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2-11-17 23:06
昌乐 刘文安

我爷爷是个遁世文人

  我爷爷是个遁世文人
  刘文安
  一世祖讳让甫于洪武二年自直隶枣强县迁来昌乐城北二里建立聚落,沿用原籍村名,亦称懒鞭,示不忘本也。四世祖讳英最先来鄌郚,我们系五世祖讳述从玉皇庙迁来鄌郚的,最先在上东山落户,到了乾隆年间,十世祖讳子胜从刘家庄始来鄌郚东依马驹岭,西傍九曲河开户东庄,传到我爷爷已是第二十一世。
  我爷爷讳馥堂生于1898年11月,祖上是典型的耕读人家,主要是我老老爷爷讳邦清、老爷爷讳鸿坤,开办了永增商铺,经营高崖当铺的分铺捎当,家庭生活十分殷实,我爷爷也就有条件苦读私塾,读书习字。本家也成了乡里四坊的书香门第,我爷爷虽未功成名就,尤擅书法而载誉乡里,不负众望,字迹娟娟为鄌郚第一。在长久的岁月里,我爷爷算是个笔匠,平时里抄书笔耕,执笔公事外柜,也在私塾学堂教过课,我爷爷也会些中医,也帮扶着邻里街坊开方问药,逢年过节,进入寒冬腊月就挥毫泼墨,慕名求联者众,听我父亲讲自家的都是推延到大年三十才边写边贴。在当时的鄌郚街我爷爷算是个乡间文人。
  门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因为练就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国民党51军驻临朐时,把我爷爷请去从事文职宣传,可是我爷爷生性胆小怕事,待了没几天,就偷着跑了回来,当兵的过来要人时,幸亏被自家的当保长的大爷给拦截下来,为此,我们家后来出了了60斤秫秫,算是还人情。到了1940年,刘汉三组建抗日三十二大队,请我爷爷干文秘,由于我爷爷性情儒拙,不肯也不会应付公差、招待人,没几天就被辞掉了。当年日寇扫荡,张天佐的团部和县政府从崖下店子迁来了郑家庄驻扎,省立中学就是现在的昌乐一中也从上皂户搬迁到高山南麓的刘家沟复课,我爷爷也被请去干了教员,由于战局混乱,省立昌乐中学被日军焚烧了好几次,一度在辗转中复课,我爷爷干了几个月就辞职不干了,他还是喜欢清静安然的农家生活,可是他的学识和毛笔字太出名了,此后又被盘踞在雨落山的厉文礼部四团团长辛永功请去干书记员,可是在审打“犯人”时,那惨烈之形把我爷爷吓得尿了裤筒,当时把辛永功的鼻子都气歪了,只能遣送回家,由于我爷爷的“无用”,一直蛰居在东庄,做了个职业笔匠,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保佑了我们家门得以安宁。
  老人们提起我们家的家世,对我的爷爷讳馥堂和我二爷爷讳馨堂感慨颇多,我二爷爷从小就爱摸牌赌钱,生性好赌,可谓不务正业,后来一直在鄌郚大集上打理馒头、小菜之类的小生意,而我爷爷虽饱读经书,却是个无用傻才,做了一辈子百无一用的文人。有时我就在蒙昧。假如我爷爷,不是厌倦军旅,干了国民党所属的文职宣传,或是跟着共产党员刘汉三干了文书,或者是在国民党四团干书记员,哪怕是在昌乐一中干教员,我不敢想象,我们本家的运命是什么?
  现实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假设,我不在意别人说我爷爷是无用傻才,我却感受了一个战乱文人散发出最慧智的的光芒,爷爷本分,无意苦争,自弃于乱世,避祸于浮名。每每提起我爷爷,难免说三道四,这要是跟着共产党刘汉三干了文书,在两党对峙年代,说不定留下什么祸根。要是干了国民党,即便战争不死,也只能会去了台湾,更说不清会不会给家门留下灾难,反正解放后也没好果子吃。我二叔也不忘补充几句,我的一个老爷爷在东北奉天教书,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后来竟不知所终,家里祖坟一直给他空着个坟头。即便是我爷爷一直干了省立中学的普通教员,在那个年代,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我真的为我爷爷的“无用傻才”不以为耻,感到欣慰,其实我们家族都是出了名的强汉子,一个比一个强。祖祖辈辈出了一个老实本分的,就是我的爷爷。我父亲弟兄两个,都是性情暴戾之人,我父亲没上过学,18岁就学了木匠手艺。我叔上完了昌乐六中,本来安排干农村医生,结果被人家算计了没干成,也学了木匠,“家财万贯,不如薄技随身”,还是算个好,有了一技之长,总能养家糊口。我们这代人即便在生活困难的年代里,也过着并不艰难的生活。到了1976年正月初八,也就是我八岁的那一年,我爷爷走完了他平淡无奇的一生,落土为安,也是我们村有史以来最后一个被土葬的老人。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鄌郚文学 刘文安文集 田园笔谈
文史千古秀 功名上景钟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