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3-05-09 14:13
昌乐 刘文安

考尚童与历史对话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9-03-31 07:58
鄌郚总编
  考尚童与历史对话
  潍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潍坊,有着这样一位市民,近年来一直矢志不渝,致力于探索潍坊文化的底蕴。他,就是刚过而立之年的考尚童。
  ●与历史对话者
  记者面前的考尚童很瘦,却很干练。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在他的脑袋里,却装着许多潍坊的历史、潍坊的掌故。
  先来听听他对老潍县地名的考证:
  城隍庙:在城隍庙小区里,向阳路潍城公安局西,现还有旧址,郑板桥曾重修,写有《重修城隍庙碑记》被人誉为墨宝,曾有演剧楼一所,演剧楼上挂郑板桥书 “神之听之”匾额一块,题对联“仪凤箫韶,遥想当年节奏;文衣康乐,休夸后代淫哇”。其实每个治所都有城隍庙,“城隍”即为护城河,但是民间把它演绎成是保佑州、县城池安危的神,设城隍庙以供世人祭祀。潍坊的城隍庙的雕像最神,在后殿城隍爷的雕像里设了机关,只要一拍他的膝盖,城隍爷就会站起来。民国年间神像被砸毁,郑板桥在1752年主持重修城隍庙后,立三绝碑《新修城隍庙碑记》(现存于潍坊博物馆),我去过十笏园看过这块碑,封在玻璃橱里,怕它风化, 是块顶级的文物,但是碑身已经涂满黑墨,想来是经常做拓片的原因吧,但能够保存下来就好。
  九曲巷:在潍坊亚星桥东,东风街北,北下河,2000年的时候还有,现在荡然无存,已被阳光外滩压在了底下,替换了它。顶了它的位置。据说,若是外人进入,里面九曲十八弯,东折西拐,转半天也无法出来,实在是绝好的古巷。
  状元胡同:在今爱国路东,模拟南,党家湾小区西,柳树行子北,原来叫新巷子,清末民初短短的长不过百米、宽不过三米的小巷先后出过曹鸿勋、王寿彭两位状元。曹鸿勋的高中也破了潍县自古以来不出状元的尴尬,要知道从隋朝开始到民国结束,全中国一千年来全国不过700来位状元(武状元不算),而小小的潍县城在三十年间而且在同一条巷子里就出了两名,在中国历史、地理上绝无仅有。后“文革”中有人曾在此地下挖出宝贝、瓷器、古玩等无一宗。1992年在旧城改造中拆除,如今该巷荡然无存。
  还有呢,布政司街、海道司街、鱼市街、东关西马道……每一条街巷的位置、今夕,甚至于名字的来龙去脉,他都搞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如今,他收藏的有关潍坊历史、风土人情的图书,已经超过了300册;他所拍摄的潍坊风土、人文图片,也已经8000余张……
  与考尚童谈潍坊,谈潍坊的风物,他是滔滔不绝,或许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因为他的肚里“有货”。
  采访中,考尚童说:“除了工作,我的业余爱好就是研究潍坊的历史、文化,有个瘾。”
  ●兴趣与汗水同在
  谈到自己的研究,考尚童说完全是兴趣使然,孩提时代,就听爷爷“讲古儿”,全是潍县旧事,那时就有了兴趣。后来大学毕业了,回到家乡,就有了发掘、整理家乡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意愿。于是,业余时间,就走上了这条路子。
  其实,研究历史,挖掘历史,是一项很劳累、很严谨的工作,一般人恐怕很难想象其中的艰辛。
  前几年的夏天,考尚童有了拍摄坊子德日建筑群的想法。于是,每到周六、周日,他都会骑摩托车前往坊子。“有一段时间,中午单位有午休,那阵子一到中午 12点下班,我骑上摩托车就往坊子跑,一直忙活到近两点,再抓紧赶回单位上班,午饭都没有时间吃。”考尚童说,“由于自己不是记者,也没有什么证明,有些地方人家还不让进,只好在外边拍摄。有时,为了拍到一张好片子,就爬到附近的煤堆上,经常是汗水和着煤灰,一脸的狼狈相……”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共拍摄了106座德日建筑的照片。
  去年10月1日,有3天的假期。考尚童就骑着摩托车,背着照相机,到了寿光留吕。他说: “很早以前,我就从有关史书上看到,夏朝共有四个国家,其中的斟灌国就在留吕,所以我就打算亲自去看看这夏朝故国的遗址是否尚存。”由于没有向导,他骑着摩托车边走边打听,最后终于到了目的地,并成功找到了古斟灌国的城墙遗址。这时,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我太激动了,能够看到夏朝的遗迹,确实是一大幸事。虽然城墙已经残破不全,还有不到200米长,但经过历史的沧桑,已经很不容易了。”考尚童说。随后,他就激动的将那一时刻定格在了照相机上。
  在考尚童的电脑里,保存着一部《潍县志稿》的电子图书。他说,这本书的搜集,也是费了很大的气力。有一次,他济南的一位朋友谈到,北京有人出售一本电子扫描的《潍县志稿》。得到这一消息,他就立刻想得到这本书。可是,济南的朋友说是很久前在网上发现的消息,北京方面具体的联系方式也没有。但是,考尚童没有死心,只要上网,他就查找有关方面的线索。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半年后,他终于与北京的卖家取得了联系。再后来,他梦寐以求的图书终于到手了……
  谈到自己这些年的艰辛,考尚童只是淡淡地说:“兴趣使然。其实,兴趣与汗水,可以成就一切。有时,为了拍摄一张图片,我会连续到目的地去几次,为的就是等到那里的花儿开了,拍到的画面美丽。”
  ●庆幸与遗憾
  在探究潍坊历史文化渊源、底蕴的同时,考尚童还注重做一些保护性的公益事业。这,是他感到庆幸、满意的方面。
  前几年,他曾与潍坊的一些人文爱好者共同倡议对一些文化遗迹进行保护,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他还积极通过网络宣传潍坊的人文历史,宣传潍坊的风土人情,并在网上呼吁全社会都来研究保护文物古建筑的有效方式。为此,他还专门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博客。
  当然,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情。“在这些年里,我感触最深的,是潍坊文化底蕴确实太深厚了。”考尚童说,“不过,令我最遗憾的,是目前关注潍坊文化历史、研究潍坊文化历史的人太少,特别是中青年人太少。现在,走在研究最前沿的一般为老年人,大多都在60岁以上,目前在我市来说,研究者队伍已经出现了断层。其实,研究历史,研究文化,单凭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有许多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因此我呼吁社会上更多的中青年知识分子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研究潍坊的历史、文化,更好的传承潍坊的历史、文化。”  (郭保礼)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