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6-12-23 13:24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冶源镇栗沟村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18 19:54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冶源镇栗沟村
  栗沟村位于临朐县城西南17.5公里、冶源镇政府驻地西南4公里处。东邻老崖崮村,西与平安峪、赤良峪两村接壤,南隔水泉山、大南山与米山、王家河两村交界,北与葛拉、石湾崖两村相邻。迟(家庄)平(安峪)公路自村北横贯东西,交通较为便利。
  明初,肖姓自今山西省洪洞县迁此立村,后徙。清康熙年间(1662~1722),尹氏有贞、克凤及族人自镇内北杨善村(时称小杨善)迁入定居,得名尹家屋子。后因村西沟边多栗树,改名栗沟。现有尹、李、姚、聂、吴、马、白、申、张、王、房、冯、杨、胥、高、傅、刘17姓,共385户,1350人,均为汉族。以尹姓人口为多。
  明至清宣统二年(1910)属临朐县礼让乡朱阳社,宣统二年至1929年属冶源区朱阳社,1930年属第四区平安镇,1944年当地解放后属纸坊区冶源镇,1952年属第二(冶源)区平安乡,1958年属冶源人民公社,1984年社改乡(镇)后属冶源镇。
  村耕地1176亩。栗沟村历来为桑蚕之乡。1952年,平地始种黄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兴起。现有民营企业6家,产品以化工、硬质合金为主。村民尹兴磊,在宫家坡工业园创办临朐恒昌化工有限公司,固定资产300万元,年销售收入1500万元。
  1972年,始行新村规划建设,由生产大队出工建土坯草房,1980年,始建砖瓦房。1993年,实施老村搬迁,不到1年,民居全部集中到原村东岭,腾出良田37亩。2004年和2008年,分别硬化南北主街1条,南北大街4条,总长3000多米,安装路灯50盏。
  栗沟是远近闻名的缺水村。风调雨顺时,从1眼29米深井提水吃,4人合伙往上拔,手磨出硬茧,被草绳磨出深沟的井口石,三四年须换一次。遇大旱,须翻山越岭,到5里路外的米山、冶源、福山坡等村挑水吃,常从当年9月,一直挑到来年7月。有时一担水挑两年,即除夕夜去挑水,待排号取水担回,已开始放鞭炮过年。接雨水饮用是常事,人们编歌谣形容这一窘况:“栗沟庄,不嫌脏,下起雨来老少忙,锅碗瓢盆叮当响,人人淋得顺腚淌”。因此,外村姑娘不愿嫁栗沟村。
  1962年至1985年,倾全村之力,先后人工开凿20米深大口井3眼,钻探180米深井5眼,均未出水。村民悲观失望,认为栗沟村是绝地。1986年,请山东省水利专家杨佃俊实地勘察定位,由德国友好人士斯伯特捐助人民币30万元,在村西钻出1眼180米深富水井,村民吃上甘甜的自来水。井成之时,全村男女老少欣喜若狂,家家户户放鞭炮、包饺子以示庆贺。春节,有村民在大门春联上写道“找水多亏杨佃俊,吃水不忘斯伯特”,横批“饮水思源”,以表感激之情。
  1972年,用柴油机发电,家家用上电灯照明。时有儿歌一首:“栗沟村,不简单,柴油机,自发电,一到晚上如白天”。
  新中国成立以来,村中子弟升入本、专科院校67人。其中,在读硕士、硕士8人,在读博士4人,博士后1人。
  村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有百年历史。几乎年年“玩正月”,以“小戏之村”称颂乡里。民国初年,吹奏艺人李汉明一支唢呐、笛子吹遍四邻八乡。新中国成立初,村有京剧子弟班。20世纪50年代,村民聂春光组建50余人演唱队,唱京剧、打花棍、扭秧歌、踩高跷,演出京剧《捉放曹》、《打渔杀家》、《拾玉镯》等传统剧目。60年代,团支部书记聂春早组织30余人业余文艺宣传队,演唱革命歌曲、说相声,演出吕剧《小姑贤》、《王定保借当》、《借年》,歌剧《龙凤面》、《白毛女》、《三世仇》等,吕剧《李二嫂改嫁》获公社汇演一等奖。70年代至80年代,演出吕剧《墙头记》、《都愿意》,歌剧《野营路上》、《边防军民》等;多次到邻村送演。2010年,聂芳金等人成立中老年活动俱乐部,演唱吕剧选段、扭秧歌、唱红歌等,颇受群众欢迎。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有25名青年参军报国。胥兰海,1939年参加八路军,曾任解放军空军某航空学校校长(师级),已故。为国捐躯的英烈有尹桥、尹安、姚荣会、李文彬、姚荣彦、聂芳兴、姚荣窝、尹传友、胥经五、李金国、尹传文。
  村人多有建树。尹开礼,曾任淄博市档案局副局长兼档案馆馆长,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已故。尹开连,现任解放军海军青岛潜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大校军衔。李学善,曾任海军某部司令部管理科科长(副团职)。尹长健,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山东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等职,荣获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称号和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尹刚,现任山东省劳动保障厅劳动保险事业处处长。尹开孝,曾任聊城市土地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副县级),病退住聊城。聂志国,曾任青州市东夏镇党委书记,青州民族职业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副县级),青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尹开芳,中学高级教师,1956年10月出席山东省扫盲积极分子大会,荣获奖状和奖章。尹兴禄,张店电机厂主管工程师。尹兴社,曾任嵩山乡党委书记、县政协秘书长、县地震局局长,1990年获中共潍坊市委、市政府农业先进工作者称号,参编《临朐县志(1988—2000)》、《临朐村镇志略》,主编《李家庄大事集》和临朐《尹氏族谱》。尹开吉,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职中石化研究院。
  老山,在栗沟村西南1公里处。相传有一金蚕,在西北土山吐丝,到此做茧,当地人称做茧为“蚕老了”,故名此山为老山。山呈南北向,面积1平方公里,海拔390米。山巅突兀,顶平,两侧有60米高悬崖峭壁。清乾隆初年,山顶修建大圣、蚕姑、送子娘娘、药王石大夫等庙宇。每年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四乡村民赶来烧香,祈求平安。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重修庙宇并立碑。1951年,庙宇被毁。2006年,为保护古迹,开发旅游景点,邻近村民自动出工捐款,复修诸庙,并刻碑纪念。今老山悬崖峭壁,松林茂密,庙宇古朴,围墙耸立,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清光绪初年,为防匪患,邻近村民合力,在老山顶用巨石建起高5米、宽2米、长3000米的围墙。1926年和1928年,土匪于三黑、刘黑七,两次到村抢劫,躲进老山围子的人、畜,免遭劫难。
  1976年农历五月九日晚8时许,栗沟等村遭百年不遇雹灾,雹大如核桃,持续半小时,平地积雹约20厘米,黄烟、果树、小麦、蔬菜被砸毁,500亩成熟待收小麦,颗粒无收,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万元。灾情发生后,县成立救灾指挥部,无偿援助化肥、种子、地瓜苗,帮助恢复生产,度过难关。
  摘自临朐县史志办公室编纂的《临朐村镇志略》。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