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1-01 10:48
鄌郚总编

洁身自好 

  洁身自好  明清理学盛行,极大地压抑和束缚了人们个性的发展,使理学家声名狼藉,但在理学的营垒中却出现了一些洁身自好、品行端方的有志之士。
  跻身于仕途的唐伯元在吏部任职,为政清廉,克己奉公,“佐尚书孙丕扬澄清吏治,苞苴不及其门。”一生“清苦淡薄,人所不堪,甘之自如,为岭海士大夫仪表。”(《明史·儒林一·唐伯元传》)。孟秋在任昌黎知县时,“有善政,迁大理评事,去之日,老稚载道泣留。”后为流言所中,罢官田里,居室简陋,仅“茆屋数椽,书史狼藉其中”(《明史·儒林二·孟秋传》)。
  《明史·儒林一》记载,薛瑄缘三杨在权阉王振前举荐,得任大理左少卿,“三杨以用瑄出振意,欲瑄一往见,李贤语之。瑄正色曰:‘拜爵公朝,谢恩私室,吾不为也。’其后,议事东阁,公卿见振多趋拜,碹独屹立。振趋拜之,瑄亦无加礼。”以其“修己教人”,大为士子所爱戴。再如,以得罪太监刘瑾,被削职为民的罗钦顺,他对权臣张璁、桂萼“秉政树党,屏逐正人”的丑行由衷不满,朝廷屡次征召不起,耻与奸党同列,里居二十余年,足不入城市。他们都不愿低眉折腰事权贵,而清苦自如。
  理学家的人品,也渗透到明清小说的情节。《玉支机》中的长孙肖,“只喜自己读书,怕与人往来”。所谓“莫叹箪瓢无趣味,风流儒雅是吾师。”当时被许为“才美过人”的志诚君子。《生绡剪》第十四回中的吉水元,“闭户绝交”、“孑身苦读”,他有感于陋儒的“瞒心昧己”,纵容不轨,仕绅间的饮宴聚会,“图画厚薄”,计较得失,庸吏的轻薄士子,肆意欺凌,发誓“不教书,不赴饮,不见官,不结社”,宁穷饿死,“断不破守,堕落秀才习气”。在取得功名之时,别人皆忙于请客送礼,独有他“落落寞寞,照旧相待”,“一些礼也不送”,自负行囊进京。进士及第后,“见朝廷十分紊乱,津要官负都是势利相倾,倒把国事看作儿戏”,遂有悔不当初之意。他立志洁身自好,卓然独立,“愿为朝廷出力,不受枉法一文”。任知县期间,他执法不阿,代民剖冤,清廉如水,不受分文。此等人品,又与理学中“真儒”相类。
  《好逑传》中的铁中玉,性情如铁,十分执拗,“倘若交接富贵朋友,满面上霜也刮得下来,一味冷淡。却又作怪,若是遇着贫交知己,煮酒论文,便终日欢然,不知厌倦。更有一段好处,人若缓急求他,便不论贤愚贵贱,慨然周济。若是谀言谄媚,指望邀惠,他却只当不曾听见。”(第一回)。作品塑造出洁身自好的士子典型。
  《儒林外史》中的庄绍光,则“闭户读书”,不要交一人,也不肯屈节作权势门下客。虞博士襟怀冲淡,待人厚道,具有“不要禁止人怎样,只是被了他的德化,那非礼之事,人自然不能行出来”的人品,“以德化人”,不大讲是非原则,是洁身自好的另一种类型。(来源:中国风俗辞典)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民俗大观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