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骈邑石门晚照残
石门坊是石门山别名,又称石门房。位于临朐城西南9公里处。山的入口处两峰耸立,对峙如门,故称石门。此处悬崖峭壁 , 迭曲峻峭,风景优美。
漫山红叶 清嘉庆年间,石门坊始见黄栌,入民国后,黄栌成林,今已布满山峦。每值深秋,霜染栌叶,漫山红遍,间以青松翠柏,如泼红嵌黛,妍丽多姿,游人络绎不绝,争赏红叶。重阳前后月余间,日逾万人。
崇圣寺遗址 沿山径蜿蜒东行里许,山阿有崇圣寺遗址。崇圣寺乃逄公(伯陵)庙,相传建于唐。据清光绪十四年(1888)石门态重修碑记载:
“自唐迄元,殿宇巍峨,廊舍连云,僧僚动以百计。”宋、元、明、清、民国时期均葺。1935年修建文昌殿,文昌像为石雕,匠技精湛。日军入侵临朐后,两庙遭兵燹之祸俱毁。寺后左右,原有历代石碑十数幢,亦全部损坏。
北崖石龛 崇圣寺西北石壁有3石龛。西边石龛为崇圣寺二代住 僧聚公禅师寿堂;东边石龛亦称三盘炕,为崇圣寺住持僧道明禅 师寿堂。据明末傅国所著《昌国艅艎》载:“壁龛有僧骸二躯,相传为宋时人卧化于此,至今未朽,寺僧因附泥其上,遂如卧佛形。”清光绪《山东临朐县志》谓:“壁龛有僧骸二躯,相传为元时人卧化于此。”民国《山东临朐
续志》云:“所谓僧骸者,久已无存。”今有石龛犹存。
明代石塔 崇圣麉西侧,现存石塔两座,西石塔建于明宣德七年(1432),耸立山坡,高约8米。东石塔建于明天顺五年(1461),立于谷底,高约7米。两塔经500余年风雨剥蚀,其石雕磨刻仍显风采。
摩崖造像 北面石壁有石佛雕像,大小70余尊, 多系唐朝天宝年间(742~755)造像,以后历代均有雕刻。佛像生动精神,或结跏趺坐,或双足跣立,或骑坐麒麟,其容貌各异。数处雕像边铭文可辨。此历代石雕艺术之珍品,异历经战乱,毁坏较重。
南崖洞穴 崇圣寺折东而南,过“仙人桥”,有3个天然洞窕,其中最大者径约3米,深约20米。立于洞口,仰视,见绝崖峭壁;俯视,如身沐云海;飞鸽、乌鸦成群,在山间舞翔和鸣,人谓之“双雀迎宾”。
晚照 文昌殿东崖石壁题“晚照”两个行书大字,系清康熙四年(1665)衣于帝书。光绪十二年(1886)山石脱落,“晚照”崩毁,同年,衣乡桐、衣文俊重刊。字迹流畅有力。山壁 之下,绿树成荫,光线幽暗,待日西斜,残阳返照,一束光柱,透过林隙,直射“晚照”,一时间,光彩顿现,若明镜高悬幽谷,奇特壮观,故有“聠邑石门晚照残”佳句。崖下泉水从石缝中潺潺下流,汇成小池,晚照奇观倒映池中,更具特色。
02粟山孤耸落平川
临朐城往东北约2里,粟山孤耸于村落和林田之中,春草滴露、夏日映翠、秋风染黄、冬裹雪洁,举家徒步又或知己相约,慢步于古朴的石阶、歇息于绿荫之下,让人于繁华的市区体会淳朴的自然。
山腰建有怡旷亭,倚停而立,微风拂过,看远处清山碧水,方感叹成仙又何为。
山顶寺庙立于方圆绝顶,每逢香节,众多香客殷诚而来,香烟缭绕、石阶塌矮。
03冶源烟霭三冬暖
老龙湾,原名薰冶水,俗名老龙湾。位于县城南12.5公里的冶源村前,海浮山阴。系地下泉水涌出地表汇集而成,水面面积约50亩,水深盈丈。老龙湾水清澈见底,四季恒温(17~18℃)。盛夏酷暑,清凉甘冽;数九隆冬,雾汽蒸腾。晨暮,霞光流泻,与水面雾霭交融。民国《临朐续志》谓此景曰“冶源烟霭三冬暖”。北魏地理学家郦道 元将薰冶水载入《水经注》。
泉水 老龙湾内泉计万许,出名的有铸剑池、善息泉、濯马潭、万宝泉等。铸剑池又名薰冶泉,在老龙湾西端,泉水涌流,是主泉之一,传说春秋时欧冶子曾在此铸剑淬火。
