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1-13 09:17
鄌郚总编

佛教的渊源发展与红楼的佛学氛围

  佛教的渊源发展与红楼的佛学氛围
  《红楼梦》实际是一部佛道训诫书,中国古典名著均隐含佛老之理,而将佛老法理融于一书之中,这在中国古典名著中还是首例…
  【按】《红楼梦》实际是一部佛道训诫书,有偈子为证:第一回的"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讲了世间之幻相,透现出佛老之理。其中前句隐含了道家的修"真";后句讲的则是佛家的"空",从而将佛老学融为了一体,包含了宇宙佛道两大家之法理。也应了佛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讖言。中国古典名著均隐含佛老之理,而将佛老法理融于一书中,这在中国古典名著中还是首例,比《水浒传》(脉承道教)、《西游记》(脉承佛教)更为深奥全面,妙不可言。
  佛教历史
  佛教广义上讲是二千五百多年前印度的乔达摩佛陀的教导和在以后各个历史阶段受到许多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影响,发展和形成的一系列掺杂各种不同类型的信仰和哲学的宗教流派集群的总称。狭义上是指二千五百多年前印度的乔达摩佛陀的教导解脱烦恼与不如实见的方法。
  历史上佛教在二千五百多年间经历早期的原始和部派时代、中世纪的大乘和金刚乘时代、最晚期的与印度教同化时代以及近现代等各种历史类型的变化。这里面就包括了近十种不同的宗教类型。曾有研究学者说世界上可能再找不出一种思想在发展中有如此前后的差异和激变。
  早期佛教的变化
  这些变化的原因和形式粗粗说来有早期的僧团因对戒律制度认识不同产生分裂,分成上座部佛教和大众部佛教,其中上座部代表传统的一派。后又因哲学观的变化\某种误解和佛教哲学在传授中由于方言被采纳等等,形成各种部派佛教异端新哲学教义,同时偶像主义的出现,使对佛陀个人的尊敬变成了向有神论的发展。
  大乘运动中的哲学变化
  中世纪早期的大乘片面发展早期空的思想成为相对主义的大空思想,并出现全印度范围内的大量伪佛造经运动。由于对大空思想的反感和佛教心理学\物理学的发展,形成唯心法相思想但后又在逻辑思维运动的推动下由此变回具有早期佛教思想的经量部论点。同时代的印度哲学的发展,有许多由原来从印度教家族出家的佛教人把印度教的心理信仰\<奥义书>哲学带入了佛教。
  大乘运动中的信仰主义
  菩萨思想的建立,同时和印度人不讲历史的坏习惯,造成了对佛陀时代的早期真正佛教的严厉批判。并产生佛教造神运动,观音\阿弥陀佛\普贤等神佛就是这一时期的人类幻想力的作品。伴随佛教造神运动,佛国往生思想形成,阿弥陀佛的新佛教信仰形式。这种形式后来在中国得到发展,成为纯信仰主义佛教的中国净土宗佛教。把佛陀教导的今生解脱定义为下生的事。违背早期佛教精神。虽然佛教传播广泛了,但起代价是沉重的,是用改变根本教义的方法获得信众的增多。
  大乘运动中的密教思想
  以上造神运动\大空思想等又和婆罗门教仪式结合成为早期的密宗佛教——前三部分瑜伽修行。这个宗派后来在中国得到发展。成为中国唐代密宗和日本真言宗。中世纪的金刚乘时代则由印度教和达毗罗宗教的复兴带来佛教的转变,性力主义\生殖崇拜的修道方式\瑜伽气功和整个佛教在印度大地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形成密宗佛教无上部二种次第的瑜伽修行及随带的巫术形式,又由于佛教严格的戒律及哲学体制对此的限制发展出佛教象征主义。
  佛陀的原始教导
  鉴于印度历史的混乱,早先许多人对这是不了解的。印度教大师商偈罗和枯马利拉等曾批判佛教整个是自相矛盾的体系,佛陀是制造矛盾的人,因为他一个人对后世讲述了如此复杂和自相矛盾的教导。这是他们的思维无法想象的荒谬。如果不存在历史,那确如这些有思想的人说的。但现在我们知道了历史,其实根本不是佛陀的荒谬,在佛陀一切原是清楚的。荒谬的在于某些后人。
  佛陀教导在被鉴定为最早期经典的南传佛教《大般涅磐经》中,被佛陀自己在逝世前的半年时光里一再强调:
  A:逝世前的一年说的"以自己为依靠,以真理为明灯……"
  B:"戒\定\慧\解脱四法是佛陀教导"
  C:逝世前的半年说对大僧团的告别中说的什么是法,什么是判定佛陀教导的标准
  D:在双树般涅磐前向最后一个有疑问的瑜伽弟子说的八正道是解脱道
  E:在最后告别中说的:"当观察一切事物无常,弟子们当不放逸"
  这些教导在缅甸重镇曼得勒被佛教原始三藏经典第五集结的僧团无误地刻于729块大方石上,作为长久留存佛陀教导的依据。
  解读红楼梦的佛学氛围
  少时看《红楼梦》不知所云,又为历代所谓的"红学家"所误,便以为红楼真是在说男欢女爱;宦海沉浮;世态炎凉;或者是焦大骂街,体现了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你死我活的斗争。不惑之年再看红楼,恍若隔世,且原来红楼讲的乃是劝人看破红尘的神仙道。何以见得,由下可知。
  一、真真假假,隐含天机
  《红楼梦》实际是一部佛道训诫书,何以见得?有偈子为证:第一回的"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讲了世间之幻相,透现出佛老之理。其中前句隐含了道家的修"真";后句讲的则是佛家的"空",从而将佛老学融为一体,包含了宇宙佛道两大家之法理。也应了佛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讖言。世人以假当真,以无当有,悲也!中国古典名著均隐含佛老之理,而将佛老法理融于一书中,这在中国古典名著中还是首例,比《水浒传》(脉承道教)、《西游记》(脉承佛教)更为深奥全面,妙不可言。
  全书真假颠倒处比比皆是,贯穿全书的一僧一道,表面看上去一跛一癩,一痴一颠,腌臢褴褛,实则为"真人不露相"也。
  而"甄士隐"其名,实则是"真事隐"、"真士隐"和真隐士"之谓也,一将事实真相隐去,二是真人应是隐士之寓。
  第一回中开宗明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好象在说作者痴,而文章最后一句"‘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则已点明非是作者痴,实乃世人痴也。痴在哪里?错把过眼烟云、如梦人生做归处。何谓"由来同一梦"?乃红楼一梦与尔梦同一梦也!
