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3-21 10:26
鄌郚总编

孩提时代的灯笼

  孩提时代的灯笼
  刘福新
  孩提时代过春节的情景还模糊记得一些,譬如挑灯笼。
  过旧历年,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事:可以守家堂、穿新衣、放鞭炮、串户磕头、挣压岁钱、走亲戚、挑灯笼。
  单说挑灯笼。我小时候提的灯笼是用铁丝编织而成,圆形的。究竟是买的还是老辈里制作的,我没问,只是偶尔听爷爷说我父亲、叔父小时候过年也是打着这个纸糊的灯笼。
  在我刚刚记事的那一年,临近春节的一天,可能是腊月二十六吧,因为北边的边下街都是逢一、六赶集,爷爷领着我从热闹的集市上买回来一沓子手帕大小的灯笼纸,白白的,薄薄的。回家后,打完浆糊冷一冷,就小心翼翼地往铁丝上刷,不大会儿就把灯笼糊好了。这时候,爷爷又用割剩的红纸边角剪几个简陋的图形,贴在灯笼四周。于是本来破旧不堪的灯笼一下子焕然一新了。
  大年五更放了鞭和爆竹,爷爷、父亲、叔父领着我到大街西南方向的关帝庙走去,我吵着非提灯笼不可。可大人哪敢放心,怕风吹,怕提不稳,倘若一晃荡,里面的蜡烛就要烧了灯笼纸,于是,总攥着我那提灯笼的小手。到了关帝庙,爷爷恭恭敬敬地把刚煮好的水饺放到祭台上,供养了关帝老爷,我们才捞着回家吃年饺子。
  或许是为了方便那些近族的晚辈来给爷爷磕头,抑或是别的什么原因吧,爷爷把灯笼里燃着的蜡烛换下来,再点燃一支新的,往灯笼底座上一插,然后吊在一根杆子上,再把杆子插在天井屋檐下一个"雀眼"里。顷刻间,亮晶晶的纸糊灯笼把我家的四合院照耀得红彤彤、金灿灿的。
  那时候日子紧巴,直到过了年初五,才捞着提灯笼走出家门,到大街上和小伙伴聚拢在一起玩耍,并议论着谁家的灯笼糊得最漂亮。记得村西头有一家小孩提着一盏八角形的,上下左右贴了几个红蝴蝶,把我们馋的够戗。
  最令小孩子激动的是正月十六了(不知什么原因,故乡不过正月十五,而过正月十六),小伙伴们从各自的大门口走出来,朝着街心老槐树附近游动,很快地汇合到一块。多姿多彩的灯笼聚拢在老槐树近处的小土丘上,霎时,小土丘变成了一座"小火山",在街心闪亮。此时,就连那天上的星星也眨巴着困倦的眼睛,迷惑地俯视着我们这些不知疲倦的顽童,当然也羡慕着我们的"小火山".
  除了纸糊灯笼大汇合外,还有"散香"活动。就是把家里没有用完的香,全部收在一起,点燃,然后提着灯笼到处插,譬如自家房子周围、水井边、大街小巷、关帝庙外面,甚至旮旮旯旯里。彼时,天上有银盘般的月光,地上有红红亮亮的灯笼和闪闪烁烁的香火,这也是一道妙不可言的风景。
  再后来的记忆里,就是父亲到集市上买的四方形的玻璃灯笼了,那是我们村里最早的一盏玻璃灯,我曾经一度引以为荣。因为我再也不怕一不小心崴了脚或者跌倒,那灯笼里的蜡烛倒在纸壁上,呼地一声燃起来了。如果看着美丽的灯笼着起火来,那该多扫兴啊!大人叱责倒是其次。
  我提上玻璃灯笼,大概是十岁那年的事了。不过,从或深或浅的印象中,还是纸糊的灯笼比玻璃灯笼有趣味。何止如此,纸糊的灯笼更多地倾注着长辈对一颗幼小心灵深深的关爱呵护呢。
  那个年代早已远逝,虽然怀念那个曾属于我们的纯粹而平淡的岁月,留恋那开心而艰辛的时光,蓦然里感到现在的过年没有了从前的味道;但我们否认不了社会的进步给我们带来的憧憬和希望,因为我们正伴随着时代一同在前进!想到此,我释怀地粲然一笑。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