池西南角磐石峭壁上,镌明末道 人雪蓑手书“铸剑池”3个雄劲大字。善息泉在老龙湾南白龙物宫故址东40米处,泉水由海浮山脚卧牛石下喷涌,犹如珍珠万串,熠熠生光。盛夏临泉小憩,暑气顿消;煮水烹茗,清香纯正。濯马潭在江南亭前,泉旺水清,传说战国末期,齐宣王妻子钟离春(无盐娘娘)曾在此洗马,故名濯马潭。万宝泉处老龙湾北,为长方形水池,池水清澈,是湾北居民的主要饮水泉。水池东边松节亭内有一石碑,书“万宝泉”3字,清同治年间秀才冯锡田手笔。
桥 铸剑池东原有青石桥,桥身角及水面。纵然是三九隆冬,水温亦能暖透桥面,飞雪落桥,便溶化,故名雪化桥。1958年改建后,桥身高于水面一米许,桥名沿用。濯 马潭出口处横一拱形石桥,名云桥。濯马潭水未过云桥,好与外水相遇,水面上横有两水分界 线,静如震裂玻璃纹之分明,动假设我送游丝虚无中。若击破水面,又瞬息 复原,是为奇观。
亭,老龙不变南有江南亭,是明代著名散曲家冯惟敏晚年弃官归里,隐居于老龙湾畔时所建,原名“即江南”。清乾隆年间,大学士于疏敏为题“碧波云潭”匾额。1912年,重亲修葺,冯氏后裔冯瑞章改题为“江南亭”。1986年秋,书法家武中奇为之题书“碧波云潭”,重制匾额,悬 于江南亭内。老龙湾北有芳洲亭。清光绪《临朐县志》 载,明代冯琦曾在此建清漪亭,久圮,在其址建小亭,题 曰“芳洲”。因年久失修,1965年拆毁,1973年再建,仍名芳洲亭。芳洲亭丹柱青瓦,造型精美,四面环水,一小桥与北岸相通。
白龙行宫 位于雪化桥南端东侧,三面环水。原为古殿堂式建筑,俗称“龙王庙”。1969年拆掉,1973年改建,现为游客接待室。
陈荣碑竹 白龙行宫前,立有清代岁贡陈荣的画竹石碑,石碑用青砖镶嵌,内径高1.58米,宽1.56米,镌竹数杆,枝叶劲峭,洒落多姿。
竹林 老龙湾岸,杂生树木37种。濯马潭东西,绿竹成林,新翠欲滴,干霄蔽日,夏不知暑。冬日,尤木凋零,唯竹林透绿。
1981年,建老龙湾风景区管理所。新建石碑、梅花山,葺亭阁,扩植竹林。于湾中竖起两个铁铸龙头,昂首水面,东西相望,喷水吐珠,似神龙自水中跃出,为老龙湾增添秀色。
1984年12月,县人民政府将江南亭、铸剑池、陈荣碑竹、万宝泉、芳洲亭、雪化桥等古 迹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4百丈瀑布六月寒
从临朐县沂山东镇寺向东2公里许,至百丈崖。此外壁陡绝,高峭如劈,形半环,东南向。清流如带,怒溅而下,遥望若白练悬 挂,逼视如细雨蒙蒙。因年代入远,半崖挺出之石已为水流冲激而坠落崖下。落水击石,水花四溅,如万粒银珠飞崩。崖下巨石如席,足以敷坐观瀑,四周峭壑阴森,松柏凝寒,积雪常 至四五月不消,虽骄阳成盛暑,至此亦感寒气袭骨。民国《临朐续志》谓之“百丈瀑布六月寒{。崖半旧有仙客亭,明隐士雪蓑题刻傅希孟诗云:“山静凝神气,泉高识道源”。年深日久,此亭连同石刻已被 冲激坠毁崖下。崖北侧有昌祖洞,洞旁石缝中有古松,曰万年松。对面石壁镌“海岳”2字,方逾径丈。临朐并非不乏水源,然山顶有此泉涌,且澎湃而成瀑布之大观,令人绝。明朝刑部尚书乔宇《沂山瀑布》云:“丹崖陡绝三百丈,宛如白龙身倒垂”>明状元马愉、越秉忠、都御史陈风梧等均有观瀑题咏。
近年来,由于天旱少雨,水流减弱,已无年“长吼一 头自抬,喷云吐雾洒尘埃”的雄姿,但络绎不绝的游客仍能观崖势之险峻,领略消暑之快意。
05弥水澄清通地底
弥河起源于[沂山]山麓,是县境内的第一水系,也是境内主要的灌溉河流,弥河上游的冶源水库是县内最大的蓄水地,库容量全省前十位。
弥河是临朐的母亲河,曲折转流,绕城而过。绿树如阴、蝉鸣鸟叫的夏天是弥河最美的季节,也是人们投身其怀抱最长的时候。在弥河的怀抱里,人们捕蚂蚱、摘野花、捉鱼摸虾、玩水嬉戏,每每乐而忘返。弥河滩头长满了一望无际的芦苇,水面很宽,但不深,细沙铺满河床,清澈的河水透着清爽的淡绿,《临朐八大景》中“弥水澄清通地底”说的就是这一美景。河不远处,偶有几只水鸭子在水中钻来钻去,极警觉又敏捷。水流急的地方常有细长的马儿鱼、白梢子游来游去,还有肤色如同白河的“沙里爬”趴在水底,极难发现。
