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1-13 09:21
鄌郚总编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胡付照

  中国是茶的故乡,西南地区①是我国的茶叶原产地。人们自从发现、利用茶叶并形成较系统的茶文化,发展至今已有五千年左右的历史。自唐代陆羽开始对茶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至今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华茶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优秀分支。它以茶为载体,传播多种文化,是典型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它蕴涵着丰富深刻的哲理思想,又包孕着美学和艺术,博大而精深,体现着华夏民族的特性。而《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也是研究和了解中国十八世纪中叶的风俗画卷。本文将从茶文化的商品学角度来探讨一下《红楼梦》中的茶文化商品知识和美学及其对《红楼梦》的意义。
  我国茶叶商品的演变及发展
  据茶史考证,最早利用茶的为神农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②神农氏时期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整个茶业的发展史中,茶叶经过了七个阶段的发展和变化: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从蒸青造型到龙团凤饼;从团饼茶到散叶茶;从蒸青到炒青;从绿茶发展到其他茶;从素茶到花香茶,直到近代的茶叶饮料的发展。茶叶茶类的巨大演变,形成了现在茶类丰富,品种繁多的现状。各类茶叶的制造工序也大不相同,所以成茶的品性也各异。在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了蒸青饼茶的制法:"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在宋代赵汝励《北苑茶录》记述了龙凤团茶的制法,分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等工序。在元代王桢《农书卷十百谷谱》中对制蒸青叶茶的工序有记载:"采讫,以甑微蒸,生熟所得。蒸已,用筐箔薄摊,乘湿揉之,入焙,匀布火,烘令干,勿使焦,编竹为焙,裹覆之,以收火气。"到明代,炒青茶技术较成熟,在《茶录》、《茶疏》、《茶解》中都有较详细的记载。如明代张源的《茶录》中,在"造茶"、"辨茶"中记述:"新采,拣去老叶及枝梗、碎屑。锅广二尺四寸,将茶一斤半焙之,……复下锅中,渐渐减火,焙干为度……".在清代陆廷灿《续茶经》对乌龙茶的制造引述玉草堂《茶说》中曰:"武夷茶……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阳羡岕片,只蒸不炒,火焙以成。松萝龙井,皆炒而不焙,故其色纯。独武夷炒焙兼施,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在南宋施岳《步月茉莉》词中记述了花香茶(茉莉花茶)的记述:"茉莉岭表所产……此花四月开,直至桂花时尚有芳味,古人用此花焙茶。"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现代茶叶的制造工序也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茶类的制造工序如下:
  绿茶:
  属不发酵茶,鲜叶一般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
  主要名品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屯绿、庐山云雾、信阳毛尖等。
  红茶:属完全发酵茶,鲜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烟熏烘干等工序。
  主要名品有:祁红、滇红、正山小种红茶等。
  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其工序主要有鲜叶、凋萎(晒青、晾青)、做青(摇青)、杀青、揉捻、毛火烘焙、包揉、足火、烘干等。
  主要名品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台湾冻顶乌龙、凤凰水仙等。
  黑茶:
