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1-01 10:11
鄌郚总编

封禅

  封禅  封禅是帝王祭天地的典礼。战国时,齐鲁有些儒士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应到泰山上祭祀。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梁父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相传古时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秦始皇、汉武帝都到泰山上去封禅。自秦汉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把封禅作为国家大典。《大戴礼·保傅》:“封泰山而禅梁甫。”《史记》有封禅书。
  《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四回“盟召陵礼款楚大夫会葵邱义戴周天子”详细讲了桓公要去泰山封禅受到大臣谏阻的事。“盟事已毕,桓公忽谓宰孔曰:‘寡人闻三代有封禅之事,其典何如?可得闻乎?,宰孔日:‘古者封泰山,禅梁父。封泰山者,筑土为坛,金泥玉简以祭天,报天之功。天处高,故崇其土以像高也。禅梁父者,扫地而祭,以像地之卑。以蒲为车,菹稽为藉,祭而掩之,所以报地。三代受命而兴,获佑于天地,故隆此美报也。’桓公曰:‘夏都于安邑,商都于亳,周都于丰镐。泰山梁父,去都城甚远,犹且封之禅之。今二山在寡人之封内,寡人欲徼宠天王,举此旷典,诸君以为何如?’宰孔视桓公足高气扬,似有矜高之色,乃应日:‘君以为可,谁敢曰不可!’桓公曰:‘俟明日更与诸侯议之。’诸侯皆散。宰孔私诣管仲曰:‘夫封禅之事,非诸侯所宜言也。仲父不能发一言谏止乎?’管仲曰:‘吾君好胜,可以隐夺,难以正格也。夷吾今且言之矣。’乃夜造桓公之前,问曰:‘君欲封禅,信乎?’桓公日:‘何为不信?’管仲曰:‘古者封禅,自无怀氏至于周成王,可考者七十二家,皆以受命,然后得封。’桓公艴然日:‘寡人南伐楚,至于召陵,北伐山戎,刜令友,斩孤竹;西涉流沙,至于太行,诸侯莫余违也。寡人兵东之会三,衣裳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虽三代受命,何以过于此?封泰山,禅梁父,以示子孙,不亦可乎?’管仲曰:‘古之受命者,先有祯祥示征,然后备物而封,其典甚隆备也。鄗上之嘉忝,北里之嘉禾,所以为盛,江淮之间,一茅三脊,谓之”灵茅”,王者受命则生焉,所以为藉。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祥瑞之物,有不召而致者,十有五焉。以书史册,为子孙荣。今凤凰麒麟不来,而鸱鴞数至,嘉禾不生,而蓬蒿繁殖;如此而欲行封禅,恐列国有识者必归笑于君矣!’桓公嘿然。明日,遂不言封禅之事。”
  《西湖佳话》“孤山隐迹”一文中,写和靖隐居不仕,不与士宦同流合污,以见其情操之高洁。读其诗,字字皆以隐逸为安。既老,恐侄与侄孙,不克全其志,因自造一墓于孤山之庐侧,以见其归隐孤山之缘。先是祥符中,天书(即天降之书。这是指当时大臣王钦若密请宋真宗假造“天书”,欺骗人民的事。)见于承天门,一时,大臣如王钦若等,皆称封禅泰山,夸示外国,此谀政也。故和靖临终,曾题一绝句,以自明守正之意,兼讥刺当时。诗云: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从上可见,封禅之事完全是封建帝王为自己歌功颂德欺骗人民之举。(来源:中国风俗辞典)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民俗大观
回复 引用 顶端
位置: » 竹影大观园 » 礼仪习俗 » 封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