更妙的是弥河大堤两侧,有密密的杨树长成,树下绿草匝地,不见一丝烈日的影子,被称为临朐的“绿肺”。上班的人们从河堤上骑车走累了,也经常钻入丛林歇脚,林深草密,花香怡人,深吸一口气,舒展一下筋骨,又或者在节假日静作于树荫下扬竿垂掉,人世间的苦闷疲累一扫而光,惬意至极……
06沂山晚翠接云端
沂山,旧称东泰山,别名东镇,是沂蒙崇山峻岭主脉,素有“泰山为五岳之尊,沂山为五镇之首”的盛名。左思《齐都赋》云:“神岳造天,唯此足以当之。”明刑部尚书乔宇游沂山后赋诗曰:“平生溪山颇登陟,如此名山初见之。徘徊尽日不忍去,似觉岩壑生春姿。”历代文人墨客倾慕其雄伟奇秀,多有诗记事歌赋咏叹。
玉皇顶 沂山主峰,因旧有玉皇庙而名,位于临朐城东南50公里处,海拔1031米,巍然耸立,气势磅礴。有盘山公路可达册顶。1975年在极顶建电视转播台。登山遥望,万山下伏若丘,水库如镜,河流如带。适夕阳残照,余辉回映,遥望诸峰,皆凝碧如黛,加之彩云笼罩,晚霞流飞,使天际、峰峦、溪壑皆历历可指,其景谓之“沂山晚翠接云端”,系民国《临朐续志》所载县内八景之一。天欲雨,则山颠聚云如盖,故有:“听山戴笠,雨不一日 ”的谚语。
双崮 沂山诸峰,唯 “双崮”最为奇险。所谓“双崮”,是“狮子崮”和“歪头崮”之合称。位于玉皇顶西北,各因形而名。二崮东西对峙,峭峰刺破云表,叠秀挺奇。中间峭峪万丈,白云翻 滚。“歪头崮”三面 悬崖,唯南侧一小径可盘旋而上。途中石壁上,刻有四个隶书大字“人包蓬莱”,字大如斗,清同治年间了一子书。攀险而上,有一石门,门呈拱形,内有石庙。峰顶古 庙曰“碧霞宫”,是祭祀泰 山老母处。四周野 榆山腊,黑檀丛生,荫翳蔽日。碧霞宫旁有一石穴,名曰“天池”。池东有一巨石控出绝壁,谓“探海石”,晴日凌晨, 登石可观东海日出。
古寺 沂山主峰东侧凹处,群山环绕,东南开敞,古法云寺座落于此。相传法云寺建于东汉,当年殿宇崇丽,古木聚秀,晨钟暮鼓,香烟缭绕。今寺院已废,但千载古 松犹存,其枝干虬屈盘旋,千姿百态,难以名状。周围十余里多松柏,形成碧波连天的林海蔚为壮观。松涛澎湃,鸟韵悦耳,奇花异草, 满 坡盈谷。石缝泉涌,清流甘冽,乃汶河之 源。晚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更增其幽谷神韵。古寺遗址处,已建起青砖红瓦的要场管理处和游客接待室。
黑风口 古寺北半公里许,人壁如石门,中间峪谷深峭,曰“黑风口”。传说,此乃当年黑旋风李逵“沂岭杀四虎”之处。至今,这里层山障日,怪石嵯峨,树木茂密成林。
东镇碑林《齐乘》载,沂山,“汉武所封之东泰山也”。民国《临朐续志》载:“自黄帝登封后,汉武帝从公玉带之请,亲至山下,令祀官祀之”。隋开皇十四年(594),立祠册阿,宋建隆三年(962),因祭祀不便,移至山下龙口(今东镇庙村)。元、明、清各朝沿袭祭之,每祭必碑。另有文人墨客的游览题咏诗刻。至清末计有大小碑碣360余幢,形成规模宏伟、 气势壮观的碑林,其中有宋太福越匡有胤乾德三年(965)御碑、宋仁宗越祯景佑御碑、元二世铁木耳大德二年(1298)诏封沂山为东安王的蒙汉两文御碑、明洪武三年(13朱元璋诏封“沂山之神”御碑、清康熙手书“灵气所钟”御碑、乾隆亲笔“大东陪岳”御碑,明永乐四年(1406)征伐安南黎苍父子犯边的祭告碑、明成化年间户部尚书杨鼎的代祀碑、户部尚书翁世资撰 文的重修东镇寝庙碑,明弘治进士陈凤梧赞咏沂山的手书行草诗刻,以及明万历年间状元越秉忠的观沂山瀑布草书诗刻,其撰 文 书丹尽出名人之手,字迹清丽隽秀,刚柔有致。它不但记述历代封建王朝致祭东镇的香火盛事,也反映了当地 军事、政治和自然灾害等情况,对研究元、明、清代的历史,探讨 古代文学、书法和 镌刻艺术也有较高的价值。东镇碑林,由于年深日久、风雨剥蚀,又加内外战乱摧残严重。特别是日宫入侵临朐后,竟伐碑修大关桥,碑碣毁坏较多。1958年大炼钢铁,砸碑烧石灰,所存碑碣几乎全被推侄、破坏,幸存者也任人搬陂,铺为甬路,砌于墙基。1979年,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人民政府拨款对东镇碑林进行挖掘、考查、修复,至1987年底已复立石碑碣89幢,复碑林面貌。碑间仍存有诏柏、宋槐、千年银杏树。