  属完全发酵茶,工序为不同产地品种的黑茶制法有所不同。但大都经:鲜叶、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等工序。
  主要名品有:云南普洱茶、湖南安化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贵州六堡茶等。
  白茶:
  白毫银针的制造工序主要有:茶芽、萎凋、烘焙、筛捡、复火、装箱等,而白牡丹、贡眉制造工序主要为:鲜叶、萎凋、烘焙(或阴干)、捡剔(或筛捡)、复火、装箱。
  主要名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和贡眉等。
  黄茶:
  属轻微发酵茶,其制造的典型工艺流程是:杀青、闷黄、干燥。
  主要名品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平阳黄汤、沩山毛尖、北港毛尖等。
  花茶:
  是熏花茶,其基本工艺流程是:茶坯处理、鲜花维护、拌和熏花、通花散热、收花续窨、出花分离、湿坯复火干燥、再窨或提花。
  主要有:茉莉花茶、桂花茶、珠兰花茶等。
  紧压茶:
  是以绿茶或红茶或黑茶作原料,经过蒸软压模制成不同形状的茶叶,有砖形、饼形、碗形、柱形、方块形等。
  主要有沱茶、普洱方茶、竹筒茶、米砖茶、湘尖、黑砖茶、花砖、茯砖、康砖、金尖、方包茶、六堡茶、紧茶、圆茶、饼茶、固形茶等。
  速溶茶:
  将茶叶加热水提取后去渣,茶汁经浓缩后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而成,其基本工艺是:茶叶、水提取、去渣茶汁、浓缩、干燥。
  茶饮料:
  将茶叶经水提取后,去渣得茶汁,精滤去渣茶汁、过滤澄清、配料、匀汁、装罐灭菌。
  而茶的名称,古代也有多种称谓。如:茶[荼]、檟、莈、皋芦、瓜芦木、荈诧、奼、葭、葭萌、选、荼草等。这名称的多样性,可能主要与地域、方言不同有关,因为直到现代各地民间对茶的发音也相差很大。所以国外对茶的称谓[译音]也不同,主要与茶叶输出口地区人民对茶的称谓相一致。③
  名茶好水美器是品茶之关键
  一、名茶考辨
  茶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之功效,从古籍记载来看,主要可归结为二十四项。即:少睡、安神、明目、清头目、止渴生津、清热、消暑、解毒、消食、醒酒、去肥腻、下气、利水、通便、治痢、去痰、祛风解表、坚齿、治心痛、疗疮治瘘、疗饥、益气力、延年益寿、其他如治口角炎,治"三阴症",妇女病等。茶叶成分中有机化合物主要有茶多酚、生物碱、氨基酸、脂多糖、色素、芳香物质、维生素等;无机化合物主要有矿质元素、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等。这些丰富的物质具有营养、抗衰老、抗辐射等多种营养价值。所以茶也被现代人视为二十一世纪的最佳饮品。
  作为《红楼梦》中的尊贵长辈,不能不说对健康很重视,所以茶之为饮,自是讲究诸多了。在有关茶文化的涵盖中烹茶、用器,所饮茶类自要显示出名门望族的不同地位和身份。据统计,《红楼梦》全书273余处写到茶字。 其中文中提到的"六安茶"、"老君眉"、"普洱茶"、"龙井茶"等,都均为古代朝庭贡茶。可见贾府的地位之高,连日常小饮都和皇宫不相上下。
  中国茶叶茶类繁多,品种千姿百态,所以自古就有"茶叶学到老,茶名记不了"之说。茶叶的分类有诸多的分法。比如,按制造方法的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可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按外贸出口习惯可划分为七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紧压茶和速溶茶;按茶叶加工工序可分为毛茶和成品茶两大类,其中毛茶又可分为绿茶[包括黄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黑茶五大类,成品茶又包括精制加工过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再加工的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七大类。目前茶叶学术界多倾向以下的茶叶分类法,即:茶叶分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类,其中基本茶类有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之分,再加工茶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含茶饮料等。而茶叶命名的方法更有十几种之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红楼梦》中提到的茶名主要有:贾母不爱吃的"六安茶"、妙玉特备的"老君眉"、暹罗国进贡的"暹罗茶"、怡红院里常备的"普洱茶"、茜雪端上的"枫露茶"、黛玉房中的"龙井茶".另外还提到"漱口茶"、"茶泡饭"等与茶有关的茶。
