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6-12-22 20:20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东城街道办弥南村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19 21:35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东城街道办弥南村
  弥南村位于临朐县城南2公里、东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3公里处;仲(济南仲宫)临(临朐)公路北侧,弥河东岸,县城南侧。东界吕家庙村,南与烟冢铺村接壤,北与县园艺场毗邻,西隔河与城关街道水磨村相望。聚落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南北长680米,东西宽480米,村庄占地490亩,呈长方形,主街南北向。
  明洪武二年(1369),张姓自山西省洪洞县迁此立村。因处弥河东南岸,有一条长胡同,得名弥南胡同。《张氏族谱》云:“吾先祖讳巨贤于明洪武二年,由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居青州府朐邑城南弥南胡同,迄今已四百余年矣……”。1949年始,简称弥南。后街李氏于洪武中叶自山西迁入;解放前于姓迁入;崔氏自崔家河迁入;前街李姓自七贤店迁居;周氏自大周家庄迁入;解放后朱、郎、郝、刘、邬、祝、王、陈、冯、窦、常、片、赵、程、钟、国、傅等姓先后移民或入赘迁入。现有张、于、崔、李、周、朱、郎、郝、刘、邬、祝、王、陈、冯、窦、常、片、赵、程、钟、国、傅22姓,张姓占总人口的85%。共570户,2180口人,均为汉族。有5户16人信奉基督教。
  明至清宣统二年(1910)属仁寿乡上庄社;1930年属第二区恒济乡;1952年属第一区(城关)弥南乡;1956年区划调整,属营子区弥南乡;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属南流人民公社;1959年12月组建七贤人民公社,属之;1984年4月社改乡(镇),属七贤乡;1993年6月撤乡设镇,属七贤镇;2003年1月,成立东城经济开发区,属之;2004年3月,成立东城街道,属之。
  村耕地1650亩,俗称青崖、上崖、下崖、林前、北河、大路东等地,耕地多系褐土、淋溶褐土,土质肥沃。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和玉米。解放前,最好的地块粮食亩产仅125公斤。1958年,临朐县园艺场在该村北建设青年果园、“三八”妇女林和“书记林”;1961年,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将大部土地退回原生产队,只保留苹果园107亩。1970年后,粮田灌溉条件得以改善,粮食亩产800公斤以上。经济作物系桑蚕、黄烟。解放前桑蚕生产初具规模,有3家手工缫丝厂。20世纪50年代中末期,黄烟生产达到高峰,其收入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80%;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属桑蚕生产鼎盛期,时有桑园500亩,田、路、渠边桑树1300亩,养蚕户均达1张蚕种,其收入时为经济支柱。1980年,产茧20816斤,为七贤公社村之最。解放后逐渐扩大瓜果蔬菜种植,50年代弥河滩盛产的红瓤大西瓜曾一度闻名四乡。80年代,农业产业化调整,栽植山楂树160亩,户均年收入300元,建蔬菜大棚21个,户均年收入1.3万元。
  村民素有家庭饲养猪、鸡、鸭畜禽之传统。1990年后,养殖业向规模化发展。建养鸡大棚5个、养鸭大棚17个、奶牛养殖小区3处,共养奶牛20头,户均年收入3.5万元。
  清朝中期,由沂水县杨家城子村传入的花炮制作工艺,闻名全县。1949年,花炮发展到响炮、礼炮、焰花等种类。村集体时所有劳力都参加制作销售,时为生产队的副业,系主要收入之一。20世纪50年代,誉称为临朐人之歇后语“弥南胡同的爆仗—个顶个”。1958年,村民李江元、张元度赴济南会演,夺得冠军;应邀进京参加国庆观礼和焰花晚会,燃放亲手制作的“大礼花”,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誉。十年动乱期间,几乎失传。1978年后,老艺人被请出,组织青年到外地考察学习新技术。1983年始,全村近300户制作、销售焰花爆竹,户均年收入2000元以上。1985年,省外贸以备订货,将花爆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各国。1986年始成为潍坊国际风筝会专用礼花;1988年,全国城运会指定焰花。焰花爆竹销售到省内外。1992年9月29日,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到山东访问,省专邀弥南焰花燃放,外宾观后即席题词,大加赞赏。德国有一商务公司隆重开业,特派专人订购焰花“二龙戏珠”。1994年,临朐县腾霞焰花有限公司成立,职工30人,有万花筒、红梅迎春、丰年乐、凤凰展翅、金蝴蝶、万紫千红、转花盘等20多个品种。焰花爆竹充满文化气息,50年代初,村民焰花就有“解放台湾”、“万箭乱射蒋介石”和“都鲁门钻尿壶”等名堂。90年代,花炮厂设计制作的焰花“二龙戏珠”和“瀑布”深受观众青睐,闻名遐迩。后因焰花爆竹的原料多用化学药品,危险性大,政府三令五审严禁非法制作销售。2008年底,弥南焰花爆竹生产被彻底禁绝。
  20世纪60~70年代,农业学大寨,村民整地改土,兴修水利。1300亩耕地变为“大寨田”,河滩新垫地500亩,1965年,被评为县“学大寨先进村”。1970年,在村南青崖顶修二级扬水站1座,村东、村北打2眼机井,田间水渠配套,能排能灌。1981年春,在村北河滩修建水电站1座,引弥河之水发电,投入义务工12万个,筑挖引水渠3000米,尾水渠500米。1982年元旦始发电,用2台机组,容量110千瓦,年发电量13万度,并入县电网。2008年春县征用土地,水电站被拆除。