07白芽寺里枯松树
临朐县五井镇西20里左右有白芽寺,又名灵峰寺,始建于隋唐。当时寺庙古穆、松荫遮日、香客自远方磨肩擦踵而来顶礼膜拜,胜况空前。后因故于清朝万历二十四年五月二十日拆迁于山腰,远址无存,古树尽毁。
现主殿已经倒塌无存,东西侧店屋面早已经改换红砖瓦,墙面断裂,梁柱朽损,面目全非,仅存四月血古树一棵,扬枝吐绿,以及残碑碎石若干。
08仰天高挂秋月圆
仰天山海拔834米,面积2.1平方公里。因罗汉洞(千佛洞)有天窗,“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而得名。古有“仰天高挂秋月圆”诗句,就是赞美仰天山风光的。2000年2月22日,经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仰天山为国家森林公园。
仰天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总面积为2400公顷,公园山势雄奇,地貌怪异,寺院古老,文物丰富,森林环境优美,建筑遗迹遍布山间,名人题刻俯仰皆是。仰天山以森林掩古刹的景观被载入《世界名胜大全》。
文殊寺
主峰东侧有一平台,南、西、北三面皆为悬崖。山下有一座古老的寺院——文殊寺,俗称仰天寺,是我国现存的三大文殊寺院之一。始建于北宋,原有山门、钟楼、鼓楼、佛殿、伽蓝殿、文殊阁、三教堂等,现已重新修复。寺内另外几块石碑以及附近山岩上那些为数众多的摩崖题刻,证明了该寺创建于北宋初年。据明朝嘉靖年间重修寺碑中记载:当年,宋太祖赵匡胤遨游天下,见仰天山好像他梦中见过的境界,以为菩萨显灵,即命在此立寺。
望月亭
是一拱顶石质殿式结构,拱顶无梁,窗门四达,丛木环列,高明爽垲,云湿风凉,坐落在文殊寺西南一道视野辽阔的山梁上。亭侧有姊妹松1株;亭上有松3株,名曰桃园三结义松。南望,越过如黛的山巅,可以直视苍穹;东望,漫过灌木丛生的深谷,目光所及,无遮无拦。在这里度过月光如洗的仲秋之夜,脚下藤葛缠树,耳边虫声唧唧,确实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明时亭圮,工部尚书钟羽正重建,并亲手书“望月”二字作亭额,嵌于亭门之上。
文昌阁
位于寺东北。阁台高拔,白壁红柱,飞檐如翼,势若凌空。凭窗而望,整个寺院及周围的山光水色尽收眼底,一览无余。相传文昌阁是供奉文昌地君的地方,旧时赶考的学子进京前都要到此进香,以求得文曲星的保佑。
九龙盘
仰天山盘山公路气势雄伟,蜿蜒盘旋,堪称一大景观。全长3300米,宽6米有余,蜿蜒回环十二折。似群龙起舞,直上山巅,故以九龙盘命名。游者循山盘转,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上闻林间之鸟语,下探古刹之清幽。东望群山叠翠,涧溪潺潺;西瞻山屏似画,林海森森。摩云崮昂首柱其南,狮子崮雄踞镇其北。奇峰与怪石相伴,清泉与幽谷合鸣。更有春日之山花烂漫与深秋之万顷红枫,点缀山峦。置身此境,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龙盘之巅的闻涛阁,已成为仰天山登高赏景的最佳去处。
