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6-12-25 19:07
鄌郚总编

石龙脖子的传说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9-03-22 14:44
鄌郚总编
  石龙脖子的传说
  青州东南30里,有一条蜿蜒起伏的山脉,最高的一座名唤“蟠龙山”,山高海拔260米,主峰险峻,耸立于弥河东岸。据康熙《临朐县志》载:“城东北十里而龙山,山椒有黑石蜿蜒盘回,酷似龙形,长艮三四里,中有沟,断为二。旧传元至正十七年,有龙见此,因名。下有深潭,盘亘山底,乡人祈雨者多应。据《光绪临朐县乡土志》载:“又北稍东八里为龙山,在龙山社南境,巨洋水经其西,山椒有黑石蜿蜒蟠回,酷似龙形,故亦名“蟠龙山”。山绕向西北与“劈山”、“黑山”、“鳖盖”等山组成一条山脉;各山腰间都有宽高3米的层层鳞片甲状岩石突出,蜿蜒虬屈,紧紧与“蟠龙山”相连,宛若一条巨龙,蟠沿群山六里遥,探身弥河岸边!盛夏山草旺盛之季,碣黑的“石龙躯体”上下杂草随风摆动,远处看去,向一条粗大的巨龙活龙活现;在云门山脚数十里之外,峻山蟠龙景像清晰可观;近于“龙身”岩层之下,还能听到龙蛇运动的“簌簌”声音,真可谓:远观巨龙蟠山腾飞之像,近听苍龙越河入海之声,实乃奇景!但蟠山长龙至弥河岸中断,跷颈无首,这里面曾有一段神奇的故事;
  古有传说,很早以前,弥河下游时有洪泛,殃及两岸庄农;有老者特请“南蛮子”法师察治。时年洪发,隐见一条巨龙,蟠卷三山,尾跷龙山,头伸弥河间与一群神羊戏斗,致洪迅涨,水高三丈,旋河搅浪,摇山成壑,两岸塌方,只见“南蛮法师”口念咒语,施展法力,镔铲一挥,巨龙身首分立,洪水息!
  龙断其首,一腔鲜血如柱冲天,洒溅群山6里余远,灌满山脚沟壑,土被染成血色,沟土最红者一条在龙山区秦家庄南3里处,当时称“龙血沟”;年久,后人渐以土色命名,叫成“红沟子”,此沟两侧,红土层即粘且硬,取土用盐水和泥制跺炉芯,甚是耐火。冬初,周围数十里好多农民,前来此挖土跺炉心,生炉取暖,耐火省煤。
  又有养“鸭兰”鸟者,取土让鸟土浴,羽毛变红,色泽鲜艳,后被贩鸟者发现,前去挖土,在青州大集兜售“龙山红土”,供“百灵”、“鸭兰”鸟沙土洗浴,鸟更漂亮。实是沂蒙弥河流域的特产“龙山红土”。
  被铲龙头,法师携其江南,置于会暨山脉之上,立刻化做一座山岗,因山酷似龙头状,赐此山名 “龙头岗”。江南才子游经此山,赋诗云曰:“白发相将意态闲,心激物我两虚间,“龙头岗”上临空望,见尽江南万叠山。
  龙头被“南蛮”带往江南之时,途径青州市黄家楼镇李家庄与临朐县龙山区宫家庄交界土岭之上,其龙头流下两滴眼泪,随即在岭边涌出二泉,形成一潭,其水清澈,久旱不干,引水灌田,禾壮粮丰。此泉人称“龙眼潭”, 泉水甘甜,亦疗眼疾,名扬百里内外,人民纷纷前来祈求神水,却病延年。为感恩“神龙”,人民在此建“龙王庙”一座,祈求平安,方圆十余里无冰雹之灾,天旱求雨多有灵验。
  巨龙失头,其脖身即化为鳞片甲状岩石,昂首挺拔,凸于弥河东岸,弥水流此盘旋,形成丈余洞深,龙脖状千年岿然不动!故留下“石龙脖子”名传至今。现位于临朐县龙山区安家庄村西南1.5公里弥河东岸。有去此挖掘“龙脖骨”化石者,刮其粉,外伤者敷之,即刻止血消炎,奇效!
  龙断其首,神羊立化石羊百只,散立弥河中百米,与“石龙脖子”遥相呼应,绿水白羊,崎岖姿态,河水流经此处,激起浪花一片,如歌如泣,景致壮观。若汛洪漫延,石羊时隐时现,岸边观之,便知河水深浅,过往商旅,淌河者安。
  “石龙脖子”与“石羊”的故事,古今以来,在云门、蟠龙山间弥河两岸广泛流传。
  作者:秦广业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