  村民营经济起步早,发展快。1980年后,村发展日用百货门市7家、理发店5家、维修店9家、建筑队13个、交通运输业户68家,从业人员280人,年收入400余万元。2002年秋,在村内建县钢材市场、建材市场和奇石文化城,带动经商户63家,运输专业户190家,从事加工安装、建筑工程、服务行业者共117户。民营企业8家。1996年,张荣伟征地30余亩,新建临朐伟华玻璃有限公司,年产值2500万元,职工70人。张延军创办临朐圣诺钛业有限公司,征地18亩,专业从事钛材、镍材及复合材料等;2002年,取得“T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具有D1、D2级制造资格,职工45人,年产值1200万元。现有汽车153辆,农用车115辆,拖拉机、脱粒机、粉碎机、播种机、布畦机43台。村第一个购买轿车的是张荣伟。
  1970年,全村通电,户户用上电灯,家用电器与日俱增。现户户有电风扇、彩色电视机、80%之户购置电冰箱、洗衣机,电脑200台,空调35台,手机1150部。90年代初,村有交换机,第一个安装固定电话的为张泮祥;第一个购买手机的是张延亮,摩托罗拉牌,价值1.71万元;1996年,村全部安装有线电视。2007年,投资13万元,实行电网改造,空中线全部移入地下。村变压器2台,容量分别为160千伏安、315千伏安,全村年用电量50万度。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6000元。
  解放前,村有水井6眼,靠肩挑人抬供人畜吃水。1978年后,多户在庭院自打压井。1999年,在县自来水公司帮助下,共投资6万元,铺设管道2000米,家家用上自来水,水源为烟冢铺供水站。
  1982年秋,始行新村规划,每户规划面积231、288、346平方米不等;扒掉土屋,建新砖瓦房。修建长300米、宽7米东西大街1条,宽12米南北主街1条,小巷2 条。2000年,村民全部入住砖瓦房,多户室内瓷砖铺地,装修气派时尚。2005年,投资50余万元,对村内街道全部实施水泥硬化,安装路灯38盏。
  逢老人节、春节,村为每位70岁以上老人发放现金100元;春节给困难户发放一定数量的救济款。
  清朝末年,村有私塾。民国时期有4位开明文人相继办私学。解放后村建小学1处,教师4名,在校学生80名;1952年,成立完全小学,教师12名,在校学生230名;1970年,开设初中班,增设两届高中班。1983年底,初中合并于青崖头学校,小学迁址村东首,建起新校舍;1993年,开办幼儿园。1996年,在村东南角,规划土地40余亩,新建弥南中学,教学楼1座,教师40名,在校学生240名;2008年夏,学校更名为朐阳中学。
  村有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65人,其中硕士5人,博士3人。
  解放前,村医张明瑞,字辑五,1913年生,10岁学徒,20岁行医,祖传眼医,曾闻名乡里,在县城民主路中段开设中药铺1处,字号“成春堂”。1964年,村设卫生所1处,医生1人;1968年,实行村办合作医疗,村“赤脚医生”4名;1972年,设卫生室3处,卫生员5人;现有卫生室3处,医生6名。2007年,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
  解放前,村有闻名乡里的“京剧子弟班”。解放后,青年自发组织的业余演唱队得到县文化馆的重视,派专人指导。演唱的主要剧目有吕剧《借年》、《墙头记》、《小姑贤》、《李二嫂改嫁》、《王定保借当》和歌剧《三世仇》等。自1953~1980年演遍四乡。1966年秋,唱着“语录歌”到10公里外的辛寨镇双沟村送演《三世仇》;1979年春节期间,参加公社汇演获奖。
  村民第一次看上电影是在1954年的一个晚上,影片为《智取华山》。因“电影”陌生,人们好奇,村民几乎家家锁门闭户,扶老携幼争往观看。看电影者尚有多村观众,人山人海,拥挤不下,晚到者,只得在银幕后观赏,俗称看“反面”。
  解放前后有180人参军入伍。其中张永治、李树贵参加过抗美援朝。烈士两名:李彦柱,1915年6月生,1945参加革命,战士,1947年在临朐县杨家河马鞍山牺牲;张素义,1944年4月生,1964年入伍,1966年4月入党,1973在本村牺牲。
  弥南村地灵人杰,人才辈出。
  明中至清末,张氏6世祖巨贤是有名的乡贤;7世张忠是处士;9世张奇(字麟阁)是康熙年间贡生,13世张叙(恕)出任县丞。
  据光绪《临朐县乡土志》记载:“张麟阁,康熙间贡生,弥南胡同人也。授朝城县教谕。训土有方,居乡亦循循雅饬。”
  清代秀才有张正瑄、张学恕、张来森、张建秀。咸丰年间崔氏名人、秀才崔丙壬书写“卧虎山”三字为原称“老鼠山”的朐山正了名。
  李树臻,1926年生,1945年参加革命,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师政委。张荣安,1942年生,潍坊市巨龙集团总载。张良升,1945年生,曾任临朐县教委党委书记,1994年被潍坊市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张荣耀,1945年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讯处处长,高级工程师,大校军衔。张良泽,1950年生,1970年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教授,文职五级。张继华,1955年生,曾任杨家河乡乡长、县广播电视局副局长,1990年在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被潍坊市政府表彰为“先进个人”,2001年11月,在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被山东省统计局、省第五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评为“先进个人”,2004年受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嘉奖1次。