摩崖题刻 仰天山上,洞穴内,崖壁间,随处可见的摩崖题刻,既生动地反映了历史上的治乱兴衰,又为研究我国的书法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白云洞口附近,有金章宗泰和元年(公元1201年)镌刻的一则题刻,全文是:“少尹副都总管黄掴安远捕盗至此”。黄掴,当时为山东省经历、益都府少尹兼山东东路兵马副总管。他留在仰天山上的三处题刻都提到“捕盗”一事。据《宋史·李全传》和《金史·仆散安贞传》可知,宋、金之际,益都的杨安儿率众起义,金章宗遣完颜为山东行省,黄掴为经历官,率三千装备精良的“花帽军”讨伐杨安儿,仰天山上的题刻就是这段历史的佐证。另外这里还保留有宋朝著名将领范仲淹和著名的金石学家赵明诚的题刻。赵明诚等人在这里留下了多处题刻和金代完颜赞“仰天胜绝,甲于东方”的题字,都堪称珍贵的历史文物。
由翠谷、峭壁、秀水、寺院、碑林、幽洞、九龙盘以及灿若锦缎的漫山红叶所构成的“仰天风光”,构成一幅美妙无比的山水画,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游客。 “仰天胜绝,甲于东方,闻名旧矣”。一年四季,这里有赏不尽的风光,看不完的景致,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初春,草木吐绿,生机勃勃;酷夏,绿树成荫,泉水清洌;金秋,满山红叶,果实累累;严冬,层峦叠嶂,银装素裹。加上人文古迹众多,幽洞溶洞纵横交错,构成一所集游览、观光、休憩、避暑、科研于一体的理想去处。
10嵩山极顶松石挽
嵩山旅游风景区区位于临朐县城西南25公里处,东路位于五寺路中段(上坪村),西路在仲临公路嵩山水库段,面积陆仟余亩,共有山峰九座,主峰九龙顶海拔760米,为花岗岩与石灰岩混合结构,具有丰富的金矿、银矿,而有名的嵩山玉在明朝就作为贡品上奉皇宫。嵩山植被丰茂,风景林多为黑松、赤松、落叶松、柞树等。山下有壹仟余亩的山果园,是潍坊地区唯一的花果山,3-9九月份各种山花次第开放,景象十分美丽。西路大峪沟是江北最大的热带雨林,藤蔓密布,苔藓遍地,溪水潺潺,落叶如棉。拾阶而上千余米,便到两山夹峙的南天门。东路嵩山牌楼门为山东之最。早在明朝就有龙泉寺。据《临朐县志》载,龙泉寺建筑规模宏阔,斗拱飞檐,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当年明朝进士张印立赞龙泉寺诗曰:“嵩山山下海门开,万谷幽萝映绿苔,榻下龙窥丹灶火,池中月浸紫霞 杯,渔郎不识花津远,桂子方从鹫岭培,自是千秋文豹地,丰檐风日往徘徊。”当时一年四季香火不断,人山人海,商贾云集,盛极一时。今又扩大规模,恢复古迹,清挖龙泉,恢复喷涌。增建天籁园、龙泉广场,恢复杭州知府张印立 “上青天书院”,展出上青天书院钢印一方,并有张印立宦余次嵩山别野,有诗为证:峰壑葫芦内韫河,千秋宝气瀑菁华,织霞尚尚有丹田在,征月岂无赤水槎,山静曾惟云悠涌,林深不为鸟繁华,十年未预仙源路,今日才看百叶花。在九龙顶下约50米处有一洞,名曰“苏三洞”。传说苏三其人武艺高强,能飞檐走壁,一夜之间能往返山西,在这一带杀富济贫,深得民心,明万历3年,得道成仙。为示纪念,当地百姓尊为“苏三爷”,贡于洞中,每年的九月六日为苏三爷成仙日,至今香火不断。九龙顶,海拔760米,山势险峻,立壁千仞,甚是俊秀,具有华山之险,跨度60余米的钢索天桥与一线天相接,是该风景区的一大景观。而著名的“上观花”、“下关花”则更是让人心旷神怡的地方。八仙洞在圣水泉边,传说八仙去东海蓬莱时路过嵩山,干渴至极,随口喝了王母的圣水泉,在八仙洞内得道成仙,据说,洞内还有八仙睡过的印迹。风景区内有特禽养殖场,七彩山鸡、鹧鸪、火鸡、驼鸟等,以及松蘑野菜,均为绿色食品。嵩山风景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风景幽雅,是您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圣地。
