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4-02 16:25
鄌郚总编

崇山石祖林

  崇山石祖林
  马  进
  一
  崇山,又名丛山,海拔177米,位于昌乐营丘镇阿陀村东北两公里,孝妇河以南三公里,距齐国故城遗址10公里。东与姑母山相望,西南与朝阳山同脉。登高远望,崇山居中,可见三山环绕,虽山势平缓,却绵延不断,气度不凡,堪称龙脉之地。因山东麓有眼清泉,传说早年泉水涌流,如龙吐水,故名龙泉,当地称道士泉子,崇山自古又有"蟠龙卧珠"之说。
  据民国版《昌乐县续志》记载:"《隋书》营丘县注之‘丛角山’,《金史》称为‘聚角山’,……今名曰崇山,上有庙,貌巍然。"故当地人有称"庙山"者,有称"崇阳山"者,因该山西北方位,有多根石柱酷似男性生殖器官,被尊称为石祖林。有学者认为,早在隋金时代,崇山称为"丛角山"、"聚角山",所谓"丛角"、"聚角",当指崇山西北坡之石祖林。后改称崇山,这里的"崇"不是指山的"高峻"之意,而是"崇拜"之意。从崇山名称的历史演变中,亦可印证崇山自古就是人们瞻仰钦崇的一方圣地。
  2003年,昌乐县委、县府为保护和开发昌乐历史文化遗产,由县委宣传部成立专门班子,对全县人文自然遗产进行全面考察,并组织编纂《昌乐历史文化丛书》。笔者曾和编委人员对崇山人文与自然景观进行过实地考察。走进崇山一眼看见那根突兀而立的石柱,酷似男性生殖之根的造型,不知是人工所为,只认为是天地自然之物,大家在敬畏之中惊叹天公绝伦的造化。远古时代,人类都经历过生殖崇拜阶段和祖先崇拜阶段,古人把男祖先和女祖先称为 "祖"和"妣",其实 "祖"和"妣"的原始意义就是男女生殖器官的象征。由此可以看出在古人的观念中,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是一回事。在父系氏族社会中,他们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延承下来的群体,古人选一方风水宝地,作为祭祖敬祖的场所,举行隆重的祭祀,历代都被看作是全族群的大事。崇山就是被先祖所作祭台的一方圣地。江西龙虎山的金枪峰、四川盐源的公母山、丹霞山的阳元石、台湾排弯族人供奉的"屌神"等,都是对山石祭祀与叩拜的风俗。鉴于这些观点,笔者撰写了《崇山观石》一文,2005年被编入《昌乐历史文化丛书》、《昌乐游记》后又被山东散文学会选登于《当代散文》。
  其实,留意崇山石祖林的大有人在。昌乐县肖广德、刘兴国等人员曾多次考证崇山石祖林,并提出石祖林为 "七分天成三分人工"的观点。2008年7月,山东大学美术教研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在昌乐期间,昌乐县政协王泳亮副主席等领导向刘教授详细介绍了石祖情况,并陪同刘凤君教授进行了实地考察。刘凤君教授考察后认为这些石祖不是天然形成的,系人为雕琢加工而成。为龙山文化晚期的遗物,是东夷文化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盛期的作品,也是巨石文化崇拜时期留下的奇迹。与埃及金字塔、英格兰的巨石阵和位于智利太平洋东南部复活节岛上的巨型石像产生的年代大体相同,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崇山石祖林是先祖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像这样巨型而又逼真的"石祖"艺术聚集于一个祭坛,实属世界奇观。
  潍坊学院王宪明教授则提出,崇山石祖林可能就是"营丘九头".据《水经注·湘水》载:"(南岳岣嵝)山下有舜庙,南有祝融冢,楚灵王之世,山崩,毁其坟,得营丘九头图。"《大正新修大藏经》卷51引《南岳总胜集·祝融峰》条作:"昔楚灵王时融顶崩,获人皇九首之图。"据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载:"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长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所谓"营丘九头"即"人皇九头",石祖林应该是远古东夷部落分长九州的首领们,在东夷中心城邑营丘附近崇山树立的象征各自祖先的石祖,崇山就是分长九州的首领们盟会祭祖之处。 "营丘九头图"则是将这些石祖刻于石上或绘于兽皮等物上,以便随时随处祭拜,相当于后世的宗谱。祝融后代由东夷迁徙南岳衡山,坟墓中藏有营丘九头图也便不足为奇。"营丘"一般指齐国都城,齐都数迁,皆名营丘。崇山恰好在姜太公受封后齐国最初建都之地的古营丘东南方向,而石祖林的主体在崇山的西北方向,两者正好相对。说明这一带是远古东夷部族的大本营,是中华文明发祥的木本水源之地。