张泮洲,1960 年生,1981年参加工作,任徐州市师院副院长,教授。张卫东,1961年1月生,现任县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县政协第八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张晓东,1962年生,1992年赴莫斯科国立师大留学3年,现任中国建筑材料及设备出口总公司驻莫斯科办事处主任、俄罗斯西比姆公司总经理。张良明,1962年生,1992年研究生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1995年博士生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任烟台毓皇顶医院脑瘤科主任。张景瑞,1963年1月生,任青岛科技大学党委组织部长、教授,2003年在防“非典”工作中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记三等功。李金龙,1965年2月生,1996~1997年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进修,现任泰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张龙江,1970年生,潍坊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副主任。张鹏,1974年生,1997年入伍,青州第二炮兵士官学校副教授,中校军衔。
  1978年,村妇代会主任曾现婷出席全国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张荣鑫,曾任县计生委副主任,获1990年国务院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国家级先进个人”、1992年山东省计生委“全省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1998年被山东省计生委记二等功。1995年7月,村党总支书记张泮祥被潍坊市委授予“市优秀党总支书记”。张春梅(女)当选为潍坊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张良恩当选为临朐县第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
  1947年,“还乡团”疯狂反扑。时任自卫团长张三星、农会副会长张希忠、财粮干事张良贞惨遭杀害。
  1960年4月,县科委派村人去济南、诸城等地学习制造和发射土火箭,以降雨防雹。后经11次试验,发射土火箭49支,射程稳定在1500米左右(最高约达2000米)。1977年6月6日在该村发射高三七炮弹和空炸炮弹;是年6月19日、23日,进行两次高炮人工降雨试验。1978年5月8日和1979年9月20日又在该村试验两次。
  1963年4月16日(古历三月二十三日),七贤公社特大火灾事件中,村干部张元永、张泮花(女)、张淑君(女)3人遇难。
  1963年6月底,大雨连绵,弥河洪水暴涨,第三生产队组织部分劳力到水中捞树,有3名社员不幸被洪水卷走。
  1967年6月,青岛知识青年13人,下乡到该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根据上级部署,1972年12月全部返回青岛。
  1998年11月28日,仲(济南仲宫)临(朐)公路弥南弥河大桥建设工程竣工通车。大桥共18孔,每孔跨径20米,桥长364米、高10米,桥面全宽19米。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久祜等省市县领导到现场祝贺。
  2008年冬,镇政府派工作队到村安全检查时,发现曾庆芝在家制作焰花爆竹,当即没收原料并将其行政拘留15天。释放后,她又转移到王家楼亲戚家继续制作焰花爆竹。2009年1月13日中午,召集亲友帮助装药时,不慎发生爆炸,酿成4死1伤的大事故。
  光绪年间村中建庙宇1座,纪念尧、舜、禹,名曰“三圣堂”。20世纪60年代因失修倒塌。
  张家老林里的大白杨树高约40米,树干直径100厘米,是弥南村的标志树,亦为名木。树北5米处是马状元(马愉)后姥姥的坟墓,立有墓志碑。占地18亩的张家老林里竖着5座大石碑,后面一座是张家始祖张太公的纪念碑,前面4座记载弥南张氏家族的繁衍史。“文化大革命”中树、碑均被毁。
  村有古槐1棵,树高20米,胸径1米,冠幅8米,树龄250余年。
  1958年,村设中共党组织。历任党支部书记及任职时间:张良喜(1958.3—1961.12)、张永敏(1962.1—1975.12)、张泮祥(1976.1—1999.6)、张荣玉(1999.7—2001.9)、张泮赫(2001.10—2002.12挂职)、张泮福(2003.1—2004.11)、张荣武(2004.12—)。
  历任村长、高级社社长、大队长、村主任为:张元春(1945.2—1946.12)、张元宗(1947.1—1948.6)、张明仁(1948.7—1953.6)、张永治(1953.7—1955.12)、张永敏(1956.1—1958.6)、张永治(1958.7—1963.12)、张泮祥(1964.1—1975.12)、张泮太(1976.1—1983.12)、张三勤(1984.1—1987.12)、张荣玉(1988.1—2002.3)、李长海(2002.4—2002.8)、张希恩(代)(2002.9—2004.10)、张素宝(2004.11—)。
  供稿   张良琨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