11山旺揭起远古秘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城东约22公里处,面积约13平方公里。地质公园地处鲁中隆起区中的临朐凹陷,最高峰尧山,海拔高度为405.5米,公园内总体由两个次级小盆地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围均为由玄武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地表水系主要为解家河,属弥河水系,为季节性河流。地质公园以闻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环境的火山地貌为特色。
山旺古生物化石主要保存于中新世山旺组硅藻土层中(距今约1千4百万年),其种类之多、保存之完整为世界罕见,目前已发现的化石有十几个门类600多种。动物化石包括昆虫、鱼、蜘蛛、两栖、爬行、鸟及哺乳动物。昆虫化石翅脉清晰,保存完整,有的还保留绚丽的色彩,已研究鉴定的有11目46科100属182种。山旺鸟类化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完整鸟化石最丰富的产地。三角原古鹿化石和东方祖熊化石是世界上中新世该化石保存最完整的标本。植物化石有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藻类。除100种藻类外,其它植物有46科98属143种。它们在世界上研究古生态、古气候、动植物演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被中外专家誉为研究中新世的“综合实验室”。
古生物化石产出的硅藻土是我国少有的几个产地之一,独具“万卷书”之称,具有较高的研究和观赏价值。古生物化石产地周边的火山地质、火山喷发地貌亦为该地质公园重要的地质遗迹,主要分布于盆地外围黄山、尧山、灵山、擦马山等地。目前可观察到的有古火山口地质景观、玛尔式火山盆地地貌、火山熔岩典型结构构造等,是研究华北新生代火山活动、火山盆地形成与演化的重要基地。同时该地亦是山东新生代临朐群层型剖面所在地,对于追溯地质历史具有重大科研价值。
12朐山映得句月满
朐山,又名覆釜山,海拔160米,位于临朐城东一里许,隔弥河与城相望。近年政府拦河建湖,开发两山一湖旅游景观,朐山、句月湖、粟山相映成趣,成为县城人们休闲、娱乐的决好去处。
康熙《临朐县志》谓朐山“上有神祠、眇云台、文笔峰,旧有高明堂,朐山书院,今废。山上有市场,一岁两举。”所谓市场实为庙会。乾隆元年(1736)在朐山东山峰建奎星楼,高筑座台,木质结构,顶为垅瓦,八角翘首,飞檐流丹。同时于西山峰建文昌阁,地基高筑,石基镌“云台”2字。咸丰年间,捻军曾将清朝博多勒噶亲王僧格林沁围困于此。1934年重修魁星楼、文昌阁。1947年,临朐战役,山顶建筑尽毁于炮火。
朐山皆黑石,石缝中杂生草木。民国时期,城里的学生每逢3月12日,到山上植树造“中山林”。建国后,青年学生、干部、职工多次在朐山义务植树,今柏树、刺槐、苹果已覆盖成荫。山前建立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革命烈士纪念堂肃穆庄严;烈士墓地,翠柏掩映。1985年,在山顶建成电视转播台,电视塔高耸入云。