  栊翠庵品茶[详见小说第41回"品茶栊翠庵"],当妙玉捧茶给贾母时,贾母初以为是"六安茶"而不吃,当被告知为"老君眉"后方才吃。在明代屠隆《考槃余事》中记载:"六安茶品亦精,入药最效,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实佳。"又据《中国茶经》记载:"六安茶产于寿州盛唐[现为安徽六安市],其中‘小岘春’最为出名。"自唐代始被列为名茶,属绿饼茶。而"老君眉"实为岳阳[古称岳州]洞庭君山所产的"君山银针茶"(也有学者认为属普洱茶,笔者认为是属黄茶类),其外形似眉毛,满批白毫,又因产于君山,故名"老君眉".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中记述:"洞庭君山出茶,色味与龙井相同,叶微宽而绿过之,采掇很少。"其品质为,外形芽头肥壮、紧实挺直、芽身金黄、满披银毫,汤色橙黄明净,香气清纯,滋味甘醇,叶底嫩黄匀亮。属于轻微发酵茶中的黄茶类的品种。贾母不爱吃"六安茶",而喜欢"老君眉",笔者以为恐有以下原因:
  (1) 日常生活习惯所致。贾府在北方,而北方居民多喜饮花茶类和发酵茶类。
  (2) 贾母方才吃了酒肉,而茶叶功效中就有醒酒去肥腻之劳,再加上贾母年事已高,脾胃虚弱,饮滋味醇和的茶叶较适合。因为茶叶中一般发酵茶的去腻解酒的功效要好于不发酵茶[绿茶],所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因饮食中多酒肉,所以他们"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喝的多为再加工茶中的紧压茶或红茶等等。
  (3) 符合贾母德高望重,一家之母的身份。取"老君"、"长寿"之意,显示身份。最有意思的是贾母吃了半盏后便递给了刘姥姥吃。而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刘姥姥散居乡下,体力劳动繁重,日常生活中饮食方面口味也较重,所以说出如此之话,便很自然了。日常生活习惯的差异,吃茶习惯的强烈对比与反差,更衬托了贾母的宽厚慈爱、地位尊贵,从而也间接地刻画了贾母的性格。从妙玉的备茶"老君眉"的行为中,曹雪芹把妙玉的深懂茶道、人道[不得不恭维、讨好贾母的"道"]的一个"槛外人"的性格,也刻划的细致入微,一个聪明乖巧,人见人爱的丫鬟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普洱茶",出产于云南西双版纳、思茅等地,集散在普洱县。自唐始用,到宋时已列为贡品名茶。是黑茶中的一种,属完全发酵茶。它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滋味醇厚回甘,并有独特的陈香。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有降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小说中第63回"寿怡红开夜宴",有一段写林之效家的查夜来到怡红院,和宝玉的对话中提到了"普洱茶".原文中:林之孝家的又向袭人等笑笑说:"该沏些个普洱茶吃。"袭人晴雯二人忙笑说:"沏了一盄子女儿茶,已经吃过两碗了。大娘也尝一碗,都是现成的。"关于这"女儿茶",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普洱茶中极品。但据笔者考证在明代李日华《紫桃轩杂缀》记载,女儿茶为泰山附近采青桐芽为饮料。所以笔者认为此女儿茶的功效应与普洱同,甚至要好于普洱茶。但怡红院里常备普洱茶该为事实。此回中几个丫鬟为宝玉过生日,事先袭人晴雯已备好一坛上好的绍兴黄酒,泡好了一壶女儿茶,又宝玉有话:"今日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玩了一会儿",林之孝家的建议丫头们沏茶。这种种细节的描写,也足见宝二爷这一圈子里的人也知晓茶性,深懂茶道。
  "龙井茶",产于杭州西湖龙井村。自宋代以后被列为贡品名茶,属于细嫩绿茶,它有四绝: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外形扁平挺秀,光滑匀齐,芽毫依稀可见,色泽翠绿悦目,香馥若兰,滋味甘鲜,颊齿留芳,沁人心脾,汤色明亮。清代康熙皇帝在杭州创设"行宫",把龙井列为贡茶;传说乾隆下江南时曾到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品饮龙井茶,将庙前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足见龙井茶的珍贵。而黛玉请宝玉喝龙井茶[小说第82回中]说明宝玉在林妹妹心中的重要,然而宝玉一下学第一时间就来看这位妹妹,不能不说二位是心有灵犀的。林妹妹生于江南自喜饮绿茶,又好龙井,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林黛玉也是一个饮茶高手,超凡不俗。
