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6-08 17:28
鄌郚总编

营丘寻古姜太公

  营丘寻古姜太公
  齐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辈们所遗留下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营丘镇是当年姜太公首封地,是古齐国的首座都城所在地。作为齐文化的发祥地,营丘镇拥有众多的历史人文景观, 历史 资源非常丰富,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其特点也是非常突出。今天,几千年的白浪河依然潺潺地流淌着,经久不息,绕过神秘的营丘古城,穿越古往今来。无论是宽阔平坦的太公路,还是风景优美的太公湖公园,还有新建的太公历史文化广场,无不萦绕着一份神秘的气氛,吸引着人们去探寻、去解密,去凭吊那历史的厚重和沧桑。
  今天的营丘古城村,干净整洁,绿树成荫。花红柳绿,温馨有爱,是一个村风淳朴、村貌安宁的现代化的村庄,是一个生态文明,宜居宜业的好地方。这里,还有一个神秘的身份,它就是当年姜太公所建都城的中心,即当初的皇城。
  姜太公,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早已经在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姜太公不只是《封神榜》中叱咤风云的神话人物,他更是历史上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 有重要贡献的齐国的开国国君。当年,他因为辅佐周文、武二王治国伐纣有功,被封为诸侯王,封地营丘。姜太公衣锦还乡,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建立了齐国。从此,作为齐国都城,营丘,像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闪光。齐国,作为一个大国强国,之所以能屹立在华夏东方长达八百年之久,姜太公营丘奠基功不可没!
  他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齐文化,需要我们弘扬和传承。姜太公来到营丘后,作为齐国的开国之君,他从实际出发,实施了一系列的治国修政、富国强民政策。在政治上,尊贤尚功,力求稳定归心。他采用"举贤而上功"的全新用人制度,不计出身贵贱,不重名份高低,尊重和任用有才能的人,崇尚和奖励有功劳有政绩的人。这一创新的人才战略,使异族平民也有了参政议政的机会,从而稳定了齐国的政权,同时,他还遵循" 平易近人,民必归之"的原则,采取因其俗、简其礼(《史记齐太公世家》)的措施,即尊重当地人们的思想感情,使其沿用自己的当地的风俗文化,对于周礼也是有选择的推行。这对稳定当时被征服者的敌意,稳定社会和民心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上,他根据当地实际,立足本地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积极走发展工商业的富国强民之路,制定推行了" 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方针,或劝其女工及技巧,通鱼盐,充分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发挥民众的生产技术,发展了农工商和海产业,从而很快出现了"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的局面,以初封时的区区百里之国而迅速发展成为东方强国大国。姜太公在齐之初所实行的富国强民政策,对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姜太公平定五侯九伯之乱,疆域日益扩大,国力迅速增强。此时,齐已经具备建立大都城的经济实力。姜太公根据八卦之状亲自设计了都城的形态和建筑格局,分为外廓、内城、皇城。关于外廓,根据地方志载,今仍能考证出四个城门位置。其中东门在今坊子区范家庄东北里许,西门在今北申明亭村西南女娲庙处,南门在今古城村南六里府里庙前,北门在今潍城区张家官庄村附近。