朐山西侧,曲径可通山巅;东坡,公路盘旋至顶。每当晨曦初露,常有干部职工登山锻练,观赏晨景;日暮黄昏,工余饭后,登山游憩,别有快意。
朐山不高,然独立成峰于平川之上。登峰,可揽半 朐境。俯视四野,大地如锦;极目远眺,群峰竞秀。若逢雨驾西风,弥河腾浪,望之心惊神栗,至若云开天晴,弥水如练,天地辽阔清丽,令人心旷神怡。
弥河大桥横跨河上,雄伟壮观,桥上车流不息,行人接踵。鸟瞰全城,楼房街道尽收眼底。入夜,城西山影隐约,夜空繁星闪烁,与城区万家灯火想映,山城夜色神秘而诱人。
13黑松林溢涧水笑
黑松林,位于临朐城南50公里处。无际的松林在层层峰峦间起伏,潺潺的山涧欢笑着奔流,面积万余亩,动物几十种活动于其间。良好的空气环境赋予它“天然氧吧”的称谓。
14残碑古柏寻悬泉
悬泉寺位于石家河乡崮山村南1华里许。寺庙全无,仅存无碑一,清碑二,所在 文载,元朝以前建寺,后坍塌,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后修复。清乾隆二年(1737)有佛殿、宝阁、韦陀室、僧房等建筑。乾隆四十四年(1779)、同治八年(1869)均曾修葺。民国后期渐废。“文化大革命”中,残存的阁楼和凉亭被扒掉。除东、南庙门残存以外,在寺址盖有茅屋十数间。院西北绝壁下悬泉尚存,泉水滴沥,下汇成池。陡崖面南,高约20余,东西跨约百米。崖根有苍藤多株,径最大者30多,藤最高者约30米,皆沿陡壁攀附而上。崖壁间攀生古柏、山榆、黄连等树,皆古老多姿,苍藤盘干缘枝,直至崖顶树杪。初夏,紫藤花开,艳丽多姿。
悬泉西侧篁竹约1.5市亩。院中有银杏二株、挺拔参天,果实累累;有刺松一株,树干古老,枝叶墨绿。院南 门外有松树斜生于堰边,二主干平伸,枝叶繁茂,树冠平展若席,多有游人坐其树干观赏0山景。松树盘根处,生一柿树,冠幅阔大,遮阴于松树之上,故松树曰“无影松”。
悬泉寺古迹虽已不多,但遍山果木长成,春花秋实,别有景致,正如茅 屋之对联云:春临花成海,秋到果满枝。又联云:花开随人意 ,果熟任客尝。
15天工凿成透明洞
箕子山乡里峪村西南3公里有磊崮,崮之阳为沂源县,崮这为临朐县。大崮海拔750多米,山顶有洞透穿山崖,十余里外望之若镜,又如晚间明月悬于山巅。
攀登崮顶,山垭处芳草如坪。右侧怪石嶙峋,陡崖峭壁,山洞在巨石下天成,长约4米,宽2米,高1米许。洞中冷风飕飕,虽夏日盛暑发,入洞则顿感凉意 。
左侧崮顶有龙王庙。庙前有碑二,一为龙王碑,清光绪十三年(1887)立。一为“永清寨记”碑了,记 1918年,乡民为避匪害,在崮顶修筑围墙,置大炮、抬枪等事。围墙和寨门残迹犹存。
16冶水鱼跃碧波间
冶源水库位于海浮山东南,系大型水库。库坝气势雄伟,如巨人张臂,横拦河道,两端与公路相接,延向东西。堤坝中段的10孔泄洪闸宽百米,宏伟壮观,拥有每秒7770立方米的泄洪能力。洪汛猛海涨时,闸门一开,雷鸣般声闻十里。库水从东西2干渠出水洞流出,两条干渠宛如银龙,蜿蜒北去。
水库堤以北,果树满坡,春季百花斗艳,秋季硕果盈枝。治源水库管理局即在此处。主坝和副坝交界处,有半岛屿伸入库水之中,半岛之上,松柏苍翠,芙蓉成行,查休连片。半岛南端,濒临库水,建楼房一座,清静幽雅,乃游客休息之所。登楼眺望,库水浩瀚,波光粼粼,山水濒连。水鸟三五成群或翱翔于太空,或浮游于水面;子泛舟欢歌笑语;渔民撒网,网满鱼肥。灌区之内,视野所及,大地似锦,风景如画。
17奇石情寄八方客
山东省临朐县奇石市场是江北最大的奇石批发零售交易场所。市场位于临朐县城龙泉路中段,占地2.7万m2;投资750万元;现有营业楼面积1.1万m2;钢架玻璃瓦大棚1万m2,配套设施齐全。现有石馆138个,棚内固定摊位576个,同时能安排680个露天地摊。主营紫金石、红丝石、五彩石、龟石、木鱼石、燕子石等当地品种;经销皖、豫、桂、滇、鄂、川、青、新、藏、内蒙、辽、吉、闽、浙、缅甸、越南、阿富汗、等国内外名石珍品;兼营根雕、书画、古玩、花卉、盆景、工艺品等,商品辐射到全国各地及日、韩、美等国家或地区。