  而在最后一回中的"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时有非无",则点明了人看破假相后的境界乃是真正的"真",虚假变真实,虚无变实有。
  历史上不少"红学家"研究出了《红楼梦》是"假语村言"(贾雨村言),却不知何以"假语村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时有非无",明明道的是真言,但却又在结尾讲什么:"果然是敷衍荒唐!不但作者不知,抄者不知,并阅者不知。不过游戏笔墨,陶情适性而已!"至此又将真言隐去。全书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以真乱假、以假乱真,均为迷惑世人耳。
  读者曰:何必以假作真?以真作假?雪芹所在年代不存在被批判为封建迷信的问题,何必隐言??其实人不知此事与政无关,其难言之隐全在于天机不可泄漏耳。
  由"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时有非无"偈子中,细看不难看出真必胜假,有必胜无的幻外大道。
  假假真真处,重在世人悟!
  好一个真假词,惑倒世人一片!
  二、士隐悟道,归宿自明
  其实第一回开宗明义,就交代了人的最终去处。讲了人生如何完美亦有人的不如意处。士隐已是望族,却膝下无子,一不如意也。老来得女,女又被人掠去,二不如意也。后又遭大火焚毁全部家财,三不如意也。典卖田产投错人,寄人篱下,郁郁不得,四不如意也。由此贫病积伤,每况愈下,便有了下世的光景。于是在士隐听了疯道士的《好了歌》,便恍然悟道,此歌云:
  "世人都说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说神仙好,惟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说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在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说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士隐听了此歌,便追上疯道问:"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好’‘了’,‘好’‘了’".那道人笑到:"你若果听见‘好’‘了’两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便是了".士隐本是有宿慧的,一闻此言,心早已彻悟……便说一声"走吧!将道士肩上褡裢枪了过来背着,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当下烘动了街坊……".此乃"一念之间,尘凡顿易".
  其实仅一个第一回就已将《红楼梦》之要义尽告于人了。
  这里又使人想起《圣经》中的"富人进天国比骆驼穿针眼还难"的话。试想,若士隐大富大贵而没有几般不如意,他是否还会看破红尘?
  所以此处又讲了根基,"士隐本是有宿慧的"!看来人想悟道,必得宿慧和磨难皆备,如司马迁云:"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皆大磨难也。其实司马迁也是阉而有《史记》。可见宿慧、磨难缺一则难成极品。
  三、万事因缘,皆从空来
  有人想从《红楼梦》中学一点别人的什么人生经验和世故,其实,士隐历劫、宝黛情痴、雨村沉浮、荣宁衰荣……均是人生之皮毛。因为世间每个人都是一部百科全书,谁无酸甜苦辣,何必外求?投机钻营雨村者"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争斗到老,最终则是在急流津觉迷渡口(迷津之意)"眼前无路想回头",落的个终生懊悔。
  正如甄士隐解《好了歌》:"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拁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却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此语关键在于:此生为他乡!世间人生不过是整个生命形式演化运程中的刹那而已,而世人不懂,抱住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不放,且将此视为人生真谛,于是乎: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忙的不亦乐乎,可悲可叹!为做嫁衣裳者谁?修炼之人是下来历劫的,世人给其诸多磨难,其实只是帮助修炼之人磨砺根基而已,其实是在帮人家织作嫁衣裳,累积自己的孽业,愈加悲矣!
  四、大道无形,修心悟道
  "内典语中无佛理,金丹法外有仙舟",此语隐了修炼已不能从今日的佛教教义(内典)和道教教义(金丹)中去寻了,因为千百年来,两种教义已被后人篡改阐释的面目皆非,不能度人了。
  终了疯僧疯道一句话:"俗缘已毕,还不快走"!
  自此:"天外书传天外事,两番人做一番人".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红楼寻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