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8-12-28 08:33
鄌郚总编

看闺女

  看闺女
  作者:白金科

  在昌乐,端午节按习俗是要看女儿的。凡是出了阁的闺女,不论年龄多大,娘家人都要去看望。
  节日里走亲访友,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在娘家人的心里,看闺女尤其重要。中国人讲究一窝一块,是说一家人和和睦睦地聚在一起,但为了生计,一些人总归是要走出家门的。而这些走出家门的人,又有男女之分,如果是家中的男丁,即便你走到天涯海角,也是家中的一份子;闺女则不同,闺女大了就要嫁人,嫁了人在娘家人的心里就是“人家”的人了,婆家再近,也是“人家”。
  于是娘家人就挂念着,时不时地要去看看闺女在“人家”那里过得咋样,而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更是非看不可的。
  中秋节和春节是中国的两大传统节日,两个节的含义就是团圆。一家人围在一起热热闹闹,唯独少了闺女,做父母的、做兄弟姊妹的心中自然酸楚,于是要去看看,了却一些相思之苦,这是人之常情。可端午节也要看闺女,这就有些令人费解了。
  众所周知,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似乎怎么也与看闺女联系不上,但在我们这里,每到这个节日,却一定要看闺女。我思之再三,揣度出做父母的良苦用心。
  俗话说“吃了端午粽,方把袄来送。”在过去艰难的岁月里,棉袄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抵御严寒的衣服了。严冬过后是春天,但春天里往往气候不稳定,时冷时热,所以即便进了温暖的春天,棉袄也不敢轻易收藏起来,以防“乍暖还寒”。等到了“端午”,气候基本上就大定了,就是说,夏天真的来了,所以端午节一到,便尽可以将棉袄收藏入柜,换上轻便的单衣,潇潇洒洒地进入夏天。
  在我们每个人的头上都顶着四个字——衣食住行。中国是礼仪之邦,老祖宗将“衣”字冠以首位,可见在老祖宗的心里,脸面是重于肚皮的,即便是简便到“温饱”二字,也是将“温”字排在前面,这也充分说明了“衣”的重要,毕竟衣不遮体是见不得人的。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大多数百姓是贫困的,每天都在为温饱而努力。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妇女在家中是没有地位的,除非熬到了老祖宗的辈分上。贫穷的日子往往是有棉无单,有单无棉。有那一星半点,也需先尽着公婆,尽着夫婿,尽着儿女。做母亲的一路走过来,最知道个中滋味。端午节一到,就该脱去棉袄换单衣了,这时做父母的就会惦记着闺女在婆家有没有单衣可换,于是包上几个粽子,急切切地去看看闺女,将平日里积攒的几文铜钱偷偷塞给闺女,好叫闺女扯三尺布料,做件过夏的衣衫。
  或许是亲情延续了传统,或许是节日浓了亲情。我自揣度,对与不对,已是泪湿衣襟了。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