  至于宝玉所钟爱的"枫露茶",暹罗国进贡的"暹罗茶",产于何时,如何制法,均不得而知,笔者在此也不多加猜测了。
  二、水为茶之母:雨雪入茶
  水对茶的重要性,古人就有独到的见解。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谈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见水质的好坏能直接影响茶汤的品质,水质不好,就不能正确的反映茶叶的色、香、味,尤其是对茶汤滋味的影响更大。
  陆羽《茶经》中曰:"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捡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即"泉水"、"江水"、"井水",这三种水最为常见。《红楼梦》中提到的雨水和雪水,在古代的典籍中也多有记载。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起》诗句:"融雪兼香茗",唐代陆龟蒙《煮茶》诗中有:"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的诗句,宋代苏轼《记梦回文二首并叙》诗前"叙"中曰:"梦文以雪煮小团茶。"等等。为何曹雪芹在运用茶文化用水时而不多言陆羽的"三水",而唯独在雨雪上下工夫呢?比笔者认为这其中恐有三点原因:
  (1) 北方地理气候的客观原因所至。北方多干旱天气,河流水质不佳,山泉较少④。井水中,好水也不多,北京故宫里的"大庖井"水质不错,但那是皇上专用的,管理甚严,小说中也不可能选用。
  (2) 雨雪水是"天泉",古代的自然环境比现代好,食用雨雪水是生活中的常识现象。如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有茶联:"白菜青盐粯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描写的就是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的真情实景,这里的"天水"指的就是雨雪水。对于雨水,其品质一般因季节而异,秋季天高气爽,尘埃少,雨水清洌,泡茶滋味爽口回甘;梅雨季节,和风细雨微生物易滋生,泡茶品质较次;夏季雷阵雨,常般飞砂走石,水质不净,泡茶茶汤易浑浊,不宜饮用。所以在小说中,当妙玉约宝钗、黛玉去吃"梯己茶"时,黛玉问妙玉:"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回答:"这是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隔年的雨水,那有这样的轻浮,如何吃得?"而古人对贮水也颇有研究:要贮水得法。如明代熊明遇在《罗岕茶记》中指出:"养水须置石子于瓮……"明代罗癝在《茶解》中曰:"大瓮满贮,投伏龙肝一块,即灶中心干土也,乘热投之。贮水瓮预置于阴庭,覆以纱帛,使昼挹天光,夜承星露,则英华不散,灵气常存。假令压以木石,封以纸箬,暴于日中,则内闭其气,外耗其精,水神敝矣,水味敗矣。"在小说中,也可见曹雪芹对贮水之法也颇有研究。
  (3) 自然界的水有软硬之分,雨雪水属软水。软水中含有的其他溶质少,茶叶的有效成份的溶解度高,用其泡茶,则茶汤明亮,香气高纯,滋味鲜爽,茶味也浓;而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矿物质,茶叶中的有效成份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若水中的铁离子含量过高,茶汤就会变成黑褐色,甚至会浮起一层"锈油",简直无法饮用。所以对古代北方来说,雪水、雨水被视为茶之良母便是自然了。
  三、壶为茶之父:茶好展其香
  在中华茶文化中,对器的选用十分讲究。茶具也称茶器,最初都称为茶具。如王褒《僮约》中的"烹茶尽具",指烹茶前要将各种茶具洗净备用。到晋代以后则称茶器。到唐代,陆羽《茶经》中采制所用的工具称为茶具,把烧水泡茶的器具称茶器,以区别其用途。宋代又合二为一,把茶具、茶器合称为茶具。一般来说,狭义的茶具,主要指茶杯、茶碗、茶壶、茶盏、茶碟、托盘等饮茶用具。广义来说,是指与饮茶有关的所有器具。古代茶具依其用途不同主要可分为八类:一是生火用具,如风炉、灰承、笤、碳挝、火筴等;二是煮茶用具,如鍑和交床等;三是烤、碾、量茶具,如夹、纸囊、碾、拂末、罗合、则等;四是水具,如水方、瓢、竹夹、熟盂等;五是盐具,如鹾簋和揭等;六是饮茶用具,如碗和札等;七是清洁用具,如涤方、滓方和巾等;八是藏陈用具,如畚、列具、都篮等。