临朐优美的旅游环境、丰富的奇石资源、传统的文化优势、庞大的文化产业队伍、促进了奇石市场的发展。目前,全县从事奇石、怪石开采、加工、运输、销售的专业户已达6400户,从业人员2.2万人,市场年交易额2.2亿元,是国内较大的奇石集散中心和文化交易市场。98、99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规范化文明市场”。
临朐县山丘居多,地质结构复杂,以燕山运动期形成的高角度断裂为主,其次是褶皱结构。岩石主要有片麻岩、混合花岗石、砂质灰岩、灰砾岩、玄武岩等,蕴藏着丰富的奇石资源。
红丝石系钙质细砂岩。颗粒均匀,质坚而润。色彩各异,纹理天成,千姿百态。目前常见有红地黄丝、紫红地褐丝、红褐地紫丝、紫地黑丝等,尤以黄地红丝、紫地黑丝者为上
临朐彩石属沉积岩,其石坚硬细腻、石玉间杂混合自然、结构奇妙。
临朐太湖石多分布在境内西南部山区。 色以青、红、黄为多,型以瘦、漏、皱、透、秀居首,形态生动,俊秀自然,古朴典雅,妙趣横生。
临朐紫金石相传有镇宅、避邪、保平安之说,深受群众的喜爱。该石呈紫色,间青绿花纹,有豆绿色圆眼,含瞳子、晕三、五层,有些部位映日泛银星。
除此,还有龟石、竹节石、燕子石、千层石、钟乳石、沂山石、嵩山玉等,至目前,已发现的就有十多个系列、八十多个品种石,瑰丽而神奇,观赏、实用价值颇高。
18齐城遗迹写千年
临朐境内长城有两条:其一是从702高地入境,沿与沂源分界线至驴皮崮入境内,到泰薄顶又沿与沂水的分界线前行,至邵家峪东山出境,入沂水境内,长54620米;其二是从桲根腿南山,穿趣草山亭、大关水库,至太平山结束,长6840米。总长共计61460米,历经156座山头,其中有遗址者43490米,占总长度的70.8%。
临朐境内齐长城遗址主要有:驴皮崮址、桲根腿南山上的齐长城遗址和东镇沂山的长城遗址,东镇沂山因沂山神庙而名扬海内外。
驴皮崮址
从702高地沿两县边界线向南转东,至龙王崮无遗址,长1850米。由此向东北转而东南,至驴皮崮东山脱离分界线入境内,长9900米。其间,除长城岭北端至西蓼子南岭2650米无遗址外,其他均有遗址,且有五段墙体。
从驴皮崮东山境内向东南,至泰薄顶长27120米。其间,双雀山至弥河西岸2100米、油瓶子崮东坡至大蚕场东山12550米有遗址。大山东与小山东之间有将军胡同和将军台遗址;大山东北山口,宽4米,高2.5米;将军台宽8米,高2.5米;皇粮崮堆北有200米,底宽7米,顶宽4.5米,高3.5米;响水崖水库东侧有城址断面,底宽10米,高6米,弧长12米,砂土夯筑;下龙湾东山断面残高1米,三合土加盐夯筑,层次分明;大蚕场西岭,底宽10米,顶宽4米,高3.5米~4米。
从泰薄顶沿与沂水边界线向东,穿越842高地及801高地,到桲根腿南山有遗址,长6650米。
泰薄顶位于沂山主峰的前怀,为沂山南延部分,是临朐与沂水的交界处,为沭河发源地,海拔916米,花岗岩山体。其山松林遮蔽,植被茂密,极为陡峻。
桲根腿址
桲根腿南山是处于临朐与沂水的边界上,齐长城至此分南北两条。其一,由此向东北又入临朐境内,穿越草山亭、大关水库,到太平山结束,长6840米。后进入安丘和沂水的边界。其间,除大关水库占压500米及大官庄至太平山500米无遗址外,其他均有城址。大官庄村北有断面,底宽6米。高3米。其二,从桲根腿南山继续沿与沂水边界线向南转东,穿越穆陵关,至邵家峪东山有遗址,长9100米。齐长城由此进入沂水境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