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2-06 09:26
鄌郚总编

小炒肉

  李海滨:小炒肉
  小炒肉,是家乡红白宴席上的标配。
  有人干脆就叫小炒,特别是在老家街上的小酒店里,三五友朋坐定,点菜完毕之前,总是会着重强调:再上一个小炒。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撑得住场子,对得起在坐的大家一样。
  小炒肉这个菜所需的食材其实很普通,精肉、芫荽(又叫香菜)、木耳,仅此三样。
  精肉切片,片再拉切成肉丝,大小要均匀;芫荽摘去青叶,只要芫荽梗,切段;木耳泡发备用。起火,热锅凉油,葱花姜末、八角花椒一起下锅,煸出香味后放肉丝,快速翻炒、颠锅,在团团油火下看肉丝表面颜色一白,立马点热水,再翻炒,肉丝是易熟的,这时点酱油、味极鲜下木耳,颠锅三下,放芫荽翻炒两次,颠锅两次,这个要快,出锅前再用铁勺敲两下铁锅,来点动静。最后,起锅装盘。
  你看吧,红彤彤的肉丝夹杂着翠绿翠绿的芫荽梗,盘头上是油汪闪亮的几朵木耳,整个菜热气腾腾,香所扑鼻。肉的醇香、芫荽的清香立马会刺激你的味蕾,味蕾将不受控制疯狂的分泌出口水,人就会不自觉地想咽口水,为掩盖自己的馋相,还是喝口茶吧!
  好吧,还是说一下这个菜的几个关键秘诀:火要旺,肉丝要“过火”,过火是咋回事吃货都明白,不再解释了。要点热水,这样炒成的肉丝不但嫩还劲道,对牙齿也是一个交待。芫荽下锅后要快速翻炒出锅,这样芫荽梗会保留原汁原味的脆和清甜,稍一迟顿,芫荽会变老出丝,嚼在嘴里缠上你的牙,且见缝就钻,那就大大的不妙了——在众目睽睽下你就剔牙吧!
  以前,这菜是个时令菜,因为只有冬季才会有上等的芫荽。好东西总是来之不易,芫荽也一样。没有大棚时,乡人总是在上冻前找一空地,大多是韭菜畦北面,铁锹厥沟,折出的土堆成一斜坡。推来河沙后,把芫荽平铺到斜坡上,铺好一层后,盖一层河沙,然后再铺一层芫荽,再上一层河沙。最后,再盖一层厚厚的河沙。每当太阳好时,总有淘气的小子到沟里面玩耍。
  几场雪后,进了腊月,正是芫荽好价时,当然也是它最好吃的时候。就除去河沙,把还上着冻的芫荽推回家,放屋里“醒”,这时屋里不要太热,太热了芫荽化冻快就“伤热”了,容易发黄,品质也就下降,自然价钱就会大打折扣。“醒醒”了一下午,吃罢晚饭,就要摘芫荽。这个活儿恼煞人,冒着冷气的芫荽碰到手指,沁骨头的冷。抖去河沙和还没彻底融化的冰冻,摘去黄叶,大棵的一边,小棵的一边分开,然后10棵左右捆成把。成把的芫荽装到席包里(一种能保暖的竹席样的包),完了后盖上不用了的褥子。凌晨二三点钟,家人就会骑了自行车去蒋峪、辛寨的大集上去卖,非常辛苦。
  也正是来之不易,小炒肉才会成为“大席”菜,是家乡红白酒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当然也就成了不容易吃到的菜。因为不容易吃到,围绕这道菜也就有了好多段子。
  说,一个傻女婿,头一年春节去老丈人家做客。因为是头一年,所以称贵客,是要坐炕头的,本家的近份也要来敬酒的。坐在炕头上的傻女婿自然要说几句客套话,就说:“自家人,不用客套麻烦的,就炒一个小炒就行,咱吃里挖(家乡土话,指盛上)上,挖上吃里就行。那年头,谁家也没有这么宽裕的,先不说肉,就是芫荽也不能可劲吃的,由此成就了四乡五里的喷饭段子。
  现在,说吃就炒的小炒肉已不再那么珍贵,可那段时光总是挥之不去。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吃在昌乐
回复 引用 顶端
位置: » 春节特刊 » 美食频道 » 小炒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