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3-08-16 00:51
昌乐 刘文安

“潍坊”地名的由来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9-01-09 22:52
鄌郚总编
    “潍坊”之名,是1948年4月27日解放了潍城,建立了潍坊特别市而得名的。取潍城和坊子的首字组成了新的地名,它标志着潍坊的新生。
    潍坊的前身是潍县。明洪武十年(1377年),降潍州为潍县,“潍县”之名由此而始。潍县几经沿革变化,于1983年撤消。潍县在历史上存在了600多年的时间。
    潍县的前身是潍州。潍州的设立,最早在隋朝。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潍州。10年后,废州为郡。至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复置潍州。以后几经废立,至明洪武十年降潍州为潍县。自此之后,“潍州”作为行政区划名称消失。
    在隋设潍州前10年,还设立了潍水县。《隋书·卷二十五》载:“下密,后魏曰胶东,后齐废。开皇六年复,改为潍水。”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将“潍”用于政区名。潍水县的治所在今寒亭区朱里镇前吉家村一带。潍水县仅存在了10年时间。
    作为潍坊的母亲河,潍河,古称潍水。是潍坊境内的第一大河。有关潍水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禹贡》。《禹贡》曰:“潍淄其道”。它只简单记载了潍水和淄水两条河的名字,发源和流经均没有记载。
    从战国至北魏期间,记载潍水的典籍主要见于《左传》《史记》《汉书》《淮南子》《说文解字》《字林》等,这些典籍对潍水的记载都十分简要。北魏郦道元的地理巨著《水经注》中用1600多字,详尽介绍了潍水的发源、流经及流域内的政区地名、历史遗迹、人文掌故等。《水经注》是载述潍水的里程碑,是研究古潍水领域地理、历史和人文的经典之著。
    北魏之后,记载潍水的典籍主要见于:《太平寰宇记》、《齐乘》、清乾隆《山东通志》、《潍县志》等
    清康熙《潍县志》和乾隆《潍县志》对潍水之“潍”与“潍州”“潍县”的渊源关系进行了诠释:
    潍县知县王珍在清康熙《潍县志》序言中说:“潍何昉乎?《禹贡》纪‘潍淄其道’。蔡九峰先生注谓:‘源出琅邪箕屋山,流经县东,迤北入海,是潍为县之襟带,而县由是名。’”
    清乾隆《潍县志》也写道:“《禹贡》曰‘潍淄其道’,潍之名所由昉也。”
    可见,“潍县”、“潍州”、“潍水县”均以流经境内的潍水而名。潍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老东夷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流淌了千万年的潍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两岸人民,孕育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也成为潍坊这座新兴城市命名之源
    “潍”字在汉语中只有两种释义。隋朝以前专指潍水。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释“潍”曰:“水出琅邪箕屋山,东入海,徐州浸。曰‘潍淄其道’。从水维声。”隋朝以后“潍”字又增加了另一种释义,即地名:潍州、潍县、潍坊。
    “隹”,《说文解字》的解释是:“鸟之短尾之总名也”。“隹”的本义是短尾巴的鸟。“隹”是个象形字,东夷文化的一个重大特征是以鸟为图腾,故,“隹”的字形若鸟。
    语言学家认为,“隹”与“潍”在字源上有渊源关系,“潍”是由“隹”逐渐孳乳演化而来。现代学者容庚的《金文编》指出:“隹、维、惟、唯古通用。”“维”的造字本义是用绳子系住鹰隼双足,驯养助猎。从“隹”到“维”,可以看出古代先民从涉猎到驯化鸟兽的文明进程。当“隹”“维”用于水名之时,当然应该从水,因此产生了“潍”字。
    《说文解字》释“坊”曰“邑里之名”。“坊”的古字是“埅”,通“防”。我们的祖先把带有防御性的土墙称作“坊”。古代把一个城邑划分为若干区,通称为坊。在城市把居住地划分为坊的建置始于北魏鲜卑族人。唐代汉人将坊的建置推到高峰。汉代城邑的里,到了唐代,被称为坊。据《唐元典》载,“两京及州县之郭内为坊,郊外为村。”唐长安城就分为差不多110个坊。
    随着岁月的变迁,坊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坊成为街市里巷的通称。自古至今,出现了很多以“坊”为名的地方。
    “潍坊”的“坊”源于坊子,“坊子”作为地名仅有100多年的时间。据《坊子区志》记载,唐代,在潍州南至安丘、诸城驿道三十里处,凿井一眼,名曰“三十里井子”(此处距潍州衙门大堂正好三十里)。井旁筑一方土堆,以示标志(现土堆已平,水井保存至20世纪80年代,现不复存在。经当地居民指认,其位置在行政街与恒安街交叉口南约30米处)。清末,前宁家沟刘起有父子在驿道边、土堆旁开一客店,以土方堆取名“坊子店”。由于“坊子店”地处南北驿站间,过往客商络绎不绝,多在此处歇脚食宿,又加刘氏买卖实在,因而生意兴隆。由此“坊子店”名声大扬。
    1897年11月,德人侵占山东,1901年在“坊子店”东约500米处开凿第一眼煤井,因紧依“坊子店”而取名“坊子竖坑”。次年,胶济铁路由青岛修达,建火车站时又定名“坊子火车站”。
    后来,随着胶济铁路的全线通车,加之地下煤炭的大量开发,这里设集市、摆货摊、开商店,人口日增。火车站前逐渐形成了茂林街(一马路),后发展到二马路、三马路、四马路……并辟为小商埠。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此设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始称坊子镇,俗称坊子街。“坊子”由此而名。
    时过境迁,经过60多年的砥砺前行,如今的潍坊,已是一座国际知名的具有现代化气息的繁华都市。
回复 引用 顶端