  二
  崇山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南北长450米,东西宽300米,可分南北两大部分。北部亦可分为南北两小部分。北小部分主要是安置石祖的地方,南北约100米,东西约80米,靠东边有道南高北低的山脊,把这一部分又分成东西两部分,中间有层台阶,构成一个平台,此处即是古代曾经修整过的祭坛遗址。
  现存石祖主要分布在北小区的西半部分,虽多以残毁,有的拦腰毁断,有的只剩根茬子,但根部多数还深埋于原处。从石祖残存断痕的风化程度分析,专家认为有的可能早在汉唐以前就被破坏。现存较完整的一根石柱,安置在此小区的最南端,高约380厘米,呈圆柱状,直径约100厘米,周长270厘米。该石柱顶端龟头处虽经千年风雨的侵蚀,已有残缺和破损,看去却依然傲勃雄健,昂扬着一股阳刚之气。令人称绝的是,石柱西侧背荫处,有道直上直下呈槽沟状的裂缝,形神酷似男性生殖器的输精管。
  另外残存的10几根石祖,均系坚硬的黑色火成岩雕成,亦呈圆柱状或近似圆柱状,直径大到130厘米,小的仅50厘米左右。直径130厘米的石祖,完整时可能高出地面5米以上。2004年,此小区还到处散落着一些残缺不全的石祖块,或立或倾,或蹲或卧,全都裸露在山体上。如今这些石祖多已不见,只在东边山坡处横放一截石祖,当时我们用皮尺量了量,下端直径130厘米,上端100厘米。据一位牧羊老人介绍,这半截石祖原来在西山坡最北边放置着,不知何人何时将它爆破后又放到东面坡。至今它的根底部分仍在西山坡原处。如果今后修复,这可能是整个石祖林中最高最粗的一根。
  此小区的最北边,现存一个深约50厘米、直径约90厘米的坑。据当地群众讲,是前几年被附近一处风景区的人用吊车将此处一根比较完整的石祖拔出来吊走后留下的。这根石祖虽比南边的石祖稍小,但十分精致,当时人们都喜欢站在这根石祖前照相。南边现存最好的那根石祖,根部处有凿进5厘米深的炮眼。群众讲是十几年前西边村庄一个光棍汉的作为。因他失去了生殖能力,听信算命先生的胡言,说是崇山石祖作怪。幸被村民发现,逆行未能得逞。
  专家之所以认为这些石祖已有4000年历史,系龙山文化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盛期的作品,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点:一是石祖被破坏或风化较严重。根据一般经验推测,这样坚硬的石头被风化成这种程度,需要数千年。二是这些石祖的制作工艺非常原始,不见任何金属刀斧相加的雕刻痕迹,说明它们都是青铜工具发明之前的作品。三是这样大型的男性生殖器雕刻艺术,只有在一定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才可能产生。龙山文化时期正值父系氏族社会发展的盛期,对人类兴旺的渴求促进了对男性生殖的狂热崇拜,并把这种崇拜和对祖先的崇拜看作是一回事。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雕刻大型的男性生殖艺术,应在情理之中,也是那个时代精神的展示,甚至有学者认为那是东夷民族"英雄时代"的丰碑。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对性的掩饰阻碍了性文化艺术的发展,已不可能再把石祖这样大型的石雕艺术放在公共场所展示。四是雕刻安置这些石祖,可能延续了上百年或更长的时间。在这样长的时间里,必须有一个比较安定且经济文化都很发展的社会背景。而崇山一带正是龙山文化遗址非常密集的地区,当时不但人口密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而且文化非常发达。龙山文化时期优越的条件为石祖的雕刻和安置奠定了社会基础。
  三
  崇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是一方鲜为人知的祭坛圣地,也是一方为当地人推崇的寺庙圣地。原来它以埠顶为界,南半区全是一片庙宇建筑群,且久负盛名,被誉为"全神庙".唐宋元明清各代在此均有建筑,规模之雄伟、工程之浩大、技艺之精湛,实属罕见,创造了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融合的崇山景观。
