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12-09 13:06
鄌郚总编

昌乐最美的传统民居——田老明楼

  昌乐最美的传统民居——田老明楼
  王爱民

  在昌乐县宝都街道田老社区西北角,有一座巍峨耸立,气势恢弘,古色古韵且保存完整的二层古楼,当地人亲切称它为“明楼”。
  明楼坐北朝南,高约14米,长约12米,宽约5.5米,仅基础便高约2米,为条石砌筑,基础之上的楼房主体皆为外表磨光的青砖垒砌,光洁美观,二楼的后墙及东西两山,各开有一窗,前墙开有三窗。东侧墙壁上方有一个顶部呈圆弧状的窗户,北侧的墙壁上的窗户用石砖封了起来。
  屋顶的东西两端和四条屋脊上共有6只造型精美传神的龙头雕像,雕像下方都有一排其它造型的神兽,楼顶4个角上,有4块刻字青砖,分别刻有“福、寿、康、宁”四字。门前有七级青石台阶,前门是一个布满铆钉的“铁门”,进门之后才发现这是一扇被铁皮包住的木门,仔细观察,在门的中部有两个相隔不远的方形小孔,其功能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猫眼”,是用来观察楼外情况的,据说房内偏西侧靠墙曾凿有一井,其功能是用于饮用亦可防备火攻。楼梯和顶梁全部用上好东北松木筑就,至今仍很坚固,令人啧啧称奇,不得不佩服古人高超的建筑艺术。
  据说,“明楼”当年的主人叫田所赋,是个进士,后来当过知县、知府、兵部侍郎,听老人们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田所赋很有“故乡情结”,打算退休后不在京城居住,回老家定居,于是他才斥资建了这个私家宅院,如果从传统风水学角度看实乃宝地,就现在来看这个宅院也是村内标志性建筑和风水宝地。早先他家院子很大,南北有50米,东西有20米,气势雄伟,屋内有很多值钱的文物,可惜,在民国年间遭到土匪洗劫、破坏,只剩下现在的模样。在“文革”期间,楼顶上的吉祥兽曾遭到南方人的破坏、偷盗。盗窃者利用夜色作掩护将地下面用稻草、麻袋片铺好,然后用竹竿将其捣下来,再悄悄溜走。
  据《昌乐历史名人》一书中记载,田所赋,生卒年不详,字献廷,明朝昌乐人。万历己酉年(1606年)考中举人,万历丙辰年(1611年)中进士,选授安徽天长县知县。
  田所赋为官奉法无私,政务修明,以俭朴下,为民兴利剔弊。至任,见邑内学馆无几、士风不振,即多方求集银两,修建书院,聘名师宿儒教育士子,并每月酌给膏火。不久,学者骤增,天长习文崇儒蔚然成风,对残疾孤弱贫寒士民,所赋尽力抚恤,帮助寻求生计。期年之间,天长风为一变,后以所赋政绩卓著,擢升户部主事淮安府知府。将行,天长父老乡亲,攀辕道左涕泣相送。
  民间传说的该楼建于明万历年间,田所赋最后官至兵部侍郎一职,查无史料记载,已无从可考,但可以确定无疑的是田所赋确实是一名政绩卓著、能力出类拔萃,深受百姓爱戴地清官、好官。他在安微天长县任知县时,曾拨出专款,组织人马主修了《天长县志》,为天长县有记载以来,第一本正规县志,在淮安府任上,为民减免苛税,尚文崇武,惩恶扬善,制定方规民约,督保甲夜巡,整个淮安可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旅安于途,吏畏其威,民怀其德。
  听老人们说,在过去的岁月里,此楼曾发生过好多离奇古怪、近似神话的故事。相传有3个小孩在此楼附近玩耍时,被一神秘人物领进了楼中,后一夜未归,家人遍寻未果,忧心如焚,以为孩子遭遇不测。第二天一早,3个小孩竟奇迹般的又回到了原先玩耍的地方。问他们昨晚去了哪里?都不记得了,令人匪夷所思!
  还有的人曾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过楼上传来女子的弹琴声和说笑声,起身走到楼下细听时,竟戛然而止。还有的说夜晚曾看见好多元宝闪闪发光,闪烁不定。愈发给古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显得更加高深莫测了!
  相传在楼内的木制楼梯正下方有一个地道口,但是没人下去看过,地道口现在已经封死,无法证实真假,但最近几十年村中发生的几件事,让人相信真有地道。
  第一件事情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天降大雨,雨后第二天,在楼西约30米的院子里忽然出现了一个大坑,院中的一棵苹果树陷入其中,这似乎证明了确有一条暗道直通西边200米外的丹河岸。
  第二件事情同样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有村民在“明楼”正北方向约100米的地方挖地窑,准备储藏地瓜,结果挖到距离地面大约3米的时候,便发现下面有地道。
  后来,村民们根据这两件事推测确有地道,可能直通北边200米外,原村围墙外的墓地,以前的时候庄外头有围墙,如果遇到危险时,通过这条地道就可以直接到达庄外逃走了,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条地道大约有200米长。
  据说,明楼西山墙上有一道明显的裂缝,那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留下的创伤。当年7.8级地震都没有将楼震倒,由此可见楼是多么坚固!它的建筑结构、艺术确实值得我们研究。现在明楼的主人是田所赋的后代田怀策,今年已经87岁了,大学教授,目前定居上海,其大儿子一个在日本东京工作,小儿子在韩国工作,他和在上海工作的女儿一起生活。田怀策父母还在世时,一直住在这个楼里,后来他父亲去世以后,他就带着母亲去了内蒙。之后田怀策的叔叔就带着孩子住进了楼里,田怀策的叔叔住了5、6年之后,搬到了昌乐县城,到现在20多年间一直无人居住。
  风雨沧桑四百载,历尽劫波今犹存。四百多年过去了,明楼任凭风吹雨打,岁月摧残,巍然屹立,默默无言地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变迁,诉说着岁月时光的无情流逝,时至今日,明楼愈发显得弥足珍贵了,对于今人研究历史、明代建筑艺术、文物等都具有极高价值。
  2009年10月,县政府和原城关街道,出于对历史文物保护的角度出发,将田老明楼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加以保护,2015年5月,今宝都街道又将其申报为“山东省首批乡村记忆工程保护单位”荣誉称号,省文物保护局还将拨出40万专款予以修缮、保护,为古老的明楼披上了“护身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古老的名楼将会以崭新的英姿呈现在世人面前,供人们参观、游览、怀古,并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