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6-06 16:16
鄌郚史志总编

昌乐巨变:工业篇 第二集 突围

  巨变:工业篇
  第二集 突围
  正当人们暗自庆幸昌乐工业的春天来临,信心百倍地加快推进工业化的时候,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扑面而来。
  这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与以往的历次经济危机不同,这次危机来势凶猛,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世界已经变成一个小小的村庄,一点风吹草动,立刻就会波及全球。有人形象地说:"纽约打喷嚏,上海就感冒。"
  昌乐,作为刚刚步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格局的小小单元,自然无法幸免。一时间,昌乐工业的天空一片阴霾。首先是一批出口企业受到冲击,订单骤然减少,个别企业陷入停产半停产的境地。人们的发展信心受挫,许多人陷入困惑:这场危机什么时候才能见底?昌乐的工业化能不能经受住这场危机的考验?人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汇集到昌乐的决策者身上,期待着昌乐能够创造奇迹,上演一幕突出重围的绝地大反击。
  其实,道理是明摆着的。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两条道路,两种选择。一条是积极作为,大干快上,走出困境,柳暗花明;一条是消极等待,不干不争,陷入绝地,死路一条。我们只能选择前者,别无他途。
  多难兴邦。昌乐的历史也和国家的历史一样,充满忧患,充满危机,充满磨难,但每到关键时刻,又总能化险为夷,起死回生。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特别富有戏剧性,峰回路转,跌宕起伏,令人惊心动魄。
  历史的积淀养成了昌乐人不服输、不信邪的性格。气可鼓不可泄。昌乐已经落后得太久,昌乐人已经压抑得太久,也期盼得太久,现在刚刚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刚刚树立起赶超先进的自信心,又怎么能在困难面前低头呢?
  不分心、不松劲,一以贯之抓发展,这就是我们的回答。
  在接受山东电视台《直通书记市长》专访时,县委书记王树华把昌乐的应对之策概括为"顺势而为、逆势而上"八个字,进而解释说:"所谓逆势而上,就是不管危机不危机,把想干的事干起来;所谓顺势而为,就是围绕着要干起来的事去找办法,怎么能办成怎么办。这样,我们就把危机带来的影响降低到了最小,把有利的方面放到最大,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趋利避害。"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新时代的昌乐人,拿出自己应有的境界、胆略和气魄,以"敢想、善变、能干"的秉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出自己特有的"杀手锏",沉着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挑战。
  杀手锏之一:产业升级
  冷静地分析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昌乐的决策者们敏锐地发现,危机中其实正在酝酿着新的商机,只要因势利导,应对得法,很有可能化不利为有利,成为促使昌乐工业突破困局的转机。于是,一个促进产业升级的应变之策迅速形成,昌乐人称之为"1234"产业提升工程。
  "1",就是培植一个千亿级的产业,也就是珠宝产业,主要是加快中国宝石城改造扩建,力争3-5年中国宝石城总建筑面积达到260万平方米,年加工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
  "2",就是培植两个过500亿元的产业,力争3-5年煤化工和食品加工产业销售收入都突破500亿元。
  "3",就是培植三个过200亿元的产业,力争3-5年装备制造业、造纸包装业和以电子元器件、光伏电、新材料、生物医药为主的新兴产业销售收入都突破200亿元。
  "4",就是培植四个过100亿元的产业,力争3-5年乐器、塑胶、农机制造和拉链织带产业销售收入都突破100亿元。
  敢想敢干,出奇制胜。作为培植产业的一个个案,昌乐积极推进珠宝产业整体包装上市,令外界大感意外:昌乐为什么要在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候选择珠宝上市呢?
  其实,仔细分析,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因为越是金融危机,上市的门槛越低,成本越低,股民的期望值越高。这就是机会,这就是商机。抓住了,昌乐的珠宝产业将迈上一个很大的台阶。
  于是,由华盛顿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博德昌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潍坊北大科技园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和昌乐宝石城珠宝有限公司三方共同运作,中国宝石城海外上市紧锣密鼓地开始运作。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把自己的优势尽可能地放大,昌乐工业就有了知名度,就有了竞争力,就能突破重围,获得新生。
  杀手锏之二:服务升级
  撑起一把伞,挡住风和雨。昌乐的决策者认为,在企业遇到困难的关键时刻,最需要扶一把,不管它,企业就会陷入危局,说不定从此就会破产倒闭。与企业同患难、共生死,这正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每一个干部的使命。
  昌乐世纪阳光纸业有限公司是全县的骨干企业,2009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亿元,利税1.8亿元。2009年春节前夕,受金融危机影响,原材料价格猛然抬高,而产品销售价格则一路狂跌,这家企业资金链出现了严重问题。不伸手帮一把,企业就会陷入危机,弄不好会就此垮掉。如果企业停产甚至倒闭,不仅财政税收受损失,而且会产生大量失业工人。
  企业的事就是政府的事。昌乐毅然作出又一惊人之举:以政府资产作担保,为这家企业贷款一亿元,帮企业渡过了难关。
  正如昌乐的决策者们强调的,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政府的职能变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对企业撒手不管。除了市场自由调节这只无形的手,还有政府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这两只手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是成功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所在。
  当然,政府的作为不光是资金担保这一项。近几年,围绕如何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昌乐大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实行政府全面提速、服务全面升级,让有限政府提供无限服务。昌乐的"小政府、大服务"模式,可以用三个词来归纳,这就是"一线工作、星级服务、限时办结".
  一线工作,就是提倡机关干部沉到发展的最前沿、最基层,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交融,业绩在一线创造。
  星级服务,就是建立阳光服务大厅,实行全方位、全天候、一条龙服务。
  限时办结,就是实行承诺制服务,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能当场办结的当场办结,不能当场办结的作出限时办结承诺。
  实施服务升级工程,不仅转变了干部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而且大大方便了企业,使企业在金融危机面前重新树立起了信心。
  采访:山东日科化学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东日谈投资环境
  昌乐县的环境我认为不管是从党委,从政府对企业的扶持或支持力度,还是其它方面的服务,是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法比的,昌乐县的投资环境在我们所去的这些地区来讲应该是最好的。
  采访:潍坊开元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树高谈投资环境
  遇到金融危机,我们有党和政府作主心骨,一点都不害怕。
  杀手锏之三:投入升级
  越是经济危机,越是逆势而上,大抓投入,用昌乐人自己的话说,就是"大抓项目,抓大项目".
  昌乐实行项目明细化管理,细化分解任务指标,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担子。昌乐把项目管理压到"三个层次",抓牢"四个项目"."三个层次",就是县级领导干部、科级干部和一般干部分别抓好投资额不同等次的项目。"四个项目",就是每名机关干部都按续建项目抓进度,新上项目抓开工,签约项目抓落地,在谈项目抓落实,全力抓好四个不同类型的项目。
  为严肃项目责任,昌乐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项目考核奖惩机制和项目挂牌督办制,对完不成序时进度,成效不明显的,公开通报批评,在全县形成了"不抓项目就是失职,抓不好项目就是不称职"的舆论导向。
  通过"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昌乐出现了"抓一个项目兴一个产业,上一个项目活一方经济,干一个项目富一方百姓"的可喜局面。
  非常之时,非常之举。正是通过这一个又一个的杀手锏、硬措施,昌乐在金融危机中从容突出重围。人们惊奇地发现,全球金融危机大气候下的昌乐一片阳光明媚:全县没有一个项目停工,没有一家企业停产,没有一个投资者停步,天天有外商落户,天天有项目开工,天天有企业开张……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