伤心、有过贫穷,但内心里始终有一种信念支持着我,那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孩子们那渴望知识的眼神!”这是刘乐春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
  历尽沧桑终不悔
  他任教的北鄌郚中学地处昌乐县西部偏远山区,这里没有繁华都市的喧嚣与流光溢彩,只有山区独有的宁静与简朴。弹指一挥间,从教30多年里,他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时光,洒下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经历了人生的艰苦与磨难,收获了幸福与甘甜。
  1981年昌乐六中毕业的他高考落榜后,被村党支部推荐当了一名民办教师。有人说,他是站在大山下教书育人的,苦了一个人,幸福百千家。且不说刘乐春在当时1981年一个月24元民办教师工资难以养家糊口,单是照顾那痨病在身的父亲,他就要费尽心力,还要每天翻越两道大沟、两条山岭步行去当时离村8里多地的原鄌郚公社时马联中任教,学校缺六年级数学教师,他担任,学校又缺七年级地理教师,没有学过地理知识的刘乐春现学现教,学校八年级毕业班物理学科又没有教师教,他又毛遂自荐担任毕业班物理教学,一周25节课,还得备课、批改作业、课下辅导,从早忙到晚,他从没喊累叫苦,校长老师们称呼他是一个能“围着桌子转的老师”。
  1983年8月,全公社大调动,刘乐春又被调往离家20里地的的原鄌郚公社苇沟联中任教。苇沟联中为我县最西南方,与临朐县的西河疃村为邻,学校坐落在光秃秃的山上,连院墙都没有,人称“鸦辣子山”,山上兔子不拉屎,几棵苍老的槐树在风中摇曳,傍晚的猫头鹰的叫声更显出一片凄凉。县教研室孟繁柳主任于1982年春第一次到学校听课见此情景说 “你们老师能在这儿待住就了不错了,简直不可设想”。刘乐春来到学校报到,看到这样的景象不以为然,他作为大山里出生的孩子早已习以为常了,每天都一张笑脸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用一腔热血一头扑在了工作上。先担任毕业班的物理,初二年级又缺数学老师,领导让他担任,他高兴接受;初三化学王俊芝老师忽然犯了头晕病,要休假,他又担任。王老师病愈后,刘乐春才放下化学课,可学校又缺初二的语文老师,学校领导找刘乐春商量,他二话没说又应下来了。学校要成立团支部,也推荐让刘乐春一块担任,刘乐春又愉快接受了。谈到这些,他总是憨厚的笑道:“吃苦我不怕,我能干就行,就是担心干不好,呵呵……”。
  师爱浇开幸福花
  1984年春天,学校又推荐刘乐春任初二、一班班主任,学生永远是他心头最大的牵挂。山里的孩子穿不穿得暖、吃没吃得饱,刘乐春总是挂在心上。有个北冯村叫赵阳阳的学生,父母离婚了,刘乐春发现她穿得很单薄,坐在教室里直发抖,爱心油然而生。他买了一件毛衣给她。学生鞋子穿破了,他送;贫困学生们练习本用完了,他自掏腰包;学生没钱交学费了,他垫上。就这样,刘乐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
  67岁的战恩是当时西山旺村的支部书记,他的3个女儿刘乐春都教过。谈起刘乐春,老战伸出大拇指:“这个老师了不起。我们住在这山沟沟里这么多年,还没有一个老师对待我们的孩子这么好,并且又这么能干,孩子来家就直夸奖呢。”
  老教师陈金平与刘乐春共事过21年,他说,到了夏季雨汛时,苇沟村西河涨水,冲倒了过河的小桥,刘乐春就一个个亲自护送学生上学,常常把自己弄得一身泥水,可到了学校后卷起裤脚就上课。晚上晚自习放学,学生要经过一片玉米地,学生都害怕,刘乐春总是打着手电筒护送学生回家。早晨起来,他第一个站在学校门口迎接学生的到来,他第一个敲响了学校那个用钢轨悬挂做的钟。他作为一名山村中学普普通通的班主任,以平常的心做着平常的事,又用平常的事教育感染者每一名山区的学生。
  1984年,刘乐春因工作需要又被调往了现在的北鄌郚中学,任毕业班语文课程,兼任班主任,刚接任的是“渣滓头”班,人人都不敢接任,但是他拿出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一个一个的做学生工作,一家一户的晚间家访,常常要到晚上10点还没有回学校。学生刘子俭,生性怪癖,成绩较差,他就手把手的教,课下心与心的交谈,发现成绩及时表扬,还让他担任了副班长,在春季田径运动会上,在刘子俭的组织下,班级成绩名列全级第一名。期末考试刘子俭的成绩列全班第11名,并顺利升入了高中,毕业典礼后,刘子俭拉着刘乐春的手,久久不愿离开。元旦、春节、教师节,各种各样的贺年卡、明信片雪花般的从四面八方飞到刘乐春老师的手中,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献身教育吐尽丝
  1990年身为民办教师的刘乐春,经学校校长推荐,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潍坊师专,并正式转为公办教师。1991年元旦后,学校还没有放寒假刘乐春又主动请求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北鄌郚山区学校实习,名义上是实习,担任的却是9年级毕业班的语文课外加班主任,他又一头扎到了工作堆里了。1992年毕业时,凭借班长的条件,完全可以申请留在潍城条件好的城里学校,这在常人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是当学校征求刘乐春的意见时,刘乐春毅然决然,办完手续后,头也不回又来到了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在北鄌郚山区继续他的耕耘。有的人不理解,凭着城里的优越条件,为何偏偏来这人人都避之不及的山里学校?他说“我真心的热爱北鄌郚山村的学校,如果山区需要我、家长需要我、孩子们需要我,在山区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不会后悔,因为我是在这山村长大的,我不能忘本!”