  内城,位于今河头村东里许,营丘村西一公里处。 边长一千五百米,城垣高六米,周长5.6公里。现今仍存有4500米的古城垣遗迹。站在城垣位置上举目远眺,仍可看出当年古城的恢弘气势。前有金钗河,后有官庄河左有白浪河右有窦公渠上游河,四水环绕,钟灵琉秀,位处风水之宝地。
  皇城,即今古城村,长宽里许,一个四百户的村子。村前立有古城村碑,碑文写到:西周太公始封地。村中原有唐朝长寿年间武则天敕建的姜太公庙。正殿三间,规模宏大,建筑考究,位于古城村中央,占地六亩,庙基高出地面2米,四周有红色宫墙相围。庙宇坐北朝南,飞檐斗拱,双龙高脊,五楹、五檩、双扉、琉璃瓦盖顶,形制蔚为壮观,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庙宇建筑。
  大殿前门上额挂有横匾,上书金色正楷大字:赐履灵堂。殿门左右明柱上篆书楹联:"天子尊之曰父,圣人奉以为师",大院前面,建有高台阶山门,朱红色大门两旁刻有金色对联:承周王佐,昭代元勋。院侧耸立古碑十余座,多为重修庙宇碑记。院内林木森森,松柏参天香飘烛照,肃穆清幽。
  大殿正面为姜太公正面金身塑像,高一丈五尺,顶戴冕旒冠,脚蹬深筒皂靴,身着阔领龙氅,右臂武袖,手握打神鞭,左臂文袖,双指指向右前。,状如号令三军之势。胸前银须飘逸,仪表庄重,威严堂堂。殿内正面上悬行草风行东海巨幅横匾,与姜太公神像辉映。神像两旁,武基、二郎两将拱立,凛凛可畏。大殿东侧,塑有散宜生神像,系周朝佐武王灭纣的显臣,西侧为南宫括神像,也系周朝佐武王灭纣的重臣。东西两端还塑有辛甲、辛免威武神像各一尊,都谓随太公征战疆场的功臣将军。殿内雕梁画栋,金龙盘舞,壁绘彩画,多属姜太公战绩的故事。原有的这座闻名遐迩的太公庙,竟然毁在日寇手里。日伪时期,鬼子一个小分队进驻庙里,在庙堂殿顶修筑了堡垒。毁树砸碑,文物尽遭破坏。文革期间,残庙基础又被夷为平地,从此太公庙荡然无存,只落得"驱除莱 夷定指挥,雄风回首事全非"的无限感叹。值得欣慰的是,最近新建的太公祠,基本恢复了原貌。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是姜太公诞辰,届时在太公庙举行盛大香火会,文人雅士纷纷前来探古凭吊,平民百姓扶老携幼,前来祭拜烧香, 云集若市,热闹非凡。
  村中另有八角琉璃井乃皇井遗迹。传说,皇城内的八角琉璃井,是当年姜太公演《易》、着《太公金匮》兵书及《奇门遁甲》的密室。在挖此密室时,曾掘出一巨型蓝宝石,大如明月,棱有八角,状如琉璃,其光蔚蓝如天,芒射千里,观之幽冥如海,深不可测。因之,太公曰:"此地有宝,可惠及子孙也。"并嘱大家天机不可泄露。因为太公早已预知,这些宝物当世尚不能用,3000 年后,必将有一个最辉煌文明的盛世,那时宝石自现,当用其时。
  历经三千年的沧桑风雨,姜太公修建的营丘都城,几经沿革,已经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 我们只能从历史文献和眼前的废墟中去感受去寻找那早已消失的乡情。还好,这近千米长五十米宽的城垣遗迹,更昭示着当时城邑的宏大规模,从现今散居的营丘村、城前、古城村,古城店、城角头等这些村庄的名字和逶迤的残垣中,依然可以感受到,这片大地昔日的厚重和繁华
  姜子牙一直受人爱戴敬仰 ,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在世间流传。自古以来,人们一直把他当做偶像来崇拜。一是他经历过艰难困苦,矢志不渝,他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始终坚持清晰的目标,有着坚忍不拔的毅力, 永不放弃。他大器晚成,让人佩服,给人以启迪。
  传说,他年轻的时候,家境贫穷,历尽苦难。但他穷而有志,刻苦自学,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为了生计,也做过生意。 他运气一直不好,贩猪羊贵,贩羊牛贵,就是从来没挣到过钱。这一年,快到年关了,家里眼看着揭不开锅了,有人给他出主意说,你卖面吧,过年了,谁家都得买点面粉过年啊,肯定有人买。 他听了,觉得很在理,于是,就弄了面粉去街上卖。谁知,一连三天,问也没人问。到了第三天下午,好不容易有个人来问价格,想买半斤面粉打浆糊用。 他想,要得少也卖给他,总算是开张啦。,于是敞开盖着的面袋子口去给人家盛面,忽然平地了刮起了一阵风,把面粉刮跑了一大半,剩下的也落满了沙子和尘土,没法再食用。这不,卖面不仅没挣到钱,还把本钱也赔进去了。由此可以想象,当时他生活的环境是多么艰难!可是,他从来没放弃自己的追求和目标。