根据质地的不同又有陶土、瓷器、玻璃、漆器、金属、竹木茶具等。陶土茶具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由硬陶发展成釉陶,直到晋朝才较多采用瓷茶具,唐朝时瓷壶[也叫注子]、瓷碗、白瓷为主要的茶具,宋代时黑瓷、青瓷、白瓷等较为流行,茶具的制形方面出现了茶盏[茶盅]、茶壶也有常见的莲花瓣形发展成瓜棱形,元朝时景德镇青花瓷最为鼎盛,闻名于世,明朝时宜兴的紫砂陶土茶具又与瓷器争齐斗艳,名噪于世,此时的景德镇在青花瓷的基础上又创烧了"斗彩"、"五彩"、"填彩"等驰名中外。到清朝时,陶瓷茶具的生产达到了空前鼎盛时期,形成了以瓷器和玻璃器为主的局面,朝庭内外多以瓷器为佳品。
  在《红楼梦》中,出现了较多的茶具,大有非名器不饮之嫌。比如在王夫人居坐安息的正室里,茗碗瓶花俱备;在贾母的花厅上,摆着洋漆茶盘,里面放着旧窑什锦小茶杯,而妙玉用的绿玉斗精巧雅致,更不同一般。在41回"品茶栊翠庵"中,对茶具的描写尤为详细:"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这里所说的成窑五彩小盖钟及脱胎填白盖碗都是明代成化年间官窑所产的青瓷茶具,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为清代福州所产的"雕填"品种的名贵漆器茶具。接下来,"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分瓜)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乔皿),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乔皿)’。妙玉斟了一(乔皿)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禁要问,妙玉究竟是什么样的身世呢?她如何有如此名贵的茶具呢?据有学者考证,妙玉本是一位金枝玉叶,因种种原因 [有学者认为是政治原因]才带发修行。笔者以为无论妙玉身世如何,其不凡出身则已当定论。曹雪芹此处多言妙玉论茶具,与前文贾母不吃六安茶而择妙玉特备的老君眉时是一致的。从贾府中这诸多名贵的茶具,完整的茶具展示,也显示了贾府这一名门望族在当时社会的豪华与气魄来。
  名茶、好水、美器已备,然而"烹"和"沏"也不能偏废。在小说中妙玉的沏茶用水,烧水,沏茶也多有详述。在给贾母沏茶时,她用贮水得法的隔年雨水烹了茶来;在给宝钗、黛玉等人沏茶时,她却亲自到风炉上扇沸了水沏,而且用的还是"五年前她在玄墓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说明了她已完全掌握了用多高的水温,用什么样的水来沏怎样的茶。
  茶已沏好,待众人品饮之时,妙玉也有名言:"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借助妙玉的茶道展示,我们也不难推知曹雪芹对茶道的圆熟与独到。
  当然,茶从古代发展至现今,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论来看,人有阴阳之分,茶也有阴阳之辨,水、器亦然。一般说来,种在向阳之地的为阳山茶或前山茶,种在背阳之地的为阴山茶或后山茶;水有软硬之分,江河湖溪之水为硬水含有大量的矿物质,适合泡阴山茶,雨雪水和井水属软水基本上不含矿物质,适合泡阳山茶;茶具有暖凉之分,陶罐与粗瓷杯等为凉杯,性寒,人要择茶而饮之,茶也要择人才适合。人有男女分别,心绪有好坏之时,所以讲究阴阳协调,连饮茶也不例外。虽然在小说中没有明示茶的阴阳之说,但在贾母择茶、妙玉论茶道、宝玉饮普洱茶等可以悟出一二。
  茶、水、器及茶文化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写茶、饮茶等活动,都是为他塑造小说人物、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认识服务的。
  从前文中贾母对茶叶的挑剔,而刘姥姥接茶后一饮而尽且又嫌茶味清淡,把两个人物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刻画的入情入理。在小说的第38回中,贾母一行人到藕香榭饮茶,栏杆外放着竹案,上面摆着茶筅茶具,各具盏碟,还有专事煽风炉煮茶水的丫头。而同样是喝茶,在77回宝玉去看被赶走的晴雯时,看到盛茶的黑沙吊子[不是茶壶]盛茶的碗有油膻异味,茶咸涩无味,而晴雯却觉如同甘露,一气都灌了下去。这在文中前后饮茶上透露着主仆之地位天壤之别,读来令人心酸。在小说第8回中, 当宝玉得知留给他的枫露茶被李奶奶喝去的时候,不仅摔了茶杯泼了茜雪一裙子,还要赶走李奶奶。而平日里最讲平等、宽容、民主的宝玉竟为了一盏茶水而发如此之火,而且李奶奶还曾是他的奶妈。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便是李奶奶乱了规矩,"下人"是不能跃级享受的。可见封建社会等级之尊严!无论个人性情如何,社会观念还需严格遵循。