  1993年因为工作努力,他以全票通过当选为学校政教主任,当时学校15个班,近900名学生,他除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外,还负责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刘乐春白天要负责各班级学生的卫生、打水打饭秩序、自行车摆放、课间操秩序、学生违纪教育、安全工作监督检查、班级量化打分……工作的繁重可想而知,可是他从没有喊冤叫屈,每天带领班主任、各班班长检查量化打分评比,召开会议总结点评,为使学校有一个井然有序的教学环境,他使出了自己所有的力量,换来的是学校教学秩序的井然有序,学校环境的面貌一新,同学都把学校当做自己的乐园,学校的草坪青翠茂盛,冬青树茁壮成长,无一名同学攀折花木,桃树杏树李子树果实累累,在花坛内近在咫尺,却无一名同学偷摘,前来参观的上级领导、村支部书记、家长都为学校这样的管理惊叹不已,但谁能知道这里面浸透了他多少的汗水与心血?
  北冯、青石河等村的学生离校远,上学不方便,食宿在学校,他主动承担了这些留校住宿生的辅导和管理工作。辅导他们做功课。晚上,孩子们睡了,他带领班主任查岗,清点人数,关心学生夜宿安全,然后再批改作业,备课。夜里还要起来巡视学生宿舍。2005年冬天的一个深夜,东李村学生李淑华忽然发高烧,他了解到李淑华同学母亲有病,父亲李复兴又在昌乐打工,他就背着学生深一脚浅一脚的往村卫生所跑,到那里时候,汗水已经湿透了他的衣服。等开门后医生一量体温39.5摄氏度,刘乐春就陪着学生在那里输了两个多小时的液,然后又送学生回校,夜里3点半,他又不放心查看该学生情况,发现不但不见好转,还呕吐不止,昏迷不醒,他立即电话鄌郚医院120,背着学生上了救护车,一直陪她到天亮。第二天,家长赶到鄌郚医院,看到病情好转的孩子,紧紧握着刘乐春的手,不知说啥好。
  刘乐春为了山区的孩子倾尽心力,他从不因为自己家距离学校远而耽误学生们一节课,无论是寒风刺骨大雪纷飞,还是烈日炎炎酷热难耐,还是阴雨连绵大雾迷蒙,他都坚持按时到校工作。“身教重于言传”,他用一颗对山区教育厚重而执着的爱心赢得了广大山区老百姓和孩子们的厚爱。他经常私下里和学生谈心,鼓励胆小怕事内向的学生,一旦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就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转变了很多后进生,孩子们在刘乐春老师的爱心教育中一点点的成长,看着他们的变化,刘乐春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走在教育的春天里
  1994年,因工作成绩显着,原北鄌郚乡党委、政府任命刘乐春为北鄌郚中学副校长,这一上任一干就是18年,他始终扎根在这山区贫瘠的土地上,从来没有动摇过,也从来没有后悔过。凭着对山区教育事业的挚爱,凭着对山区教学工作的不懈追求,他摒弃了一切私心杂念,将育人工作放在第一位,历尽心血默默地无闻无私奉献奉献着。
  身为业务副校长,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重大,丝毫不敢懈怠,一直担任毕业班语文课程,还要安排处理学校的教学业务工作,听评课、教学理论研讨、教学常规检查、青年教师培训指导等等的工作,有时觉不着到了中午,不知何时又天黑了。尽管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异常繁重,但是却他被理得井井有条。由于工作扎实认真,2000—2003年学校教学质量由全县第十名上升到全县第6名,学校被评为县级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2010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入全县前5名,连续被评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2011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列全县第4名,过去1990年以前全县20名靠后的“老落后”,有这样的突飞猛进,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刘乐春本人也先后获得全国中学少先队创造性活动竞赛创造杯奖,山东省教育厅、团省委 “奋飞之鹰”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国少工委、团中央学校部、中国少年报社、辅导员杂志社颁发的“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杯奖”。并多次被评为镇县级优秀教师,德育工作县级个人、德育标兵、优秀工会积极分子、二五普法先进个人等。
  30多年如一日的坚守,他就如一颗青松扎根山区教育,无私地、默默地奉献着,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博大情怀……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鄌郚人物
文史千古秀 功名上景钟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