  在他年逾七旬时,他听说西伯尊贤纳士,广施仁政 ,就千里迢迢去投奔他。到了西岐后,人生地不熟,他没有急切地去毛遂自荐,他想了一个策略。他先来到了渭水北岸的磻溪钓鱼。这里离着文王近,常常有朝歌的人从这附近路过,更容易接近文王。他这钓鱼和别人不同啊,鱼钩是直的,离着水面三尺高。边钓鱼边唱:"钓钓钓,姜尚钓鱼,愿者上钩。"他每天每天在渭水边钓鱼,不分昼夜,并且老是重复着唱这一句。他的这奇怪的举动很快就传到了西伯耳朵里。文王姬昌派人去访,发现,原来是久闻大名的才华出众的姜子牙。姬昌兴周伐纣,急需人才, 就准备请他来帮助治理国家。文王姬昌派太子去请姜子牙。姜子牙头也不抬,只是自言自语道:钓钓钓,大鱼不到小鱼到。钓钓钓,大鱼不到小鱼到……太子没办法,只好回去。文王姬昌听了太子的汇报,更加觉得姜子牙才华不一般,他斋食三日,沐浴整衣,亲自前往。姜太公说,请我去可以,我有个要求,必须我坐在你的轿子里,你亲自拉着我才行。文王姬昌求贤若渴,答应了。姜子牙就坐在文王的轿子里,文王亲自拉着轿子往前走。走了一段路后,文王累的气喘吁吁,他坚持又走了一段,实在走不动了,就停下来。姜太公说,你实在走不动了,没办法。我给你数好了,你一共走了八百步,这每走一步,代表着你的江山一年。 文王一听,想拉起轿子继续走,姜子牙说,再走已经不算数了,这是天意!从此,文王尊姜子牙为国师,姜子牙发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才华,为周朝的兴旺发达立下了汗马功劳。
  姜太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早在三千年前,他就是一个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向来被儒道兵纵横诸家尊为百家宗师。他的重要学说则体现在他的重要的着作《六韬》中,有人这样概括姜太公的一生:七十出山,八十出征,百岁建国,三朝元老,两代帝王师,一方诸侯。他所实施的那些治国理念和大政方针,用今天的眼光看,也不过时。他那务实求真的领导作风,唯才是举的用人之道 ,通商工之业的市场运作,爱护百姓的民本思想,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拼搏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像这样不同凡响的经历,又做出如此杰出贡献的古人,而且还是在耄耋之年,在中国历史上, 不是之一,是唯一 .
  姜太公不愧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经济学家。他在营丘的治国修政的大政方针,在今天来看实际上就是人才文化和经济战略。这些战略的实施,奠定了齐国八百年的基业,也为弘扬和发展灿烂的齐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姜太公作为历史上一位伟人,不但对周朝的建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他作为齐国的初创者,更以它的雄才大略,在昌乐故地创立一代为业,开辟了齐地文明被载入光辉史册,成为齐文化的奠基者。今天,我们生长在祖辈们曾生活的这片热土上, 作为他们的后代子孙,不应该领悟点什么吗?继承发扬求真、务实、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我们的立业之基,治国之本!
  而如今,当年姜太公说过的"此地有宝,可惠及子孙后代"的话已经成为了现实。昌乐县在三十年前发现蓝宝石,成为全国最大的蓝宝石矿区,并建成了专业的宝石经销市场——中国宝石城,被誉为"宝石之都".美丽的蓝宝石,给人们带来了无尚的荣耀和巨大财富 ,更是成为了全县的支柱产业。 记得有句名言说:" 凡是文化底蕴深厚之地,必成喷薄欲发之势。"一个经济繁荣、文明富强、和谐安定的新昌乐正在崛起,在我们当今弘扬的"团结包容"、开放热情、务实进取、敢为人先的昌乐精神里,也一定承载着齐文化的历史内涵,融汇着姜太公的思想遗风,并正在形成昌乐人的优秀品格。愿这种优秀品格和精神,在这片古老而文明的昌乐大地上,永远薪火相传、世代不息。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