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阳作者素描之十:刘美堂:《梅堂诗选》抒情怀
刘美堂,昌乐县泊庄村人,喜爱诗词歌赋,著有《梅堂诗选》、《杏雨轩诗汇》等。
他在自序中写道:积四十年历史沉淀,记磋跎人生之感悟,我的《梅堂诗选》约百六十余首诗,即将付印面世。“暮烈诗情盛,老壮谱新章”我的新集子《杏雨轩诗汇》也已开篇数十首,此时我欣喜和兴奋的心情,实属一个年逾花甲之人所罕见。这,除了时代和机缘的恩赐外,还有文化出版界朋友们地热忱帮助,我的亲人们,尤其夫人、子女、外甥们的鼓励支持所使然。在此谨表谢忱。
古体诗,或称之“唐诗”(近已有人如此称谓和类分,我很恳同),是吾中华数千年文明文化之瑰宝。较之西方或其它民族诗歌,她更精粹、洗练、会神、写意,含蓄而又酣畅诀咏,故古今文墨客,以至启蒙小儿和劳动人民都朗朗尚口,诀咏不堕。我亦其中之一员,除爱好与家传熏陶外,更是古体诗巨大吸引力使我归依。
现代人大都首肯一份社会工作谋生。“不懂现代科技,不是现代人”这是我年轻时的信条,也是现在多数年轻人的理念。年轻时的我,除认真学好理工专业外,出于爱好,业余时间读习了大量文史教程、文学名著和诗歌作品。当时的我,现代诗写得不错,出手也快,校刊、广播中为多数同龄人认同。然而,有趣的是,在地方报纸发表的第一首诗,却是古体诗。我也是笃学毛泽东诗词,走出来写古体诗的人之一。
大浪淘沙,历史积淀,生活教科书把人从翩翩少年,变成父亲,变成师长,背负起社会、家庭重担而孜孜不倦工作。诗情在成年人生活中,像夏日云隙中的太阳,只能短暂地向人们投出火辣辣地一瞥。于是传统文化底蕴所衷,古体诗歌的楚楚魅力,便奠定了一个中国诗人的习作道路。她像一个美丽少女变为成功妻子般地吸引征服了我,成为我生活中美的化身和偶像。这便是我与诗的渊缘。
诗以言志,抒情,绘声绘色地再现、鞭策与美化生活,是歌是颂,是哭是诉,是迷恋,是创造?呜呼,不一而足……
《梅堂诗选》出版面世了,诚恳希望各界友人的批评帮助,尤其是诗道朋友的斧正。诗的进步,是伴随习作修为和年代渐进成长的。实际上,我还只是个六十多岁的习作者,一个老玩童……
刘美堂虽然在外工作数年,但是他的诗很多是家乡儿时的回忆,对汶河、对雨落山都有着浓厚的感情。“七壑一渠盛姜村/九冢雨罗东仙人/水白草壮无长物/留痕山石乃良金”《乡情》。“东岭仙迹青石边/西天降下玉婵娟/如梦祥云群仙止/戏踏石痕寸金莲”《仙人脚石痕记》。《赶年集》:四面八方如蚁聚/过买过卖赶年集/妇道针黹儿鞭炮/男忙猪酒女忙衣。《庙会唱大戏》:人山人海戏中央/粉墨登场生旦行/青衣花衫红鬃马/花面铜锤打李良。
正如刘美堂自己所说:激越的现实生活,遥远的历史陈迹,绚丽的大好河山,贤哲的人生恩怨哲理……,这些都是诗家永恒的题材和灵感源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时代的呼唤付于我,师古兴今,创杏苑诗作于高尚古体诗歌艺术之轨迹。朗朗新篇当孜孜以求,上下求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