  据当地老人介绍,当年庙院四周苍松翠柏,古木参天,南北长280米,东西宽250米。有约2米高的石砌围墙,大院共分东西南三门,南门是大门,也是整个庙宇的正门,平日此门一般不开,只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九月初九崇山香火会或举行盛大庆典时开放。
  院内庙宇共有10处,由南向北依次排列为王龙观、钟鼓楼、王母娘殿、东廊房、西廊房、玉皇阁、三清殿、百子殿、雹泉庙、魁星阁。整个建筑随山势高低而建,以南门与正北崇山埠顶为中轴线,殿阁廊亭,布局紧凑,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每个殿宇院落各具特色,给人以层出不穷之感。最南面为"王龙观",也称山门,左右把门将军为金刚力士,背负神鞭,手执金刚杵,作击打之势,高大威猛,面目凶狞。据老人讲,脚下还有一对小金刚,各扛着大金刚的一只脚,憨态可掬。过山门,穿庭院,可见东西两侧分别为"钟楼"和"鼓楼".再往前便是"王母娘殿",是整个庙宇中主殿之一,为唐代贞观年间所建,面阔五间,青瓦红柱,雕梁画栋,壮观宏伟,塑工精细。殿内正面供奉三尊老母神象,王母娘娘居中,身边立着一对童子,泰山老母和地增老母分坐两旁。皆为泥质彩塑,神态生动,面容端庄凝重,雍容华贵。大殿东西两侧各站立5位仙女,皆面庞丰润,衣带飘飘,姿态优美,与唐代仕女画像一脉相承。王母娘娘屏风后面还塑有三尊菩萨坐像,正对大殿后门,称"倒坐观音",面容皆秀丽端庄,具有典型的中唐风格。
  出大殿后门,便是"东廊房"、"西廊房".每五间一通连,各塑五位阎罗站像,号称"十大阎君".两旁为判官小鬼,牛头马面,像貌凶恶。四壁画满想像中阴曹地府的情景,油锅、刀山、锯解、磨研等,多是宣扬做好事会添福加寿子孙兴旺,做坏事就遭报应,死后也要打入十八层地狱的惩恶扬善、因果报应的理念。穿过廊房,仰首北望,可见"玉皇阁"立于整个庙宇中心地带,为宋代所建,楼式建筑,琉璃瓦盖顶,分上下两层,内设22阶石梯。下层正面塑玉皇大帝像,头戴冕旒珠冠,手捧玉圭。两边排列着二郎、哪吒等天兵天将,上层称玉皇宫,供着玉皇娘娘和仙女等,皆彩塑金身,栩栩如生。整个玉皇阁红墙绿瓦,可谓金碧辉煌。传说阁内藏有金猫头、银猫头,为镇庙之宝。
  玉皇阁正北为"三清殿",也是全神庙中的主建筑之一。殿内供奉道教的"三清"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正殿顶上刻"天地日月"四字。整个大殿上下檐斗拱粗大雄伟,排列疏朗,殿顶作四面坡形,坡面和缓微曲,檐角如翼如飞,各挑出四个风铃,造型别致优雅。 "三清殿"右侧是"百子殿",亦称"送生娘娘殿".面阔三间,居中塑有送生娘娘神像,在她右前方站立一童子,怀抱一男婴。送生娘娘彩塑精湛细微,柳眉秀目,嘴角呈微笑状,头部向下作俯视众生态,像一位睿智慈祥的母亲,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每到节日来百子殿祈子求嗣者络绎不绝,人潮如涌,香火甚盛。
  三清殿迤北正冲崇山埠顶,顶上有"魁星楼",可拾级而上,为清光绪年间所建。据传潍县举子王寿彭和曹鸿勋未中状元之前,他们祖上都曾到崇山进过香以求石祖庇佑。他们中状元后,祖上认为是石祖显灵护佑的结果。于是在崇山以北自成官庄村西修了一座石桥,又在崇山埠顶建了这座魁星楼,以此善举表示两家对石祖的感恩。据老人讲,此楼为四柱亭式建筑,魁星坐中间,坐椅下设有转纽,只要四面来风,魁星皆可转动,设计奇特,别具一格。
  总之,崇山神庙远近闻名,从唐代开始历经千年,前来晋谒参拜者无数,各朝代均有多次建筑修缮,南大门两侧原竖立着四十八座石碑,碑文都有详尽记载。可惜1940年农历5月28日被日本鬼子炸毁,如今只剩下一片古神庙废墟遗址。但它的人文精神,它的博大深邃,它的圣洁壮美,早在数千年前,就被先祖镌刻在这座赋予灵魂和生命的山上。它不愧是历史悠久的圣山,一方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圣地。如今政府已投资80万元对崇山古遗址进行全面保护和开发。神奇瑰丽的崇山,必将以天机独运的风姿和魅力,同昌乐火山口、蓝宝石一样,卓然于世界奇观之林。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营丘频道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