  在封建社会里,尊卑有别,阶级划分强烈。小说也借茶之名劣来表明地位之高低。如贾母是一家之母,她必须喝贡品名茶"老君眉";宝玉是一位浪荡公子,多情爱幻想,喝"神仙茶"才适;黛玉,一个江南女子,多愁善感,须喝"龙井茶"才能展现出她的天生丽质,高雅不俗的气质。而一般之佣人也只能喝普通的劣等茶了。
  在小说中,作者对妙玉择茶、烹茶、奉茶描写的细致而深入,这一切都表明了妙玉的孤僻性格和出身的高贵,只是作者不便明言,而借茶来隐喻这其中的一切,也说明了作者无论是对乡俚民俗的饮茶,还是对皇宫贵族的品茶都通晓异常,理解深刻。
  在小说第25回中,凤姐、黛玉、宝玉等对暹罗贡茶的对话,茶在刻划人物心理上也是一明证。国外贡茶,自是名贵,不言自明。但凤姐却说不好,因为凤姐的娘家是金陵王家,自然要表现出富贵人家的气魄。宝玉要背叛封建家庭,当然也说不好了的,宝钗要屈从凤姐的苦心安排,也只能说茶不好,而黛玉因为寄人篱下依附于贾府,便只能说茶好了。
  人人都喝茶,喝出不同味。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从日常生活、文学艺术、阶级矛盾和宗教等多方面展开了对封建末世的清朝广阔的社会生活的描写,展示了民族文化的兴衰,并通过茶文化的贯穿与渗透,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体现出了中华茶文化的艺术魅力。
  附录
  文中注解
  ①西南地区这里主要指我国的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为中心的茶树原产地。
  ②神农为传说中的人物,因为史前无文字记载,而且当时在原始社会利用茶叶又是鲜叶,采下的鲜活植物无法长期保存,但从神农氏发明农业、制陶、医药等众多传说,很多都早已被考古物证和民族志材料所证实。又有学者观点认为史前人"尝百草"实为饮食,那时人还没有一日三餐的概念,饿了就食,所以"日遇毒而得茶解"也是偶然之中的必然。
  ③各国对茶的发音主要有两种情况:茶叶由我国海路传播出去的西欧等国,茶的语音大多近似于我国福建等沿海地区的"TE"音和"TI"音,如英国的TEA、法国的THE、何兰的THEE、意大利的TE、德国的TEE、南印度的TEY、斯里兰卡的THEY等;茶叶由我国陆路向北、向西传播出去的国家,茶的语音近似于我国华北地区的"CHA"音, 如俄罗斯的"чaǔ"、蒙古的"CHAI"、伊朗的"CHAY"、波兰的"CHAI"、阿尔巴尼亚的"CHI"、朝鲜的"SA"、希腊的"TSAI"、阿拉伯的"CHAY"等。
  ④我国的名泉历来较有争议,其中天下第一、第三泉居多,比较著名的就有百处之多。现在公认的佳泉主要有:山东省的济南趵突泉、淄博柳泉、崂山矿泉等,四川省的邛崃文君井、峨眉玉液泉等,北京的玉泉,江西省的上饶陆羽泉、庐山招隐泉、庐山谷帘泉等,安徽省的黄山温泉、怀远白乳泉等,江苏省的无锡惠山泉、扬州大明寺泉水、镇江中泠泉、苏州石泉水等,浙江省的杭州虎跑泉、杭州龙井泉、长兴金沙泉、天台山千丈瀑布水、桐庐严陵滩水雁荡大龙湫等,湖北省的宜昌陆游泉、当阳珍珠泉、宜昌蛤蟆泉等,福建武夷山九曲溪,云南安宁碧玉泉等。
  参考资料
  1.《中国茶经》 陈忠懋主编 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1992年5月第一版].
  2.《中华茶文化若干方面的研究进展》 程启坤著 [《茶叶文摘》1999(4)]
  3.《长白山传奇》 陈景河著 [《延边广播电视报》专刊国内统一刊号: CN22-0015]
  4.《中华茶文化多媒体光盘》 [1998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组织编写] 浙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ISBN-7-900309-54-3/J.12]
  5.《<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周润洁著 [《中国茶叶》1998(5)] [《红楼梦学刊》1999(4)]
  7.《红楼梦》 曹学芹 高鹗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90年8月北京第一版]
  8.《茶道》 詹永祥著 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4)〔1992年第4期〕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红楼寻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